APP下载

桉树人工林生产经营中的安全生产管理探究

2021-07-11杨景

种子科技 2021年8期
关键词:人工林生产经营桉树

杨景

摘    要:桉树人工林生产经营中的安全问题是世界性难题,迫切需要开展安全生产管理的探究与实践。从系统视角出发,研究了广西国有三门江林场桉树人工林的生产经营情况,论述了桉树人工林生产经营中频繁出现的人员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等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希望为推动我国现代桉树人工林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桉树;人工林;生产经营;管理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8-0131-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792.39       文献标志码: A

广西国有三门江林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从国外引入大叶桉。进入21世纪,该林场又从广西林科院、东门林场陆续引入直干蓝桉、柠檬桉、澳大利亚邓恩桉、尾巨桉等品种,桉树人工林面积不断扩大,仅速丰桉累计造林面积超过3.73万 hm2,经济效益显著,随之而来的是频繁发生的安全问题。基于此,探究桉树人工林安全生产的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广西桉树人工林的生产经营情况

2000年以前,广西国有三门江林场主要通过实生苗的方式進行桉树造林。2000年之后,林场开始从东门林场、广西林科院引进桉树组培苗,以此作为母株建立了采穗圃,实现了尾巨桉DH32-29及DH32-26、广林9号等品种的扦插育苗,每年育(购)苗量在200万株以上。2010年,林场建成组培场,运用成熟的组培诱导技术进行育苗及配套栽培,截至目前,已形成了完备的技术体系,解决了造林品系单一导致的安全隐患,近几年每年增加桉树人造林面积在6 667 hm2以上。

2   广西桉树人工林的安全生产管理问题

2.1   生态安全问题

经过近40年桉树大面积造林后,广西国有三门江林场生态安全问题逐渐显现,比如桉树人工林自身特点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桉树品种单一导致生态系统退化;桉树人工林加剧水土流失等。

2.2   人员安全问题

由于桉树人工林生产的特殊性,野外工作量较大,多数生产者饮食、住宿均在野外,各种机械、毒物伤人或者暴风雨、霜冻、泥石流、滑坡伤人等意外或自然灾害事件时有发生。再加上当前林场安全应急预案缺乏较强的可操作性,给人员安全带来了较大的威胁。

2.3   经济安全问题

桉树人工林的生产具有回报周期长、投入大、风险多的特点[1],其栽种、整地、抚育、施肥等环节均需要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经济缺口处于持续扩大状态。

2.4   森林火灾问题

林区内生产和非生产用火长期存在,火灾隐患极易导致森林火灾发生,尤其是桉树幼林,一旦发生火灾会造成毁灭性的损失。

3   广西桉树人工林的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3.1   生态安全问题解决措施

不合理的生产管理措施是导致桉树人工林生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与机耕全垦、全树(包括凋落物)利用、施肥不合理、病虫害防控不规范有关。

3.1.1   科学整地

立地状况、气候条件、树木生长特性是人工林耗水量、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了避免桉树人工林大面积种植导致的水土流失问题出现,林场以整地为入手点,尽可能保护现有植被[2]。

3.1.2   间作、轮作

林场可选择将桉树人工林与固氮树种混交、轮作,或者选择桉树+米老排、桉树+山毛豆、桉树+扶芳藤、桉树+红椎、桉树+油茶等间作套种方式,或在林下播撒绿肥种子,以便增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同时,提高桉树人造林综合效益及林场可持续发展能力。

3.2   人员安全问题解决措施

就广西三门江林场桉树人工林的人员安全来说,只有从管理层面入手,强化安全责任,落实一岗双责机制,才能抓好安全管理工作。

3.2.1   层层落实安全责任意识

林场应由领导层到基层落实人员在管生产、管安全两个方面的责任,保证责任到人,强化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同时针对全部从业者执行岗前生产安全培训制度,保证全员经培训后进入工作岗位,从源头提高每一位从业者的安全意识,最大限度降低人造林生产阶段因人为因素引发的意外安全生产事故率,为各项营林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3.2.2   完善林场安全应急预案及保障机制

完善的安全应急预案是人造林安全生产的保障。鉴于林场营造林生产的特殊性,可以制订一套可操作性较强的应急预案,以便工作者遇到突发事件时有条不紊地开展事故救援工作,精准施策,从根本上提高人造林整体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针对桉树人工林生产区域内常见的突发公共安全风险事件,可以针对性制订应急预案。常见的突发公共安全风险事件为森林火灾、重大生物灾害、生态破坏以及由此引发的其他类型突发事件。林场可贯彻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反应、联动处置的原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国家林业局关于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处置办法》及地方等文件规定,制订应急预案。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预警信息应急报送办法、应急工作重心24小时值班、预警级别信息跟踪监测、突发林业事件危害公布、转移及撤离受林业事件危害的人、财、物,后备人员动员招募、水电气及通信物资调集、预警信息解除几个环节[3]。

3.3   经济安全问题解决措施

3.3.1   更新品种,缩短生产效益回收周期

依据2016年广西颁布的《广西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林场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人工林品种更新完善周期的设计。并根据水热、土壤等环境条件变化,进行品种栽培规模的调整。同时培育桉树大径材,贯彻小密度、多样化方针,适当延长轮伐期、缩短林地裸露时长,有的放矢地完善品种体系,缩短生产效益回收周期,弥补资金缺口。

3.3.2   加强管理,科学防治病虫害

林场应大面积推广高效、安全、绿色的病虫害防治手段。在病害、虫害高发期,进入桉树人工林生产区,开展病虫预测预报、林间调查,着重监测小卷蛾、桉蝙蛾、桉树枝瘿姬小蜂、油桐尺蛾等发生频率高、防治难度大的害虫及薇甘菊生物入侵情况、青枯病为害与发展情况,把握最佳防治时间,保证防治效果。为了消除病虫害防治死角,林场可以引入无人机喷药方式,坚持无人机防控与地面防控相结合,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比如,针对小卷蛾,由于其属于钻蛀性害虫,幼虫会从桉树叶柄基部蛀入蚕食树木,造成枝条枯萎折断、树叶下垂脱落,进而导致桉树树冠秃顶、秃梢,甚至导致桉树死亡,影响桉树生产经济安全性。而单纯采用化学药物喷洒的方式,并不能保证药剂渗透到枝条内部,防治效果不佳,且对生态环境具有较大危害。基于此,林场可以在桉树人工林区悬挂由粘虫板、诱芯、三角形诱捕器组成的小卷蛾诱捕装置。通过诱芯释放出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引诱小卷蛾雄成虫进入诱虫板直至死亡,减少下一代小卷蛾幼虫量,全面监测虫情,为病虫害防控提供依据;而对于桉蝙蛾,由于其幼虫会进入桉树内部啃食木材,可以通过观察洞口堆积的粉包判定是否是桉蝙蛾虫害。在确定为桉蝙蛾虫害后,除了消灭寄主、利用农药喷施污染林区外,还可直接在虫苞开口期喷洒白僵菌粉末,或者将桉蝙蛾发生区划分为小片,逐行检查,发现虫苞后全部撕去并用塑料瓶向虫道内注入淡盐水5~10 mL,达到驱逐幼虫的目的。对于桉树枝瘿姬小蜂,根据其在3—4月达到羽化高峰、4—5月形成大量新虫瘿的特点,可以在这一时期将发生虫害的树木全部砍伐烧毁。并采用复配剂虫瘿灵300倍液每30 d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次,达到防治虫害的目的;对于油桐尺蛾,可以根据其成虫趋光性,在林间悬挂黑光灯,同时在秋冬时节配合施肥深层翻耕土壤20 cm以上,集中收集被害林木落叶、杂草,集中烧毁,达到控制油桐尺蛾害的效果。

薇甘菊是全球最有害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为了降低这一危害,可以采用机械防治、化学防治及生物防治多种方式。考虑到桉树林内薇甘菊分布范围较广,化学防治对环境影响较大,生物防治效用不明显,首选机械防治方式,即利用人力或刀具,在8—12月进行多次提拉藤蔓操作,直到将薇甘菊藤蔓全部清除。

青枯病是桉树主要生理性病害。除了在桉树栽种期拔除明显病株外,还可在病株周边重点灌注15%络氨铜·乙·噁500倍液,每株灌注350 mL左右,必要时用生石灰混土封杀。

3.3.3   注意防火,更新森林防火管理意识及技术

针对危害经济安全的桉树林火灾问题,相关负责人应在增加人员储备的基础上,落实人员分片区管理,形成网格化桉树林防火体系。同时缩短林木火灾发现到救治的时间间隔,相关负责人应合理利用GIS等现代防火技术,并对其配套设备原件进行更新完善。基于GIS的森林防火技术的应用,可以第一时间发现火灾苗头并显示对应的详细位置,减少生产经营风险。

4   结语

桉树作为外来树种,经育种改良、栽培推广后,已成为广西三门江林场的主要树种。在发展桉树人工林的过程中,林场应注重人工林生产经营阶段出现的生态、人员、生物的安全問题,采取科学合理的生产管理措施,加强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更新安全管理组织及设备,保障林场内人工林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 1 ] 谢耀坚.我国木材安全形势分析及桉树的贡献[J].桉树科技,2018(4):3-6.

[ 2 ] 黄海文.桉树的生长特性与种植管理技术[J].绿色科技,2019(5):105-106.

[ 3 ] 温远光,周晓果,朱宏光,等.桉树生态营林的理论探索与实践[J].广西科学,2019(2):6-22.

猜你喜欢

人工林生产经营桉树
森林里的纵火犯
汤原县林业局有林地面积的特点与分析
彩虹桉树
桉树茶饮
高峰林场桉树人工林与其他树种人工林之间土壤差异分析及对策
浅析党建工作推动企业生产经营的做法
桉树会引发白血病?
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税务筹划分析
以职工创新创效为载体 提高职工技能提升、成果转化与公司生产经营工作
论现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