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人员密集场所火灾危险性及扑救措施的讨论

2021-07-11王春松

消防界 2021年9期
关键词:消防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员密集场所的数量不断增多,由于人员密集场所人流密度较大、火灾荷载高、火灾危险系数高,一旦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事故,极易引发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因此,本文结合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危险特性,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对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后的火灾特点、火灾扑救难点、基本扑救措施及相关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借此,希望与奋斗在一线的全国消防指战员进行业务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消防;人员密集场所;火灾危险性;扑救措施

一、人员密集场所的定义

人员密集场所主要指同一时间内聚集人数超过50人的宾馆、商场、集贸市场、会堂、医院、图书馆、养老院、幼儿园、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和集体宿舍等[1]。

二、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特点

(一)火灾荷载大、耐火等级低

部分密集场所为了吸引顾客或降低成本,经常使用可燃、易燃装修材料,且场所内部可燃物品通常较多,例如商场、市场内部存放大量商品、货物;甚至私存易燃、易爆物品,导致该类场所火灾荷载加大,耐火等级相对较低,极易引发火灾事故的发生,且一旦发生火灾事故,火势燃烧猛烈、蔓延极快。

(二)空间体量大、火势蔓延途径多

部分大型宾馆、商场等密集场所内部空间体量较大,内部充氧丰富,发生火灾后火势极为猛烈,导致火势扑救难度增大,且该类场所内部各种管线、管井纵横密布,发生火灾后火势蔓延途径多,造成灭火作业时间延长,且该类人员密集场所一旦使用钢架结构或钢混结构作为主体承重构件,随着火势的逐渐蔓延扩大,该类建筑极易发生整体垮塌,进而引发次生灾害。

(三)空间相对封闭、人员逃生困难

人员密集场所由于人群密度较大,往往忽视了疏散设施的设立,一般情况下,人员密集场所结构普遍相对封闭,出入口相对较少,发生火灾后,被困人员很难迅速逃生,此外,密闭空间无法迅速排烟散热,导致高温有毒烟气积聚,久聚不散,最终导致被困人员窒息。

三、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扑救难点

(一)内部消防设施不完善,不利于初期火灾的扑救

部分人员密集场所业主只顾眼前利益,无视消防设施的投入。此外,部分人员密集场所处于高层建筑中,一旦内部固定消防设施无法使用,完全依靠沿该建筑外墙垂直铺设水带进行灭火,不但增大了灭火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延误了灭火的最佳时机[2]。

(二)火情复杂多变、灭火剂选择难度大

部分科研场馆或医院仓库发生火灾,储存在内部的易燃易爆危化品极易在高温、明火影响下产生火灾,扑救此类人员密集场所灭火剂及射流形式选择困难,例如部分科研实验室中储存的碱金属等遇水燃烧物品无法用水进行扑救等,部分消防指战员缺乏扑救此类火灾的经验,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导致灾情扩大,同样增加了扑救火灾的难度。

(三)破拆排烟难度大,电磁屏蔽影响火场通信

部分以钢架结构作为主体的人员密集场所一旦发生火灾,内部充烟严重,因此,必须通过破拆的方式进行排烟散热,然而由于该类场所部分以彩钢板等材质的建筑材料搭建,在破拆过程中处理不当极易造成人员跌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此外,钢架结构极易产生电磁屏蔽现象,影响现场通信讯号的传递,导致现场展开缓慢,战斗指令无法第一时间迅速传达。

四、人员密集场所火灾的扑救措施及相应对策

(一)加强第一出动,积极疏散抢救被困人员

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后,必须第一时间调集足够的灭火力量到场。为保障灭火作战行动的顺利开展,除常规的水罐车、压缩空气泡沫车外,还应调集工程铲车、强臂破拆车等车辆器材装备到场协助作业,力争把火势扑灭在初期阶段。此外,在进行人员搜救的过程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及时调集搜救犬、生命探测仪等到,重点对娱乐场所的包间、楼梯间等充烟部位进行搜救。

(二)针对性开展火情侦查、切实查清火场情况

对于起火人员密集场所的火情侦察,必须全面掌握火场情况,通过外部观察、内部侦查及询问知情人等方式来掌握作战目标内部的危险特性、人员被困位置及人员搜救路线,及时掌握内部固定消防设施的配置及位置,现场指挥员应根据火情侦察情况及时调整力量部署,做到有的放矢。

(三)设防堵截、阻止火势蔓延

当起火人员密集场所内部火势局限于建筑一侧时,此时的灭火力量部署应以堵截设防为主,可通过该起火建筑的防火单元或通道设置水枪、水炮阵地,并根据火场实际情况示情采用对称布阵,待火势得到控制后,再逐步推进,迅速扑灭火势。当起火人员密集场所内部全部充斥火焰,应以围堵设防为主,利用防火门、防火墙设置灭火阵地,并及时开启起火层全部门窗排烟散热,防止火势蔓延扩大,当火势突破建筑窗口时,现场指挥员应审时度势,及时调整阵地并重新组织力量部署,由内攻转为外攻,并对相邻建筑采取射水保护,防止灾情的进一步扩大。

(四)充分利用内部固定消防设施、第一时间阻火灭火为保障人员密集场所火灾的顺利扑救,现场灭火人员在内部固定消防设施完备的前提下,应优先选用该类设施。在灭火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起火人员密集场所内部的消火栓系统迅速出枪,精确打击火点,同时启动自动喷淋系统、水幕系统等内部固定消防设施协助作业,力争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带来的损失。

五、人员密集场所火灾扑救的注意事项

(一)内攻人员必须做好个人防护

扑救火灾时,内攻人员必须严格按照防护等级落实相应防护措施,最好2—3人组成一个战斗小组,由指挥员或战斗班班长带领,当起火建筑内部纵深相对较长时,还应设置安全绳,内部烟雾较大、视线不清或夜间作业时,必须采取相应的照明措施。此外,要设置安全员,对参战人员进入时间、人数和空气呼吸器压力等情况进行记录,并随时提醒进入人员观看压力表。

(二)正确选择水枪阵地的设置位置

人员密集场所内部发生火灾后,为确保内攻近战战术的实施,水枪阵地的设置应适当靠近起火点,以确保消防射水的准确性与效率,必要时可调集铲车等疏散、转移部分物资,以增加作业面的宽度。当现场情况较为复杂时,应尽量使用摇摆水炮、带架水枪等器材实施远距离灭火,为确保水源充足,还应当指派专人负责供水,保证灭火行动的顺利实施。

(三)做好火場警戒、适时组织人员替换

扑救人员密集场所火灾时,应抽调专门力量或协调公安部门协助做好火场警戒,防止被救人员重返现场抢救财产,造成重复施救或人员伤亡。在灭火作战行动实施过程中,还应当组织一定比例的预备力量,必要时进行应急救援和力量轮换,防止一线作业人员体力耗尽,出现险情。

六、结语

总之,人员密集场所由于其较为复杂的功能及相对较高的火灾荷载密度,发生火灾后极易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就需要我们一线指战员在日常的工作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扑救人员密集场所火灾的基础知识和扑救经验,利用“六熟悉”进行重点场所、重点部位的调研,力争队伍随时能够“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确保辖区居民的安居乐业。

参考文献:

[1]公安部消防局.中国消防手册第六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92-100.

[2]王景春.公共娱乐场所火灾危险性分析及预防[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6):13.

作者简介:

王春松,天津市消防救援总队和平支队作战训练科专业技术一级指挥员,从事一线灭火救援工作近十三年,先后担任市中心消防中队副中队长、中队长,支队司令部参谋及改革转制后支队作战训练科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等职务,负责指挥的灭火战斗数百起,实战灭火救援经验丰富。

猜你喜欢

消防
“我和消防有个约定”
如何实现消防防火监督工作的新发展
浅谈RTC技术在消防救援指挥中的应用
强化消防科技应用,促进消防事业发展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桂林消防主题公园建成
“卷发被卡”呼唤消防救援分类分级
漫画说消防
消防也幽默
消防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