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妇女教育经验及当代启示
2021-07-11王雨薇
摘要:延安时期的妇女教育经验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总揽统筹妇女教育工作;从妇女教育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妇女教育;以先进个人为榜样,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延安时期妇女教育的现代启示:(一)新时代要创造性转化妇女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和路径;(二)妇女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并遵循基本的原则;(三)妇女思想政治教育要关注妇女的现实社会问题。
关键词:延安时期;妇女教育;思想解放
中图分类号:D231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1)08-0011-03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我党就十分重视各类群众的教育,妇女教育在其中占有很大的一部分。延安时期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妇女教育,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正值实现全面小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女性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充分发挥出“半边天”的作用尤为重要。通过梳理延安时期妇女教育,有利于我们从中提炼出成功的经验,从而为当前的妇女工作提供借鉴。
一、延安时期妇女教育主要内容
延安地处陕西北部,经济文化条件较为落后,当地妇女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下,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很低。许多妇女还处在思想保守、大字不识的阶段,有一些妇女接受过一些基本教育,但在思想上趋于保守,男尊女卑思想严重。为了提高妇女基本认识水平,延安时期妇女教育主要围绕增强妇女自身文化修养和提高妇女参加革命工作的技能开展教育,按照内容分为文化知识教育、政治学习和生产生活教育三个方面。
(一)开展政治教育,提高妇女参加革命的能力
延安时期动员当地民众参与到革命中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而这项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开展政治教育,对广大劳动妇女也一样,团结妇女群众让她们参与到革命中来。
开展参政教育。只有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中来,妇女才能更好地获得话语权。在陆军抗日军人家属学校、延安女子大学等就开设有政治课程,优秀毕业生毕业后即可投身到抗日战争和政治事务中去,代表妇女发声,使许多保障妇女权利的文件更具有针对性和可实施性。
开展支前教育。延安作为抗日战争的后方,保证抗战前线的人员及物资供给十分重要。为了更好地保证前线的供给,号召广大妇女在物资保障上提供支援,开展了捐粮食、做军鞋的活动,有些地方形成了你超我赶的生产竞赛。许多妇女在组织教育动员下还主动参与到慰问抗属的工作中,帮助抗属家庭务农,逢年过节赠送物资,以表关切。军属们也积极参加劳动生产,自力更生,“不做扯腿的妇女”。在参军动员工作中,许多妇女主动劝说自己的丈夫、儿子、兄弟上前线,有的年轻妇女去未婚夫家里劝其参军,形成了“模范妻、模范娘,送郎送子上战场”的盛大场面。除此之外,很多妇女亲赴前线,和男同胞们一同肩负起抗战和保卫延安的任务。截至1938年,边区女自卫军的人数达到4.6万人。
(二)开展文化思想教育,提高妇女认识水平
解放妇女的教育工作不仅是为保证抗日战争的胜利开展的一项政治工作,更是为了解放妇女思想、保证妇女权益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了让更多当地妇女解放思想,真正独立,对她们开展了广泛的文化思想教育,提高妇女认识水平,使其更好地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
开办各种学校,讲授基础文化知识,如建立小学强制适龄女童入学。1938到1941年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小学教育实施纲要》等,明确在政策上确保适龄儿童必须接受教育。并且开办识字班等为贫苦妇女提供基础教育,识字班有冬学班、夏学班。边区政府还创办了中高等教育学校,培养妇女专业技能。针对十四岁以上的女性,开办了初高中教育、师范性教育、女子职业学校这三种女子中等教育的形式。
破除封建思想,倡导婚姻自由。一是在生产生活中解放妇女。开展放足运动。1937年7月9口,《新中华报》上刊登了禁止缠足的布告。1939年8月,边区政府颁布《陕甘宁边区禁止妇女缠足条例》,加上文化教育工作的开展,妇女寻求解放的意识越发强烈,裹足的妇女越来越少。针对包办婚姻、童养媳、一夫多妻等大量存在的问题,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严禁买卖婚姻的具体办法的命令》《陕甘宁边区婚姻法条例》[1],坚决实行一夫一妻制度,不允许婚姻中第三者的存在和纳妾,不允许买卖婚姻,杜绝童养媳等旧封建观念。许多妇女因此改变了传统的婚姻观,懂得了维护妇女自身权益,懂得了婚姻自由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
(三)开展生产教育,提高妇女经济地位
正如朱德总司令所说,“妇女只有在经济上能够独立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平等”。延安时期开展的妇女教育还包括生产技能培训,用来提高妇女的经济地位。
鼓励妇女投身大生产运动。抗日战争时期,由于边区大批男青壮年相继上前线抗日或被征调,后方的生产事业缺人,许多妇女参加到生产小组和劳动互助组来学习技能,和男性一样投身生产活动,截至1936年,已有约2万余名妇女参加了学习。鼓励妇女参加纺织运动,为了突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解决基本生活吃穿问题,在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号召下,边区开展了大生产运动,逐步实现了生产自给。中央妇委依此提出妇女工作的新方针是发动妇女参加生产,特别着重于鼓励妇女投身纺织业,边区涌现出大批纺织女英雄和纺织模范集体。广大妇女不但像男子一样成为家庭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成为带动群众参加纺织运动的组织者和推动者。
二、延安时期的妇女教育经验
延安时期的妇女教育从当时实际出发开展妇女工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党中央发表了一系列制度文件,保证了妇女教育的开展,同时通过创办《中国妇女》①,创作文艺作品等形式拓宽妇女教育途径。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总览统筹妇女教育工作
延安时期的妇女教育取得的成功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中共三大以来我党就十分重视妇女教育,颁布了一系列纲领文件,许多领导人也做出了相关指示。1937年陕甘宁边区出台的《关于妇女组织的决定》《关于边区妇女群众组织工作新决定》,1938年《毛泽东抗战初期对妇女的指示》,都体现出党对妇女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关切。在实际的妇女工作中,党员及领导干部更是发挥着先锋带头作用。比如,培养知识女性和妇女干部的女子大学,办学初期经费紧张,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颖超等带头捐款捐物支持女子大学的建设,并由王明担任第一任校长,党的重要领导人都参加了女子大学的课程教学,有的是开设专门课程,有的则前去发表重要讲话。
(二)从妇女教育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妇女教育
从延安时期妇女教育的内容来看,既包括有纺织、缝纫、种地等劳动生产活动,也有学堂教学、理论知识学习。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而是及时有效地落实在生产实践中去。真正实现妇女思想、经济的双重解放。保障妇女民主权利,改善妇女政治地位,传播党的妇女解放思想,推进妇女受教育,其最终目的是要让妇女从思想上主动寻求解放。为此,我党颁布《儿童妇女待遇办法》《陕甘宁边区小学教育实施纲要》《关于妇女组织的决定》 《陕甘宁边区婚姻条例》一系列文件[2],并建立了妇女联合会,让妇女干部去做广大妇女的工作,渐渐地当地妇女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三)以先进个人为榜样,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妇女榜样在引导广大妇女寻求自身解放的过程中效果显著,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延安时期妇女在各个方面都涌现了许多先进代表,比如陕甘宁妇女劳模马杏儿,“延安十大姐”,以及我党培养的优秀妇女干部陕甘宁边区妇女职业技术学校校长赵烽,还有蔡畅,邓颖超等一批参加过长征的女干部代表。这些妇女的榜样深入农村,深入到广大劳苦妇女中去,以宣传、动员、劝说、组织的方式,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指导农村妇女从“牢笼”中逐渐解放自身,找到话语权、主动权,不再做失语者、被动者。
三、延安时期妇女教育的现代启示
(一)新时代要创造性转化妇女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和路径
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妇女思想政治教育遵循的是阶级解放、妇女解放和人的解放相结合的辩证关系与历史要求[3]。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相较于革命时期已发生了变化,当前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妇女群体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得到发展,独立竞争意识增强,政治关注度与参与度大幅提升,这都为新时期妇女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新时期妇女思想政治的宏观主题仍然是围绕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根本任务而展开,但要根据当前新的矛盾和任务创造性转化革命时期妇女教育的主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期妇女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应该在党的中心任务下努力探索如何实现妇女群体的进一步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出妇女群体的重要作用。
(二)妇女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并遵循基本的原则
唤醒妇女对自身社会价值的重新认识,使其达到与男性一样的社会地位。新时期妇女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一般社会学意义上的女性解放教育,它强调通过妇女政治权利的赋予、政治意识的灌输、政治参与的觉醒,使妇女群体能自觉地在实现国家和社会发展中实现自我的发展,将个人命运与时代命运、国家命运、社会命运紧密相联。延安时期妇女教育围绕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中心任务,鼓励妇女参与革命,作出贡献,将妇女的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联,将一直承担家庭责任的妇女角色转变为积极投身政治运动的社会政治性角色。革命时期,妇女不仅解放了自己,并且积极承担了社会政治责任,为党取得革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当前妇女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受西方宣扬的“个性”“差异”“个体”等观念影响,使得女性群体的发展片面强调“个体”,弱化整个“女性集体”,从而使女性个体的发展逐渐脱离了集体和组织,这种片面强调差异性和个体性的思想忽略了女性群体的同一性和整体性[4],导致妇女出现许多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比如,当前对“精英女性”的过度推崇导致对“劳动女性”群体关注的淡化,一方面,使处于普通劳动岗位的女性降低了对自身价值的认同感,这部分群体否定自身在新时代条件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使这部分女性在个人与社会发展中的获得感和积极性降低,同时这种片面的教育导向加剧了整个女性群体的认知偏差,不利于充分发挥整个女性群体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处于经济环境和教育环境较好的知识女性群体,由于接受的教育不同和工作视野的扩大,使得这部分女性对个人发展抱有不切实际的想法,拒绝承担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生儿育女的责任,并否定其价值意义。由此,有针对性地开展妇女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必要,而且具有紧迫性,这直接关系到新时代女性如何处理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国家发展、时代发展的辩证关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妇女解放运动以及妇女思想政治教育,是围绕各个时期党的中心工作和任务而展开的。妇女的发展也只有在符合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才能得到实现[5]。因此中国共产党的妇女教育将阶级解放、妇女解放和人的解放相结合,将性别理论的分析和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相结合,这是妇女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本遵循的原则。
(三)妇女思想政治教育要关注妇女的现实社会问题
注重培养女性正确的价值观的同时,要关注女性的现实社会问题。在各个历史时期,妇女相较于男子,在社会生存、社会教育、社会参与中面临的困难更多更重。要想使妇女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效,并使妇女群体投身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中,发挥这一庞大群体的社会作用,就必须关注妇女的切身问题。过去,妇女相较于男子主要面临的问题是社会陋习,比如妇女缠足、包办婚姻、“三从四德”②的思想桎梏等,党在延安时期的婦女思想政治教育中就特别注重妇女生存的现实问题,将她们从传统的思想和生存禁锢中解放出来。如今,妇女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性别歧视受到的不平等待遇问题,因此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保障妇女群体利益的政策法规。
新时期,妇女政治和经济权利已经获得充分保障。但在某些地方、某些领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当前某些经济落后的地区,女性群体仍然生活在旧传统习俗中;女性群体在职场中仍然受到一系列不平等待遇,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保障妇女群体利益的政策法规在实际生活落实不力,甚至变成了对妇女群体的隐性歧视。当前妇女群体中,以女大学生、高级白领等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女性群体出现了价值观扭曲,道德和理想信念崩塌现象,这也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密切关注这种现象出现的社会成因。
注 释:
①该刊为16开本,中央妇委编辑。毛泽东题写刊名和贺诗。
②“三从四德”:中国古代社会用于约束妇女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三从”指妇女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参考文献:
[1]康小怀.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提高陕甘宁边区妇女社会地位初探[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
[2]李卓琼.延安时期妇女工作的特色及其现实启示[J].理论导刊,2012(12).
[3]魏国英.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8(4).
[4]石红梅.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应关注女性主义研究的基本问题[J].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7(3).
[5]方玉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妇女发展观的历史演进[J].滁州学院学报,2015(6).
作者简介:王雨薇(1994—),女,汉族,河南开封人,单位为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责任编辑:御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