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肌骨超声在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及准确性分析

2021-07-10顾碧霞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0期
关键词:肌骨浅表扫查

顾碧霞

(北海市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 广西 北海 536000)

人体软组织主要涵盖皮下组织、韧带、肌腱、关节囊、外周神经以及血管等,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主要指急慢性创伤(包括意外跌倒、与坚硬物碰撞等)或者慢性劳损诱发的组织破坏和组织生理功能紊乱[1]。症状较轻的患者可存在软组织肿胀、疼痛等表现,症状严重的患者可导致肢体活动障碍。目前临床所采取的物理检查手段在明确损伤深度及范围方面效果不理想,易出现误诊情况,影响临床干预时机。近年来影像学检查逐渐应用于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诊断中,其中MRI对软组织病变诊断具有明显优势,但也存在费用较高、禁忌多等弊端,临床推广应用受到一定限制[2]。现阶段超声技术逐渐完善,超声图像质量大幅提升,对于各种软组织病变能够以高分辨率呈现,并且检查费用低、可重复检查。本文将对肌骨超声检查应用于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患者诊断中的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分析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就诊我院的疑似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患者80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33例;年龄范围为22~75岁,平均年龄为(46.12±3.24)岁。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1)存在明确的慢性劳损性职业史、外伤史、运动史,临床综合检查证实为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2)年龄在18岁及以上;(3)具备基本沟通交流能力;(4)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病变;(2)患有恶性肿瘤;(3)合并糖尿病神经病变;(4)精神异常、认知障碍;(5)拒绝配合检查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使用日立阿洛卡交响7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扫查,探头频率7~17 MHz。根据患者病变位置协助其保持合理的体位,使用高频探头多切面、多方位的扫查患者体表疼痛、肿胀情况最为严重的部位。观察皮下组织、肌肉、肌腱、韧带、关节软骨、关节囊、外周神经等。着重观察病变位置、大小、边界及内部回声,分析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测定内部和周围血流情况。同时对健侧进行扫查并和患侧比较,保证两侧扫查的体位相同。

1.3 观察指标

将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肌骨超声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同时对比肌骨超声检查和MRI对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的诊断符合率。获得影像学资料至少由两名资深影像科医师进行诊断,以统一意见为主。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分析,计数资料经χ2检验,以率(%)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2.1 肌骨超声检查对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的诊断价值分析

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显示,80例疑似患者中70例证实为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构成比为87.50%。肌骨超声检查对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8.57%(62/70)、90.00%(9/10)、88.75%(71/80)。见表1。

表1 肌骨超声检查对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的诊断价值分析(例)

2.2 对比肌骨超声检查和MRI对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的诊断符合率

手术、病理结果显示,70例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患者中,40例为囊性肿块,5例为实性肿块,9例为韧带损伤,7例为肌腱损伤,3例为肌肉损伤,2例为神经损伤,4例为半月板损伤。在囊性肿块、实性肿块、韧带损伤、肌腱损伤、肌肉损伤以及神经损伤的诊断符合率上,肌骨超声检查和MRI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半月板损伤的诊断符合率上,肌骨超声相较于MRI更低(P<0.05),详情如表2所示。

表2 对比肌骨超声检查和MRI对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的诊断价值[n(%)]

3 讨论

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为临床常见疾病,发病机制复杂,主要为机械性的外在因素导致的浅表软组织结构或功能受损,对患者外表美观度,肢体活动度造成较大影响,增加感染风险,严重危害机体健康及生活质量[3-4]。临床诊断创伤性软组织损伤以体格检查为主,容易忽视内部损伤情况,如皮下血肿、软组织撕裂等,导致误诊。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多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应用于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的诊断中,例如X线、CT、MRI等。其中X线检查对骨折创伤性损伤的准确率更高,但对软组织的分辨率不足,诊断价值较低。CT检查在软组织细微结构的显示上分辨率较差,对于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的诊断效果也不理想。MRI虽然能够良好地辨别软组织细微结构,但是该方法费用较为昂贵,基层医院缺乏设备,并且放置心脏起搏器、眼球内金属异物、幽闭恐惧症等情况的患者属于禁忌人群,所以临床推广存在局限性[5-6]。

而超声检查不对患者造成创伤,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禁忌证少,并且检查费用较低,患者接受度较高。通过超声检查可以较好的鉴别机体软组织细微结构,能够帮助医生准确掌握患者损伤状态[7]。本次研究中对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患者应用肌骨超声检查,并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从研究结果可看出,肌骨超声检查对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8.57%、90.00%、88.75%,可见在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患者中应用肌骨超声检查具有较高价值。超声探头频率越高,其纵向分辨能力也越强,相应的声束穿透距离缩短,因此高频超声更加适用于浅表性软组织损伤诊断中。从本次研究结果看出,肌骨超声和MRI对于各种类型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的诊断符合率差异不显著,说明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性相近。但是肌骨超声检查对半月板损伤诊断符合率相较MRI更低。原因可能是超声检查时半月板病变位置的不同,其超声回声存在差异[7-8]。并且半月板损伤病人还伴随不同程度的疼痛,不能有效满足超声检查的体位要求,因此一定程度影响准确度。所以临床医生在扫查过程中应注意患者可能因为疼痛导致无法配合适宜体位,需详细了解半月板的解剖结构,掌握各种体位下半月板声像表现,通过重复扫查获得详细的影像资料,以此提高诊断准确性[9-10]。

综上所述,在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患者中应用肌骨超声检查具有良好价值,同时具有无创、可重复等优势,可作为该疾病的常规检查手段。

猜你喜欢

肌骨浅表扫查
肌骨超声检查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钢板超声波自动扫查方式对探伤覆盖率的影响
肌骨超声检查在风湿性膝关节炎患者中检出率及与膝关节功能的相关性
三七总皂苷调节PDGF-BB/PDGFR-β的表达促进大鼠浅表Ⅱ°烧伤创面愈合
超高频超声在浅表器官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美国放射科住院医师胜任力评价系统:肌骨放射学milestone解读与思考
TOFD检测中初始扫查面盲区高度确定方法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良恶性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价值
剖宫产术后浅表伤口愈合过程中使用白砂糖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