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愚公”李保国

2021-07-09王江山

知识就是力量 2021年6期
关键词:保国荒山愚公

王江山

山中造地的“当代愚公”

1958年2月,李保國出生于河北一个农民家庭。1978年,他进入河北林业专科学校学习桑蚕专业,因为成绩优异,得到了留校任教的机会。从农家小子到大学老师,李保国的人生实现了巨大飞跃,但当他听说学校要在太行山区建立学研基地之后,却动了来到大山搞研究的念头。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山区人民十分重视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为驱动的山区开发工作。作为林业科学工作者的他下定决心,从此就扎根在了太行山这片土地上。

李保国发现,太行山的土层最薄处只有5厘米,下面就是石头。土层存不住水、植被难生,形成水土流失的恶性循环。他说,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厚土层。20世纪80年代起,他和课题组成员选择了地质情况复杂的前南峪村当作试点,希望能用新技术将这里的荒山改造为良田。

李保国和团队在实地勘查后发现,可以用爆破整地的方法聚土截流,改造大山。根据他们的设计,待整治的山坡上,要每隔几米开一条沟,把石头翻出来做外沿,把8米见方坡面上的土集中到1米见方的山地上来,经过改造,这些沟既能聚集水土,也能聚集径流。同时再配合修建蓄水池、扬水站等,充分利用水源。这就是有名的“太行山低山片麻岩区‘聚续生态农业工程技术”。

这项技术极大改善了当地的土壤水分状况,使其能满足林木果树对水分的需求,新修建的隔坡沟状梯田总蓄水量比原山坡的蓄水量提高2倍多,使得前南峪村的荒山秃岭遍布森林绿树,获得了联合国“全球生态五百佳”提名。

“荒山”变“宝山”

李保国还将许多农业技术切实应用到农民的生产实践中。前南峪村之前有许多农民种植板栗,但产量一直很低。李保国经过研究找出了病根——板栗结果部位连年外移。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李保国研究了整整三年。经过不懈努力,他终于找到了一套通过修剪、嫁接来保障板栗质量的新修剪技术——双枝更新修剪法。如改用插皮接及插皮腹接方法;用双枝更新稳定结果部位;混合施用氮、磷、硼肥,加叶面混喷氮、磷、钾肥的增产措施等。

他不厌其烦地将这种新技术讲授给当地农民,新技术让当地的板栗产值翻了两番。李保国常说:“把科技转化成生产力,必须把技术长在泥土里!亲近科技、掌握科技,农业科技工作者先要学会当农民。科技致富,不能光依靠我一个人,要把农民变成我。”

解决了前南峪村的板栗种植问题,李保国又来到同样位于太行山区的岗底村,在帮助村民种植苹果的过程中,李保国创新发展出128道苹果生产管理工序。这些新技术可以给苹果提供一个更稳定的温度和湿度环境、延缓苹果表皮结构物质的老化,让苹果发育更稳定,还可以防止农药残留、降低病虫害风险。在一个个新种植技术的支持下,岗底村的苹果品质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创新一线的时代楷模

除了改造荒山,研究核桃新品种,开发新型板栗、苹果种植技术,李保国在多年的扶贫工作中还应用了许多先进的农业技术,累计为390多个山村送去过新技术。可长期的高负荷工作让他患上了多种疾病,但他因为放心不下工作,一直没有休息。就在他去世的前一天,还在主持项目验收会。2016年4月10日凌晨,李保国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58岁。

李保国曾说:“我这辈子最过瘾的是干了两件事,一个是把我变成农民,一个是把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我”。”李保国对农业科技的创新和探索,和将科研成果服务于群众的这种“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的精神,也将激励更多科研工作者,在新时代大胆逐梦。

猜你喜欢

保国荒山愚公
京剧《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流变考
现代愚公
荒山的“根”——“牛玉琴”式的老人齐军祥
谁更应当“愚公”
福安八斗村:扶贫做得精,荒山野茶能刨金
愚公移山
小猴栽树
邱保国研究员辨证论治不同时期高血压病验案举隅
A GNSS Signal Blind-decoding Algorithm at Low SN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