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
2021-07-09王健康
王健康
【摘要】阅读能力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以及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当作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老师们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结果经常是效果不佳,这是为什么呢?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单一取向就可以完成的,它包括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环境、收获的价值观和阅读的感受与体验等。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关键词】阅读兴趣;阅读效果;阅读氛围;个性阅读
一、引领爱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提升学生阅读品质的前提是激发阅读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好读;要“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读整本的书”。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不仅是完成考卷的题目,还要培养终身的阅读习惯。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做到主动阅读,让学生对学习如饥似渴,看到书欢呼雀跃。在学习阅读中,我们不妨这样吸引学生的兴趣:课堂上,巧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培养阅读习惯。在语文课堂上经常出现“假”阅读的现象:部分同学上课之前没有认真阅读文本,当老师对某一问题进行探讨或是就某一段落进行品读赏析时,他们还处在朦胧之中,连文章的大概内容都没能理解,无法参与讨论,即使有参与,也是难以理清文章思路。假如这些学生经常处于这种 “假阅读”的状态,时间一久,他们便丧失了主动阅读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重视知识的实践,通过创设不同的符合课文的情境,吸引学生兴趣。例如《黄道婆》这篇课文,学生比较熟悉文章的体裁,文章内容也比较简单,教学的重难点主要在于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上。可是如果学生课前没有预习文章内容,那么就可能在老师帮扶分析时跟不上节奏。上课时,教师首先围绕“巾帼英雄”进行畅谈,让学生说说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巾帼英雄,进而引出黄道婆就是其中的一位来展开课堂教学:她的哪些典型事例值得我们称道呢?我们常用哪些词赞扬那些我们景仰的巾帼英雄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速读文本,看看她为何会被称为巾帼英雄?这样就能针对部分学困生,适时地扶他们一把,让他们跟上老师和大部分同学的节奏。当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后,老师顺势而为,创设品读情境,对文本中的语段进行多种方式的品读,如范读、齐读和分角色朗读等。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品位语言美,感悟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
二、注重方法,巩固学生的阅读效果
教学现实中经常碰到这样的困惑:讲完了一篇文章,学习方法也教给学生了,学生当时似乎也懂了,可是不久再接触到类同的文本时,很多学生依然一脸茫然,无所适从。其实,反思自己,也能找到一些原因。在语文教学时,很多老师对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认识不深,往往更注重教学成绩的提升,这背离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目标。因此,教师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注重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巩固学生的阅读
效果。
例如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编排,将同一主题或风格的文章编入同一板块或者专题,这样编排的目的,就可以避免学生孤立地学习某篇文章,且可以帮助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多篇文章。学生对同一专题、板块内的文章进行学习容易形成纵向联系,对比学习,从而在阅读文本时形成知识和能力的迁移与提升,达到阅读效果的提高。例如四年级语文上册 “家国情怀”这一单元,共编排有《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回延安》四篇课文,这些课文均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教师在讲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就可以联系《梅兰芳蓄须》,进行类比阅读:少年周恩来见到一位妇女被欺负却无处说理,立志读书;梅兰芳坚决不为日本人演戏, 留起胡须,甚至不惜自伤身体。两篇课文写作手法相似,表现情感相同,将这两篇文章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学习,不仅避免了讲授同一风格文章带给学生的疲劳感,而且可以引发学生将刚掌握的学习方法运用到另一篇风格相近文章的阅读中,较好地提高了学生对类同文本的阅读效果。
三、巧创书香环境,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一个不好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一个不喜欢和好书交朋友的人,境界就会低俗。正如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荀子也在《劝学》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可见,学习伴侣对自身学习影响很大。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显得至关重要。
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空间,如教学楼道走廊、楼梯间、餐厅、操场外墙等一切可利用的空间,设置有关读书方面的名言书画等文化标志牌,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等,借古今中外文化巨人之口,教授学生读书的意义和方法。班级里任何一处的布置都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各班级可以设立别致的班级读书吧,根据不同学年段的学生特点摆上不同的书籍,让学生一走进教室就会被眼前的书籍吸引,对阅读触手可及,在潜移默化中“泡”在书中,时时被书香所包围、熏陶,徜徉于书海中。开放阅览室、校园书吧,使之成为学生课间最喜欢去的地方。学校可以多举办与读书有关的活动,比如读书节、师生共读、诗文故事比赛、书香班级评比等活动,还可以让每位学生准备一本精美的读书笔记,精心设计每周的读书心得。读书笔记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在阅读文本中对优美的词、句、段、篇进行摘录,对优美的语句进行仿写并评析,对每周的生活进行一次感悟等。学生对这样设计读书笔记感到新奇,激发了读书的热情。学生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又有了阅读的技巧和方法,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进行自主阅读。最后,学校要把家长也请进书香大门,让家庭阅读成为学生阅读的“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能有力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的閱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使孩子受益终生。教师应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普及推广读书的意义,增强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意识,邀请家长与孩子参加读书活动,并举行亲子读书节,让家长逐渐明白读书的重要性。
四、注重个性阅读,教授阅读理解技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不应以集体讨论来代替学生个人
阅读。
1.倡导自主阅读,传授阅读方法。教师要善于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阅读情绪的“场”,在阅读教学中逐步讲透阅读理解的关键技巧,让学生逐步懂得如何进入文本,如何主动地去品读、思索、体验和感悟。
2.包容学生的个性阅读理解,适时鼓励“超越”文本的发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也要防止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价值取向的过度发挥。如,教学完《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课后,在进行延伸拓展教育时,我抛出问题:你最佩服谁时?同学们说出了很多“标新立异”的答案,但幾个学生却有“我佩服白骨精”这种个性化解读,说白骨精聪明,漂亮,善于表演……我也给予了赞许的点头,肯定其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待学生都说完后,我组织学生再次探讨白骨精值不值得被佩服?通过引导,学生明白了感悟时不能只追求有创意的理解而违背文本,违背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当两者发生冲突时,教师要及时发挥引导、梳理的作用,让学生弄懂:白骨精所做所为的出发点是什么?费尽心机想要达到什么目的?稍作点拨,学生就明白了心机太重、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的白骨精一心只想着残害别人。虽然白骨精聪明、漂亮,但自私自利,唯利是图,不择手段,就不值得敬佩。这样就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验,又很好地避免了其价值扭曲,今后教学类似文本时自然水到渠成。
总之,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多方面的有效引导,需要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逐步学会学习与思考,提升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
【参考文献】
[1]刘玲玲.浅谈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对策[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01):63-64.
[2]曹愿愿.浅谈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J].中华少年,2019(06):46.
[3]彭英.浅谈高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提升策略[J].读与写, 2019(18):74.
[4]吕存科.浅谈当代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的策略[J].试题与研究,2019(01):175.
[5]赵霜.提高小学低年段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浅谈[J].语文课内外,2019(17):181.
[6]张贤.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学生现代阅读能力发展策略浅谈[J].教育界(基础教育), 2018(02):118-119.
[7]黄芳.浅析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有效培养策略[J].小学时代,2018(28):12.
[8]孟祥瑞.浅谈有效课内阅读指导促进课外阅读能力提升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9(2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