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策略研究
2021-07-09任国兴
任国兴
【摘要】现在的社会环境形势对教育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为了更好地达到优质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应该从小学阶段就得到重视。核心素质的培养与数学结构化教学形成了互利互惠的关系。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创新自身的教学模式,对小学数学教材进行结构化处理,尝试结构化教学方式,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结构化教学
如今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不仅仅需要学生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小学数学教程对于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数学课程中的知识体系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难度较大,难以快速掌握并灵活运用,传统的数学教学会通过大量机械化的练习加深学生的记忆,但这个方法会极大地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数学课程显得枯燥乏味。学习数学学科首先需要让学生了解数学学科的基本结构框架,小学数学的学习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模块、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等因素,按照结构顺序开展教学活动。
一、运用知识实践,建构知识体系
素质教育的改革重视学生对知识运用能力的养成,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进一步加强数学知识与实践应用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引导鼓励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主动地探索发现、分析感悟实践活动背后蕴藏的数学知识与实践方法,并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联系数学知识的能力,建设知识结构,在实践与感悟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
素养[1]。
例如学习克与千克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从较为生动的教学活动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步,教师先让学生用手掂量一粒重为1g的花生米,然后再让学生掂量其他一些重量差不多为1g的物品,感受重量间的微妙差距。第二步,教师让学生猜一下粉笔、铅笔、鸡蛋、课本等常见物品的重量。第三步,教师用教具电子秤称量学生猜过重量的物品,让学生对比真实数据与自己猜测的数据有多大的出入。第四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计算一本数学书的重量等于多少只笔的重量、一个鸡蛋的重量等于多少根粉笔的重量等问题。第五步,教师让学生掂量重1kg的物品,如两瓶矿泉水。第六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1kg矿泉水等于多少本数学课本的重量。掂量物品的重量可以让学生对1g与1kg重量有最基本的认识,猜测物品重量并当场核实,增强了学生对重量的认识,最后建立起不同物品重量之间的换算,让学生的知识架构更加清晰,还强化了重量计算的概念。课堂活动循序渐进,形成由浅入深的教学结构,从“g”到“kg”,并将二者联系起来,形成完善的知识框架,通过实践思考获取知识。
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之一是主动发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启发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展开思考。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掂量与对比直观地感受到物品重量的差别,建立自身的重量比较标准,从数学实践活动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体,培养核心素养。
二、重视知识关联,完善知识体系
数学教学要重视知识点的拓展延伸,正确处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与知识网络体系的构建,完善数学学科的知识体系构建。教师在开始新知识的教学时,需要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性,站在小学数学整体的課程教学角度,合理衔接新旧知识,培养学生从全方位的角度认识数学知识体系。
例如学习分数性质的相关课程,教材中导入的教学问题用到了过多的提示语,压缩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学生的思考方向被教师全部掌握,不利于学生自主构建和完善数学知识体系。教师可以从较简单的例题切入,逐步总结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学生在一开始联系以往的知识可能比较难,需要教师充分带动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发现分数与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规律,如此学生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完善自身的数学知识体系,培养知识关联的意识。学生可以在分析思考中发现商不变、积变化等规律与分数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商不变的规律在分数性质上具有充分的体现,然后学生可以站在除法与分数的关系上进一步解读分数的基本性质,感受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
教师在讲授新课程的时候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方法,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检索自己的知识体系,触发新旧知识的共通点,让学生把握知识建构方式,获取建构知识体系的转态,从学习孤立的知识点到结构化学习知识,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也可以培养知识迁移的习惯,加深对新知识的印象,强化新旧知识间的体系构建。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小学数学教材,要对教材的每个部分了解翔实,也要整体把握教材内容,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使教材内容呈现出结构性的知识体系。
三、深入练习思考,发展思维能力
练习是巩固数学知识、训练基本技能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学生文质结构形成的重要环节。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及动手能力,是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有助于数学思维与素养渗透于学生的精神世界。教师在设置练习时可以注意练习的层次性,按照知识点的难度、与其他知识点的关联程度以及学生思维发展的特性,建立起阶梯式的练习方式,通过练习不断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联系知识生长点,强化知识联结的关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结构化发展[2]。
例如圆柱体积相关内容的练习教学,在此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基本了解了长方形各个部分与圆柱体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给出长方形1上边长5cm,左边长3cm;长方形2上边长3cm,左边长5cm,求这两个长方形绕左边旋转得到圆柱体的体积之比。部分学生采用硬算的方式得出数据后再进行比较,而有的学生则直接在计算公式上用类似于消除同类项的方式对计算公式进行简化,即使没有计算也可以得出最终的体积比结果是5∶3。这是学生在练习中思考的第一步,紧接着教师可以向学生继续提问:5∶3中的5和3分别对应了圆柱体中的哪一个部分?学生通过分析简化计算的过程,可以得出5∶3是圆柱体的半径比,进而得出圆柱体的体积比即半径比。这一练习可以巩固学生对图形的认知,强化图形各要素之间的联系,随着练习的深入探究,还帮助学生优化了计算方法,掌握了计算技巧,丰富数学的内涵。
从基础习题开始,通过练习深入研究数学的知识体系,一步步提升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灵活的思维方式,从解决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将充满活力的思维方式应用到整个数学学科中,乃至学生的学习生涯里。练习的过程应遵循由表及里、由浅至深的原则,培训的过程要注意层次性。教师在设置练习时要注重多样的形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与发散思维,扩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开阔其思维空间,让学生可以在充满趣味的练习环境中充分感受到数学带来的乐趣。教学内容的练习设置需要注重数学知识点之间存在的关联,发掘知识思维间碰撞的火花、内在的联系,全面促进思维能力发展的系统性、有序性,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结构化,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强化核心素养,提倡快乐教学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与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创新意识的开发。教师在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课程具有较强的逻辑思辨性,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与创造思维的发展,对学生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有助于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活跃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刺激创造思维的碰撞。
例如学习积的近似数相关内容时,教师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求积的近似数的关联知识点,学会“四舍五入”的计算方法,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顺势迁移学生以往学习过的计算知识,巩固旧知识,再借由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形成结构化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强化学习内容,如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题目,以图片的形式在画面中间画出一个蛋糕,蛋糕上写着需要学生计算或简化的数字,左右两边分别画两个小人举着相近的数字,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进行计算判断。学生可以一道题一道题地喊出来,也可以将答案记在纸上,教师要把握好时间,换题的时间不能太慢也不能太快,可以渐渐加快速度,刺激学生的紧张情绪,以达到保持课堂活跃气氛的同时训练学生计算速度的目的。有趣的形式以及大量的基础练习,可以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巩固知识。
在教学中以有趣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展现了核心素养和小学数学课程的融合性。学生可以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充分发展自身的创造思维,培养创新意识,促进知识的结构性迁移,培养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促进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重要手段,结构化的教学方式也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探究和感悟数学知识结构,有效建构知识体系。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找寻思考的方向,联系新旧知识,帮助学生架构有序的数学知识结构化系统,对数学学科拥有较为全面的认知。练习设置需要循序渐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促进学生数学结构化思维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
素养。
【参考文献】
[1]朱文.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索[J].读天下(综合),2020(02):1.
[2]陈柳琴.左顾右盼瞻前顾后融会贯通——基于数学结构化的深度学习[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0(03):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