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县级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与幼儿社会领域课程的融合
2021-07-09万敏
万敏
将县级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与幼儿社会领域课程有效融合,既可以助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顺利完成,又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幼儿的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本文结合康县县级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实施步骤与策略,重点阐述了创城工作与幼儿社会领域课程教育有效融合的具体做法。
康县作为中国甘肃省东南部的一个小县城,从2018年开始,加入了国家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行列中,所谓全国文明城市是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市民整体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文明城市的创建关键在于市民整体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而市民素质的提升是通过教育实现的。幼儿教育作为人一生中的启蒙教育,对其终生成长和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结合幼儿园实际,针对幼儿社会领域课程教育如何助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活动进行了深入探究。
一、康县县级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与幼儿社会领域课程教育融合的意义及重要性
康县,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总面积近3000平方公里,现有人口约25万,被誉为“陇上江南”“陇上西双版纳”,自古素有“中国核桃之乡”“中国黑木耳之乡”“中国天麻之乡”等美称。近年来,康县紧紧围绕国家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及乡村旅游产业,曾被评选为“中国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最美绿色生态旅游县”等。从康县的历史发展、天然独特的地理环境来看,康县具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优越条件,但是从文明城市的创建标准来看,仅仅依靠这些自然条件是远远不够的,文明城市的標准还注重市民的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而幼儿社会领域课程作为幼儿教育五大领域之一,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同情心和责任心,帮助幼儿理解并学会遵守最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提升幼儿的整体素质。幼儿社会领域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学,如社会角色、人际交往等;伦理学,如社会伦理品德、伦理关系等;经济学,如货币、价格等;文明学,如文明礼貌、风俗习俗等;心理学,如自我认识、情绪管理等,幼儿社会领域课程包罗万象,而这些知识正是提升幼儿综合素质的关键。因此,将幼儿社会领域课程与县级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有效融合,一方面,可以助推康县文明城市创建的深入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
二、康县县级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与幼儿社会领域课程的融合途径
(一)在幼儿社会领域课程教育中,渗透县级文明城市的意义
自2018年康县加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行列至今,为顺利通过国家级测评,全县人民做了大量的工作。尽管在2020年验收时没有顺利通过测评,但作为全县人民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让幼儿清楚创建文明城市的意义十分重要。因此,在幼儿社会领域课程教育中,教师要逐步渗透文明城市的意义,从小培养幼儿热爱家长、热爱祖国的优良品质。幼儿社会领域课程知识面广、内容丰富,因此,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晨会、班会等时间,与幼儿一起学习《康县文明公约十八条》,一起诵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开展国旗下讲话活动,教育幼儿文明用餐、文明乘车、文明排队等。虽然幼儿年龄较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康县文明公约”等都不了解,但通过长期的学习、诵读,可以在其幼小的心灵中种下文明的种子,等待它们生根发芽。我们要通过多种形式的知识渗透,让每一位幼儿都清楚地知道创建文明城市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每一位市民应尽的义务,只有通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成功创建文明城市。
(二)在幼儿社会领域课程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文明城市的创建以市民整体素质的提升,整体文明程度的迈进为主要参照标准。作为幼儿,这种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则集中体现在幼儿一日活动的各种行为习惯中。因此,从幼儿早上入园的那一刻起,就要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的方方面面,如不贪睡、不迟到,见到老师或同学主动问好;上下楼梯靠右行,主动排队;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课,不乱跑,回答问题要举手;课间游戏时,遵守游戏规则,不追逐打闹,不打架;下午离园时,与老师和同学说再见等。幼儿由于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缺乏自制能力,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幼儿教育活动中的每一处细节,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幼儿园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引导家长密切配合,在家中也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单凭幼儿园和教师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家长的配合,实现家园共育,因此,幼儿园要经常组织召开家长会,举办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到幼儿教育中,引导家长从思想上重视幼儿教育,关注子女的成长,并在行动上予以积极的配合。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家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促进幼儿积极健康的发展。
(三)在幼儿社会领域课程教育中,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常见职业的人,了解他们的劳动及其与自己生活的关系,尊重、感激他们,扩展幼儿对社会生活环境的认识,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由此可见,社会实践活动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创建文明城市并非凭借一己之力就能轻松完成,需要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最终才能共建文明、和谐、幸福、美丽的城市。因此,教师在幼儿社会领域课程的教育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我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重大节日,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幼儿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增光添彩。如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教师可以开展“为妈妈洗脚”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幼儿为妈妈洗一次脚,并在第二天及时召开分享交流会,让每位幼儿谈谈自己的感受,有的幼儿说为妈妈洗脚时发现,妈妈的脚没有他的脚细腻光滑,而且还长满了老茧;有的幼儿说当他提出要为妈妈洗脚时,妈妈可高兴了;还有的幼儿说当给妈妈洗完脚后,看见妈妈流下了眼泪。此时,教师应引导幼儿思考妈妈流泪的原因,让幼儿知道妈妈是看到他们都长大了,辛勤的付出得到了回报,所以特别高兴,流下的眼泪是感动的眼泪,更是幸福的眼泪,让幼儿理解妈妈的不易,学会关心和保护妈妈。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闲余时间,组织幼儿在园内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如手工活动,把自己的教室布置得更漂亮一些;又如组织幼儿开展一次校园大扫除活动;或者引导幼儿回家后学习整理自己的物品,把自己的房间打扫干净,房间里的各种物品摆放整齐等。
(四)在幼儿社会领域课程教育中,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创建文明城市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文明城市靠大家,特别是自2018年全县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启动以来,各级各类学校都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部分家长对文明城市创建的认识不足,在实际生活中还存在着许多不文明行为,如随地吐痰、随地丢垃圾、公共场所吸烟、闯红灯、不主动排队等。因此,在幼儿社会领域课程教育中,要深入开展“小手拉大手”系列活动,通过幼儿的“示范引领”,影响家长改正社会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如引导幼儿放学回家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给爸爸妈妈听、把《康县文明公约十八条》讲给爸爸妈妈听,在周末出去游玩时,看到爸爸妈妈出现不文明的行为举止时,及时制止等。
总之,文明城市的创建是一个县区每位公民都应积极参与的公共活动,作为幼儿园,将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与幼儿社会领域课程有效融合,可以培养幼儿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推动文明城市创建的顺利进行,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康县县级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与幼儿社会领域课程的融合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2020﹞GHB2481)
(作者单位:甘肃陇南市康县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