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广翅蜡蝉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
2021-07-09楼君滕莹蔡晓郡楼柯勋张慧萍华斌舒金平
楼君,滕莹,蔡晓郡,楼柯勋,张慧萍,华斌,舒金平
(杭州市富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1400)
柿为柿科柿属果树的代表物种,主要分布在中国、韩国和日本等东亚国家。完全甜柿是一种独具东方特色的小水果,成熟时自然脱涩,从树上采下即可脆食,风味佳,营养丰富,味道独特,被誉为果中珍品,是世界柿产业重点发展的品种类型。甜柿维生素含量是苹果的8倍,还含有18种氨基酸及膳食纤维、番茄红素、叶黄素、β-隐黄质、玉米黄素等,极具市场推广价值。太秋甜柿是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选育的新品种,9月中旬即可成熟,市价10~15元·kg-1,每667 m2收入3 万~5万元,效益远高于其他传统种植业,非常适宜在海拔300~700 m的山地推广种植,已成为浙江省“一亩山万元钱”的中坚力量,已在杭州市富阳区永安山、渔山乡、胥口镇及洞桥镇等地推广,种植面积约35 hm2,成为富阳的特色经济。
柿广翅蜡蝉(Ricaniasublimbata)属半翅目广翅蜡蝉科,是柿树最为重要的害虫之一。近年在湖北、江西及四川等地暴发成灾,成为柑橘、香橼及柿等多种林果的重要害虫。柿广翅蜡蝉以成虫、若虫刺吸危害,吸食植物汁液,造成叶片枯黄脱落,枝梢枯死,落花落果,而高密度虫口还导致煤污病发生。另外,成虫在嫩枝和叶脉处产卵时也会造成危害,其用产卵器刺破植物组织形成刀刻状产卵痕,阻碍水分和营养物质输送,造成枝梢枯萎,树势衰弱。2019—2020年在富阳甜柿病虫害调查过程中发现,该虫在部分柿园中有发生,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须重点关注。该虫在富阳地区的生物学特性尚未有过报道。为了对该虫进行有效的监测和防治,笔者对富阳地区柿广翅蜡蝉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形态特征观察
自卵阶段起在Motic体视显微镜(SMZ168)下观察各虫态特征,测量卵的直径和若虫及成虫的大小,观察幼虫体色、蜡丝及成虫翅、蜡层等特征。
1.2 生活史观察
在养虫室内,将2 a生盆栽甜柿苗置于养虫笼(50 cm×50 cm×100 cm)中,同时接入老熟若虫饲养至成虫,成虫产卵后,每天观察卵的孵化情况(颜色及形态变化情况),记录卵历期;待若虫孵化后,每天观察记录若虫形态,直至老熟化蛹。根据初龄若虫和成虫出现的时间,计算若虫发育历期;成虫羽化后,每天观察成虫死亡情况,统计成虫历期。同时,在该虫发生地的甜柿树上用孔径为0.18 mm的纱网(尼龙纱网,有金属圈支撑)罩住新鲜枝条(120 cm长),将已交配的成虫10对放入笼中,观察其产卵时间、卵孵化时间及下一代成虫羽化时间,统计各虫态历期[1-5],依据卵、若虫及成虫出现的时间确定广翅蜡蝉的年生活史。
1.3 各虫态习性观察
选择同日羽化的雌、雄成虫成对饲养于上端覆纱布的有机玻璃缸(直径35 cm,高100 cm)内,每缸3对,缸内放置2 a生盆栽甜柿苗,每隔30 min观察1次成虫交配及产卵行为,详细记录成虫交配次数、产卵量等特征及其时间动态,并统计雌、雄成虫寿命、产卵部位等;若虫孵出后,详细观察其取食、转移等行为特征。
1.4 化学防治
防治药剂。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浙江海正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500倍(浙江海正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3 000倍(西安瑞邦化工有限公司)在林间进行柿广翅蜡蝉点防治,防治时各药剂中加入5%的矿物油(徐州大唐化工有限公司)。防治时间为2020年8月1日,防治地点为洞桥镇文村太秋甜柿种植基地。甜柿树龄8 a,树高在2.0~3.0 m,种植园内各植株管理方式基本一致,柿广翅蜡蝉中度危害。
施药方法。选择生长量基本一致的甜柿受害植株作为样株,依据设定药剂浓度,采用喷雾喷粉机(东方红3WF-20背负式)对样株进行喷雾防治,以叶片有药液流下为准,同时以喷雾清水作为对照。
药效检查及统计。防治前随机从样株上、中、下3层分别抽取虫害主枝条(每层2枝),人工统计虫口数量作为虫口基数,喷药后再次统计调查样株上的虫口数量。3种药剂和对照各设置15棵样株,于施药7和14 d后各调查1次。
2 结果与分析
2.1 形态特征
由表1可知雌、雄成虫的形态特征。其头、胸为黑褐色,复眼灰褐色,腹部深褐色,前胸背板具中脊,两边具刻点。前翅深褐色,被暗绿色蜡粉,并向中域和后缘颜色变淡。前翅前缘外方1/3处稍稍凹入,并有一半圆形淡黄色斑。后翅为黑褐色,半透明,边缘有灰白色蜡粉。前足胫节外侧具2个短刺。
表1 雌、雄成虫体长和翅展测定结果(n=20)
卵呈长肾形,长1.2 mm,顶端有微小乳状突起。初产时为乳白色,近孵时为灰褐色。
若虫共5龄,初龄若虫体长约1.56 mm,老熟若虫平均体长为5.16 mm。1龄若虫体色呈淡黄绿色,胸部背板上有1条中纵脊,腹末4个明显泌腺孔,蜡丝白色上翘,可将腹部覆盖。随着虫龄增加,尾部蜡丝逐次增多增长;3龄若虫中、后胸背板中纵脊两侧各出现1个黑色斑点,蜡丝可全身覆盖;5龄若虫可见明显翅蚜。
2.2 生活史
表2显示,1 a发生2代,以卵在寄主枝条、叶脉或叶柄内越冬。越冬卵4月上旬开始孵化,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孵化盛期。成虫在5月下旬始现,6月中旬为羽化高峰期,成虫历期约36 d。越冬代成虫6月上旬开始产卵,产卵高峰出现在6月下旬至7月初,第一代若虫始见于7月上旬,若虫高峰期在7月下旬到8月上旬,成虫在8月上旬至9月中旬羽化,盛发期在8月下旬,此期成虫开始产卵越冬,9月上旬为产卵高峰期,9月下旬产卵结束。9月中旬至11月下旬成虫陆续死亡。
表2 柿广翅蜡蝉生活史
2.3 各虫态习性
2.3.1 成虫
羽化。柿广翅蜡蝉成虫全天均可羽化,但以22:00至次日8:00最为集中,占当日全天羽化量的86.58%。刚羽化的成虫全身白色,30 min后翅变成灰黑色,胸腹部颜色也逐渐加深;3.5 h后全体变成深黄褐色,复眼变红;羽化7 h后成虫便可飞行,但以跳跃为主。成虫主要停息在枝条上取食,当有干扰时,会绕至枝条后面躲避。成虫的迁移扩散能力很强,具有趋光性。
交配与产卵。成虫羽化3~8 d后便可交配,雌虫一生可交配1~2次。交配大多在傍晚(18:00~19:00)进行,交配时间在几十秒至数分钟不等。一旦开始交配,则较为稳定,外界惊扰影响不大,如受到干扰,二者一起绕至枝条背面躲避,雌虫在交配后数小时即可产卵,且全天均可见产卵,但以晚间最为集中。产卵时先用产卵器绕枝梢或叶背主脉左右滑动,刺破寄主表皮,形成长约2.81 cm、宽0.21 cm的产卵痕,并将卵产入其中,表面覆以棉絮状白色蜡质。雌虫完成1次产卵的时间不等,约30~240 min,平均为(134.8±12.66)min。每只雌虫产卵3~5次不等,平均为(42.22±3.76)粒(最少12粒,最多69粒)。
寿命及性比。由表3可知,雌成虫寿命长于雄虫,且差异显著。雌虫平均寿命为7.05 d,最长的11 d,最短的4 d;雄虫平均寿命为5.35 d,最长的为9 d,最短的3 d。2020年对越冬代成虫羽化进行统计,所饲养的362只羽化成虫中,雌成虫195只,雄成虫167只,雌雄比为1.17。
表3 柿广翅蜡蝉寿命
2.3.2 卵
越冬卵主要产在枝条和叶背面,少量产在叶柄上。据2020年调查的100个卵块来看,55%的在枝条上,36%的在叶背主脉上,9%的在叶柄上。卵块呈条状双行互生倾斜排列,上面白色棉絮状覆盖物较均匀。一段时间后,由于雨水侵袭,覆盖物会脱落,卵块露出。调查表明,卵主要集中在柿树的东、南面,且在树冠的上、中、下分布不一致,其中以下部为多,占全部卵块的42%,但3个部分的相差不明显。
2.3.3 若虫
若虫全天可孵化,以下午最为集中。初孵若虫擅长爬行,常群集于卵块周围的叶背面,7~8 h后腹部末端会分泌出蜡丝丛覆盖体背,此时若虫较为活跃,开始能跳跃;低龄若虫(1~3龄)常与成虫一起群集为害,多集中在嫩枝或幼果果柄上为害,造成落果;若虫晴天活跃,警觉性强,遇到惊扰立即躲避或跳跃他处,阴雨天和夜晚,多停息在嫩枝或叶背面;若虫3龄后便分散取食活动,密度较高时可引发煤污病。
2.4 化学防治
表4显示本研究所选用的3种常用药剂对柿广翅蜡蝉若虫(有发现少量成虫)均有较好防效。其中,高效氯氟氰菊酯在药后7 d防效即达到85%以上,3种药剂在药后14 d的防效也达到85%以上。
表4 不同药剂的防治效果
3 讨论
柿广翅蜡蝉是我国重要的林木害虫,目前已报道的寄主林木可达53科134种[6-9]。近年来,柿广翅蜡蝉在我国多个地区柑橘园、金橘园及柿树园中暴发,因该虫寄主广泛,虫口密度增长快,迁移能力强,在取食和产卵过程中都造成危害,经评估为中度风险性害虫[6,10]。柿广翅蜡蝉产卵过程中在寄主嫩枝上刻产卵痕造成枝梢枯死,危害严重,在富阳地区的几个甜柿种植基地、柑橘园及行道树香泡上均有发现,须引起关注。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系统内生物多样性与病虫害发生密切相关[11]。种植园区的精细化管理(林间多样性降低)可能与柿广翅蜡蝉的暴发有关。本研究虽应用3种农药进行柿广翅蜡蝉的防治,防效均在85%以上,但要实现该虫的可持续控制,须从维护果园区域性生态系统出发,保护好中华草蛉、大草蛉、两点广腹螳螂、异色瓢虫和八点球腹蛛等柿广翅蜡蝉的优势天敌[12],充分发挥天敌的自然防控能力,做好虫情监测,因地制宜,协调林地管理、灯光诱杀、绿色药剂防治等多种防治手段,实现该虫的可持续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