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体能锻炼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及自我效能感干预效果研究

2021-07-09叶金勇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效能量表心理健康

叶金勇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长期以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都广受教育领域与社会各界的关注。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群体心理问题的新闻报道与社会研究越来越多,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与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使得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压力普遍较大,心理健康有多样化、复杂化发展趋势,心理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表现也日益突出。体能锻炼不仅是促进心理健康的必要手段,也是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1]。研究认为[2],合理的体能锻炼对于疏导负性情绪,降低焦虑水平,提升睡眠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自我效能感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大量的临床研究都认为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相关因子显著相关。近期也有研究发现,[3]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与体能锻炼密切相关,体能锻炼量对个体自我效能感有正向的预测价值。为找寻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效能感的最佳体能锻炼模式,本文选取了3组采取不同体能锻炼模式的大学生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xx大学的150名在校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50名):A组男生26人,女生24人,年龄19~22岁,平均(20.35±1.36)岁,大一20人,大二15人,大三10人,大四5人;B组男生25人,女生25人,年龄18~21岁,平均(20.67±1.01)岁,大一18人,大二13人,大三11人,大四8人;C组男生27人,女生23人,年龄18~22岁,平均(20.07±1.52)岁,大一16人,大二14人,大三11人,大四9人。3组大学生的性别构成比、平均年龄与年级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对象对本次研究知情了解,自愿参与研究。本研究获得了xx大学的伦理学批准。

(二)方法

A组采用契约锻炼模式,B组采用运动处方锻炼模式,C组不进行任何运动干预(正常体育课程除外)。(1)契约锻炼:开始锻炼前,先向学生说明契约锻炼的目的、方法、要求,让学生对契约锻炼模式有充分的认识,以提高对锻炼模式的依从性。体育老师根据每名学生的身体情况,为其制定个性化的锻炼目标。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合理选择锻炼项目。签订契约锻炼书,有计划地进行锻炼,坚持进行锻炼。每周填写1次反馈信息卡,对自己的锻炼过程进行评价,同组学生相互沟通、交流,对对方的运动锻炼情况进行评价,同时也要积极地进行自评,帮助学生客观了解自己的运动锻炼情况。锻炼过程中,体育教师全程参与,积极指导学生进行运动锻炼。(2)运动处方:由体育老师灵活选择运动锻炼项目,如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组织学生进行锻炼,运动强度控制在中等强度,每次锻炼时间控制在40~50min,每周锻炼3次。整个锻炼过程都由学生自己掌控,体育教师仅从旁指导。每次运动后,运用运动强度与运动自觉量表了解学生的锻炼感受,根据学生的锻炼感受及时调整锻炼计划,以保证锻炼计划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A、B两组均选择每周一、三、五的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进行体能锻炼,干预时间均为12周。锻炼强度为中等强度,即锻炼时的心率控制在120~135次/min。两组学生运动时均佩戴运动手环,以监测运动强度。

(三)观察指标

(1)运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估3组大学生进行体能锻炼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感水平。量表共设10个条目,采用四级评分法(1~4分),评分越高表明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2)体能锻炼干预前后,分别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健康水平评估。量表由躯体化、强迫、焦虑、敌对、抑郁、偏执、恐怖、敏感、精神病性及其他共10个维度组成,采用五级评分法(1~5分),≤90分表明无症状,心理健康,>160分表明有存在心理问题,且评分越高说明心理问题越严重,心理健康状况越差。(3)运用身体自尊量表(PSPP)评估受试大学生进行体能锻炼干预前后对自己身体的满意度水平。量表由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素质、身体吸引力几个量表组成,量表采用四级评分法(1~4分),评分越高说明对自我身体的满意度越高。所有量表经检验,均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

(四)统计学处理

二、结果

(一)自我效能感

3组大学生进行体能锻炼干预前的G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A、B组干预后的GSES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C组干预前后的GSES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3组干预后的GSE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两组的GSES评分均显著高于C组,并且A组干预后的GSES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见表1。

表1 3组大学生体能锻炼干预前后的GSES评分比较 (分,

(二)身体自尊

与干预前相比,A组和B组干预后的PSPP评分均显著升高,并且A组的升高幅度更为显著(P<0.05),C组干预前后的PSPP评分接近(P>0.05)。3组干预后的PSPP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PP评分A组>B组>C组。见表2。

表2 3组大学生体能锻炼干预前后的PSPP评分比较 (分,

(三)健康

3组大学生干预前的SCL-90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组在躯体化、焦虑、抑郁、偏执、恐怖、敏感、其他维度的评分及SCL-90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的躯体化、焦虑、抑郁、偏执、恐怖、敏感、其他维度的评分及SCL-90总评分均显著低于C组(P<0.05),A组干预后的躯体化、焦虑、抑郁、偏执、敏感维度评分及SCL-90总评分均显著低于B组(P<0.05)。见表3。

表3 3组大学生体能锻炼干预前后的SCL-90评分比较(分,

三、讨论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我国已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不可否认地,信息化发展让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变得更加便捷,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但同时也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埋下了一定的隐患。[4]大学生每天面对电脑、手机等电子屏幕的时间过长,而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过少。再加上网络的便捷,让大学生能够足不出户地完成购物、就餐等活动,极大地减少了大学生的日常活动量,低头看手机、坐着玩电脑、手机点外卖、网络购物等都会在无形之中对大学生的生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这也是我国大学生处于亚健康状况人数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据统计资料显示,[5]我国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近年来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超重、肥胖、颈椎病等检出率持续上升。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存在着密切联系,大学生体质状况的下降往往会对其心理健康状况造成不利影响。有研究认为,[6]自我效能感与身体锻炼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个体对自身完成某一项任务的能力的主观预测能力。有文献资料报道,[7]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与其完成任务的动机水平、积极性均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其完成任务的动机越强,积极性越高,任务完成效果越佳。通过本次研究发现,3组干预后的GSE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两组的GSES评分均显著高于C组。这一结果与国内多篇文献报道[8]-[9]结论一致,说明运动处方与契约锻炼两种体能锻炼模式均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这可能是因为在体能锻炼干预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不可避免地会进行沟通、交流,部分运动项目还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密切配合,这都能促进个体积极发挥自身潜能来完成锻炼任务。在完成锻炼或在运动过程中获得胜利时带来的愉悦与成功体验,再加上来自同学与教师的赞扬、鼓励,都有助于增强个体的自尊水平与社会支持感,从而增强其完成体能锻炼任务的信心,并能将这一自信延伸至生活、学习的其他方面,促使其自我效能感水平的提高。国内外有多项研究报道都显示,[10]大学生开展积极、有效的体育锻炼能够有效增强其自信心,并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本次研究也发现,进行体能锻炼的A组与B组,干预后的在躯体化、焦虑、抑郁、偏执、恐怖、敏感、其他维度的评分及SCL-90总评分均显著高于未进行运动干预的C组(P<0.05)。这与前述报道结论相符,说明规律的体能锻炼有助于减轻大学生的躯体化、焦虑、抑郁、偏执、恐怖、敏感等心理问题,促进心理健康。身体自尊指的是个体对自己身体各方面的满意与不满意程度。国外有学者指出,[11]大学生身体自尊的提高与其身体状况的改善有着密切联系,个体对青春期期间体型与身体表现的评价若能被社会及他人广泛接受,对于保持其身体自尊有极重要的影响。本次研究发现,A组与B组干预后的PSPP评分均显著升高,而C组无明显变化。说明规律的体能锻炼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身体自尊,这可能是因为规律、有效的体能锻炼有助于降低大学生体重,使其保持良好的身材,从而提高其对自己身体的满意度,提升其身体自尊。

姜媛等[12]的文献报道认为,大学生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运动模式、运动强度,对其心理健康的改善效果有较大差异。另有学者的研究结果也显示,同一运动项目采用不同的锻炼频率、锻炼模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程度有着明显差异。从这些研究报道可以看出,应当选择科学、合理的锻炼模式以获得最佳的心理健康改善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A组与B组干预后的自我效能感水平、身体自尊水平及部分心理健康因子水平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A组的自我效能感、身体自尊水平明显更高,部分心理健康因子评分及总评分明显更低。这一结果说明相比运动处方模式,契约锻炼对大学生自我效能感、身体自尊及心理健康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这可能是因为在契约式锻炼模式下,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个体化的体能锻炼计划,明确了体能锻炼目标,通过契约形式来约束学生进行运动锻炼,有助于调动起学生的运动积极性,监督学生规律地、持之以恒地进行锻炼,从而提高锻炼效果。另一方面,在运动过程中,通过与同学的相互评价、交流及自评,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自己的运动锻炼效果,积极改进,在与同学的相互交流、配合与监督下,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完成运动锻炼。良好的运动锻炼效果能够获得满意的减重效果,塑造良好的身形,从而提升大学生的身体自尊,同时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每天规律的运动,能够让大学生释放心理压力,缓解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从而促进其心理健康。

综上所述,契约锻炼模式与运动处方锻炼模式均有助于改善大学生的身体自尊、心理健康水平与自我效能感,但相比运动处方,契约锻炼模式对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心理健康、身体自尊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其应用优势更为显著,有重要的借鉴、参考意义。

猜你喜欢

效能量表心理健康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