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未来健康家园建设策略研究★
2021-07-09彭小松
彭小松 李 彦 王 凌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1 概述
居住环境是关系基本国计民生的重要保障[1],健康的居住环境是城市居民的追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便体现了人们对宜居环境的向往。今天,全球约有7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我们每天面临着各种不确定性和威胁。频发的自然灾害给人群的健康带来安全隐患,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带给人们巨大的心理和身体负担,心理疾病和慢性疾病发病率不断攀升,而传统的城市空间模式在面对慢性压力和急性冲击下似乎黯然失色,老城市更是面临着严重的安全挑战。2020年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仅是一场生物灾难,更多地是一次促进全人类的反思:我们如何在充满危机与挑战的星球上,通过城市空间设计与生活方式组织,建立起安全、可持续与健康的家园,从而给蓝色星球的生命带来真正的快乐、健康和归属。本文在未来健康家园的目标下,通过调研和口述访谈,总结广州高第街地段存在的健康问题,尝试对其公共空间提出针对性的改造建议。
2 广州老城区现状总结
2.1 文化底蕴深厚,极具保护价值
千年商都广州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岭南文化分支广府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地之一,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而广州老城区更是岭南传统建筑、革命先烈遗迹、广府传统戏剧的集中地,这使其极具城市特色文化辨识度,保护价值极高。总书记在考察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时指出,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因此,广州旧城的文化历史应当受到保护,进而活化利用,传承延续广府的精神文脉。
2.2 居住环境较差,威胁居民健康
广州旧城区的房子大多建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新区的开发,外来人口大量增多,本地居民纷纷加建房屋以租金形式获利。现如今,危破旧房密集、街巷拥挤、外立面损坏严重,成为脏乱差的代表。在后疫情时代,过分拥挤的居住社区环境加速病毒的传播,威胁到居民的身心健康。
2.3 交通设施落后,影响出行效率
广州旧城区的街道宽度可通车的常为7 m左右,步行街巷一般为4 m,但由于缺乏规划,违建的房子以及商贩占用了街道空间,导致街巷拥挤,断头路较多,使得居民出行时间加长。此外,旧城区的交通设施问题突出,如停车位紧张、公交站点不均、街道路面不平等问题,这些不足降低了出行的安全性和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有损社区居民外出的积极性,不利于社区的健康发展。
2.4 配套设施落后,缺乏公共空间
寸土寸金的广州旧城区由于缺乏管理而导致住房不断增长,逐渐占据了公共活动空间,配套设施不仅外表老旧,功能也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旧城区内的社区管理难度加大,“灯下黑”现象日趋严重。配套设施的增幅与日益增多的人口不匹配,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与公共空间的面积发展不平衡,最终导致旧城区成为疫情加速发展的载体,不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
3 未来健康家园的含义
中国传统文化对“家”高度重视,家园蕴含着生活、利益、地域、社群等多重价值,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与社区的概念不同,家园多了一份回忆,一份向往,一份归属,一份情怀。健康家园意味着平衡状态,人、环境、服务达到平衡,身体和精神健康需求均可以在家园内得到满足,在平衡中感知生活,疗愈快节奏带来的疲惫。未来健康家园在健康的基础上,渗透智慧,融合新技术,使得服务更加便捷,参与更加广泛,行为更加健康,在平衡中实现代际永续。
4 渗透平衡理念
4.1 理念引入
渗透平衡理论源于生物学,意思为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不同时,无可避免地陷入一种“极度不平衡”的初始状态。为了解决此问题,低浓度溶液中的水或其他溶液通过半透性膜进入较高浓度溶液中,两侧的溶液分子进出相等时,达到渗透平衡的状态。生命体通过自身的渗透调节作用来维持机体的健康状态。
4.2 理念思考
目前,我国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向“存量优化”转型。老城区的城市病“浓度”过高对城市生命体的健康造成困扰,进而使得城市人群陷入亚健康的困境时,渗透平衡理论提供了一种解脱这种困境的思维方式和城市更新模式。通过渗透新技术以及促进健康行为的空间设计,缓解老城区过多的城市病问题,从而使得老城实现优化平衡。
5 高第街的历史与现状
传统古建筑、风格多样的近代建筑和现代岭南建筑共同构成了广州旧城的整体城市建筑风貌[2]。高第街地段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南部老城区内,南邻海珠广场,北望人民公园,东接北京路步行街,西有越秀儿童公园,且位于广州市传统中轴线上,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突出。片区现状鸟瞰图见图1。
在文化方面,片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地方特色鲜明。玉带濠的水上通商文化、高第街的贸易场景、以骑楼和竹筒屋为代表的特色建筑、文物保护单位等都印刻着片区悠久的文化史程。但如今,随着城市发展,位于老城的高第街地段日渐式微,文化发展的现状堪忧,文物亟待活化。许地现状图见图2。
在业态方面,高第街地段主要以传统批发业为主,主要批发灯饰、皮具以及衣物。高第街主街的衣物批发市场给片区带来了用地功能、街区风貌、遗产保护、社会结构、基础设施以及生活环境等方面的诸多问题,传统的批发业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显得格格不入,片区生意日渐冷清。更新高第街地段业态,恢复越秀商贸核心的历史名号,还予片区贸易活力是刻不容缓的。高第街现状图见图3。
在环境方面,片区生活环境不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住改仓”现象带来消防安全隐患、外来商户聚集的同时本地居民外迁引发“灯下黑”现象、“断头路”的存在带来出行的不便、货物的运输使得噪声不断。除此之外,片区缺乏公共活动空间,空间利用率也不高,人群生活方式单一,户外活动空间和类型少。
通过实地调研以及文献查阅,得出高第街地段具备历史资源丰富、地方特色鲜明、商贸底蕴深厚、区位条件优越的发展优势,但同时面临着文物古迹保护情况堪忧、居住安全隐患大、高第街批发业低迷、社区管理难度高的劣势。地段位于广州老城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旧城更新改造推动片区优化、历史文化名城增强文化保护、健康城市政策带动片区更新、粤港澳大湾区带动产业升级,因此,高第街地段的更新成为必然。值得注意的是,在更新过程中,应该留住地方文化特色、解决经营性移民现象带来的社会问题。
6 高第街的更新策略
本文以广州高第街为案例地,融入渗透平衡的理念,对其提出更新策略。
6.1 平衡模式——元素渗入,平衡机体
规划设计借鉴生物学“渗透平衡”的理论,强调以平衡作为老城健康模式的状态,在本方案中,城市被比喻为生命体,以平衡作为设计目标。一是创意“衡”产业,制造城市血液;二是文化“衡”生活,稳固城市灵魂;三是智慧“衡”出行,搭建片区骨架;四是健康“衡”人居,孕育活力家园。
6.2 设计策略——结合特色,寻求蜕变
1)新业态渗透。
传统的批发业态在新的社会发展下已经走到尽头,产业升级创新可以带来人气和活力,进而以经济带动片区发展。产业的更新应切合老城的实际情况,在业态方面与周边差异化发展,具体更新措施有:仓储外迁、“批零一体化”的电商模式渗入;基于竹筒屋形态的“前店后作坊”模式渗入;基于竹筒屋形态的早市型“潮汐业态”渗入;基于暗渠复涌的“水乡风貌”休闲业态渗入。在不占用街道空间的情况下,竹筒屋的长条形结构为“潮汐业态”提供了空间保证,同时也提高了经济的活力。
2)原文化渗透。
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营造应突出所在城市的文化特色、区位特点以及人文精神等,“诗意地安居”应成为现代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社区应成为居民的“精神家园”[4]。文化的复兴可以增添精神的归属感,进而以文化带动片区发展。高第街历史深厚,可以通过拆除违建构筑物,恢复后的历史建筑渗入、建立近代商贸展博馆,文化交流形式渗入、恢复许地名人故居群,游览展示功能渗入、建立美食文化客栈区,广式美食滋味渗入等复兴手段,巩固片区的灵魂。
3)韧性智慧渗透。
疫情危机下大城市应该更进一步地推进对传统功能载体的更新以及老旧小区的公共卫生建设,逐步建立平疫结合的应急保障体系[3]。智慧结合韧性的空间模式可以实现生活的便利和安全。将健康的户外活动空间、完善的活动路径、生活服务中心、智能设施、微气候调节空间以及屋顶绿化等渗入片区,实现平疫结合。
4)健康疗愈渗透。
具备疗愈功能的公共空间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可以降低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在高第街生活空间内设计疗愈景观、增添全龄运动设施、降低建筑密度以及置入可食性种植空间是促进积极生活的设计手法,给老城区带来新的活力,进而促进人们的户外活动频率,缓解精神压力。
6.3 场景建构——多元结合,畅想未来
1)商贸:特色民俗商业与居住结合场景。
街巷与市井是越秀老城的特点,以高第街和玉带濠为中心,梳理空间格局,将特色商业与居住、作坊相结合,引入新型功能创造地段激活点。改造后的高第街、玉带濠注重街巷的完整性和连通性,延续竹筒屋的建筑形态,鼓励从宜居空间模式上发展空中连廊空间,令人行其中感受宜人尺度、市井贸易气息以及地方特色,效果图见图4。
2)生活:有氧运动与社区客厅结合场景。
长时间伏案工作缺乏体力活动、依赖机动车出行等现代化生活方式成为导致慢性病迅速增长的直接原因之一[5]。
在老城更新过程中,营造积极的交往、运动空间有助于促进积极的生活方式,进而促进人群健康。社区中心驿站是社区的交往客厅,是充满活力的核心地带,可以为社区活动提供举办空间,在特殊时期配备防护物资供人们使用。在地块中南部,驿站结合全龄段康体锻炼区设置,通过色彩、标识和照明,增加运动设备的可操作性和趣味性,鼓励居民走出室内,走向户外开展运动,以增强人们的身体素质。
3)文化:许地故居群与玉带濠结合场景。
许地位于高第街北侧,北接玉带濠,为许氏家族聚居之地。本方案通过拆除许地内私搭乱建的建筑,恢复建筑立面,将功能由存储升级为文化展示。部分建筑改建后作为展览馆或文化研究中心,逐渐恢复许地的历史文化,同时,部分建筑连通玉带濠的二层连廊,增强通达性,营造文化融于生活,市井融入文化的欣欣向荣情景。
7 结语
本文认为未来健康家园代表着一种平衡的状态,基于此提出了“渗透平衡”设计策略,通过创意、文化、生态以及智慧设施等元素的渗透,降低高第街地段多年累积的城市病浓度,使城市生命体逐渐走向平衡状态。健康的城市空间鼓励人群进行户外活动,促进片区居民积极生活,从而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病率。积极的城市空间有利于缓解当代人焦虑、不安的精神压力,起到疗愈效果,为本地以及外来人口营造生活幸福感和归属感。在未来,城市不断地更新升级,在遇到新的挑战时,老城区应在多样充足的公共空间下及时应对,创新自发地组织新的生活方式,实现代际永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