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MOOC+翻转”教学研究
——以“标志设计”课程为例

2021-07-09唐云

湖南包装 2021年3期
关键词:标志情境过程

唐云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随着全球创客运动的发展,创客教育已成为促进“互联网+”教育变革的路径之一,打通创客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界限,将二者联通、融合,在开展专业教育的同时融入创新创业的理念、知识与技能,培养技能型创新人才。文章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探寻艺术设计高职教育,变革传统职业教学模式,将工作内容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运用互联网技术变革教学过程。

1 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设计

根据艺术设计类的职业特征和学生学习心理规律,构建以项目为导向的课程单元,每一个课程单元就是一个学习情境,都是基于实际的、完整的工作过程进行教学化处理后的学习过程。此次以课程“标志设计”为例,来探讨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设计。

1.1 归纳典型工作过程

调研艺术设计类相关公司设计岗位的一系列工作流程,可以归纳为如下6个步骤,即接到项目任务—获取设计信息—进行设计工作—公司内部审核—客户审核—完成。这是设计岗位的普遍性工作过程,定位到标志设计岗位可以进一步细化,突出其典型性工作过程:接到项目任务—与客户沟通(了解设计需求)—进行市场调研(获取更多信息)—项目设计分析—创意构思—设计修整与实施—公司内部审核—客户审核—完成(表1)。

表1 典型工作过程对应的学习过程

1.2 对照岗位能力,确定学习过程

针对项目任务和典型工作过程,将设计岗位需要的相应工作能力列举出来,分别是:项目理解能力、沟通表达能力、敏锐观察能力、创意创新能力、熟练使用Photoshop、Illustrator等相关常用设计软件。

根据岗位需要的相应能力,再进行教学化处理,形成学生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教学情境(发布项目任务)—客户沟通—市场调研—项目设计分析—创意构思—设计修整与实施—效果评估。

1.3 依据项目内容设计系列学习情境

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设计,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体会真实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并在比较、迁移和内化中具备相应的岗位工作能力和思维方式。因此,学习情境的设计即项目任务的安排是重复过程,但不重复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标志设计课程的情境任务是用不同标志形式,即文字、图形、文字与图形组合等来完成任务,也就是说项目内容形式不一样,而项目完成过程是一样的。

基于此,标志设计的学习情境根据标志表现形式和完成任务的难易程度的不同分为3个情境,即3个项目任务:第一个是以文字形式设计自己的家宅宅徽;第二个是以图形形式设计益阳城市logo;第三个是以文字与图形组合的形式设计平遥古城logo(表2)。

表2 标志设计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系列化的课程设计

2 基于工作过程的“MOOC+翻转”教学过程

随着当今社会发展、网络信息技术进步和教学个性化追求,翻转课堂为我们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选择[1]。翻转课堂亦称翻转学习、易位课堂、颠倒教室等[2],最早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美国,而真正取得实质性进展是在21世纪初期,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老师用录屏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并将演示视频上传到网络,以帮助因事而缺课的学生补课。让学生在家观看教学视频,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并对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3]。依据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充分利用蓝墨云班课移动App和大学城空间网络课程平台的教学资源,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系列学习情境进行教学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MOOC+翻转”教学具体包括课前任务式引导、课上构思式(设计)实践、课后拓展式评价3个方面的内容,现在以标志设计课程的情景一以文字形式设计自己家宅宅徽为例,利用蓝墨云App、网络课程平台、互联网、制图软件等信息化手段,帮助学生完成标志设计任务,实现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化解教学难点问题,教学过程说明如下(表3)。

表3 “MOOC+翻转”教学过程

2.1 课前任务式引导——熟悉工作过程

课前,教师将学习资源和任务上传到大学城空间网络课程平台,并通过蓝墨云发布课前预习通知。学生接到通知后,通过互联网、网络课程平台等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线上自主学习,拓展了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学习后提交线上学习任务单。教师通过平台数据分析查看测验情况并发布项目任务,学生在线讨论和提问的情况提炼存在的共性问题。具体步骤:第一,课前教师上传“客户沟通”技巧、“市场调研”方法及标志设计创意构思方法的相关资料和小视频,并发布撰写关于自己家宅宅徽的市场调研任务。这样的情境设计,让学生自己变成客户,转换立场、设身处地在家庭范围内进行调研,撰写并提交一份关于自己家宅的宅徽调查报告。第二,教师线上接收到学生的课前作业,进行批改,将优秀的作业线上分享给学生,让学生对调研有一个感性的理解与认识,并可以再次观看学习视频。第三,课前线上发布关于自己家宅宅徽的创意构思讨论活动,教师根据学生在讨论区的讨论与提问,了解学生对标志设计的创意构思点还不能准确把握,需要进一步让学生增强标志设计的表现力。

2.2 课上构思式(设计)实践——内化工作过程

课上,教师针对课前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详细讲解,可先让学生自主评价课前作业,教师引导进行案例分析,进而解除学生的疑惑。教师解惑后学生以组为单位进入课堂讨论与具体实施阶段。具体步骤:第一,学生自主评价课前作业,教师辅助引导。学生展示课前的作业,分享自己的创意构思和设计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创意元素,进一步感知设计的象征意义,引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认识到一个好的标志设计应该从视觉上能够准确地体现企业或品牌的精神、文化与理念。同时,教师与学生就如何增强标志的表现力进行探讨,引出教学难点。通过互联网平台,收集一些具有象征性意义的标志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归纳总结标志的表现手法。第二,学生自主设计,教师从旁指导。学生将课前收集的资料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在课上分享展示,让学生更加全面收集相关资料;课上剖析相关行业同类别的设计作品,吸取成功的创作构思和表现手法;学生深入了解设计主体的文化内涵进行草稿的设计,并运用制图软件修整。

2.3 课后拓展式评价——固化工作过程

课后,教师继续通过网络QQ、微信等平台与学生沟通,在线指导学生的设计,发布一些优秀案例分享给学生,学生在不断学习中充实自己,调整设计稿件,最终提交作业。根据提交作业情况发布下一次课前学习任务,并进入下一个学习情境。具体步骤如下:第一,通过网络课程平台进行优秀案例的赏析,并为学生提供互联网优秀设计网址和设计大赛信息,让感兴趣的同学进行课后学习与实践。第二,通过蓝墨云班课平台,作课堂测试,内化理论知识点,运用制图软件,学生进行作品的应用设计,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标志设计的功能与作用。体现了“做中教、做中学”的职业教育理念。第三,展示学生的作业,大部分学生对象征表现手法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在充分分析设计主体的文化内涵后进行表现手法的运用。采用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的课上打分和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云班课经验值积累机制,有效促进了学习积极性。

3 结语

对标志设计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MOOC+翻转”教学研究,旨在完善标志设计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环节,为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可借鉴的教学方法,达到激发学生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4]。但“MOOC+翻转”教学活动过程根本不存在一种适合所有教学情境的万能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MOOC+翻转”教学要依据不同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和对象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活动过程,试图用一种教学过程来应对所有的教学活动是不可取的。总之,MOOC使教学更加符合学习的本质,这是毋庸置疑的。信息化技术构建的MOOC学习环境通过翻转课堂应用于线下教学也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以识记、理解为主要目标的一些课程内容(布卢姆目标分类学中低端层次目标的内容)比较适合进行翻转教学,以对话或探究性为主的,或者不需要学生去学习大量基于事实的教学内容,就不太适合翻转教学”[5]。

综上所述,文章构建的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MOOC+翻转”教学,通过课前任务式引导、课上构思式(设计)实践、课后拓展式评价设计,将艺术类高职专业学习过程与创客的工作过程巧妙结合起来,对以专业实践为主的艺术类高职教学而言,从熟悉工作过程,到内化工作过程,再到固化工作过程,便于教师和学生开展项目实战化的演练,让学生在实际演练中潜移默化地掌握对应岗位的相关能力。

猜你喜欢

标志情境过程
当代标志设计的创意构思和发展趋势
多功能标志杆的使用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首都的标志是只熊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