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介素-17预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慢血流或无复流的价值
2021-07-09林灵丹许士达邢海燕
林灵丹, 许士达, 邢海燕
(山东省德州市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山东 德州, 253000)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较为严重的急性心肌梗死类型,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率高,及时开通冠状动脉并恢复心肌再灌注是治疗的关键。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治疗STEMI、开通闭塞冠状动脉的首选方式,但15%~30%的冠状动脉开放后并未转化为有效的血流灌注,临床上表现为PCI后慢血流或无复流[1-2]。慢血流或无复流可导致心肌梗死面积扩大,影响PCI治疗效果,导致死亡率升高。炎症反应在心肌缺血性损伤中起重要作用[3-4], 白细胞介素-17(IL-17)是辅助性T细胞17(Th17)分泌的促炎因子。袁杰等[5]研究证实,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无复流区中IL-17的表达增高,提示IL-17可能与STEMI后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发生有关。本研究分析血清IL-17水平对STEMI患者急诊PCI慢血流或无复流的预测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本院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50~74岁,平均(63.38±12.73)岁,男75例,女45例。纳入标准: ① 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6]中STEMI的诊断标准者; ② 发病至PCI时间<12 h者; ③ 成功进行急诊PCI者; ④ 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 ① 既往有心肌梗死、脑梗死病史者; ② 合并风湿性疾病,恶性肿瘤,原发性肝、肾功能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者。本研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取得入组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根据PCI后冠状动脉血流恢复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慢血流和无复流组27例,血流正常组93例。
1.2 方法
1.2.1 慢血流及无复流的评价: 患者PCI前均口服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 经桡动脉或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狭窄≥75%进行PCI, 术中酌情行血栓抽吸并注射替罗非班, PCI术后残余狭窄<10%且视觉评估无明侧支闭塞、内膜撕裂。参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标准评价冠状动脉血流, TIMI分级≤2级判断为慢血流/无复流, TIMI分级≥3级判断为正常血流。
1.2.2 血清IL-17含量的检测: 入院后采集肘静脉血3~5 mL, 静置凝血后3 000转/min离心10 min并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上海西唐公司)检测IL-17水平,操作均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2.3 临床资料的收集: 查阅患者病历,收集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发病至PCI时间,入院时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随机血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C反应蛋白(CRP), 病变冠状动脉数目, PCI中替罗非班使用情况、血管抽吸使用情况。WBC、Hb、PLT采用血常规分析仪检测,随机血糖、TG、TC、LDL-C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录入数据,计量资料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符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 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慢血流/无复流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慢血流/无复流的预测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慢血流和无复流组与血流正常组血清IL-17水平比较
慢血流和无复流组患者的血清IL-17水平为(36.31±10.14)pg/mL, 高于血流正常组的(23.38±8.76)pg/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慢血流和无复流组与血流正常组临床资料比较
慢血流和无复流组与血流正常组在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发病至PCI时间、WBC、Hb、PLT、随机血糖、TG、TC、LDL-C、3支病变比率、术中使用替罗非班比率、术中使用血管抽吸比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血流和无复流组患者的CK-MB、cTnI、CRP水平均高于血流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慢血流和无复流组与血流正常组资料比较
2.3 慢血流/无复流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是否发生慢血流/无复流为因变量,以IL-17、CK-MB、cTnI、CRP为自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IL-17是发生慢血流/无复流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见表2。
表2 慢血流/无复流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4 IL-17预测慢血流/无复流的ROC曲线分析
IL-17预测慢血流/无复流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7, 根据约登指数最大值确定IL-17预测慢血流/无复流的最佳截断值为35.18 pg/mL, 对应的灵敏性为93.55%, 特异性为62.96%。见图1。
图1 IL-17预测慢血流/无复流的ROC曲线
3 讨 论
PCI是治疗STEMI的有效手段,能够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并使缺血心肌获得再灌注,但部分患者PCI后会发生慢血流或无复流,进而造成心肌梗死面积扩大,近期和远期病死率升高。研究[1-2]显示, STEMI患者PCI后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发生率为15%~30%。本研究120例STEMI患者中, 27例PCI后发生慢血流或无复流,发生率为22.5%。PCI后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危害大, PCI术前预注射尼可地尔、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对慢血流或无复流具有预防作用[7-8]。因此,早期发现可能发生慢血流或无复流的高危患者并进行干预,能够改善患者预后。
目前,心血管相关的研究认为,炎症反应激活与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发生密切相关。SU Q等[9-10]的2项动物实验表明,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炎症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TLR4/NF-κB)的激活与微血栓形成、无复流发生有关。IL-17是TLR4/NF-κB通路下游的促炎细胞因子,对炎症反应的级联放大具有促进作用。袁杰等[5]研究证实, IL-17的表达增高与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无复流的发生有关。研究[11-12]证实STEMI患者血清中IL-17水平明显增高,但目前国内外尚无IL-17与慢血流及无复流关系的相关临床证据。本研究分析了STEMI患者PCI后慢血流或无复流与IL-17的关系,发生慢血流或无复流的患者血清IL-17水平高于血流正常患者,表明IL-17增高与STEMI患者PCI后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发生有关,其可能机制是异常升高的IL-17引起了炎症反应的级联放大,促进了炎症细胞在缺血心肌组织中的浸润,进而引发微血栓形成及无复流。
近些年,国内外也陆续有研究[13-16]报道了慢血流或无复流的预测指标及影响因素。国内研究[15-16]证实, D-二聚体升高是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影响因素,且对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发生具有预测价值,但预测的效能较弱,曲线下面积较小,其原因可能是D-二聚体在心肌梗死发病的早期并未明显升高或升高幅度较小,因此用于预测PCI后慢血流或无复流的价值受到限制。本研究在发现IL-17增高与慢血流或无复流有关后,进一步分析了临床特征与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关系,并通过Logistic模型分析了影响因素,结果显示IL-17是PCI后慢血流或无复流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则证实IL-17对慢血流或无复流具有预测价值。
综上所述,血清IL-17水平升高与PCI后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发生有关,检测IL-17对PCI后慢血流或无复流具有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