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指向深度学习的STEAM理念下PBL(项目)的开发和实践
2021-07-09许阳英高敏娜
许阳英 高敏娜
(杭州市余杭区仁和中学 浙江杭州 311100)
一、缘起
近几年,STEAM教学理念下的课程热火朝天地开展着,很多初中以社团活动中3D打印、空模等形式展开,但是这种课程需要专任的技术教师,学校在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也会很大,一般学校无法实现。
基于以上两种现状,在STEAM理念下开发高效廉价的PBL(项目)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究,弥补课堂教学中难以做到的长时间的深入探究,促进学生进入深度学习,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2]。
二、核心概念
Steam教学:是科学、技术、工程、人文(美术)、数学教育的融合。主要以基于项目的学习、问题的学习为主要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性的工程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深度学习:从一个真实的情境问题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促进下,积极主动地学习,并能学以致用,是一种高认知、高表现、个人化学习的学习。
基于问题的PBL(项目)学习:以解决一个情景或者研究中的问题为驱动,在解决问题时学生反复考虑,仔细推求,多方讨论,呈现方案,并实施,寻找现象背后的真相(性质或规律)或问题的答案的学习,是一场持续性的深入探究的学习[3]。
三、设计思路
四、基于问题解决的PBL项目实施案例
(一)“火山爆发”喷发效果的探究
1.发现问题
七上科学的学习中,学生有学习到关于火山及火山喷发的相关知识,有学生提出想亲身“感受”火山爆发时的壮观。如图:
用什么材料才能较大程度模拟火山喷发的过程呢?学生在网上寻找到不同的“配方”,整理如下:
实验方案的汇总
实验方案的汇总方法 材料 效果1 雪碧(可乐)和曼妥思images/BZ_7_1692_2356_1801_2498.pngimages/BZ_7_1835_2355_1949_2496.pngimages/BZ_7_2031_2355_2120_2493.pngimages/BZ_7_2159_2355_2241_2498.png2 双氧水、洗洁精、酵母粉(大象牙膏实验)images/BZ_7_1680_2510_1961_2646.pngimages/BZ_7_2076_2513_2182_2660.png3 水、泡腾片、色素、食用油images/BZ_7_1690_2680_1961_2823.pngimages/BZ_7_2076_2675_2170_2829.png4 醋、水、小苏打、色素、洗手液images/BZ_7_1689_2846_1961_2976.pngimages/BZ_7_2070_2841_2176_2976.png
照片显示,实验效果很好,但哪个更方便了解火山喷发的全过程?组员选择实验1、3、4进行探究。
2.制定方案
项目名称 用什么材料能较大程度模拟火山喷发的过程?任务目标 了解火山爆发的全过程、火山的基本结构等团队分工 技术总监:仲童乐 创意总监:余凯 财务总监:马骏项目实施第一阶段(第2周-第3周):信息收集整理(具体见实验方案汇总)第二阶段(第4周-第5周):分工、各自完成自己实验部分的实验设计并完善第三阶段(第6周):购买材料或设计制作所需材料第四阶段(第7周-第9周):项目实施,并记录结果第五阶段(第10周-第12周):分析结果,交流评估实验一:1瓶可乐、1瓶雪碧、两包曼妥思实验二:80mI清水、20滴色素、160mI食用油、1片泡腾片实验三:小苏打、白醋、红墨水、矿泉水瓶、洗洁精或洗发水实验四:小苏打、白醋、水、2个矿泉水瓶、洗洁精或洗手液、2根搅拌棒、盘子、秒表所需材料、工具images/BZ_8_343_1075_529_1323.pngimages/BZ_8_554_1095_771_1317.pngimages/BZ_8_794_1087_963_1320.pngimages/BZ_8_981_1087_1205_1299.png成本预算 60元
3.产品实施
实验一
实验设计
成品制作
数据收集
实验二
实验设计成品制作
数据收集
实验三
实验设计
数据收集
洗洁精组:
实验四
实验设计
成品制作
数据收集
洗洁精组:6秒
洗衣液组:9秒
4.项目评估
①泡腾片实验效果明显,清晰地模拟岩浆喷出的过程,还能看到类似火山锥、岩浆通道、火山口等结构。
②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实验效果较弱。不同材料会影响“爆发”速度。加洗洁精比加洗手液更能促进“火山喷发”。
5.交流与评价
做完实验后,笔者与组员一起分析各实验的原理。
实验一:可乐中含大量高压压入的二氧化碳,打开瓶盖的瞬间,压强减小,二氧化碳从可乐中缓慢溢出。气体产生通常要附着在某种表面或是颗粒上,称为“成核现象”,如果把曼妥思放大百倍,可以看到糖的表面存在很多小孔,多孔的结构使它变成一个很好的产气“核”,二氧化碳可以大量附着在糖表面,促使溶解的二氧化碳迅速释放。并且曼妥思的密度大,加进去立刻沉底,在底部迅速形成气泡,将顶部液体顶出,产生喷发甚至小型爆炸的效果。该过程没有新的物质生成,不是化学变化。
实验二:泡腾片中含有碳酸钠和柠檬酸,接触到水时发生反应,放出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又导致药片崩裂,反应更加剧烈。产生的二氧化碳部分溶于水,部分溢出,当积攒到一定程度后,气泡带动含色素的水到油的上方,甚至冲出油层,最终因为水的密度比油大,所以水又会下沉。
实验三、四:小苏打是碳酸氢钠(NaHCO3),呈碱性,白醋中含有醋酸(CH3COOH),呈酸性。小苏打与白醋能(复分解)反应生成醋酸钠和碳酸,而碳酸及不稳定,继续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气体遇到混了水的洗洁精后,产生了很多泡泡,并使瓶内气压变大,将泡泡从瓶中压出。
6.新的火花
在实验过程中,所有材料都有“火山喷发”的效果,但他们材料是无固定的用量的,我们想这不能直接得出是哪一种材料的影响更大。根据这种情况我选用小苏打与白醋来做研究,想知道小苏打与白醋的比例是否会影响“火山爆发”的强烈程度[4]。
实验设计
准备实验材料
水、一袋小苏打、一瓶白醋、矿泉水瓶、墨水、洗衣液
产品实施
数据收集
从实验结果中可以知道,实验①的实验反应比较剧烈,效果比较好
项目评估:说明当白醋与小苏打比例为1:1时反应较强。
(二)可乐做冰沙系列探究
1.发现问题
夏天,我们常会吃冰沙,但冷饮店的冰沙往往是将一整块冰磨碎后制作的,笔者发现在网上有种简易方法:可乐大概冰冻1-2个小时,直接摇晃就能做出冰沙,但哪些因素会对做出的冰沙效果有所影响?组员展开探究。
2.制定方案
项目名称 可乐做冰沙系列探究任务目标 掌握物体的三态变化,液体的凝固点,并了解凝固点受气压影响。团队分工 技术总监:孙丰涛 创意总监:陈俐辉 财务总监:王玲珑项目实施第一阶段(第1周):建立猜想、分工第二阶段(第2周-第5周):个人完成实验设计、小组讨论完善方案、提出新构想第三阶段(第6周-第10周):准备实验材料、项目实施,并记录结果第四阶段(第7周-第8周):反馈结果、交流评估第五阶段(第9周-第12周):实验改进、重复实验所需材料、工具 可乐、碗、冰箱成本预算 80元
3.产品实施
实验一:汽水体积是否会影响做出的冰沙效果实验设计
数据收集
实验组别 A(300ML) B(500ML) C(680ML)images/BZ_9_1527_2718_1779_2904.pngimages/BZ_9_1782_2718_2034_2904.pngimages/BZ_9_2037_2718_2288_2904.png冰沙效果images/BZ_9_1527_2907_1779_3111.pngimages/BZ_9_1782_2907_2034_3111.pngimages/BZ_9_2037_2907_2288_3111.png很少 较多 很多
项目评估
汽水体积与做出的冰沙效果有关,体积越大,冰沙效果越好。
实验二:汽水种类是否会影响做出的冰沙效果
实验设计
数据收集
组别 可乐 雪碧 芬达冰沙效果images/BZ_10_332_1087_554_1417.pngimages/BZ_10_557_1087_778_1417.pngimages/BZ_10_781_1087_991_1417.png较多 较少 几乎没有images/BZ_10_994_1040_1208_1480.png
项目评估
不同种类的碳酸饮料会影响做冰沙的效果,其中可乐效果最好。
实验三:汽水冰冻时间是否会影响做出的冰沙效果
实验设计
数据收集
时间 1.5小时 2小时 2.5小时冰沙效果images/BZ_10_332_2469_554_2857.pngimages/BZ_10_557_2469_778_2857.pngimages/BZ_10_781_2469_991_2857.png基本没有 有少许 很多images/BZ_10_994_2417_1208_2913.png
项目评估
可乐冰冻时间会影响做出的冰沙效果。在一定时间内,冰冻时间越长,冰沙效果越明显。
实验四:在冰冻前、后分别摇晃(撞击)可乐是否会影响实验效果
实验设计
收集数据
组别 A瓶(冰冻前摇晃) B瓶(冰冻后摇晃) C瓶(冰冻前后都摇晃)冰沙效果images/BZ_10_1419_859_1699_1228.pngimages/BZ_10_1702_859_1995_1228.pngimages/BZ_10_1998_859_2288_1228.png较明显 最明显 很明显
产品评估
在冰冻前后摇晃可乐会影响实验效果,且“冰冻后再摇晃”实验效果最好。
4.交流与评价
做完实验后,笔者与组员一起分析实验的原理,发现气体压强的大小影响液体的凝固点,可乐冰沙利用“压强越大,凝固点越低”的原理来制作。具体的原因是:可乐生产过程中高压压入大量的二氧化碳,使瓶内压强很大,可乐凝固点降低,所以在冰箱冷冻室1-2.5个小时也能保持液态。摇晃或撞击可乐可以加快气体溢出,当拧开瓶盖的瞬间,二氧化碳就会迅速冒出,气压瞬间降低,凝固点随之上升,使可乐从原来的液体变成了固体状的沙冰。
五、收获与展望
(一)收获
对于学生:
对于教师:
因为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希望通过项目的开展,更好地融合学科的关系。借此也能更有方向性地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核心素养。在此过程中,也能深入挖掘课程内容,让教师保持对学科教学、探索的热情。
(二)展望
笔者现在的项目设置已有初步的进展,课程仍有待继续挖掘。并且笔者希望将其做成拓展性课程,接下来仍需要开发更多的案例。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可以有一套较成熟的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