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明学、浙东学术与江南地域

2021-07-08

宁波通讯·综合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心学佛学浙东

阳明学是浙东学术的代表,在黄宗羲、章学诚建构的“浙东学派”学术谱系中,其上承陆九渊,下启刘蕺山,是明代学术的中流砥柱。思想并非空中楼阁,阳明学也好,浙东学术也好,它的产生与所表现出的思想特色,与浙东乃至江南地域的社会经济状况、学术风气密不可分。

首先是阳明学的心学色彩。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王钱氏笃信佛法,奉行保境安民政策,两浙地区远离战火,寺院林立。宋代江南更是佛学重镇,“五山十刹”体系的建立,标志着佛教与国家政权的进一步融合。在崇佛之风的影响下,许多士大夫好佛,儒学与佛学密不可分。开辟浙东学统的明州“庆历五先生”及其弟子,大都与佛学关系密切。在这样的背景下,浙东儒学的心学色彩浓厚。阳明一生有所谓“五溺三变”之历程,“溺于佛氏”的经历无疑深度影响了阳明的思想塑造。

其次是阳明学的创新精神。纵观历史,经济文化越是发达的区域,越容易诞生新思想。永嘉之乱,衣冠南渡,王、谢等侨姓士族多聚集于浙东地区,这在极大推进了宁绍平原及山區开发的同时,也让提倡自由解经的玄学风靡一时。宋代,伴随着经济中心的南移,加之书院的兴盛、雕版印刷的成熟,浙东成为文化高地,人文渊薮,也催生了以叶适、陈亮为代表的事功之学。明代,商品经济、城市化的发展,为阳明学的诞生提供了土壤。阳明反对教条化的程朱理学,提倡思想解放。明清鼎革之际,黄宗羲、朱舜水等针对程朱陆王之流弊,又掀起了浙东之学的实学转向。

再者是阳明学的内在活力。反传统、反主流的背后,是永远在追求更进一步的超越。阳明学无疑也具有这种精神,它立足于平民,反对墨守成规,追求内在超越,因而其生命力能够延续到当代、延伸到日本。

尽管浙东、江南地区的社会状况催生了浙东学术,催生了阳明学,但思想的范围是超越时空的。阳明学与浙东之学的学术精神,早已成为当代浙江精神的原动力,成为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撑。

(文|傅齐纨)

责任编辑:刘怡然

猜你喜欢

心学佛学浙东
王阳明和拉康主体观比较
《〈新浙东报〉史料选编》编辑经过
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
浙东传统村落祠堂史及建筑形制研究
浅析儒释文化融合对石恪绘画的影响
苦厄的修行
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浅谈王阳明及其心学思想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探索与实践
佛学认知下的音乐表演理论探究
东晋南朝时期西来高僧与浙东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