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体育教学学生运动能力提升方法分析

2021-07-08赵文刚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10期
关键词:体育课初中生青少年

初中体育课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教学内容,对于学生运动能力的提升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体育教学,学生要懂得强健体魄,养成自我锻炼成就健康体质的意识,树立身体健康是万事之本的思想观念。然而,实际情况却是,不少学生把体育课当成了娱乐课、休息课,没有真正参与到系统的体育训练课程中去,没有明确体育课程的内涵所在。一些教师也存在对体育课本身抱有不正确的教学态度,认为体育课可有可无,要么就是过于严格要求学生,没有掌握好训练强度的节奏,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了逆反和抵触心理。以上现象都会带来同一个后果,那就是学生运动能力下降,体质变差,无法适应高强度的学习,今后更难以适应社会。对此,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影响初中生运动能力的几个主要原因。

一、影响初中生运动能力的几个主要原因

(一)受文化传统限制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重文轻武的思想根深蒂固,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学生只要“一心只读圣贤书”把书读好就是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殊不知这忽略了人的本性问题。正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影响下,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迟迟难以进步,全民体育锻炼往往只是一时兴起而不会根植于人们心中。另外,过于繁重的学习压力也给大部分初中生带来了身体素质上的困扰,堆积成山的作业本、练习册让他们远离了阳光和操场,不得不选择放弃体育锻炼。本就稀少的体育课时间无情地被占用,课余锻炼时间也经常性的不够。

(二)被教育体制干扰

学校管理体制也是有待完善的,许多学校在学生体育锻炼安全问题上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缺乏相关立法程序,让学校一度处于尴尬境地。当学生在学校因为体育运动而造成受伤时,家长便可能会和学校产生矛盾纠纷,影响学校和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除此之外,初中体育课程的监督机制也并未完全健全,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一些学校的体育课流于形式,有的学校竟然直接让学生自由活动,有的学校在刚开学时还能做到按照正常流程完成课程,可是到后来却舍本逐末,对学生体育课的管理变成了“操场集合”→“报数点名”→“领取体育器材”→“各自自由活动”→“回收体育器材”→“下课”的简单流程,学校本该扮演的角色荡然无存。

(三)教育资源匮乏

我国虽然在整体的经济实力方面提升很快,但是用于教育方面的投入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城乡差距很大,这就造成许多中小学校,特别是乡镇、边远地区的中小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匮乏,体育教师资配备严重缺乏,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校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进行。师资不足、场地设施、器材匮乏,必然导致体育教学的班级规模过大,一个班级往往有 60 个学生左右,一个体育教师教学,可想而知其教学组织难度,班级规模过大势必造成体育教学效率低下,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四)教学质量差

一部分体育教师教学观念传统落后,更注重学生成绩而非身心素质,为了学生在期末考试中都能通过考试最终顺利毕业,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反而过分强调学生训练强度和运动量,增加学生训练负担。这样的后果往往是学生训练热情低下,产生逆反和抵触心理,降低训练质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二、提升初中体育教学学生运动能力的前提是什么

(一)党和国家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培养

自体育新课程改革以来,党中央一直强调,要强化对学生健康行为能力的指导,切实提高我国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水平,要做到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和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放在首位。党和国家的政策表明增强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青少年学生运动能力,是当下体育课程一项意义非凡的艰巨任务,这也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具体的理论依据。

(二)学校和家庭为青少年运动提供优良环境

学校要重视青少年运动能力的提升,就必须积极地为学生打造适合进行体育锻炼的有利环境。

(三)初中生自身树立正确的运动健身观念

初中生自身应该对体育文化有所了解,并且对体育可以强身健体、增强体质、维护身心健康以及减少疾病发生等功能表示认可。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灌输相关概念,并且用实际案例加以演示,让学生自己切身实际地感受体育运动文化艺术魅力的同时,拥有自己对体育正确的价值观认识。

三、提升初中体育教学学生运动能力的方法有哪些

(一)改变传统授课形式,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可以在融合课程发展特色的新概念下,采用开放式教学手段,开设各种运动项目,让学生选择自己个人喜好的运动,并将其引入到初中阶段的学生体育课堂教育教学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接受体育、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致。

(二)巧妙运用体育游戏,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初中教育阶段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对体育教学游戏有很高的接受度,教师在具体设计体育游戏时,需要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价值取向有一定的了解。体育游戏比赛需要针对不同的年龄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组进行筛选。

(三)构建科学课程体系,改善教学内容

在初中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可尝试以课程为中心建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拓展体育课程的理论内容,重点培养学生运动项目的技巧与团结奋进的体育精神。让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体会团队拼搏的乐趣,感受团队精神。

结语: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初中阶段学生的运动能力,首先党和国家必须重视起来,推出更多利于青少年身体健康的相关政策,其次学校和家長要互相配合监督初中生的身体锻炼情况,并且要积极地为学生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体育运动锻炼环境,营造和谐的运动氛围,最后学生要有自我学习健康体育锻炼知识并加以运用和训练的意识。在教学方式上,教师要一改传统的流于形式的教学手段,创新设计出全面的适应不同学生的授课形式,并且在教学内容上多下功夫,揣摩初中生的心理、行为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运动能力也将很快得到提高。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茶花谷小学 赵文刚

猜你喜欢

体育课初中生青少年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体育课上的“意外”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讨厌的理由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