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如何实施粗见

2021-07-08韩宏丽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10期
关键词:文明习惯德育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也用不尽。”

一、激发兴趣,调动内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自觉养成文明习惯,首先要使他们对养成文明习惯的重要性有明确的认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思想品德课、社会课、语文课、班队会课是文明训练习惯的主要课程,要着力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创设生动的德育情境,避免枯燥无味的说教。校园文化是对学生进行文明习惯教育的重要手段,要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文化内容,联系学校实际,引导学生辨别是非曲直、真假美丑。要努力创建整洁、规范、优美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在美育、德育自然融合的环境里接受物质和精神文明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地认识到文明习惯的重要。开展多元化的道德知识竞赛,像“自护知识竞赛”“文明行为习惯知识竞赛”“环保知识竞赛”等,使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都是非常必要的。

二、把握特点,强化训练

小学生的特点之一是善于模仿性,可塑性大,学生要养成文明习惯必须经过长期的训练。训练要分阶段实施。每个阶段重点训练一两个文明习惯。初期制订计划,下发给教师和学生家长;各班根据本班实际,制订出班级的训练计划。这样便于教师和学生在反复中形成良好习惯。

三、实践锻炼,自主成长

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富有趣味的活动中进入情境,亲自实践,亲身体验,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活动可以有传统德育活动和实践体验教育活动两个系列。传统德育活动系列可以分为四个层面:校级活动、少先队活动、年级活动和班级活动。校级活动如升降国旗、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节日纪念等;少先队活动如雏鹰争章、假日小队等;年级活动如清明扫墓等;班级活动如红花评比、主题队会等。所有活动都要紧紧围绕阶段养成教育目标进行,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实践体验教育活动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促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如开展“我是学校小主人”系列活动,让值周班级在周一的集会上总结一周的工作,让全班学生轮换担任班队干部,让学生自选题材、自行编辑、自己演讲等,能增强了学生责任意识和自信心,使他们学会了协调,学会了共处。开展“环保小卫士活动”,组织学生到学校四周开展环境考查,上街调查公共设施被破坏的情况等,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环保意识。在体验活动中,学生成为设计和选择活动形式、参与活动过程和展示活动成果的主人,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激发了道德情感,规范了道德实践,培养了道德习惯。

四、榜样示范,潜移默化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且这种力量更容易影响孩子,并且这种影响是长久的、深刻的、刻骨铭心的。教师在学生面前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热爱祖国、关心集体、爱岗敬业、忠于职守、遵纪守法、清正廉洁、团结同志、乐于助人、文明行事、礼貌待人、行为规范、言谈优雅、态度温和,不说粗话、脏话,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还要在同学中树立有文明习惯的典型,表彰那些努力学习、勤于钻研、遵守纪律、诚实守信、友爱同学、懂礼貌、讲卫生的好孩子,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

五、优化手段,增强实效

以幻灯、互联网、多媒体计算机为代表的新技术,能有效地开发、利用和整合教育资源,丰富德育的内容,拓展德育形式,提高德育实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思品课、社会课、语文课等课堂教学,提高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效果;运用视频摄录手段将社会问题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运用影像资料增强社会课“两史一情”教育的形象性等。利用网络虚拟功能,图像显示及音频、视频功能和多媒体的交互性,形成生动活泼的虚拟现实环境,为学生进行各种价值选择实验提供虚拟体验,提高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更谨慎地进行价值选择,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六、家校沟通,整合力量

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家庭应紧密结合才能营造出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是孩子学做人的学校,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所有家長的期盼,而这也正是家校配合,共同担负教育孩子的最大目的。对于学生来说,大部分时间在家中度过,加上学校学生人数多,教师的精力和时间无法与孩子父母相比。由于家长与子女之间固有的血缘、感情和伦理上的内在联系,家长的言行对孩子影响更大。身教重于言教,父母要严于律己、以身示范,才能在孩子心目中树立起威信。比如,对孩子进行孝心教育,家长不仅要让孩子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养育,孝敬父母是子女应有的感情。而且自己首先做到,在思想上听取父母的教导和指点,在生活上关心体贴父母,尤其对于体弱多病的父母,要更加体贴、关心和照顾。

七、开展评价,巩固成果

学生能在自我评价、他人评价这一活动中,看到了自己的优点和成绩,也看到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而激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进步。班主任根据学校制订的《班级养成教育细则》和《学生养成教育评定表》,对学生进行月评、期末总评。月评作为期末总评的重要依据。

期末总评的方式可以先个人自评,然后小组评定,其次家长评定,最后教师评定。评定先采用定量计分的办法评出得分,然后根据得分打出“优”“良”“中”三个等级,最后由班主任写出定性评语。

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下社联校 韩宏丽

猜你喜欢

文明习惯德育
习惯
上课好习惯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好习惯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