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国贸专业人才“三维”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21-07-08吕西萍
摘要:数字经济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本文以武汉纺织大学经济学院为例,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建设现状入手,分析了数字经济时代课程建设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 “三维”培养模式的实践。
关键词:数字经济;国贸专业;课程建设;人才培养
2020年5月8日,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在该《刚要》中提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同时也指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
该《纲要》的出台,为高校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下简称国贸专业)在数字经济时代如何贯彻上述《纲要》精神,进行卓有成效改革创新就成为当务之急。
一、数字经济时代国贸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背景
1.数字经济正在成为推动我国数字贸易发展的新引擎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网络技术的应用,数字经济不仅引起的当代社会变革,也极大地推动了全球产业链上的一系列新的变革。在国际贸易领域正在产生多方面的效应,已经成为促进外贸业务增长的重要贸易方式之一。
数字贸易是以数字技术为内在驱动力,以信息通信网络为主要交付形式,以服务和数据为主要标的的跨境交易活动。既包括通过跨境电子商务进行的货物贸易,也包括与货物交付相关的服务贸易,如营销、支付、物流、通关、仓储、商检等产业链上所有服务环节。 ,数字贸易将对未来的贸易方式、贸易产品、贸易参与者、贸易规则产生深远影响。
根据新思界发布的《2021-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市场可行性研究报告》,2019年,全球数字贸易市场规模为15万亿元,中国和美国在数字贸易领域处在领先地位,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数字贸易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可以预见,未来的国际市场的竞争就是数字贸易的竞争。
2.数字贸易助力国贸人才培养已成为各高校改革与创新的共识
数字经济推动数字贸易日显规模化发展,必然引起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以跨境电商发展为例,作为发展数字贸易的重要抓手,专业人才缺乏是发展最大瓶颈。
各地高校国贸专业正在理性面对数字贸易时代的到来,积极把握机遇,并将数字化内容的课程贯穿到传统课程当中。不少高校积极建立通识知识平台、创新素质平台等,并将数字贸易课程建设作为的重要内容。
3.学院國贸专业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围绕“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经济学院基于数字经济发展,坚持“人人成才,多元发展”的教学理念,并于2014年立项建设“纺织外贸复合人才培养试点班”。 学院发挥“重品格、牢基础、强实践、能创新”的培养特色,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品格”的协调发展,在培养专业知识面宽广、实践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应用创新型人才取得了积极的成效。目前在数字贸易发展中,正在找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更好地适应数字贸易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
二、数字经济时代国贸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经济学院国贸专业课程建设虽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但在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课程建设面临新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建设与数字贸易发展的契合度不紧
虽然本专业按照教育部《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设置课程,但过于强调统一化,课程结构封闭性较强,学生选择的空间有限。总课时量过大,学生自学时间减少,数字贸易课程发展空间有限。目前开设的课程与其他不同层次、不同规格学校相同,同质化程度较大,特色不鲜明;相同的课程,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差异;课程建设的内容与数字贸易的发展契合度不强,除跨境电商外,相关数字贸易课程建设滞后。
(二)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
我院教师虽然学历和职称较高,但教师实际教学能力、教学水平以及教学效果与数字贸易发展要求较大。
1.师资队伍年龄结构亟需优化
学院教师比较突出的问题是50-57岁教师的比例过大,青年教师较少,在专业发展上青黄不接,新生力量不足,没有形成良好的年龄梯队。
2.课程团队建设较为薄弱
我院教师在传统贸易课程教学上具有优势,但数字贸易教学团队尚未形成。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教师数字贸易教学研究和学术研究成果不显著,未形成研究能力较强的教学队伍。
3.实践型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现有教师教学缺乏数字教学经验和技巧,教学能力、教学水平以及教学效果发展不平衡,一些与数字贸易有关的项目规划和实施比较困难,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教材单一和教学方法不灵活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教材不应仅局限于文字、书籍等单一的形式,数字贸易要求立体化教材和前沿性先进教材。传统单一的纸质教材令学生感到枯燥无味,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个别教师课堂教学方法单一,存在“满堂灌”等填鸭式等教学现象,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各专业课程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
长期以来,国贸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分属于不同教师担任,但“各吹各的调”。相关的课程改革呈现碎片化倾向。虽然院级管理机制相对比较健全,但系级管理职责没有很好地履行,影响了教学工作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三、国贸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三维”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面对上述问题,提高数字贸易教学质量,我院进行了如下实践。
1.确定“三维”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
如图所示:
(1)创新素质教育
高素质人才必定是具备创新素质的人才。创新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习惯,使学生具备进取精神和探索精神,拥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我们通过理论引领、实践训练、成果展示、素质测评四个方面,构建了系统的创新素质培育模式。
(2)专业素质教育
专业素质教育内容包括:专业观念(提升)、专业品格(职业道德养成)、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习得)。尤其要求课程教学大纲、教案、毕业论文、毕业实习中应包含专业观念、品格等内容。这是国贸人才培养的基础工程。通过教学方法创新,将专业知识教育上升到专业素质教育。
(3)通识素质教育
通识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走向成功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其内容包括:政治思想素质、社会公德(品德)素质、通识知识素质、通识能力素质、身心素质等。
通识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通识素质(重点是思想品德素质和非专业能力素质),教育和引导学生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成功的人,解决“做人”的问题。这是人才培养的灵魂工程。
2.“三维”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目标
“三维”人才培养模式是使国贸学生达到专业素质扎实、通识素质过硬、创新素质突出的水平。如培养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良好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掌握经济学以及经济与贸易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国际通行的经贸规则,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成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全球视野和较为完备知识体系的创新型人才。
3.“三维”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成效
我院“三维”人才培养模式在以下方面取得了成效:
(1)国贸人才“三维”培养目标清晰
国贸人才“三维”培养目标包括培养目的、培养方向定位、培养类型定位、培养质量定位、培养规格等内容。人才培养目标是对人才培养质的规定,体现着所要培养的人才的根本特征,是人才培养中的决定性因素。经过几年的实践,各专业老师对此目标的认识更加清晰。
(2)国贸人才“三维”培养方案规范
国贸人才“三维”培养方案根据其培养目标而制定,一般包括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大纲、教材建设以及素质学分制等内容。课程负责人在编写教学大纲时,严格遵守学校关于制定教学大纲的原则规定,积极吸收课程改革的成果,做到了培养目标细化和规范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严格依据教学大纲撰写教案,进行课程教学,取得了积极成果。
(3)国贸人才“三维”培养方法创新
国贸人才“三维”培养途径包括理论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通过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案例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实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的自我参与,巩固了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4)国贸人才“三维”培养考核制度严谨
国贸专业严格实行教、考、评分离,建立试卷库(库内试卷不少于20套,库内试题不少于3套);试题类型力求多样,避免单一;考试内容重点要考核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教学大纲科学设置考核内容比例;试题难度适当,既要反映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又能测试学生的学术水平;学生的课程考试分数应为正态分布;教师应对课程教学、学生学习及课程考试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提交质量分析报告。
(5)国贸人才“三维”培养模式评价体系建立
我院的评价体系包括内显质量和外显质量两方面,即评价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与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评价培养的毕业生与和社会需求的適应程度等,并有具体的评价指标。如选用教材,每门课程的教师所推荐的教材要与基本教材相配套,同时反映不同学派学术思想或最新成果,拓展和深化教材内容,供学生进一步自主学习,数量不少于3本的教学参考书;实验、实习课应有一套体现教学大纲要求,启发学生自学和思考、规范教师教学的教学指导书。
(6)国贸人才“三维”培养模式保障机制的建立
学院充分发挥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作用,建立集体教研制度,开展经常性的典型经验交流、现场教学观摩、教师教学培训等活动,促进了优质资源在各个教师间共享共用。
目前我院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国贸专业课程采用了线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及社会实践等方式,并着力打造本专业金课。一批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高级职称教师和双师型教师承担核心课程建设任务,全面负责课程建设,通过课程培训、参加教学研讨会、校内外教学交流、组织课程教学研讨小组、个别指导等多种方式提高青年教师,尤其是新近博士的教学水平,确保了教学改革落地、见功见效,为数字贸易背景下国贸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积累了经验。
参考文献:
[1]卢泽回. 地方本科院校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探讨[J],高教论坛,2019(3):59-61
[2]曹银华. 国标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 黑龙江教育, 2020(3):28-30.
[3]谭俊杰. 基于交叉学科视角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升级版研究[J]. 教育现代化, 2018(4):27-29.
[4]杨艳.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20(5):68-70.
[5]王春雷. 进一步扩大开放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J]. 中国商论, 2019(12):28-30.
武汉纺织大学校级教研项目(2019JY082):我国国贸专业本科人才“三维”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例
作者简介:吕西萍 (1966-),女,汉族, 陕西西安人,教授,研究方向:国际商法。
武汉纺织大学 吕西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