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上的肤浅与优越

2021-07-08潘一禾

杭州 2021年10期
关键词:巴尔拉姆林语堂

潘一禾

之前读到一篇热门网文,作者自称“何大伯”来作“自白式”叙事。文章说自己和老伴都已年逾八十,客观上生活起居已需要人照顾。虽育有三个相继退休的儿女,本有尽孝责任,但三子女也都有自己的退休梦想和打算。文章公开两老的退休工资约是每月12000元,并说他们共商决定拿出其中的6000元,以每天200元的现金报酬,“聘请”孩子们轮流照顾自己,另外的6000元作为每月的伙食和生活费用。三个子女很高兴地接受了这个方案,从此三人轮班,精心买菜做饭、洗涤打扫、陪伴散步或居家聊天,家里充满了天伦之乐。

我看到文章下面的网友留言,有的赞成欣赏说这个方法不错,更多的则认为这种让金钱与孝道挂钩的事情只会让世间子女都不再尽心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与此相似,给做好事的人发红包,也会被认为是培养一种太过肤浅、表面甚至虚伪的道德,所以这样的话一般人就不敢明说。

林语堂在类似的事情上说话比较大胆。比如他在《生活的艺术》中说,与西方人特别重视产品质量不同,中国人对自来水龙头滴水可能并不那么在意,任其滴答渗漏直到真正需要更换,留下时间和精力先做其他更重要或喜欢的事情。林语堂还说中国历史上之所以让一个富有或成功的男人娶“三妻四妾”,是因为这样就可以让天下绝大多数的女性都能拥有一个家庭,这与西方现代式一夫一妻制同样道德。林语堂说的这种中式古代道德,可能也比较表面和不符合现代人理解,但他巧妙地将之说得引人注目和值得讨论。

俄罗斯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写的《安娜·卡列尼娜》也由表入里地写出了一种道德上的肤浅,并指出这会导致危险的人格缺陷和社会变迁。伏伦斯基与安娜的爱情起初是让人意外和击掌赞叹的,因为当时的俄国上层社会尽管人皆偷情、荒淫无耻,但平时不断出入高级社交场合的安娜·卡列尼娜结婚八年却没有任何绯闻。安娜会注意到年轻军官伏伦斯基并爱上他,是因为他在同类人中具有一种特殊德性,为一个因养不活全家而卧轨自杀的男子,他立马掏空了自己的钱包。

但随后,列夫·托尔斯泰就一点一点地描写伏伦斯基在情商和德性上的肤浅。读者由此慢慢地看到,伏伦斯基对安娜虽有真爱,但只是一般的肤浅的爱,他更多地是享受自己的胜利,也就是成功获得了他人没能追求到的女性。对“个性解放”和“民主自由”一知半解的伏伦斯基,虽然激活了安娜压抑长久的生活热情、虽然也在安娜自杀后有了真正的觉醒,但正是他道德和人格上的幼稚和肤浅,亲手葬送了他和安娜的所有前景。列夫·托尔斯泰之所以被誉为文坛巨匠,就在于他能从容不迫地把这段不寻常的个人爱情和人间交往,写成传统俄罗斯面对现代西欧价值观挑战的一个缩影。托翁因此为全书作的题记是“伸冤在我,我必报应”,强调俄罗斯的现代化之路需要持久的深刻思考和不断的谨慎选择。

近年来一部印度裔英语作家的处女作《白老虎》引起了中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今年奥斯卡还为这部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提名“最佳改编剧本”。小说的年轻作家阿拉文德·阿迪加出生于印度,在澳大利亚成长,毕业于西方名校,曾在英美多家知名媒体当过专栏作家和记者。所以他也写活了一个印度式学了他人文化皮毛就“食洋不化”、自以为是的人物。小说的主人翁是一个印度农村的低种姓穷小子巴尔拉姆,他不甘于社会体制和主人们的多重压迫和残酷剥削,最终通过杀死小主人阿肖克,谋得其财,成为了一个城市企业家。巴尔拉姆出生于“黑暗之地”,命运就像是鸡笼里的鸡。“杰出穷人”巴尔拉姆拒绝了奶奶为他安排的婚姻,学习开车并成为阿肖克的私人驾驶员。他随时关注和领会阿肖克的一切“先进”生活方式,包括学习接触网上信息。阿肖克渐渐也把他当作特殊随从,让他不叫“主人”而以名字相称。他和巴尔拉姆一起练网球打游戏,一起品尝底层人的饮食,甚至还会和妻子平姬学着他对神祈祷,从纽约来的平姬还诅咒该死的种姓制度,告訴巴尔拉姆必须通过学习改变自己命运。不过随着故事的进展,读者会逐渐读出表演式的道德一钱不值,那些模仿西式民主的习惯性动作,根本无法掩盖阿肖克内心的愚蠢傲慢和永不会根除的主人意识。

所以,关于这部小说可以讨论的问题很多。其中一个另类角度的追问就是:像阿肖克这样的“半吊子”是不是本该死或必然被杀? 有许多情节和细节说明阿肖克这个有着煤矿资产家庭背景又留学美国名校的小少爷,对自己国家和西方世界的认知有多么肤浅可笑,对印度和个人的前程又有多么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曾对夫人说:“印度的一切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觉得我留在这里比待在纽约更有作为。按照印度现在这种巨变的速度,十年后这里会和美国一样。我更喜欢这里,这里有这么多人服侍我们。我们有司机,有门房,有按摩师,我们躺在床上就有人把茶点饼干端上来,这在纽约能行吗?”因此,他放弃了纽约留在了家乡,一次次为了家族生意去向各个衙门送钱行贿,他烦恼的不是印度旧政体的公开腐败和新民主的彻底虚假,他讨厌的仅仅是收下钱的人总是贪心不足,常常拿了钱还不马上办事;他憎恨的是自己的司机竟然会给一个要饭的一个卢比,他以为一个卢比就是他应该给仆人结婚用的“慷慨”施舍。表面上阿肖克死于自己的疏忽大意和草率轻信,实际作者也通过这个人物来解剖印度的现代化为何会在陈规新俗中污浊不清,让极少数人的豪夺巧取能够变本加厉并让整个国家误入歧途。

极简或一般地说,生活中“肤浅的道德”总比不道德要好,但肤浅道德也有许多不同的程度,如正常但可接受的、奇怪但可理喻的、不可饶恕的等等。与“肤浅的道德”相关的危险和问题其实很多,需要每个人重视起来。比正常的肤浅道德更恐怖的问题,也许是对自己和他人的愚蠢无知和莫名其妙的道德优越感,它们可能引起的不仅是言行失误和误用政策,而且是更严重的生存权威胁和集体利益折损。

猜你喜欢

巴尔拉姆林语堂
林语堂的“半场演讲”
林语堂更衣见老友
林语堂妙论“好丈夫”
泪目!狼族最热血的忠诚
Lin Yutang’s Aesthetic Orientation and his Translation Thematization
你好,岁月
如果
如果
见与不见
雨雪巴尔鲁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