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向好为何杂音不绝
2021-07-08
经济 2021年2期
一说到营商环境,不少辽宁人就比较着急,免不了在网上和外地人争论几句。谁不想咱家乡好,埋汰谁谁都不高兴,这心情很正常,可以理解。自己挑缺点可以,别人说就不行,这是一种天然情愫。
辽宁人的着急,大体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没来过辽宁的人,成见根深蒂固,抓住一件小事就放大类推,甚至可能导致地域“污名化”。另一方面是辽宁本地圈内人,确实感觉到还有这样那样的不顺心、不如意。前者是没有看到辽宁环境正在向好提升,后者则说明营商环境改善着实不是一夕之功。
假如对此存在争议,咱们可以掰手指列举一下辽宁环境之变:饭桌上催人喝酒的现象少了;遇到不平事动粗的少了,讲理的多了;办事不用找人了。
再看看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国际的、国内的大投资大项目近年来不断涌入辽宁,仅盘锦一地一年内超百亿美元的项目就有3个落地;很多城市的主管领导主动建立与企业家的交流群,有何烦心事可以“掌上办”“立即办”,谁都别想在企业身上“揩油”;辽宁政法系统率先刀刃向内立行立改,公开承诺“办案不用找关系”。
既然形势向好,为何杂音不绝?从过去的一骑绝尘,到现在市场较量中的力不从心,辽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慢好像是护不住的“短”。这个问题也得两面看,计划体制曾经成全过辽宁,也给辽宁留下了国企规模大不好轉舵的底盘,激活机制体制需要更大力度的改革。另外,正是看到了机制体制和环境的积弊,辽宁才下决心从基础上“动刀子”。尽管这可能是“慢工细活”,短时间不出政绩,但辽宁认准了这一点,一棒接一棒持续发力。
要坚持用发展眼光看,辽宁不用着急,只要方向和力道都对了,理想的结果就会水到渠成,无需剖白力证。“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辽宁,请恢复你的大度,坚持自信。
(本文作者:经济日报记者 孙潜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