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书》所见疾病问题探赜

2021-07-08刘伟

古代文明 2021年3期
关键词:疾病

关键词:《日书》;睡虎地秦简;疾病;巫医;气

睡虎地秦简《日书》(以下简称《日书》)虽是巫书,但某种意义上也可算作一部医书,除了甲种(以下如未特别说明的皆属甲种)中的《病》、乙种的《有疾》篇外,《日书》中还有不少篇章涉及疾病及其相关问题。《日书》中出现了职业医生,《生子》篇云:“壬寅生子,不女为医,女子为也。”1据乙种《生子》篇“壬寅生子,不吉,女子为医”一句可知,2《生子》篇认为女子当医生不吉利,在战国时期人们认为医生是男子的专职,女子不应该做医生。《日书》记载了疾病的名称、得病的缘由及救治方法,提醒人们如何趋吉避凶,规避疾病与死亡。《日书》所记载的疾病及其相关问题虽然引起个别学者的重视,3但目前为止相关学术成果甚为少见,令人遗憾。

一、疾病的种类

睡虎地秦简《日书》中的疾病种类可以分为身体疾病与心理疾病两大类。身体疾病包括五官疾病、腰部疾病、四肢疾病、妇科疾病、疫病等,心理疾病包括精神狂躁、噩梦、嗜酒等。《日书》虽然文字记载不多,但涉及疾病种类较多,是学者们认识周秦社会医学发展水平的一把钥匙。

1,身体疾病

《日书》中的身体疾病记载有多种,反映出先民们对疾病的认识较为深入与成熟。

(1)五官疾病

眼疾。《星》篇云:“(毕),生子,。”1“”整理者怀疑为“眚”字,为眼疾。2刘乐贤认为“”是“?”。3按,整理者的说法可从。“眚”为眼疾,而“?”为“瘦”意,本段简文说毕星当值这一天出生的孩子有眼疾。《生子》篇又说:“丁丑生子,好言语,或生(眚)于目。”4整理者将“生”释为“眚”,甚是。简文说丁丑日生的孩子爱说话,有的孩子有眼疾。“”与“眚”二字虽书写不同,但涵义一致,都是眼部疾病的意思。

无唇。《星》篇云:“须女,生子,三月死,不死毋晨。”5“毋晨”,整理者疑为“无唇”。6其说可从。简文说须女星当值的这天生孩子即便不死也会没有唇。

掉须发。《诘》篇说:“人毋(无)故一室人皆疫,或死或病,丈夫女子隋(坠)须羸发黄目,是是宲人生为鬼”。7“赢”整理者认为是“脱落”。8其说可从。简文指出人无故出现掉胡须、头发的情况是鬼怪作祟的结果,这也是一种疾病。

(2)外科疾病

腰部疾病。《生子》篇云:“乙卯生子,要(腰)不。”9“”整理者懷疑为“翥”,“抬不起腰”意。10王子今指出“”或为“佝偻”意。11简文指出乙卯日出生孩子将来抬不起腰(因患佝偻病等病症)。此外,《盗者》篇又说:“辰,盗者男子,青赤色,为人不毂(谷),要(腰)有疵,臧东南反(坂)下。”12“要(腰)有疵”当为腰部有疾病,虽然具体为哪种疾病简文未指出,但能够看出简文所处的时代腰部疾病已经成为人们所罹患的常见疾病。

肢体疾病。《日书》中有3条关于肢体残疾的记载:

戊午去父母同生,异者焦窭,居(癃)。13(《玄戈》)

舆鬼,以生子,(癃),可以送鬼。14(《星》)

冬三月丙丁,勿以筑室。以亡,大主死;不死,大主死,(癃),弗居。15(《室忌》)

“(癃)”整理者指出是“残废病”。16其说可从。

此外,《盗者》篇又说:

丑,牛也。盗者大鼻,长颈,大辟(臂)臑而偻,疵在目,臧牛厩中草木下。17

寅,虎也。盗者壮,希须,面有黑焉。不全于身,从以上辟(臂)臑梗,大疵在辟(臂),臧于瓦器间,旦闭夕启西方。18

简文中的“大辟(臂)臑而偻”,吴小强指出“胳膊有伤病而弯曲起来”。19“不全于身,从以上辟(臂)臑梗”吴小强释为“身体四肢不健全,胳膊上臂有病而僵直。”20吴说可从。据此可知,《盗》篇中丑日、寅日出现的盗者有一共同点:因胳膊有伤造成肢体残疾。《星》篇还有这样一段记载:“东辟(壁),不可行,百事凶。以生子,不完。”1“不完”当为身体不完整,2意为身体有残疾,简文说东壁星当值这天不能出行,诸事皆凶,生出来的孩子会有肢体残疾。这里的“不完”与《盗者》篇“申,石也。其咎在二室,生子不牷(全)”3中的“不牷(全)”含义一致。由上可知,《日书》中的肢体残疾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后天伤病造成的,如“大辟(臂)臑而偻”,还有一种是先天的,如“以生子,不完”。

缩筋。《诘》篇云:“一室之人皆夙(缩)筋,是会虫居其室西臂(壁),取西南隅,去地五尺,以铁椎椯(段)之,必中虫首,屈(掘)而去之。弗去,不出三年,一室皆夙(缩)筋。”4“夙(缩)筋”整理者指出是“抽筋”,5王子今据《黄帝内经》《普济方》等医书指出“‘夙筋显然是比较严重的痼疾……绝不仅仅是一般的‘抽筋。”6其说可从。

皮肤痒。《诘》篇云:“一室人皆养(痒)体,病鬼居之,燔生桐其室中,则己矣。”7这里的“养(痒)体”当是指皮肤瘙痒。

(3)内科疾病

“脚气病”。这里的“脚气病”并不是人们常说到的那种因真菌感染所导致的脚气病而是下肢浮肿导致行动不便的内科疾病。这种“脚气病”《日书》称为“”,《秦除》篇云:“除日,有病,不死。”8“”整理者据《说文·疒部》指出:“胫气足肿也。”9古代的“”病即后世所说的“脚气病”,唐人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载:

然此病发初得先从脚起,因即胫肿,时人号为脚气……凡脚气病,皆由感风毒所致。得此病,多不令人即觉,会因他病,一度乃始发动,或奄然大闷,经三两日不起方乃觉之。诸小庸医,皆不识此疾,漫作余病治之,莫不尽毙,故此病多不令人识也。始起甚微,食饮嬉戏,气力如故,惟卒起脚屈弱不能动,有此为异耳。

“脚气病”因风毒导致,最初从脚开始发病,然后小腿浮肿,严重者可致人死亡。古代医疗条件有限,得“”病(“脚气病”)的人往往有致命危险,简文说除日得“”病的人不会死,应该是较为幸运的人。

(4)妇科病

《日书》有涉及妇科病的简文,《生子》篇云:“丁卯生子,不正,乃有疵前。”11类似的简文又见于乙种《生子》篇:“丁卯,不正,不然必有疵于前。”12这里的“不正”吴小强认为指的是孩子体位不正。13其说可从。“疵前”的含义,整理者未作解释,刘乐贤指出:“乙种《日书》作‘丁卯,不正,不然必有疵于前。本篇及‘盗者篇习见‘有疵于某的句子,‘于后一字为‘腰、‘臂、‘足等人体部位。本条‘前字当训为人体部位。在中医古籍中‘前可以表示前阴与寸部两个部位。‘有疵前是有病于前部的意思。”14吴小强指出:“前,根据秦简《封诊式·出子》和马王堆汉墓帛书《杂疗方》,前指妇女阴户。”15由上可知,简文“疵前”当是指阴部疾病。本段简文的释义,据吴小强的说法是指“丁卯日出生孩子,出生体位不正,产妇阴道口受损伤。”16《稷辰》篇又云:“敫,以生子,子不产。”17这里的“子不产”当指难产一类的妇科病,简文说敫日这天生孩子的产妇会出现难产的情况。

(5)疫病

《日书》中有记载疫病的简文,如《除》篇云:“害日,利以除凶(历),兑(说)不羊(祥)。”1“”,整理者释为“历”,疫病之意。2其说可从。简文指出“害日”有利于除掉流行疾病,去掉不吉祥的东西。

《日书》中表示疫病的字还有“疫”,如《诘》篇云:

一宅中毋(无)故而室人皆疫,或死或病,是是棘鬼在焉,正立而貍(埋)。其上旱则淳。水则干。

一宅之中毋(无)故室人皆疫,多瞢(梦)米(?)死,是是鬼貍(埋)焉,其上毋(无)草,如席处。

人毋(无)故一室人皆疫,或死或病,丈夫女子隋须羸髪黄目,是是宲人生为鬼。5

以上3段简文中皆出现“疫”字,疫病的后果很严重,往往造成一家人“或病或死”,已然成为先民心目中最具威胁的疾病之一。面对疫病,先民们认识到有必要采取应对措施,但深受巫文化影响的他们将疫病起因归罪于鬼神作祟,很难真正摆脱疫病的威胁。

2,心理疾病

《日书》既有一般意义上的心理类疾病的记载,又有专门的心理疾病记载。关于一般意义上的心理疾病,《诘》篇有3条记载:

人毋(无)故心悲也,以桂长尺有尊(寸)而中折,以望之日始出而食之,已乃脯,则止矣。

人毋(无)故而忧也,为桃更而敃(?)之,以癸日日入投之道。遽曰:“某。”免于忧矣。

人毋(无)故而弩(怒)也,以戊日日中而食黍于道,遽则止矣。

“心悲”,王子今认为是“某种精神郁挹症。”9其说可从。“无故而心悲”“无故而憂”“无故而怒”是心理疾病的表现形式。《日书》中专门的精神疾病所记载有3种:狂癡、噩梦和嗜酒。

(1)狂癡

《诘》篇云:“女子不狂癡,歌以生商,是阳鬼乐从之。”10“狂癡”即精神发狂,“歌以生商”整理者认为是“哀思之声”,11可从。简文说有女子精神癫狂,唱着哀思之歌,这种疾病根源在于阳鬼作祟。《直(置)室门》又云:“则(光)门,其主昌,柁衣常,十六岁弗更,乃狂。”12简文说则光门能够使主人昌盛,穿着名贵的衣裳,16年后要改建此门,否则就会使人精神发狂,对身体造成较大伤害。

(2)噩梦

《日书》中的心理疾病还包括噩梦,如《诘》篇云:“鬼恒为人恶瞢(梦),?(觉)而弗占,是图夫,为桑丈(杖)奇(倚)户内,复(覆)鬴户外,不来矣。”13《梦》篇又云:“人有恶瞢(梦),?(觉),乃绎(释)发西北面”。14简文中的“噩梦”与寻常的梦不同,令人心神不宁,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3)嗜酒

嗜酒在《日书》所处的时代也算是一种疾病,《生子》篇云:

丁酉生子,耆(嗜)酉(酒)。

丙午生子,耆(嗜)酉(酒)而疾,后富。

戊午生子,耆(嗜)酉(酒)及田猎。

长期酗酒对人的身体及心理都造成很大伤害,简文说“耆(嗜)酉(酒)而疾”表明长期饮酒的后果比较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二、疾病起因与治疗方法

《日书》有关疾病问题记载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不仅指出了疾病的种类,而且还探讨了疾病的起因及治疗方法,这是先民们对疾病认识的经验总结,是他们面对残酷的生存环境所做出的应激反应。这些总结与反应与医书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它根植于传统的巫文化并以时日占卜疾病为特点,体现出当时巫医不分的社会风貌。

1,鬼神、巫者致病及相关疗法

引起疾病的原因是什么?《日书》给出了答案:鬼神作祟。鬼神作祟是《日书》疾病起源论的一大特点,针对鬼神作祟所导致的疾病,《日书》亦记载了医治方法。

《日书》中鬼神致病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病》《诘》以及乙种的《有疾》《见人》篇,如《病》篇云:

甲乙有疾,父母为祟,得之于肉,从东方来,裹以桼(漆)器。戊巳病……烦居东方,岁在东方,青色死。丙丁有疾,王父为祟,得之赤肉、雄鸡、酉(酒)。壬癸病……烦居南方,岁在南方,赤色死。戊己有疾,巫堪行,王母为祟,得之于黄色索鱼、堇酉(酒)。壬癸病……烦居邦中,岁在西方,黄色死。庚辛有疾,外鬼伤(殇)死为祟,得之犬肉、鲜卵白色。甲乙病……烦居西方,岁在西方,白色死。壬癸有疾,母(毋)逢人,外鬼为祟,得之于酉(酒)脯修节肉。丙丁病……烦居北方,岁在北方,黑色死。

简文指出甲乙、丙丁等日发生疾病的原因都只有一个——鬼魂作祟。这里致病的鬼魂有父母的鬼魂、外鬼等。针对鬼魂作祟,可以求助巫者通过祭祀(“报祭”)的方法治疗相关疾病,《病》篇中的赤肉、雄鸡、酉(酒)、黄色索鱼、堇酉(酒)、犬肉、鲜卵、酉(酒)脯修节肉等当是祭祀父母鬼魂以及外鬼的牺牲品,巫者将这些牺牲品奉献给这些鬼魂,认为与之相关的疾病即可治愈。《诘》篇中记载使人得病的鬼神更多,如刺鬼、丘鬼、哀鬼、棘鬼、神狗、野兽、上帝、大神、上神等共计58种。这些鬼神都有使人得病的能力及意愿,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它们。《诘》篇指出:“一宅之中毋(无)故室人皆疫,多瞢(梦)米(?)死,是是鬼貍(埋)焉,其上毋(无)草,如席处屈(掘)而去之,则止矣。”2《诘》篇又说:“一宅中毋(无)故而室人皆疫,或死或病,是是棘鬼在焉,正立而貍(埋),其上旱则淳,水则干。屈(掘)而去之,则止矣。”3鬼神无处不在,就连人居住的屋子里也有,有些是可以避免的,如注意打扫卫生等,对于“包鬼”“棘鬼”,只需挖开地面,将其清除即可。

巫者能够让人得病,日书乙种《见人》云:

丑以东吉,西先行,北吉,南得,朝闭夕启。朝兆得,昼夕不得以入,得。以有疾,卯少翏,巳大翏,死生。?肉从东方来,外鬼为姓,巫亦为姓。寅以东北吉……□巫为姓。卯以东吉……中鬼见社为姓。辰以东吉……巫为姓。酉以东蔺……外鬼父枼(世)见而欲巫为姓。

“姓(眚)”整理者认为是“灾”。5“见”整理者认为是“觋”。6有学者指出:“简文中的‘姓即‘眚,‘病,‘灾意。以上5段简文反映出一个问题:巫者能够通过巫术招灾引祸,使人致病。

《日书》认为可以通过占卜并以“报祭”的方式来治疗疾病,如《病》篇说甲乙日有疾是父母鬼魂为祟,可以用肉“报祭”。《病》篇中的“酢”整理者认为是“报祭”意,8可从,简文说壬癸日得病是亡母、外鬼为祟,通过“报祭”能够摆脱鬼神的困扰,治愈疾病。上文指出疫病是棘鬼、鬼、宲人鬼等恶鬼作祟所致,这一认识与《周礼》上的记载类似:“乃舍萌于四方,以赠恶梦,遂令始难欧疫。”对于这段记载郑玄注曰:“令,令方相氏也。难,谓执兵以有难却也。方相氏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为之欧疫病鬼也。故书‘难或为‘傩。”贾公彦疏曰:“按彼郑(玄)注‘此月之中,日历虚危,虚危有坟墓四司之气,为厉鬼隋强阴出害人也,故难之。命有司者,谓命方相氏。言大难者,从天子下至庶人皆难得。”9据此可知,疫病源于恶鬼,因此驱除恶鬼就能避免疫病。在每年的特定时间里周天子都会命令方相氏举行驱鬼除疫的仪式——“难(傩)”。《日书》与《周礼》在疫病的起因及祛除方法上的认识是一致的,略有不同的是《日书》中巫者的驱鬼方式相对简单,将棘鬼、鬼挖出来扔掉,用“砂仁”等药物喂宲人鬼吃即可。《周礼》中的驱鬼方式则较为复杂且专业,需要巫师(方相氏)举行专门的仪式——“难(傩)”。《梦》篇又载:“人有恶瞢(梦),?(觉),乃绎(释)发西北面,坐祷之曰:‘皋!敢告壐(尔)。某有恶瞢(梦),走归之所。强饮强食,赐某大幅(富),非钱乃布,非茧乃帑。则止矣。”1简文指出如果人有噩梦就需要向司梦之神祈祷并奉献钱币、丝帛等。实际上巫的职责之一就是与神灵沟通,替人治病。

与《日书》同时代的放马滩秦简《日书·占病除祟》是一篇通过祭祀神灵祓除疾病的医书,该篇简文云:“占病祟除:一天殹,公外;二社及位;三人,鬼大父及殇;四大遏及北公;五音,巫帝、阴、雨公;六律,司命、天□;七星,死者;八风,相茛者;九水,大水殹。”2本段简文指出通过对“天”“社”“鬼大父”及“巫帝”等鬼神祭祀,可以祛病除祟。占卜疾病进而“报祭”治病的情况在先秦时期较为常见,《论语·述而》载:“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祷久矣。”何晏注曰:“言有请祷于鬼神之事。”3即便像孔子那样不语怪力乱神的人也赞成祈祷鬼神治疗疾病,可见此种情况在当时较为普及。先民们认为疾病具有神秘性,致病的原因是拥有超自然能力的鬼神、巫者等,正如法国人类学学者列维—布留尔所说的那样:“(原始人)关于疾病的观念本身就是神秘的。这就是说,疾病永远被看成是由一种看不见的,触摸不到的原因造成的,而且这种原因是以许多各种不相同的方式来被想象的。在这一点上,观察者们的意见完全一致。

《日书》中的治病药物的记载主要集中在《诘》篇,颇具巫医色彩:

人毋(無)故而鬼取为胶,是是哀鬼。毋(无)家,与人为徒,令人色柏(白)然毋(无)气,喜契(絜)清,不饮食。以棘椎桃秉(柄)以高(敲)其心,则不来。

一宅中毋(无)故而室人皆疫,或死或病,是是棘鬼在焉。正立而埋。其上旱则淳。水则干。屈(掘)而去之,则止矣。

人有思哀也弗忘,取丘下之莠,完掇其叶二七,东北乡如(茹)之乃卧,则止矣。

人毋(无)故一室人皆疫,或死或病,丈夫女子隋须羸髪黄目,是宲宲人生为鬼,以沙人一升其舂臼,以黍肉,食宲人则止矣。

人毋(无)故心悲也,以桂长尺有尊(寸)而中折,以望之日始出而食之,已乃脯,则止矣。

一室人皆毋(无)气以息,不能童(动)作,是状神在其室,屈(掘)沓泉,有赤豕,马尾犬首,享而食之,美气。

女子不狂癡,歌以生商,是阳鬼乐从之,以北向囗之辨二七,燔,以灰囗食食之,鬼去。”

第1条简文说若有人被哀鬼纠缠,面白无气,食欲不振,用棘椎、桃柄敲哀鬼的心即可;第2条简文说一家人无故得疫病,有人死亡,有人重病,找到屋子中的埋藏的棘鬼骨骸扔掉即可;第3条简文说人有精神不振,哀思之事忘不了的时候可面向东北服食14片莠叶即可;第4条简文说的是一家人得了疫病,有人掉眉毛、头发等,用“沙人”(即“砂仁”12)捣碎辅以黍肉喂给宲人鬼吃即可;第5条简文说人无故心情悲伤,用一尺一寸长的桂树枝条从中折断,在“望日”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吃掉,吃完饭后病就会好;第6条简文说一家人呼吸困难,不能动弹是因为状神在室内,只要把它挖出来吃掉即可;第7条简文以“灰”为药,这里的“药”不是为人准备的,而是为鬼准备的,对此,有学者指出:“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已经有以‘灰入药的实例。直到《本草纲目》中仍然可以看到‘烧灰为药者,有些特例,显然保留原始巫术的遗存。”1简文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这种治疗疾病的方法是对症下药而不是无的放矢,治病的药物有些是寻常之物如莠草、棘椎、桃柄,有些则是传统的中药如“桂枝”“砂仁”等,这种治病方式是一种基于对中药药理的一定认知以及长期实践应用基础上的巫术,是先秦时代的巫医们长久以来经验总结的产物。

综上,巫者拥有特殊的能力,不但能够替人治病同时也能使人致病,这让先民们又爱又恨,若即若离。巫者治病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占卜、祈祷鬼神以“报祭”的方式治愈疾病,第二,利用所掌握的医疗经验治病救人。

2,时日、居住环境致病及相关疗法

特殊时日、特定方位能够治疗疾病、避免死亡,同时也能够加重病情甚至导致死亡,这是《日书》疾病认识论的一大特点,如:

害日,利以除凶,兑(说)不羊(祥),祭门、行,吉。(《除》)

盈日,有疾,难起。(《秦除》)

危阳,又(有)疾,不死。(《稷辰》)

巳,南吉,西得,北凶,东见疾死。(《到室》)

己丑生子,贫而疾。(《生子》)

乙未生子,有疾,少孤,后富。(《生子》

简文指出在某些特殊的日子有些疾病可以治疗或避免死亡,如在害日可以治疗疫病,危阳日有病的人不会死;盈日有病的人很难治愈,巳日出行去东方的人会病死,乙丑日、乙未日生的孩子会得病。

《日书》还指出特殊的居住环境可以使人得病,如《梦》篇云:

井居西南?,其君不必穷。

圂居东北,妻善病。

以上2条简文都认为所居住环境会对人的身体有影响,甚至引起疾病。第1条简文说井在西南方位不好,家里的主人即便不残疾也一定会贫穷。第2条简文说带猪圈的厕所10在房屋的东北,这家的女主人会经常患病。简文所处的先秦时期人们认识到环境与疾病存在某种联系:环境适宜,人身体康健,诸事皆顺,反之亦然。《吕氏春秋·尽数》篇云:“轻水所多秃与瘿人,重水所多尰与躄人,甘水所多好与美人,辛水所多疽与痤人,苦水所多尪與伛人。”《吕氏春秋》认为居住在“轻水”旁的人易患“秃顶”和“颈上生瘤”;居住在“重水”旁的人易患“脚肿”和“痿躄”;居住在“甘水”旁的人美丽健康;居住在“辛水”旁的人易患“疽疮”和“痈疮”;居住在“苦水”旁的人易患“鸡胸”和“驼背”。11《日书》与《吕氏春秋·尽数》都认识到生存环境与人的身心健康存在一定的联系,但限于巫书性质《日书》未能深入探究下去。

三、《日书》中的疾病认识理论

以传统的五行理论、气论及术数论为基础的《日书》疾病认知论,是先民们在长期的巫医实践活动总结,极具实用性。

1,疾病与五行

《病》篇将疾病的日期与五方及颜色一一对应起来,实际上是五行理论在疾病方面的具体应用。《日书》将甲乙日与东方对应,颜色为青;丙丁日与南方对应,颜色为赤;戊己日与中间对应,颜色为黄;庚辛日与西方对应,颜色为白;壬癸日与北方对应,颜色为黑。类似的记载又见于乙种《有疾》篇。乙种《梦》篇又说:“甲乙梦被黑裘衣冠,喜,人(入)水中及谷,得也。丙丁梦囗,喜也,木金得也。戊己梦黑,吉,得喜也。庚午梦青,黑,喜也,木水得也。壬癸梦日,喜也,金得也。”1对此,吴小强指出:“在解释疾病时,《日书》是完全按照五行思想来推演的。从‘见人、‘有疾和‘梦三章中可考察五行理论的具体运用方法。”2与《日书》时代相近的《黄帝内经》也以五行理论解释疾病: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其类火。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其类土。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其类金。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其类水。

《日书》与《黄帝内经》都将五行理论作为与疾病问题联系起来,并就此展开救治,不同的是《日书》以此为基础最终走向“巫术”,成为日者们的圭臬而《黄帝内经》以此为基础最终走向“医学”,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日书》与《黄帝内经》是根植于五行理论树干上的两条重要的分支。

2,疾病与气

《日书》认识到疾病与“气”有关,这是气论在《日书》中的具体表现。《诘》篇云:

人毋(无)故而鬼取为胶,是是哀鬼。毋(无)家,与人为徒,令人色柏(白)然毋(无)气,喜契(絜)清,不饮食。

野兽若六畜逢人而言,是票(飘)风之气,毄(击)以桃丈(杖),绎(释)屦而投之,则已矣。

灶毋(无)故不可以孰食,阳鬼取其气。

人之六畜毋(无)故而皆死,欦鬼之气入焉。

毋(无)气之徒而(动),终日,大事也。不终日,小事也。

一室人皆毋(无)气以息,不能童(动)作,是状神在其室,屈(掘)沓泉,有赤豕,马尾犬首,享而食之,美气。

人毋(无)故而(发)挢若虫及须眉,是是恙气处之,乃(煮)(贲)屦以纸,即止矣。

云气袭人之宫,以人火乡之,则止矣。

以上简文中都有“气”字,第1条简文里的“气”整理者认为是“精神”,12当是意译,实际上当时指人体内的“神气”(精神),简文说因哀鬼作祟使人面色惨白而无“神气”。《黄帝内经·灵枢·大惑论》载:“帝曰:补泻奈何?岐伯曰:神有余则泻其小络之血,出血勿之深斥;无中其大经,神气乃平。神不足者,视其虚络,按而致之,刺而利之,无出其血,无泄其气,以通其经,神气乃平。”13可见,“神气”(精神之气)也是一种“气”。第2条简文中的“飘风之气”即“旋风”,14当是一种自然之气,简文说野兽像六畜一样对人说话是受“飘风之气”的影响。《诘》篇又说:“票(飘)风入人宫而有取焉,乃投以屦,得其所,取盎之中道;若弗得,乃弃其屦于中,道,则亡恙矣。不出壹岁,家必有恙。”15可见这种“飘风之气”能够使人得病。第3条简文说家里灶无故不能做熟饭,是因为阳鬼将灶的“气”取走。“气”分阴阳,阳鬼当是阳气所化(古人一般认为鬼属“阴”,这里的“阳鬼”当属特例),阳鬼喜阳气因此盗走灶内的阳气,使人不能吃熟饭。第4条简文说家里的六畜无故而死是被“欦鬼”之气侵入的结果。“欦鬼”即“欲望之鬼”,刘乐贤、王子今认为是“阴鬼”,与上文阳鬼相对应。16其说可从。既然欦鬼之气能侵入牲畜体内,理论上应该也能侵入人的体内。“阳鬼”与“欦鬼(阴鬼)”出现表明鬼借助阴阳二气都可以伤人。第5条简文说“无气”的东西会动不吉利,这里的“气”当是代表生命的“精气”。第6条简文中的“气”当是指呼吸的“空气”。第7条简文中的“恙”整理者认为是“病”,1王子今认为是“祸”,2按:简文整理者的解释可从。实际上“恙气”即“病气”,“病气”又见于《黄帝内经·素问·痹论》篇:“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痹热。”3《黄帝内经》将疾病视为一种“气”,与《日书》中“恙气”的认识是一致的。由上可知,《日书》认识到疾病与“气”存在某种关联,人得病的原因在于身体被天地间的各种气如阴阳二气、鬼神之气、飘风之气、恙气(病气)等侵入,概言之疾病源于外“气”。虽然不像《黄帝内经》这样的医书对疾病与“气”之间关系的认识那样深入,但毕竟在疾病认识上有了一定的进步,并将之应用于医疗实践中。鉴于《日书》的巫文化性质,这种疾病与“气”的认识论更容易被社会大众所接受,发挥的作用也会更大。

3,疾病与术数

《日书》中很多疾病的起因及救治方法都是建立在术数运行原理的基础之上,疾病治疗与“三”、“七”、“十一”等神秘的“阳数”有关联,如:

斗,生子,不盈三岁死。

须女,生子,三月死,不死毋晨(唇)。

一室之人皆夙(缩)筋,是会虫居其室室西臂(壁),取西南隅,去地五尺,以铁椎椯(段)之,必中虫首,屈(掘)而去之。弗去,不出三年,一室皆夙(缩)筋。6

人有思哀也弗忘,取丘下之莠,完掇其葉二七,东北乡如(茹)之乃卧,则止矣。

女子不狂癡,歌以生商,是阳鬼乐从之,以北向囗之辨二七,燔,以灰囗食食之,鬼去。

人毋(无)故心悲也,以桂长尺有尊(寸)而中折,以望之日始出而食之,已乃脯,则止矣。

据上可知与疾病、死亡有关的时间往往以三月、三年为期限,这体现了数字“三”的神秘性,古人常用“三”表示“多”,因此他们认为疾病、死亡的期限通常不会超过“三月”或“三年”。第4、5条简文与“七”有关,刘乐贤指出:“古代数术、方技家以二七、七(一七)等数为吉数,常规定所用器物之数为一七、二七,如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就多次使用一七、二七。”10第6条简文与“十一”有关,王子今指出:“‘长尺有尊(寸)即一尺一寸。以一尺一寸长度为宜,合于秦人以十一为某种象征的心理传统。”11“望之日”通常是农历十五,选择十五日也体现了巫术。望日是月亮最圆之时,可能此时的效果最好吧。《日书》中出现与疾病有关的数字多是单数(简文中的“二七”实际上也是以“七”为计数单位),单数代表“阳”,双数代表“阴”,人属“阳”,鬼属“阴”因此单数三、五、七、十一是吉祥的数字,这些数字的出现当是先民们趋吉避凶的愿望在疾病认识上的体现。

总之,《日书》中的鬼神无处不在,时刻都在寻找下手的机会使人患病,遭受灾祸,诚如《诘》篇说:“诘咎,鬼害民罔(妄)行,为民不羊(祥),告如诘之。道令民毋丽凶央(殃)。”12加之特殊时日、特定方位、居住环境都会对人的生命构成严重的威胁,先民们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趋吉避凶是《日书》的一大特点,先民希冀通过巫术能够更好的躲避疾病,延年益寿。《日书》中有关疾病的认识基于巫术基础上的,其特点是借助巫术摆脱鬼神作祟、尽量规避那些神秘的致病力量。

[作者刘伟(1976年—),通化师范学院历史与地理学院副教授,吉林,通化,134002]

[收稿日期:2020年9月17日]

(责任编辑:王彦辉)

猜你喜欢

疾病
超声在妇产科急诊疾病中的价值
警惕!这8种梦境可能是重大疾病的先兆
久坐可致多种疾病
顺口溜里的养生经
“X疾病”成新健康杀手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最高贵的导盲犬
父亲跟疾病作斗争
影子疾病,隐形杀手
宝宝,你怎么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