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金融助力“十四五”发明成果转化

2021-07-08许维鸿

经济 2021年5期
关键词:十四五积极性成果

许维鸿

2021年是中国“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各项战略愿景、目标蓝图备受瞩目。特别是“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聚焦量子信息、光子与微纳电子、网络通信、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现代能源系统等重大创新领域规划,更是让国内外投资界兴奋不已。如何发挥现代金融优化资源配置功能,更好促进发明成果转化,助力实现“十四五”规划,是摆在中国金融界面前的历史使命和挑战。

科技产业升级必须依托现代金融

“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这与中国宏观经济发展阶段相匹配。

改革开放40余年,我国将原有的小农经济升级为开放的市场经济,力求通过科技成果引进实现自身领域的科技升级和产业布局。

随着我国各产业逐渐形成相对完善的“技术树”和产业链,中国能向国外引进技术的空间已经局限在极少数“高精尖、卡脖子”领域。一方面,西方发达经济体不愿意、也不可能放弃仅剩的技术优势;另一方面,中国自己也有了相当的财力储备,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维持超过西方发达经济体的科研投入比例,培育自己的科技发明能力。

针对这种国家战略的转变,金融系统也面临历史性的机遇和挑战。回顾中国城镇化历程,以商业银行为主力军的间接融资体系发揮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中国清晰的“自上而下”的信用体系,辅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为各级政府、房地产上下游企业、居民商业住房需求提供了充足的贷款保障,对中国迅速的城镇化进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今天,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快速度提高普通居民住房需求的国家。但随着人均住房面积的稳步提高,房地产泡沫的风险也逐渐积累。更为严峻的是,科技发明成果不像土地或房产,很难被金融体系定价质押贷款;或者说,技术发明很难像固定资产一样,成为银行贷款的抵押品。“间接融资”体系无法为即将到来的“十四五”发明成果转化大潮提供必要的金融服务。

因此,只有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在金融体系中的比例,才能更好服务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近年来,中国股市提高增发股票便利性、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开设科创板、全面推进注册制改革、加大资本市场国际开放程度,都是中国现代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举措,实现“十四五”规划的愿景目标。

发明成果转化必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现代金融的核心功能是优化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在科技领域,现代金融服务发明成果转化,其关键职能就是将我们有限的资金、土地等资源配置到那些更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科技项目、更能带来社会进步的技术创新。因此,通过直接融资促进发明成果转化,并不意味着要抛弃现有的发展理念,而是要继承和发扬改革开放艰苦奋斗的开拓精神,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最大化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首先,现代金融服务发明成果转化必须要调动传统产业的积极性。任何发明成果,从最初的技术雏形到最终服务社会的成熟产品,必须要积极开拓市场。因此,中国科技系统一直以来的痛点问题,就是如何让更多的好技术惠及民生、服务社会。另一方面,以房地产上下游企业、资源型企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虽然资金雄厚,但面临“业绩天花板”的转型升级挑战和“无科技进步就被市场淘汰”的风险。因此,要鼓励传统产业不要将视野局限于商业银行,而是积极寻求投资银行专家“把脉会诊、出谋划策”。

其次,发明成果落地、资本化,必须要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对于各级地方政府,“十四五”科技路线的挑战,意味着增长方式的转变、招商引资路径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书记、市长已经意识到,必须努力将发明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本地的就业和税收,才能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鼓励地方政府将视线延展到投资银行、产业基金、创投基金领域,将有限的政府公共财力和土地供给倾斜到发明成果转化“直接投融资”领域,实现“资本招商”的创新模式。

第三,发明成果落地、证券化,必须要调动科学家的积极性。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科技人才更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硬核动力。破题中国科技转化体系痛点问题,必须要加强对科技人才的现代金融知识的普及,引导科学家正确认识资本市场的机制优点和固有缺陷,让中国的科学家们理解、会用、善用、巧用正在蓬勃发展的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在自身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生产力的同时,服务国家大局。

巧用现代金融工具助力创新融资

随着社会各界对科技成果转化重要性的认识,各类旨在“顺滑”转化过程的中介机构和研究机构大量涌现,中国金融体系助力发明成果转化的创新产品也日益丰富。

上市公司具有资金和品牌优势,是高科技风险投资项目的最佳“资本退出”渠道,是多层次资本市场“金字塔顶端”。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区域特征的上市企业通过产业联盟,协同对应的成果转化产业基金,是实现“项目+人才+资本+上市倍增”计划的最佳路线,有利于吸引海内外科学家和高端实验室,是一个多赢的资本创新尝试,可以适度平衡直接融资中的“资金安全、资本利得、风险控制”。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中国发明成果转化、各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只有各级政府机构、各界工商企业、现代金融业共同努力,紧扣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持续建设,巧用金融创新工具,才能激发社会各界的主观能动性,让中国经济这只“大鹏鸟”继续翱翔在世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十四五积极性成果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工大成果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技校生学习积极性的探索研究
人的积极性与扩大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