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代的书写

2021-07-08

大众摄影 2021年7期
关键词:照相馆合影世纪

“百年·百姓——中國百姓生活影像大展”从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生产生活入手,以“岁月如歌”“沧海桑田”“百年好合”“百家百福”四个板块,多方位展示了百年中国翻天覆地的伟大变革,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展出的作品,承载着历史风霜、时代印迹,是一部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像志;是中国共产党与百姓水乳交融、休戚与共的历史见证;是中国人民继往开来、奋发图强的历史缩影;是一代又一代摄影人扎根人民、聚焦生活的时代书写。

岁月如歌

以中国共产党创建之后的百年为时间轴,遴选出100幅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优秀摄影作品,形象展现中国社会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独轮货车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西德尼·甘博 摄

上海早晨 1934年 孙明经 摄

31路公共汽车 北京 1956年 李曙 摄

菜市场 20世纪50年代 选自《中国》画册

农村来的顾客 北京 1958年 牛畏予 摄

治淮工地联欢会 安徽 1955年 乐金林 摄

锻炼身体 天津 1958年 马英 摄

全家动手 北京 1960年 王可信、魏中时 摄

全运会表演排练 北京 1975年 袁克忠 摄

正在上课的清华大学77级学生 北京 1979年 顾德华 摄

成都市首届春季糖酒会 四川成都 1987年 王晓庄 摄

四川来京务工人员家的孩子幸运中得一辆轿车。 北京 1997年 胡金喜 摄

“72家房客” 上海 1990年 龚建华 摄

亲子户外时光 江西 2013年 张翔 摄

高铁来了 四川内江 2015年 张光平 摄

安裝保温防护 江苏南京 2018年 曹俊 摄

村里的新“农具” 辽宁铁岭 2019年 孟晓军 摄

健身场修到家门口 重庆 2020年 熊波 摄

VR沉浸影院 安徽合肥 2021年 阮雪枫 摄

外地援汉医疗队员在樱花树下 湖北武汉 2020年 张志韬 摄

沧海桑田

以中国共产党诞生年代为起点,选择百年间具有特殊意义的4个时间节点,将百姓生活中相似的内容或场景,以对比的方式,置于同一平面上呈现,直观明晰。日新月异,就在眼前。

佳人丽影

图1女大学生合影 20世纪30年代 王秋杭 提供

图2.初三女生毕业合影 上海 1950年 吴开标 提供

图3.年轻一代 辽宁鞍山 20世纪80年代 张甸 摄

图4.时尚女性 北京 2018年 李少白 摄

观展故事

北京柴女士一家三口来到王府井逛街,恰好走到“钱币变迁”的照片前,十分感慨:百年前人们还在使用铜钱,如今人们使用银行卡、手机支付等支付手段,变化巨大。而她和家人刚刚到王府井商圈来体验申领数字人民币。

钱币变迁

图1.携带铜钱的男子 四川 20世纪10年代末 西德尼·甘博 摄

图2.孩子们好奇地观看第二套人民币 天津 1955年 中国全球图片总汇 提供

图3.信用卡消费 北京 2000年 晨鸣 摄

图4.体验数字人民币 海南海口 2021年 胡德江 摄

单车故事

图1.民国时期只有极少数人有自行车 1936年 云志艺术馆 提供

图2.我们一家 辽宁沈阳 1965年 张甸 摄

图3自行车取消凭票购买 广东汕头 1984年 陈志伟 摄

图4.魅力花海活力畅行 浙江 2017年 汪黎明 摄

观展故事

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游客郑春梅观展后感慨:这些都是我生活的缩影,例如,看到学生上大课的情景,马上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的样子,那时候的日子是那么鲜活,充满活力,我还给哥哥发去了他经历过的生活照片,大家都在照片中寻找专属自己的回忆。

青年才俊

图1.大学生 20世纪30年代 李英杰 提供

图2.课外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后的大学生 北京 1962年 吴衍莉 摄

图3.厦门大学建南大会堂前合影留念的学子 福建厦门 1981年 李世雄 提供

图4.毕业季 福建厦门 2017年 吴智庆 摄

追光逐影

图1.拍摄运动会的学生摄影师们 上海 20世纪30年代 金石声 摄

图2.三个凳子充当三脚架拍合影 安徽合肥 1961年 夏阳年 提供

图3.国产“海鸥”双反相机拍摄全家福 1984年 曾毅 摄

图4.西湖边的自拍客 浙江杭州 2015年 陈欣 摄

排队情景

图1.领取救济粮 北京 20世纪20年代中期 西德尼·甘博 摄

图2.过马路 北京 1957年 柯复、王一波 摄

圖3.在邮局门口排队买报纸 上海 1981年 苏春生 摄

图4.上千名中外嘉宾参加世界摄影大会开幕式 山东济南 2017年 赵守军 摄

金街风采

图1.王府井大街 北京 1910年 约翰·詹布鲁恩 摄

图2.王府井大街 北京 20世纪50年代 郑景康 摄

图3.王府井大街的时装表演 北京 1989年 朱宪民 摄

图4.王府井大街夜景 北京 2020年 张维民 摄

百年好合

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组织介绍安排再到自由恋爱、新式婚姻,紧随时代变化的婚姻观念、习俗以及制度,体现在结婚照中爱人们的表情、体态、服饰、道具中。越来越热闹、热烈的场面,越来越开怀奔放的表情,承载着中国人不断释放的情感,成为一个家庭以及社会的情感档案。

祖父母的百年结婚照 上海 1921年 巨全毅 提供

爷爷奶奶的结婚照 内蒙古呼和浩特 1938年 张世瑜 提供

区公所结婚登记处 江苏南京 1950年 邹毅 提供

五十年代的结婚照 辽宁大连 1955年 孙家勇 提供

集体婚礼 浙江桐乡 1973年 李渭钫 提供

欢欣的农家 江西余江 1980年 游云谷 摄

幸福之路 1984年 崔博谦 摄

农村青年集体婚礼 安徽临泉 1990年 王彬 摄

水乡婚嫁 浙江湖州 1993年 范国庠 摄

新風扑面的婚礼 山东菏泽 2000年 霍珊红 摄

“百年好合”展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展区面积仅仅50平方米,既要展示20多张1921年至2021年百年婚礼的变迁,还要复原一个20世纪七八十年代新婚家庭实景,所以展览在空间设计上考虑了户外展览展墙设计的稳定性,采用直角“S”形,两个门头,南北两个方向均可进入。同时在南侧区域大红双喜字下复古十足的五斗柜、缝纫机、老式自行车以及那个年代家庭生活一角的暖水瓶、座钟、卡式录音机等,使人们进入这个区域观看墙上摄影作品的同时,可以感受到那个年代的婚礼场景,这个小小展区也成为此次展览的“网红”打卡地。

——本次展览设计师:李迪

村娃瞧嫁 2005年 郑忠夫 摄

骑着跨斗摩托车的一对新人 北京 2012年 麦田摄影视觉中国 提供

百家百福

精心的梳妆打扮与雕饰后,再配以一方背景布或形式各样的道具及人造景观,家庭合影被不同时代的符号与信息侵入。作为家庭图像的宣传册,家庭合影一定程度上呈现了历史的面目,同时也更多地记载了不同时代家庭与个人对生活的想象和期许。

1923年 遼宁大连 蒋延莉 推荐

1940年 山西大同 仝冰雪 推荐

物华照相馆家庭合影(左页图)

1923年 辽宁大连 蒋延莉推荐

照片背后的故事:我祖父是个脑子非常灵活的人,他非常喜欢接触新鲜事物,20世纪20年代他就跟着外国传教士学习英文,同时还学会了修理钟表。100年前能够去拍照片的中国人大多是富裕阶层,我祖父敏锐地发现,开个照相馆给富人拍照是一条生财之路。于是,20世纪20年代,他在大连创建了物华照相馆。这张祖父以及家里亲属们的合影是为了照相馆的店庆活动而拍摄的。后来我祖父回到祖籍蓬莱经营照相馆,兵荒马乱的时期生意不好做,祖父为了安全,把镜头等设备都藏在了锅灶里。直到20世纪90年代,我父亲牵头重启物华照相馆的名号,在此之前,我父亲一直是蓬莱国营建国照相馆的摄影师。如今的物华照相馆已经成为一家婚纱影楼。

1953年 安徽六安 晁之建 推荐

1952年 四川绵阳 曾巨光 推荐

1972年 湖南长沙 周华民 提供

上面这张黑白照片是周华民(后排左一)与父母和兄弟姐妹在湖南省涟源县娄底镇(现娄底市)照相馆拍摄。

1978年 新疆乌鲁木齐 赵泽富 提供

1996年 陕西延安 白胜荣 提供

1999年 河南洛阳 白启晨 提供

2019年 河南开封 赵林 提供

6月8日的展览现场,除了已离世的父母和大哥以外,画面中的6人分别从上海、湖南长沙和娄底、江苏徐州、河南新乡、贵州贵阳6个省市赶来并在展览现场相聚(右图)。周华民的二哥已经70多岁,虽然行动不便,也坐着轮椅从河南赶过来。

猜你喜欢

照相馆合影世纪
奇趣照相馆
世纪赞歌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1999,世纪大阅兵
A LONG LENS
要不要和明星合影
黑白照相馆逆袭韩国
合影无痕
国外无厘头家庭合影等
莹莹照相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