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呈现百年大党风华正茂讲述百姓生活岁月如歌

2021-07-08朴新成方妍张晓寅

大众摄影 2021年7期

朴新成 方妍 张晓寅

展览开幕式现场人潮涌动。 张双双 摄

6月8日,由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主办的“百年·百姓——中国百姓生活影像大展(1921-2021)”在北京王府井步行商业街开幕。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来,中国社会从凋敝到复兴,从封闭到开放,从贫弱到富裕,从屈辱到自信,其间变革,波澜壮阔。“百年·百姓——中国百姓生活影像大展(1921-2021)”从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生产生活入手,多方位展示百年中国的伟大变革,反映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前光,中国摄协主席李舸,中宣部文艺局艺术处处长马小龙,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赵海英,中国摄协顾问于健、王文澜,分党组成员、秘书长高琴,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彭文玲,分党组成员、副主席、副秘书长居杨,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厉夫波,以及中国文联机关各部门、各文艺家协会、文联各直属单位的负责人,中国摄协团体会员单位负责人,入展作品的作者、推荐者代表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摄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郑更生主持。

铁凝在观展时表示,艺术作品的力量在于动人心弦。此次展览令人感动的一点在于,从普通百姓的生活细节入手,用影像讲述百年来中国百姓朴素而真实的故事。从展览中感受中国百年间发生的巨大变迁,显示了摄影的独特价值,特别是全家福板块的“画中人”,几十年后一家一家地从全国各地相约来到北京,在展览前再次合影留念,体现了展览与普通观众的情感共鸣和艺术的“烟火气”。

作为此次展览的总策划,李屹同志亲自圈定了展览的主题“百年·百姓”。他认为,展览用“沧海桑田”“岁月如歌”“百年好合”“百家百福”四个板块,以“小切口大叙事”、以百姓生活的大变迁,以穿越时空的对比手法,用有温度的影像讲述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造福人民的故事,洋溢着艺术的魅力和力量,生动感人,很有意义。

铁凝、李屹、李前光在李舸、郑更生、高琴等陪同下参观“百年·百姓——中国百姓生活影像大展”。 付锐 摄

李前光是此次展览的总指导,可以说是亲自部署、亲自审定,针对老照片的稀少,及时破解征稿的困惑,在多个会议上亲自发动。特别是“沧海桑田”板块,他提出以四个不同的历史时间为节点,选择相同或相似的生活场景进行延伸对比,让百年之变更加具体、生动、鲜明和感人。

李舸在致辞中说,此次展览旨在以生动丰富的影像语言,从多个视角展示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社会和人民生活发生的变化,讲述精彩纷呈的中国故事,讴歌党领导人民奋斗圆梦、团结向上的中国精神。新时代新征程,中国摄协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力争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展示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赵海英在致辞中说,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宝贵经验,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的奇迹。影像承载生活,照片再现历史。为充分展示建党百年来中国普通百姓的生活印記和历史变迁,东城区委与中国文联、中国摄协联合主办此次影展,通过生动影像和历史照片,讲述老百姓朴素真实的生活故事,展现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凝聚起“永远跟党走”的磅礴力量。

展览的主题“百年· 百姓”以贴近民生的小切口展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大主题,充分展示出摄影艺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独特表达方式。策展思路几经改革创新,最终形成点、线、面相互映照,观看与互动相辅相成的展览结构。通过点的对比,见微知著,反映中国共产党创建百年来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变迁;通过线的流动,让影像汇集成一首时光的歌,婉转之间,带人们感受时代的波澜;通过面的铺陈,让每一个家庭成为中国社会百年进步最温暖的注脚。

展览共展出作品323幅。“沧海桑田”板块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年代为起点,选择百年间具有特殊意义的四个时间节点,将百姓生活中相似的内容或场景,以对比的方式,置于同一平面上呈现,直观明晰。现场的展架顶部设计成红色的屋檐,屋檐下悬挂了红灯笼,更好地烘托了展览的气氛。“岁月如歌”板块以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为时间轴,选出100幅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优秀摄影作品,红白相间的巨大展架像书页一样依次排开,形象展现中国社会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百年好合”板块的一幅幅结婚照,承载着百年中国社会的变迁。此外,这个板块还设置了互动区,实景还原20世纪80年代家庭布置,大红喜字、桌椅、自行车、电器等一应俱全,熟悉的生活场景勾起“过来人”的记忆,互动式的体验吸引观众现场驻足打卡拍照。“百家百福”板块从数万幅的来稿中,遴选出百家百幅之“全家福”,象征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家串联起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吸引了很多照片中的主人公和观众在展墙前面合影留念。

展览经过半年多时间精心筹备。2021年春节之际,中国摄协便在多个媒体平台开设话题,进行公开征稿,引发大众浓厚的兴趣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展览策划中,针对最具挑战与创意的部分,即四个年代四张图片精准对比样式,又启动了多渠道、多方位的紧急征稿,发动各方力量进行有针对性的深挖厚掘,并在全国摄影工作会议上开展动员,开创了中国摄协图片征集历史的新纪录。本次展览先后收到近万人投送和推荐的5万余幅作品,促成了最终落地和呈现。

此次展览在素有“中华第一街”之称的北京王府井步行商业街举办,旨在用影像讲述时光故事、用实际行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盛夏时节,北京王府井大街花团锦簇、游人如织,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在以巨幅展板亮相的摄影展作品前驻足。百年来人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都在一帧帧影像中定格,带领人们共同追忆往昔峥嵘岁月,幸福感与自豪感油然而生。

开幕式期间,展览作品视频还在王府井百货大楼北楼户外大屏循环播放。本次展览6月15日结束,端午小长假期间,迎来了观展高峰。展览同步推出线上3D展厅,可以让观众足不出户观看展览全貌。

百年·百姓:用影像绘就一幅百姓生活的百年画卷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百年回首岁月如歌。百年,或许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即将迎来百年华诞的中国共产党却改变了中国社会,改变了亿万民众的命运,开创了一个亘古未有的新时代。

王府井步行商业街上,观展的市民和游客川流不息。 陈黎明 摄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宏伟篇章,是一首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瑰丽史诗。人民生活的发展变迁,就是对党的伟大历史最为直观、鲜明的体现,最能引起百姓感同身受的理解和触动。

对比今昔,见微知著

在历史的定格与流动中,摄影的触角从宏大的社会、政治场景一直伸展到普通人生活,甚至还能通过对瞬间事象的凝固,深入人的心灵深处。

在整个“百年· 百姓”展览当中,最难也是最出彩的,无疑是“沧海桑田”这个板块。100张照片分为25组,涵盖百姓生活中衣、食、住、行、学习、娱乐、生产等方面。每组照片选择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4个时期的典型照片,形成“四点对比”的格局,从不同角度体现一百年来社会的发展变迁。独具匠心的展陈思路,立意高远、形式新颖,最大限度地彰显了图像的文献价值。

“四点对比、百年跨度”无疑是个创举,但落实起来十分困难,需要严谨的学术考证和团队互助力量来完成。本次展览工作团队撰写的“编辑部的故事”中提及,25个选题必须涵盖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能遗漏也不能过于集中;每个主题必须有4个不同时期的照片,要找到解放前的早餐店或者菜市场画面,可不是简单的工作;由于一个主题4张照片形成相对的密闭空间,这4张照片还必须在视觉上搭配和谐。经历了最艰难的筛选打磨,才形成了这个板块的完整呈现,让时间的流变凝结成影像的永恒。

图片编辑和展览呈现的基础,是打捞历史影像碎片,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展览征稿启事于今年2月6日发布后,摄影家、收藏家、摄影爱好者、普通群众积极踊跃投稿,翻箱倒柜寻找推荐老照片。此后,又根据展览的结构,进行了三批次精准定位的征稿,非比寻常。从征稿、选稿到最后的展出,“百年·百姓——中国百姓生活影像大展”让不少深藏在民间的影像被挖掘出来,随着这些影像浮现在主办方视野里的,还有一张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回眸百年,豪情满怀

在过往的百年岁月里,影像还原社会图景、观照现实,见证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奋斗史。无数优秀的摄影作品为时代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我们回望百年征程留下了最好的视觉文献。当我们以时间为轴,回溯百年起点,一幕幕历史瞬间便在一幅幅照片影像里逐渐浮现开来。

本次展览“岁月如歌”板块正是以时间为序,精选展示出100幅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摄影佳作,红白相间的巨大展架像书页一样依次排开,将百年来百姓生活的基本状况和社会的发展脉络依次梳理,让观众透过历史的烟云,看到祖父辈筚路蓝缕,看到新中国建立初期百废待兴,看到改革开放东方破晓,看到中国人民走进新时代的豪迈。各具时代特色的影像串联起的百年发展脉络更是集结了诸多名家名作。尤其是沙飞、方大曾、张印泉、石少华、金石声、茹遂初、牛畏予、赵羡藻等老一辈摄影家的作品,凸显了该展览板块的影像价值。而汤德胜、郁正汶、汪强、张永通、安哥、周国强、胡金喜等专注于纪实影像的摄影家作品,更是呈现了各自镜头下的民生百态。

1921—2021,披荆斩棘的百年之路,既有乱云飞渡、风吹浪打的艰难险阻,更有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复兴奇迹,中国人在“岁月如歌”的跌宕起伏中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而百年百张图片则是这条风雨兼程路上的有力印证。

关注家庭,传承文化

總有那么一张照片,寄托了我们对于“家”的情感。这张照片我们可能随身携带,或者珍藏在某个不轻易示人的地方。当许多张照片汇集在一起,便组成了中国家庭独有的历史与情感记忆——展览中一个占地不大的板块,却汇集了最多的故事,展现出最多的温情,成为观众共有的情感联结。

端午小长假,观展游客络绎不绝。 姜军、苏月斫 摄

作为一种独特的影像文化现象,普通中国人的家庭合影恰恰为特殊历史时期的社会形态研究,提供了难以替代的实证价值和难以言说的诸多可能。生活照片的影像类型丰富、多元,呈现出每一时期中国人生活的表与里、现象与本质,成为个体、家庭、亲族以及群体、机构物质文化状况、审美潮流改变等记忆的文本实物。在“百家百福”板块,100个家庭在100年间的家庭合影集纳在一起,形成了一部平民生活的影像史,一部中国人的现代精神成长史,在客观、温和中打开视觉艺术解读历史文化的新视角。

赞美生命,唱和时代

一百年是什么?是一个世纪,是足以让一个国家旧貌换新颜的时间跨度,它能书写生命的完美篇章,能见证时代的潮起潮落,也能奠定国家的发展基调。同样,它也是世间故事的记录者、聆听者,将百姓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巨大变化囊括其中。从长袍马褂、凤冠霞帔到西服革履、婚纱曳地,再到创意不断的风情时尚,“结婚照”不仅见证爱情,也承载着中国社会的百年变迁。从传统到新潮,由俭朴规范到个性成熟,回望百年流行,各时代风格迥异的结婚照足以震撼人心。

本次展览“百年好合”板块围绕“婚礼”这一人生重要节点,着力体现百姓日常生活中颇具代表性的精彩瞬间,以期引起每一位观众的共鸣。同时,“百年好合”这一主题,也恰好呼应“建党百年”“百年百姓”主题,让可窥见百姓生活一隅的“结婚照”具有了更深远的社会意义。

据悉,本次大展征稿自2021年2月6日启动以来,近万人投送了5万余幅照片。最终入选展览的300多张照片只不过是取自影像之海的一掬水,这掬水映照着这百年的历史,也串联起许多有关摄影的故事。

在这万名投稿者中,除了大量业余摄影者,也有不少职业摄影师。“百年好合”板块中,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一段特殊的故事,很多结婚照由业余摄影师提供,与“百家百福”一样,都是百姓生活里最司空见惯、最具生活气息的影像。它们呈现出的特殊时代风貌,不仅有助于当代人了解当时的服饰、文化、习俗、建筑等,更为我们探究当时的社会情况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