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对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新要求研究
2021-07-08杨庆平赖雪芬
杨庆平 赖雪芬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混合式教学在中小学教学中得到广泛认可并成为教育的“新常态”。混合式教学对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新的要求,需要他们具备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设计混合式教学的能力、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以及有效管理学生学习过程的能力。中小学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所需的新能力需要从“加强职前培养、规范职后培训、构建在线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和完善激励机制”四个方面来保证提升。
关键词: “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教学能力;新要求;中小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21)08-0087-05
随着互联网与移动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中小学课堂教学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混合式教学经历国内外二十几年的发展,“互联网+”时代得到广泛认可并呈现井喷发展态势,正在成为教育的“新常态”,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1] “互联网+”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学融合了传统课堂教学与互联网教学的优势,不仅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主导和监控作用,更强调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种“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并不是“线上”、“线下”教学的简单相加,它的有效实施对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教学能力方面,需要教师更新已有的知识结构,改变原有教学策略和角色,整合相关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重构教与学。基于这些新的要求,针对混合式教学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具备哪些新能力、如何做好这些新能力的准备和提升等问题,为了使混合式教学在中小学校能获得稳固、高效发展,本文将进行探究,以期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依据和建议。
一、“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的涵义与特征
Wasoh认为“互联网+”阶段的混合式教学是以移动通信设备为基础,由教师创设主导线上学习与线下课堂讨论高度融合的教学情境,教学主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2]这个概念反映出混合式教学已经从关注技术视角和教师视角转变到了学生视角,强调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为学生营造高度参与的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此阶段的混合式教学结合了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的优势,并将此种优势最大化,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此教学形式不仅能发挥教师引导、启发和监控教学的主导作用,还能让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认知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教学形式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深度自主学习。与早期的概念相比,“互联网+”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学具有一些不同的特征,主要有:
(1)混合式教学的目的和作用不同。早期的混合式教学主要是面授教学与在线教学的过渡,是对在线教学的辅助,起到部分替代课堂的作用。“互联网+”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学的作用已不是面授课堂的辅助或者替代,而是起到促进、提升和改进课堂教学的作用,是课堂教学的必备活动。
(2)混合式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和角色有新的改变。“互联网+”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学的本质是营造一种学生自愿参与且具有个性特点的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学习的内涵与本质发生改变,学生不仅需要获得共性的标准化知识,更需要建构和生成个性化知识和创造性知识。学生学习的改变要求教师的角色和职责也必须改变,由传授知识向主导学生学习转变。
(3)混合式教学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互联网+”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学从学生的视角展开研究,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这种教学模式顺应了网络时代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规律,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4)混合式教学的研究获得更多理论支持。混合式教学作为新兴的实践与研究领域,需要一定理论来指导其设计与实施。建构主义的最近发展区和支架教学、联通主义的交互和联通等理论仍然适用于混合式教学,但目前对混合式教学最有影响的是加里森等[3]在2000年提出、现已获发展和明确的探究社区模型,该模型为“互联网+”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学的设计、实施与评价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混合式教学对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新要求
教师是教学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有学者指出,与传统教学相比,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显得更重要,因而对教师的能力要求也更高。[4]然而有关学者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小学教师在开展混合式教学时还存在不少能力不足的现象,主要体现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不高、教学实践操作困难、教育理论知识缺乏和引导学生无力等问题。[5]针对已有教师在开展混合式教学时碰到的困难,我们认为中小学教师在原有专业能力的基础上,为确保混合式教学的顺利开展,必须掌握以下新的能力。
1.應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在日益数字化的时代里,信息化教育媒介已经不可阻挡地走进课堂,尤其是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当中,信息化教育媒介得到了广泛使用。因此,中小学教师熟练操作和应用信息技术是“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必备的能力之一,也是时代发展对他们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对中小学教师来说,熟知多媒体教学工具并能根据教学正确选择和使用,将有助于他们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具体来说,“互联网+”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学,需要中小学教师掌握以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①多媒体软件应用能力。混合式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师提前制作课件或微课,因而要求教师要有文字处理、课件制作、音视频使用等能力。②网络平台应用和网络信息检索能力。教师在教学期间需要借助教学资源平台开展教学,需要在教学平台上创建班级、发布学习任务、向学生推送教学资料、批改作业以及检查学生学习行为。③融合课程与信息技术的能力。混合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更多的信息化手段,并使之与教学融为一体,以促进学生的学习。④数据分析和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教学平台会自动记录学生学习的情况,教师需要对教学平台所收集的学生学习行为数据进行关注、跟踪,并根据这些数据分析和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制定下一步教学方案。由此可看出,中小学教师必须在掌握了广泛的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后才能确保混合式教学的顺利开展。
2.设计混合式教学的能力
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学设计是教师必须要做的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工作,它是连接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桥梁,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指导性和纲领性文件。混合式教学由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组成,因此,其教学既要设计线上教学,又要设计线下的课堂教学,二者还要高度融合,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严苛的要求。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就是他们写的教案,但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师教学设计的内涵更大,远不是教案那么简单,要求教师在掌握现代教学设计理论、教学设计流程和新教学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去设计线上教学、线下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混合式教学的实施需要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和强大的教学资源,目前来说,教师所采用的课程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公司开发的网络课程,二是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制作的课程。对于公司开发的网络课程,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基础水平进行选择使用,以使教学能适应所教学生的需要。教师制作的课程现在越来越受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欢迎,这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在网上建立一门课程,但其完成对教师的设计和技术能力要求更高。教师除了掌握制作课程的技术,还必须对授课内容进行线上线下分割,即哪些知识适合线上学习,用什么方式传授,哪些知识可以在线下进行,时间如何安排,都需要教师在不断摸索、调整和反思的过程中进行精心的安排和设计。对于在线教学中的教学资源选择,教师要从“以教为主”过渡到“以学为主”,不仅要开发课件和视频类资源,更要开发支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有关资源。教学资源除了要设置与所授课内容相关的课程资源外,也要设置主题讨论库、问题库和试题库,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促进学生的“学”是“互联网+”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学的根本目标,教师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设计的落脚点都是学生的学习设计,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服务。因此,作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教师要针对如何促进学生学习这个目的,对教与学进行重新设计。设计包括:重新审视学习目标,重新整合学习模式与策略并重新设计学习评价,最终以学习活动和学习体验的形式出现。此外,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计细致和精准的教学支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协助、引导、帮助,促使他们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教学支架的设计可通过学习任务、学习资源与工具的设计来实现。
3.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
深度学习是混合式教学需达到的目标之一,主要指学生对所学知识以及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积极主动探索的过程。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以灌输的方式传授知识,学生则以被动、机械的方式接受知识,因而学习多停留在孤立存储信息的浅层程度。而在混合式教学中,课堂的主导权越来越多地向学生转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采用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媒体进行学习,学习的主体性明显增强。同时,混合式教学中提供的媒体资源以及所选用的教学策略为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提供了条件,有利于深度学习的实现。为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教师要做好以下能力准备:
(1)激发和维持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
由于在线教学的时空分离,混合式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缺乏面对面的语言和非语言交流,因而师生情感上的交流变得匮乏。学生缺少情感体验,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和主动性就会缺失。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变化并及时进行引导,激发和维持他们学习的热情。首先,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情感目标,要挖掘教材的情感资源并根据学生情绪情感特点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其次,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尤其是在线上教学时,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积极营造与学生互动和交流的环境,把他们的积极情感调动起来并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最后,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保证和维持他们的积极情感。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学生尽快了解和熟悉学习平台和学习方法,及时解答学生疑问,不定期组织辅导答疑、作业评比和讨论等活动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情感。
(2)促进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与生成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他们积极主动的意义建构,不是教师把知识经验从外部装到学生头脑中的过程。学生有意义的知识建构是他们进行深度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教师可通过创设与社会实践活动相联系的情境、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的使用等来促使学生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与生成。
(3)进行有效的提问
提问在混合式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线下课堂教学时,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是师生之间思维交流碰撞的方式,能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究,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知识的浅层和表面。而对于线上教学来说,提问除了具有线下课堂的功能之外,还具有引导和管理学生学习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时注意力能始终保留在学习上而不会涣散。因此,教师进行混合式教学时,必须具备有效提问的能力。
4.有效管理学生学习过程的能力
在混合式教学中,由于大部分学生学习能力不足和自我管理困难,在网络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学习容易出现迷航,而教和学时空拓展带来教师和学生的时空分离,又增加了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难度。因此,在混合式教学中,有效组织和管理学生学习过程是对教师能力的挑战,需要中小学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
教師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包括学习资源管理、学习过程管理和学习时间管理。
(1)学习资源管理。在学生学习之前,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和管理,要从浩瀚的网络资源中挑选适合不同学生的资料,因此,教师要对各种网络资源具有采集、整理、检索和利用的能力。
(2)学习过程管理。混合式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管理包括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由于学习目的和学习环境的改变,对教师的管理技巧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首先,教师对学生进行线上学习管理主要是在满足学生个性学习的基础上,促进他们的深度学习。教师除了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来集中学生注意力外,还要熟练使用所操作的教学平台。能根据平台的功能开展小组讨论、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活动,适时参与学生的学习,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回答和反馈,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还要利用平台所提供的数据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进行跟踪和监控。教学监控包括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的监控,尤其要对学生的学习笔记、小组讨论、协作学习和作业完成过程进行重点监控,让教师主导能真正起作用。其次,线下课堂教学的监控主要以思维对话为核心,以问题驱动的方式完成学习。通过线上学习后,每个学生可能都会对所学知识产生疑惑和不解,当他们回到课堂,教师要通过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说出他们的疑惑和不解,教师对这些疑惑和不解进行科学的点化和引导,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究,达到深度学习目的。
(3)学生学习时间管理。在混合式教学中,学生不能像传统课堂那样,由教师来安排他们的学习时间,他们需要在教学平台上根据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和完成作业,完成任务较多,所花时间较多。因此对于部分自我管理能力不强、不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的学生来说,混合式学习不但影响学习效果,还会由于不适应而产生抱怨情绪,教师要对这些学生进行及时的时间管理辅导,帮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成长。
三、提升中小学教师混合式教学能力的策略
针对“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对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新要求,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中小学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的能力。
1.加强职前培养,做好师范生开展混合式教学的能力准备
已有研究发现,大部分中小学教师存在混合式教学能力准备不足的现象。[1]混合式教学不是“线上”、“线下”两种教学形式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对中小学教师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但现有的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中有关混合式教学的内容较少,很多中小学教师在职前教育中没有接受过混合式教学的训练,导致先天不足,只具有进行传统课堂教学的能力。教师能力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职前教育是基础,是教师能力发展的助推器。因此提升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的能力,应从职前培养的源头入手,从加强师范生的技术知识习得和技能训练开始。职前培养可根据师范生的学科特点,采用分层培养的方式,切实提高师范生开展混合式教学的能力。第一层是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通过开设相应必修课程普及混合式教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奠定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学习内容包括信息化教学媒体与使用、课件设计与开发、微课制作等。第二层是结合学科培养,根据不同学科和专业的需求,通过开设相应的选修课程,促进信息化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论的融合,培养师范生开展学科教学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第三层是综合性能力培养,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专门组织有兴趣和能力强的学生进行综合性培训,进行数字媒体开发,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管理等培训,目的是进一步提升师范生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的教学能力。
2.规范职后培训,以能力提升为本开展培训
教师在职培训是教师职后教育与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有研究显示,目前中小学教师培训不尽如人意,主要在培训方式、培训内容等方面与教师实际需要不一致,导致中小学教师混合式教学能力良莠不齐。[7]教师是个终身学习的职业,然而由于我国教师教育改革落后于基础教育改革,加上教育信息技术和相关教育心理理论不断更新,导致中小学教师教学困惑不断出现,他们急需提高理论水平,但更需要提高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能力。因此,开展教师培训,要顺应教师培训需求,改变集中讲授、脱离实际教学需要的培训方式,要以提升他们的能力为本开展培训。中小学教师都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能将培训所学知识转化应用于自己工作中,因此,在职培训关键是要提升中小学教师工作中所缺乏且直接有益于以后工作的能力。培训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和技术辅导层面,要以问题解决为主,尤其要培养教师有效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活动进行融合的能力。为此,培训要强调以实践为主,以现场活动观摩研讨和任务驱动的方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确实提升中小学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的能力。
3.构建在线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促进能力的可持续性发展
“互联网+”背景下,合作和共享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教师同伴间的合作学习成为发展趋势,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也随着兴起,并成为教师学习成长的重要教育组织。教师混合式教学的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框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是教师为了解决共同的问题而自愿参与的教师团队组织。“互联网+”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学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较高要求,这些要求单靠教师个人的觉醒和学习难以完成,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来帮助他们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师同行之间的分享、合作、交流和互助等方式来提高教学能力。因此,构建在线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能为教师之间在教学实践中共享教学理念,共同分享教学资源、经验和案例,展示教学实际问题等提供平台,让教师在平台的交流和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了解教学动态,掌握新的知识与技能,发展和创造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最终达到个人与集体的共同进步。
4.完善激励机制,推动中小学教师主动提高混合式教学能力
有研究发现,“互联网+”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如果缺乏内在动机,即使学校具备良好的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他们仍然会采用传统的方式开展教学。那么,为何学校有好的教学设备教师却不用,而宁愿采用传统老旧的教学方式呢?现实是中小学教师不是不想利用这些平台和资源开展混合式教学,真正的原因是學校缺乏良好的激励机制来促使他们愿意去学习、使用和开展混合式教学。中小学教师也有趋利现象,如果没有激励制度,大部分教师也不可免俗地会选择熟悉和轻松的教学方式,而不会选择费时又耗力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因此,教育部门和学校要不断完善和健全激励机制,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或激励手段来激发中小学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校对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教师要认可和鼓励,从形式到实质肯定教师对教学改革做出的贡献,激发他们改革的热情,进而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比如在这次“停课不停学”期间有突出表现、起到示范作用的教师,学校除了在教学工作量上给以认定外,还要授予他们“优秀教师”的嘉奖,在学校甚至整个地区树立先进典型,成为广大教师学习和赶超的榜样,并最终在年终考核、学校聘任和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以优先考虑,以达到激励广大教师的效果。
“互联网+”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学对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但也带来了专业发展的新契机。中小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变革对教师发展的影响,在教育之路上不断汲取新观念、新知识,积极主动接受、补充和发展新技能,以顺应信息时代的教育变革,成为新时代合格的教师。
参考文献:
[1]冯晓英,王瑞雪,吴怡君.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J].远程教育杂志,2018,36(3):13-24.
[2]Wasoh F. Exploring the Roles of Blended Learning as an Approach to Impro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glish[EB/OL].http://web.a.ebscohost.com/ehost/pdfviewer/pdfviewer?sid=27144a22-f991-47c4-a39e-94160e 6ce0a9% 40sessionmgr4007&vid =0&hid=4214.
[3]GARRISON D R,Anderson T,Archer W.Critical Thinking,Cognitive Presence,and Computer Conferencing in Distance Education[J].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2001(1):7-23.
[4]冯永刚.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师角色的再定位[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9(2):87-89.
[5]孙雨薇,冯晓英,王瑞雪.混合式教师研修课程中教师问题解决行为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18(11):50-59.
[6]王欢.“互联网 +”时代教师专业化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化解方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7(10):139-143.
(编辑:王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