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的风尘苦旅
2021-07-08王禹
王禹
1908年,《天津青年》杂志向国人提出了3个问题:中国什么时候能够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我们的运动员什么时候能够得到一枚奥运金牌?我们的国家什么时候举办奥运会?一字一句,振聋发聩,但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还无法回答。
直到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诞生36年之后,一场突如其来的侵略,让中国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不得已与其产生交集。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控制中国东北,扶植成立伪满洲国。为了寻求国际认同,伪满洲国政府在报纸上宣称:刘长春和于希渭将代表伪满洲国参加193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当时的刘长春已经是中国体育界小有名气的运动健将。1929年举行的第十四届华北运动会上,作为东北大学代表队队员的刘长春,创造了百米10秒8的最快纪录。1930年在杭州举办的全国运动会上,刘长春迎来了个人运动生涯的高峰,将100米、200米、400米冠军尽收囊中,震惊中国体育界。当时的杭州市政府也因此将通往田径场的一条道路命名为“长春路”,以此纪念并激励这位青年跑向更大的舞台。
然而在得知被要求代表伪满洲国参加奥运会后,刘长春愤然疾呼:“良心尚在,热血尚流,岂能叛国,做人牛马!”1932年5月,刘长春在《大公报》发表声明:“本人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中国人绝不代表伪‘满洲国出席第十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当时的中国政府以“经费不足”为由,没有计划参与此届奥运,但在各方的关切下,中国体育组织急电国际奥委会为刘长春报名。中国人首次登上奥运会赛场的重任,由此落到了这位23岁的年轻人身上。
1932年7月8日,上海新关码头,数千名欢送的人群,拥挤得水泄不通。在人们的熱烈掌声和欢呼声中,刘长春走上美国邮轮“威尔逊总统号”。当天上海的报纸发了一张关羽手持大刀、乘一叶扁舟的图片,寓意刘长春单刀赴会。
就这样,中华民族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刘长春,满载着中国人民的希望与期盼,向洛杉矶进发。
但由于此前在海上颠簸了整整22天,没有合适的训练场地加上晕船、呕吐,这些让刘长春的状态大打折扣。开幕式第二天(1932年7月31日)举行的100米预赛,没有消除疲劳的刘长春匆忙地走向起跑线。
从起跑到60米处,疾驰如飞的刘长春一直领先,但随着体力下降,70米处,他便落到第二的位置。最后,刘长春只拿到了第四名,无缘决赛。
200米比赛也是一样,刘长春又是刚开始时领先,到最后被落下,以第四名的成绩再次与决赛无缘。
两场预赛失利,让刘长春顿感有负国人重托,愧疚之情使他在比赛结束后一直郁郁寡欢。
不过,为了表达对中国人的尊敬,刘长春被破例邀请参加了大会举办的冠军聚餐会。中国人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正式比赛这一“零的突破”,也被永远载入中国的奥运史册。
回答“奥运三问”的第一个问题,中国人用了24年,但第一枚奥运金牌的到来却足足等待了76年。1984年7月29日,许海峰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23届奥运会上,以566环的成绩夺得男子自选手枪射击比赛金牌,成为中国第一个在奥运会上获得冠军的运动员。2008年,中国首次举办奥运会,距“奥运三问”的提出整整过去了1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