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周围的环境

2021-07-08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降雪颗粒物空气质量

文题速递

你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这几年来,你觉得周围的环境有了哪些变化?原因是什么?以“我周围的环境”为话题,写一篇事理说明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写作指津

在写这篇作文前,同学们先要进行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对周围的环境作深入调查。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调查兴趣等确定调查对象,比如空气、水质、植被、交通状况等。同时可以请教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等学科老师。在调查活动中,做好活动观察记录,记录下调查对象的组成、结构和基本现状,随时请教学科教师,结合资料,探究环境变化的原因和解决措施。

在说明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本次作文比较适合采用逻辑顺序进行说明。

如果以“空气”作为说明对象,可以按照“空气污染的现状——原因——防治措施”的逻辑顺序,说明空气污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如果以“水质”作为说明对象,可以按照“过去水源质量差的现象——水污染的原因——防治措施——如今水源质量变好”的逻辑顺序,说明绿水对人类的重要性。也可以按照“水的组成——水的作用——被污染的现状、原因——危害”的逻辑顺序,说明水污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如果以“植被”作为说明对象,可以按照“植被覆盖率提高——为什么要提高植被覆盖率——怎样提高植被覆盖率——抒发愿景”的逻辑顺序,说明青山对人类的重要性。

如果以“交通状况”作为说明对象,可以按照“今昔交通状况的对比——造成如今交通拥堵的原因——改善措施”的逻辑顺序,说明交通对低碳环保的影响。

此外,一篇事理说明文写得好不好,关键看你能不能把复杂的事理说得通俗易懂,一目了然。这就要在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上下点功夫了。比如在说明环境变化情况时,可运用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在说明环境变化原因时,可运用举例子、打比方、列图表等说明方法,力求让说明准确、具体、生动。在写环境变化时,可进行简单描写;在介绍完环境变化的原因后,也可进行简短议论。表达方式多样化,不仅能增强作文的可读性,更能巧妙表达你的所思所感,给读者以深刻的启示。

(焦贤波)

习作展示一

北京的霾

◎艾鑫瑞

曾经有这样一张照片传遍网络:照片中,一片灰暗的霾笼罩着天空,使整个天空呈现出肮脏的土灰色;天空下面,那些古代建筑的屋顶上,原本金灿灿的琉璃瓦也黯然失色;而远处的房屋,更是直接淹没在了雾霾之中。照片中的这一切简直让人难以相信——这是那个金碧辉煌、庄严雄伟的故宫吗?由此可见,霾极大地改变了我们周围的环境。

那么,霾究竟是什么呢?它是由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我们常说的雾霾,其实是两种天气现象:雾的主体是水,其水分含量在90%以上;而霾的水分含量在80%以下,其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即气溶胶颗粒。

霾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其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悬浮颗粒物的增加。2016年1月,影响北京的PM2.5污染物约有22%来源于机动车尾气直接或间接的排放。这样高碳化的生活方式,导致空气中富含大量的颗粒物。同时,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建筑物的高度和数量都有了明显的增加,使风经城区时风力减弱,不利于大气污染物向城区外扩展稀释,并易在城区内积累,导致高浓度污染。

霾的频繁出现,对人体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霾中含有数百种直径小于10微米的大气颗粒物,像矿物颗粒物、硫酸盐、硝酸盐等,都对人体健康有害。而我们常说的PM2.5,即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可以随着人的呼吸运动进入人体的呼吸道和肺叶中,从而引发人的呼吸道系统疾病。例如鼻炎、支气管炎,甚至肺癌。

不过,近年来,北京的霾的状况已经有所好转。北京市PM2.5月均浓度连续多年呈下降趋势:2018年为46微克每立方米;2019年,这个数字下降到了42;2020年,PM2.5月均浓度又降为39微克每立方米。

这久违的蓝天白云,首先得益于政府对空气污染的治理。京津冀地区加快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对城市空气质量的提升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其次,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对空气质量贡献良多。再者,全民环保意识的提高,也是促使良好天气出现的重要原因。如新能源汽车在街上越来越常见等。

然而,在治理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要想打赢这场蓝天保卫战,我们依然任重而道远。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维护这片蓝天!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初二·15班,指导老师:孟璟)

我来点评

说明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作展示二

被耽误的雪

◎张健翔

近几年来,作为冬天的使者——雪,总是姗姗来迟。这不免使人困惑:雪到底是被什么耽误的?

众多因素中,空气的温度所占比重最大。气温反常升高,当然不利于成云制雪。将包头市2017年、2018年冬季气温与之前十年的冬季气温相比较,虽然只有不到0.4℃的微小升高,却导致了2017年与2018年冬季降雪稀少,少到几乎没有被包头人留在记忆中。

气温升高放大到全球,便是温室效应。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天然气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从而危害到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目前来看,这个系统越来越不平衡,致使自然灾害频发,且毫无规律。包头市2019年冬天的降雪量剧增,第一场60mm左右,间隔不到半月,又喜降第二场,竟达到一夜90mm以上的暴雪级。2020年11月18日,包头市气象台发布暴雪黄色预警信号。谁也不知道2021年的降雪又是什么情况。现在的情况是,雪再也不会有所谓的如期而至,而是变成了不定时的随机降临。

此外,空气质量的好坏也影响着雪的形成。雪竟然像一台巨型空气调节器:当空气质量差时,它便大规模降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压灰盖尘;当空气质量好时,它又对人间不再过问。

为什么空气质量差时反而容易降雪呢?

原来,各种无机盐烟尘,各種工业废气都是对降雪有促进作用的凝结核。在纯净大气中,水汽必须达到百分之百的过饱和程度,才能凝结成水滴。有凝结核存在的条件下,水汽凝结所需的过饱和度显著降低,在冬季里就容易降雪。

雪被耽误,从空气质量的角度来谈,还是良好的表现,也证明空气污染小,大气环境不错;但从空气湿度的角度来谈,它又成了不好的兆头。

人们只有保护好、治理好空气,再加以科学干预,才能与雪如期相约。

(内蒙古包头市包钢第三中学,指导老师:梁超)

我来点评

说明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你喜欢

降雪颗粒物空气质量
乌海市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浅谈冬奥会前期朝阳市空气质量及细颗粒物变化及成因
2003-2017年阳泉市降雪变化及成因分析
固相萃取—离子色谱测定大气颗粒物的甲胺类及其氧化产物
气象条件对青岛市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影响分析
细颗粒物悄悄地杀你?
人工降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