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蔗地土壤改良对甘蔗生长的研究初探

2021-07-08卢国培覃晓远曹小琼张亮曼黎忠海韦增林

甘蔗糖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土壤改良菌肥菌剂

卢国培,覃晓远,曹小琼,张亮曼,黎忠海,韦增林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甘蔗技术推广站,广西来宾546100)

0 引言

来宾市兴宾区是广西乃至全国重要的糖料蔗生产基地之一,多年来来宾市兴宾区甘蔗种植面积80万hm2,进厂糖料蔗550万~600万t,单产70 t/hm2,蔗糖分14%左右。来宾市兴宾区甘蔗连作现象十分普遍,存在大量施用化肥、少施或不施有机肥造成的土壤板结、酸化、沙化等现象[1],对甘蔗产量和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长期种植甘蔗单一作物,导致土壤板结、矿质营养比例失衡、有机质含量降低、耕作层变浅、土壤酸化、土壤盐渍化、土壤污染、重茬障碍[2-5]。土壤板结主要危害性为:一是根系吸收能力下降,土壤板结的情况下,缺氧而导致根系活力下降,不能正常发育,呼吸减弱,影响养分的吸收;二是导致缺素症,有机质含量低,土壤越种越贫瘠,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受阻,影响土壤有效营养的代谢和肥效释放等功能,最终影响到种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所以做好土壤改良,恢复土壤功能,是提高土地生产率的关键环节。此外,通常还可以利用生物改良措施来改良土壤,常用的措施主要有秸秆、农林废弃物、农家肥、生物菌肥以及含有机质的加工副产品如发酵残液、滤泥还田。生物改良措施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结合深耕后疏松的土壤环境,增强微生物活动,将有机养分分解为可利用形态,通过长期的效应积累,改善土壤结构、功能的协调性和养分供给能力[6-8],持续提高作物产量,增加土壤中的有效无机氮含量[9]。

当前国家把国土整治与生态改良,实现国土空间规划优化,大幅提高水土资源配置的效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实现生态屏障的稳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作为主要任务来抓。目前国内在有机污染土壤改良过程中较常使用的物理、化学、生物改良技术及其适用条件,其中利用微生物进行土壤改良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主要技术措施[10-13]。

本试验旨在探索土壤改良途径和方法,通过粉垄深耕深松[14-17],增施有机肥,配合施用有益微生物菌肥[18-20]对土壤进行改良,使土壤养分供给平衡,保持土壤疏松,土壤团粒结构得到优化,土壤水、肥、气、热全面协调供给,防止土壤进一步板结、沙化、酸化,为甘蔗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进而促进甘蔗增产、增糖,提质增效。为今后大面积推广土壤改良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甘蔗品种:广西甘蔗研究所选育的桂糖57号;广西五丰公司生产的1FSGL-230履带自走粉垄机;广西自然微生物技术应用有限公司提供的生物有机肥(有机质≥60%,有效活菌数≥0.3亿/g,N+P2O5+K2O-9%,氨基酸10%,多钛≥3%+其他18%)、复合菌剂(细菌含量2.5亿/mg)、光合菌(含量4.8亿~4.9亿/mg)。

1.2 试验地

试验地点:来宾市兴宾区桥巩镇木土双高基地,地块面积0.0788 hm2,试验区用地666.7 m2。前作为宿根蔗。土壤pH 5.2酸性,有机质6.8 g/kg,有效氮83.52 g/kg,有效磷8.65 mg/kg,速效钾75.36 mg/kg,土壤有机质偏低。

1.3 试验设计与方法

1.3.1 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A处理:蔗种用复合菌(芽孢杆菌、酵母菌、乳酸菌、光合菌等)300倍液浸种6 h播种;基肥:有机生物菌肥25 kg/小区(60 m2)折6250 kg/hm2,有益微生物菌剂30 kg/hm2,中耕追肥生物有机肥40 kg/小区,折6600 kg/hm2;微生物复合菌30 kg/hm2(稀释300倍液)喷甘蔗根部,不施其它化肥。

B处理:光合菌剂:稀释300倍液浸种6 h播种,基肥:有机生物菌肥25 kg/小区(60 m2)折6250 kg/hm2,微生物优质高纯光合菌剂30 kg/hm2,中耕追肥有机生物菌肥40 kg/小区,折6600 kg/hm2;加优质高纯光合菌剂30 kg/hm2(稀释300倍液)喷甘蔗根部土壤,不施其它化肥。

C处理(对照):基肥450 kg/hm2药肥,追肥史丹利复合1500 kg/hm2,尿素375 kg/hm2。按当地传统方法施肥管理。

1.3.2 试验方法

试验地划分小区,小区行长10 m,行距1.2 m,5行区,小区面积60 m2,3个处理,3次重复,采取随机区组排列。

2020年2月28日进行粉垄开行,3月6日种植,蔗种砍成双芽段,A、B处理区用微生物菌300倍液浸种6 h,小区播种量250个双芽段,基肥:处理A、B施25 kg有机复合菌肥、木糠10 kg/小区;处理C(对照)3 kg/小区药肥(蔗玉);喷除草剂、盖地膜。2020年6月20日中耕,A、B处理每小区施40 kg生物菌肥;对照区按当地施肥史丹利复合9 kg/小区,尿素2.25 kg/小区。7月21日下午5时喷施微生物菌剂,A处理喷微生物复合菌1∶500倍液16 L/小区;B处理喷施优质高纯光合菌剂1∶250倍液16 L/小区;C处理喷清水16 L/小区作对照。于2020年12月25日验收。

1.4 田间调查项目及方法

1.4.1 调查项目

甘蔗出苗率、分蘖率、成茎率;收获时调查株高、茎径、有效茎、单茎重,并测定蔗茎锤度。调查项目哥进行3次重复,并计算平均值。

1.4.2 调查方法

试验小区5行区,每个小区定点调查中间3行,2020年4月30日调查甘蔗出苗率,5月25日调查甘蔗分蘖率,10月25日调查成茎率,11月17日调查甘蔗株高、茎径。

1.4.3 验收方法

2020年12月25日验收,验收方法:每个小区调查中间1行,连续调查30株株高、茎径,连续砍收30株,过称,折算单茎重,小区中间3行全部调查有效茎,换算成公顷有效茎数、单产。蔗糖分每小区测量锤度30株,用经验公式蔗糖分(%)=锤度(%)×1.0825-7.703折算蔗糖分。

2 结果与分析

试验田间的调查结果如下表1~9。

由表1可知,土壤改良对各处理的甘蔗出苗率影响不大,差异不明显。其中对照组出苗率最高,达到49.11%。处理A、B间差异仅为0.11%,差异不显著。

表1 土壤改良对甘蔗出苗率的影响

土壤改良对各处理的甘蔗分蘖率影响不大,差异不明显(见表2)。处理A、B均低于对照(129.93%)。处理A比处理B高了0.46个百分点。土壤改良处理主要以有机肥为主,效肥缓慢,比对照甘蔗分蘖率低。因此,建议甘蔗苗期补施速效性肥料促进甘蔗分蘖。

表2 土壤改良对甘蔗分蘖率的影响

蔗田土壤改良后甘蔗成茎率略有增加,但相差不大,详见表3。其中,处理B成茎率最高,达77.51%,比对照组高了2.53个百分点。

表3 土壤改良对甘蔗成茎率的影响

株高及茎径方面,由表4、5可知,蔗田土壤改良后甘蔗株高略有增加,但相差不大,约比对照株高增加6 cm左右。蔗田土壤改良处理后比对照组茎径增粗0.23~0.29 cm,茎径增粗,单茎重也随之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也相应提高。

表4 土壤改良对甘蔗株高的影响

由表6可知,蔗田土壤改良处理比对照单茎重增加了0.28~0.35 kg/条,增重22.95%~28.69%。

表6 土壤改良对甘蔗单茎重的影响

表5 土壤改良对甘蔗茎径的影响

由表7可知,蔗田土壤改良处理比对照有效茎数略低6.55%~6.67%,可能与前期有机肥效缓慢有关。

表7 土壤改良对甘蔗有效茎数的影响

从产量调查情况来看(见表8),土壤改良处理比对照增产13.04~17.48 t/hm2,增产15.57%~20.31%。

表8 土壤改良对甘蔗单产的影响

按照经验公式用锤度折算蔗糖分,由表9中的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改良处理比对照蔗糖分增加0.81%~1.13%(绝对值)。

表9 土壤改良对甘蔗糖分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该试验结果显示,通过采取深耕粉垄、施用有机肥、增加土壤微生物等土壤改良技术,为甘蔗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环境,促进甘蔗增产增糖。该试验进行土壤改良A和B处理平均单产分别为103.51、99.07 t/hm2,单产量分别比对照平均86.03 t/hm2增产13.04、17.48 t/hm2,增幅15.75%、20.31%,增产效果较好。蔗田土壤改良A和B处理糖分分别为15.07%、14.75%;比对照13.94%分别提高了1.13、0.81个百分点。

该试验增产未达到显著水平的原因是处理区只施用有机生物肥、微生物菌剂,不配合氮、磷、钾肥施用,各营养要素满足不了甘蔗高产需要,尤其是有机生物肥属于缓效肥,前期生长缓慢。建议在土壤改良过程中除了进行土壤深耕深松、增施有机肥、微生物菌剂外,还应根据土壤肥力情况配施氮、磷、钾肥。土壤改良要经过多年进行才能恢复土壤功能。

本试验只有新植蔗数据,今后还需对宿根蔗效应进行观察,完整这方面数据内容.

猜你喜欢

土壤改良菌肥菌剂
复合微生物菌肥在草莓上的肥效试验
设施葡萄土壤改良必要性及措施
腐植酸在退化土壤改良中的应用研究
复合微生物菌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外生菌根真菌菌剂的制备及保存研究
菌肥施用注意四问题
新型液体菌剂研制成功
土壤改良技术的不同阶段
百泰微生物菌肥在番茄上的肥效试验
“播可润”微生物菌剂在甜瓜上的应用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