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停留于表象到透过现象看本质

2021-07-07

作文周刊·高一读写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吴老晴雯郭靖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青年报》“八卦红楼”上有一篇文章:晴雯有一半原因是“比较”而死的。其基本内容如下:晴雯美丽能干、风流灵巧,是大观园里的俏丫鬟,她抱屈冤死,这是众所周知的。但笔者认为:晴雯有一半是因“比较”而死的。她与平级同事袭人比地位,与下级丫头麝月、小红、芳官在宝玉面前争宠,她还与跨部门的上级领导黛玉、宝钗比聪明……她的拌嘴吵架、争强好胜,多源于这种比较。总在比较中生活,难怪晴雯不快乐,动不动就对人恶语相向。

但另一方面,“比较”也有着积极意义:比,展示了青年毛泽东“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情;比,展现了泳坛名将菲尔普斯在水立方的雄姿;比,展示了奥林匹克学科竞赛场上学子们的风采……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想?请写一篇作文。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审题

材料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晴雯总是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故郁结而死,由此明显看出题目对“比”是持否定态度的。第二部分,材料明显对“比”持肯定态度。由此,对“比”的理解如下:竞争——可以促进进步,值得提倡;比较——通过自己与他人优缺点的比较,找出自身差距,以便取长补短;攀比——消磨意志,影响学习或工作,譬如讲排场、比阔气等。

二、立意

1.比是什么?跟谁比、比什么?与贤哲比,如学习屈原的爱国、忠誠;陶潜的回归自然,恬静闲适;杜甫的忧国忧民等。跟身边人比,比学习,比进步,比人品,比眼光,比胆量等。比是一种前进的动力,比是一种气度。

2.为什么比?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因此,我们要善于在和别人的比较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发现他人的长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少走弯路,加快成功的步伐。

3.怎么比?比,是人的一种本能,但要懂得哪些该比,哪些不该比。“比”的最高境界是不比,对“比”要持一种从容的态度。

原文在线

“比”中的人生智慧

刘墉在《萤窗小语》中的一语箴言深入我心:“古朴残破,含蓄蕴藉,就是不完而美的最高境界。”而我认为,于生活无处不在的“比”中,方能达到智慧的最高境界。

为何贾平凹的《自在独行》能够启迪读者心灵?个中缘由,是人们在步履匆匆的浮躁社会中,将那些喧嚣与白浪街中“从容是真”的孤独真意形成对比,悟得了恬淡的智慧。

看艺术赤子吴冠中,几十年热衷于艺术不改初心。吴老缘何能创造出字画新形式,令世人耳目一新?他曾说过:“你一定要穿着大师的拖鞋走一走,然后把拖鞋扔了。”原来,吴老在绘画学习中一直在“比”,与前人大师比,与自己比!(正面叙例,论证观点,但缺少对事例的深入分析。)

“比”中的智慧何在?将浮躁与宁静作对比,我们不必求得钟鸣鼎食,不必俨骖騑而驰,只求内心的安宁。比拼学习成果,我们能够弥补自己的缺陷,拓宽自己的眼界,这便是学习的智慧。(只是谈论“比”的现象及结果,并没有真正揭示比的智慧内涵。)

金庸笔下塑造了两个对比鲜明的人物:杨康和郭靖。杨康在与郭靖的比较中心生嫉妒,最终结局悲惨;郭靖却一步一个脚印,最终成为顶天立地的豪侠。可见,“比”中自有一番智慧。

哲学家拉赫斯曾言:“生命的精彩,就在转角处那朵不知名的花。”“比”恰是这样一朵花,杨康却永远见识不到这朵花的美丽了。他在“比”中异化,逐渐迷失自我;他太执着于比较的结果,抛却了修身养性的积淀。没有良好的竞争观念,纵使他比郭靖有才华,最终也只能黯然退场。(以叙例的方式论证观点,却缺少对观点的深入分析。)

我们该如何有智慧地“比”呢?首先,我们要有苏轼“竹杖芒鞋轻胜马”的乐观豁达,以一颗平常心对待自己的不足;其次,我们需要多读书,丰富阅历,拓宽视野,不让自己在“比”中窘迫,如智者般参透人生,让灵魂得到滋养。(在分析“如何做”时,只是用引用诗句和列举的方式,而没有对“比”作深入辩证分析。)

当嫦娥五号成功着落月球,当“奋斗者”号创下载人深潜新纪录,又有谁能否认这是科技的发展和比拼带来的成果呢?

愿我们在“比”中获得人生的智慧,让青春的旅途洒满阳光。

问题诊断

作文从“为什么”“怎么做”两个方面,论证“比”的重要意义。观点明确,层次清晰。但是,作文存在着明显的不足。首先,作文以事例论证为主,论证层次过于单一;其次,对于事例缺乏分析,不能进一步说明观点;再次,作文材料中提出了“比”的多个层面,但缺少辩证深入的分析。

以下是对本文进行升格的几个方法:第一,丰富论证层次,论证不能仅仅停留于现象的列举;第二,对观点辩证分析,多角度阐述;第三,由现象到本质逐层分析,摸索其起因,了解其过程,透过事物的表象来发现其形成的原因,使说理严密。

化蝶之作

“比”中的人生智慧

◎易 铭

刘墉在《萤窗小语》中的一语箴言深入我心:“古朴残破,含蓄蕴藉,就是不完而美的最高境界。”而我认为,于生活无处不在的“比”中,方能达到智慧的最高境界。

千帆竞渡的“港口”中,有两种人,一种在酒席上比拼酒量,消耗身体,盲目竞争,消耗客户的信任度;一种脚踏实地,积极创新,以诚信和责任赢得客户的信任。我们应学习哪一种人呢?答案不言而喻。前者在攀比中日渐窘迫,心灵被异化和扭曲,逐渐成为精神的侏儒。而后者则会在比较中获得清醒认知,提升处世的智慧之道。(结合“比”的两种状态,揭示“比”的内涵,进一步阐述其意义。)

为何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说“我们终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究其根源,人们执着于比较物质条件,追逐名利,让物欲掏空了心灵,轻飘飘而看不到“比”的精神,只满足于表面的愉悦,最后成为物质的奴隶。(由现象到本质,分析“比”的错误做法的原因)

看艺术赤子吴冠中,几十年热衷于艺术不改初心。吴老缘何能创造出字画新形式,令世人耳目一新?他曾说过:“你一定要穿着大师的拖鞋走一走,然后把拖鞋扔了。”原来,吴老在绘画学习中一直在“比”,与前人大师比,与自己比!试想,如果他没有“穿鞋”的经历,怎能发现自己与前人的差距?如果没有“穿鞋”的过程,和自己比,怎么发现自己的不足?(正面叙例,用假设论证的方式进一步深入分析,论证观点。)

“比”中的智慧何在?将浮躁与宁静作对比,我们不必钟鸣鼎食,不必俨骖騑而驰,只需求得内心的安宁。比拼学习成果,我们能够弥补自己的缺陷,拓宽眼界,这便是学习的智慧之道。

当然,我所说的“比”并不是盲目攀比,亦不是斤斤计较。真正的“比”是一种哲学之道,是自我增值的有效途径,是对自身前行的鞭策。而异化的“比”,会激发社会矛盾,扭曲灵魂,使自己最终成为时代的稻草人,空有姿态却毫无内容。(从“比”的现象着手进一步阐述了“比”的内涵,揭示了其本质。)

诚然,我并不提倡一味地“比”。在适当比拼之后,我们应及时发现“比”之后的漏洞,修复并完善它。用“虽千山万水吾往矣”的智慧,将“比”的弊端悉数淘汰,收获干净的灵魂。我们要有苏轼“竹杖芒鞋轻胜马”的乐观豁达,以一颗平常心对待“比”;我们要多读书,丰富阅历,拓宽自己的视野,不让自己在“比”中窘迫,如智者般参透人生,让灵魂得到滋养。(对“比”进行辩证分析,一分为二地论述,并阐述怎么做。)

当嫦娥五号成功着落月球,当“奋斗者”号创下载人深潜新纪录,又有谁能否认这是科技发展的比拼带来的成果呢?

愿我们在生活的“比”中获得人生的智慧,让青春的旅途洒满阳光。

案例总结

议论文的写作中,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由现象到本质,不能仅仅停留于事例的列举,而要按照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层层深入的思维轨迹进行论证。论证层次应该是推进、辩证的关系,要逐层深入,最后挖掘出事物的本质。所以,要巧妙地运用现象的对比,运用由现象到本质的揭示、核心概念的揭示、核心概念辩证分析的方法,使说理更有深度。

猜你喜欢

吴老晴雯郭靖
郭靖与华筝的十年,与黄蓉的一天
虚惊一场
郭靖对黄蓉言听计从只因亏欠
Values Education of Children from Teachers and Parents
唱歌排解烦心事
熊孩子郭靖的成功之道
晴雯之悔是在悔什么
善用物情,善解人意
M的快递
论《红楼梦》中病晴雯的真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