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的“先胜”思想对大学生学习成长的启示
2021-07-07邓治慧
邓治慧
摘 要:《孙子兵法》是一本智慧宝库,很多思想理念在今天看来仍然是超前的,“先胜”思想就是孙子众多先进思想中一颗最夺目的明珠。何为“先胜”?对大学生学习成长有何启示?文章简析了“先胜”的内涵,分析了“先胜”的必要条件,并探讨了“先胜”智慧对大学生学习成长的主要启示。
关键词:孙子兵法 先胜思想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F061.3;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1)01-152-02
《孙子兵法》中有很多的先进思想,至今仍然给我们后人以智慧启迪。科学理解“先胜”思想的内涵、正确把握实现“先胜”的条件,对于大学生的学习成长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一、“先胜”思想的内涵
孙子在《形篇》中说:“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意思是说胜利的军队通常是先有胜利的把握,之后才主动同敌人交战,失败的军队往往是先冒险同敌人交战,然后祈求侥幸取胜。
“先胜”的关键是“先”。“先胜”有三层含义:一是先人一步建立起强大的军事实力,强大的军事实力是取胜的前提条件;二是先人一步创造有利的战场态势,选择最佳的时机运用强大的军事实力。三是先谋后战,通过战前充分仔细的谋划,反复推敲,做到胸有成竹。只有“強大的实力+有利的态势+正确的决策”指挥等因素综合起来才能做到“先胜”。
二、“先胜”的必要条件
1.绝对的军事优势。孙子在《形篇》中说:“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意思是说,通常取得胜利的军队,是因为具有如同以镒称铢那样的绝对优势;失败的军队如同以铢称镒那样的绝对劣势。(一镒相当于576铢)孙子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虽然他主张用兵打仗要用谋略,要智取,要巧取,但谋略也好,智取巧取也罢,必须是建立在绝对优势的军事实力的基础上,否则再有智慧的谋略家也无计可施,再好的谋略也不可能实现。历史上任何一次战争都是强者战胜弱者,没有弱者战胜强者的。但历史上也有很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比如“楚汉之战”“官渡之战”“肥水之战”“抗日战争”等等。这些战例确实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是历史事实。但这些战争遵循的都是同样的规律——强胜弱败。因为战争之前的力量对比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发展的,是可以强弱相互转换的。弱势一方遵循强胜弱败的基本战争规律,在赢得民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卓越的用兵谋略和指挥才能,在多数战役战斗上能够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最终实现军事实力强弱对比迅速发生逆转,胜利的天平彻底转向原来处于弱势的一方。但总体而言,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双方政治、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的条件,实力优势的一方更容易取得战争胜利,这是不言自明的。
而弱势一方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具备一定的实力和条件也是重要的前提,否则指挥艺术的作用也是无能为力的。正如孙子在《形篇》开篇就讲,“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意思是说过去擅长打仗的将帅,首先做到实力强大而不被敌人战胜,其次等待战胜敌人的机会。不被敌人战胜的关键是自己不犯错误,能够战胜敌人的关键在于敌人是否出错。因而战争之前建设和积聚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其他实力,是先胜的重要前提,这是为政之常。在弱势条件下被动去争取战争的胜利,那则是迫不得已,而且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并且需要有一个长期的积小胜为大胜的力量对比转变过程。
2.有利的军事态势。孙子在《形篇》中说:“称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在《势篇》中孙子说:“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这两句话的意思差不多,第一句话的意思是:因军事实力强大而取胜的军队,其将领指挥军队作战时,就像在悬崖上掘开积水一样,这就是军事实力的“形”应当具有的状态。第二句话的意思是:善于指挥作战的将帅所造成的有利态势,就像转动圆石将它从高山上滚下来那样,那就是势应具有的状态。这两句话讲的是军事实力的运用,既要具有强大的“形”即实力,也要具有非常有利的“势”。孙子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同时也是一个辩证主义者,他一方面再三强调要重视军事实力的建设,同时他也非常重视实力的运用,也就是指挥官的主观能动性。军事实力强大,如果不会巧妙地运用,其结果可能是失败甚至是惨败;军事实力不强,但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也可能反败为胜,从而逐步转变军事力量对比,最终赢得决定性的胜利。
强大的军事实力是先胜的基础和条件,但军事实力强大并不意味着必胜。要取得最终的胜利,还需要决策者和指挥员充分发动主观能动性,通过一系列的谋略、战术动作和准备工作来营造有利于己的有利态势。其中的关键,就是把自己的军事力量部署和调动起来,运用谋略把敌人调动起来,从而创造和利用有利的“势”,使得军队的战斗力得到极大提高。
孙子不但强调了营造有利的军事态势的重要性,还提出了如何营造和利用“势”的重要方法。比如“择人而任势”“因形而错胜”“势险节短”,等等。核心思想就是无论是采取攻势还是守势,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要根据敌我力量对比、根据战场情势随机应变,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控制敌人而不被敌人所控制,这样才能营造有利于己的战场态势,从而发挥自己的实力战胜敌人。
3.正确的决策指挥。孙子在《计篇》中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意思是说开战之前预计可以打胜仗的,是因为胜利的条件充分;开战之前预计不能打胜仗的,是因为胜利的条件不充分。计算周密,条件充分的能胜利。计算疏漏,条件不充分的不能胜利。何况不做计算,毫无条件的呢?我们根据这些来观察,胜败也就清楚了。孙子把战争看成是国家天大的事情,因为它关系到百姓的生死和国家的存亡。所以孙子对战争的态度就一个字——“慎”。他主张开战之前,国君将帅一定要仔细研究谋划,反复推敲,争取在战前对整个战局有一个宏观的清晰的了解,做到胸有成竹,稳操胜券。
那么如何做到战前胸有成竹、战之必胜呢?孙子认为首先应该做到先知。孙子在《用间篇》中讲:“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孙子强调要了解敌情,不能搞封建迷信那一套,而是依靠各种上等聪明的间谍务实的工作,获得真实有用的情报;其次是要做到先谋。孙子在《谋攻篇》中讲。“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意思是用兵之上策是挫败敌人的企图,或以谋攻敌。而且孙子指出了“胜兵”与“败兵”的本质差异,不但是实力对比的优劣,更是“先谋后战”还是“先战后谋”的问题;再次是要先为。孙子在《形篇》开篇就讲:“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强调从前善于打仗的人,先要创造条件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捕捉战机战胜敌人。先知与先谋,目的和初衷都是“先为不可胜”。
三、“先胜”思想对大学生学习成长的启示
孙子的“先胜”思想虽然是针对战争领域,但其智慧光芒可以照耀到每一个行业,给我们以启迪。尤其是对于在读的大学生,更应该深刻理解孙子的“先胜”思想,领悟其真谛,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学习成长。
1.勤学苦练,增强本领。凡是有理想有抱负有志向的大学生,都希望毕业后能够顺利地成为成功人士或行业的佼佼者,然而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往往是巨大的,在通往成功之路上必然是荆棘丛生、困难重重,于是有些人开始迷茫、绝望,甚至怀疑人生。那么,作为大学生,我们如何做才能顺利地获得成功呢?个人的奋斗历程其实与战争的过程很相似,战争的结局是由政治、经济、武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第一要素是強大的军事实力。一个人的成功往往也是由天时地利人和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第一要素是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实力,这是我们大学生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大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实力应该主要包括:身体素质、道德修养、脾气性格、知识水平、业务素养、交际能力等。孙子把军事实力作为“先胜”的首要条件,再三强调谋求绝对的军事优势,这种思想对大学生来讲,也是很有指导意义的。如果你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强,甚至不能超越常人,就难以具备较强的竞争能力。而大学生本领的获得,勤奋的学习无疑是最重要的途径,正如孙子强调先胜的前提,是先知、先谋和先为。因此我们大学生一定要通过勤奋的学习,从各个方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把学习作为成长进步的阶梯和动力。
此外,大学生还要特别注意身体的锻炼。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我们干事创业的最大资本。因此,大学生在文明其精神的同时,也要野蛮其体魄,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同时,要有意识地磨练自己的性情,提升自身修养,广交朋友,增强见识,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增强自身各方面的素质。这些综合素质就是孙子所讲的形——实力,是我们大学生迈向成功的关键。
2.把握大势,顺势而为。孙子认为军事实力是取胜的必要条件,但是实力本身并不代表必胜。因此,他把“任势”作为取胜的充分条件。我们有很多大学生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各方面条件都很优秀,可偏偏天不遂人愿,壮志难酬,毕业十几年却毫无成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不会顺势而为。“势”是非常重要的取胜因素和成功条件,无论是个人、公司还是组织,要想成功,必须把握大势,看清趋势,顺势作为。否则,处处受挫,时时艰难,事倍功半,必败无疑。小米的总裁雷军曾有一句名言:“站在风口的猪也能飞。”讲的就是顺势而为。马云在互联网经济刚刚兴起之时,就成立阿里巴巴公司,并在短短十几年时间做成了世界级大公司,也是因为他抓住了互联网经济的这个势头,这种例子不胜枚举。
知道顺势而为的重要性不难,难的是如何识别这个势,以及抓住这个势。如何识别呢?势是一种新事物即将出来或刚刚出来的苗头,这种苗头还不明显,大多数人难以发现。要发现即将爆发的势需要超强的预见性思维,预见性思维是我们大学生走向成功的必要素质。而预见性思维不是先天就具备的,需要后天有意识地长期培养。一般而言,培养预见性思维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长期大量的阅读,及时捕获相关知识和信息;二是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增强对事物的敏感性。有了预见性思维就不难识别隐藏的或不明显的势,那么,当我们发现了这个势,如何抓住呢?发现势只是我们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关键的一步还是如何想方设法利用和抓住这个势,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及时果断抓住势也有两个方法:一是快速果断地下定决心;二是千方百计克服困难,想方设法达成目标。
因此,大学生应当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获取各种知识,善于观察和分析国际国内形势,锻炼自己识“势”的战略思维能力。“知势”“识势”,才能任势、造势和用势。
3.先知先觉,正确决策。在孙子的“先胜”思想中,战略决策是非常重要的内容。现在流行一句话:“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其实讲的就是战略决策。大学生在校学习及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面临的选择很多,尤其是对一些大事的决策,往往慎重不够,研究不够,做完之后才后悔不该当初。如何决策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主要因素有:能不能做、利弊得失、长短利益、做事成本、外部环境等等。这些重要的因素需要我们大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来深入了解和反复研究,最后做出科学决策。
大学生做重大事情决策的时候必须把握三条原则:一是不做调查研究不决策。正确的决策来源于充分的仔细的调查研究,凭主观想象和道听途说做出的决策十有八九是错误的。因此我们大学生一定要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把它摆在重大事情决策的首要位置。同时,做调查研究要有正确的方法,根据客观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方式方法,或问卷调查、或开座谈会、或单个走访,无论哪一种方法,都要做到信息准确有效。二是未经集体民主讨论不决策。大学生一定要有团队合作的精神,充分相信团队的智慧和力量,切忌我行我素、自以为是、刚愎自用。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终究是有限的,必须充分发挥团队的智慧,凝聚团队的力量,经过团队的充分讨论和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和决策才是较为科学的和客观的。当然,前提是这个团队本身是一个实力很强的集体。三是利弊分析不透彻不决策。凡事都有利弊两个方面,在做决策之前,没有把利弊两个方面彻底摸透,不要轻易做出决策。利分析到位了,就会有信心;弊分析到位了,就会有思想准备和克服困难的办法。
孙子的“先胜”思想要求做到“先知”和“真知”,在此基础上要“先谋”和“先为”,然后才是“庙算”决胜,无疑是一种永恒不变的真理和方法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科学技术如何发展,其蕴含的思想精髓将使我们大学生受益终生。
[本文系2019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孙子兵法的制胜思想对培养大学生的启示”(编号:19C0914 );湖南省2019年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学习动能分析构建高校学风建设体系研究”(编号:湘教通【2019】291号)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薛国安.世界兵学双壁.孙子兵法与战争论.解放军出版社,2017
[2] 马骏.马骏解读孙子兵法.中华书局,2015
[3] 陶汉章.孙子兵法概论.解放军出版社,1985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长沙 410013)
(责编:吕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