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特征分析

2021-07-07王选选普志杰陈婧王宏伟

经济师 2021年1期

王选选 普志杰 陈婧 王宏伟

摘 要:文章以结构变动度和信息熵指标对山西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山西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与其收入水平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 为当前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关键词:山西农村居民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变动特征 相互影响机制

中图分类号:F1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4-4914(2021)01-131-03

一、引言

从1978年以来,山西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的钱包鼓了,生活水平也稳步提高,传统的消费观念发生了转变,消费结构逐步升级,过去消费以衣、食等生存资料为主,现在正在不断转移到享受和发展中来。但是,我们还应看到山西农村居民总体消费水平依然较低、消费结构仍存在不合理之处,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山西农村居民消费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为了分析山西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动特征,本文利用消费结构变动度和结构信息熵分析山西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特征,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影响山西农村居消费结构变动与收入水平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

居民消费结构用来表示在一定的时期内,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形成的各项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xi以表示各类消费品的消费支出,∑xi表示总消费支出,pi表示居民消费结构,则居民消费结构可以表示为:

居民消费结构指标中,最重要的就是食品消费比重,即常说的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可以用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具体如表1:

消费结构变动度是反映一定时期内消费结构变动程度的指标,通常用期末各类消费品的支出份额减去期初同类消费品的支出份额,将各类消费品份额相减之差的绝对值相加得到一定时期消费结构变动值,用一定时期内消费结构变动值除以观察时间即可得到年均结构变动度。以pit与pi0分别表示期末与期初第i类消费品支出所占的份额,t表示观察时间,则年均消费结构变动度可表示为:

在一定的观察时期内,第i类商品消费支出的变动对消费结构变动的贡献度可表示为:

消费结构信息熵是考察居民消费结构复杂性的指标,当居民的各项消费支出比重都相同时,消费结构信息熵数值最大,而当消费结构越单一,居民消费集中于某一项消费品时,信息熵值最小。若以pi表示各项消费支出的比重,则消费结构信息熵可以表示为:

H=-∑pi1npi i=1,2…n(4)

二、山西农村居民各阶段消费结构变动特征分析

本文将1999年至2018年划分为1999—2003、2004—2008、2009—2013以及2014—2018年四个时期,研究山西农民各个阶段消费结构的变动情况。

根据式(2)和山西省农村居民1999—2018年7大类消费支出的实际值,可以计算出各个阶段消费结构的变动大小,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和式(3)可以计算出各项消费支出的变动对总消费结构变动度的贡献,见表3。

1.1999—2003年消费结构变动度较大。这一阶段山西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度为19.20,年均消费结构变动度为3.84,食品和居住是造成这一阶段消费结构变动最主要的因素,其中食品消费支出比重从51.55%下降到43.10%,下降了8.45个百分点;居住消费支出从9.79%增加到11.86%,增加了2.07个百分点。食品消费和交通通讯支出变动的贡献率分别为44.01%和20.32%,这两项消费对这一阶段消费结构变动的贡献达到了64%。处于第三位的是文教娱乐支出的结构变动度为3.39,文教娱乐消费比重从11.52%增加到14.90%,其对消费结构变动的贡献为17.64%。反映了这一阶段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迅速下降,居住和文教娱乐支出迅速增长,使得山西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快速提升,消费结构较快升级。

2.2004—2008年消费结构变动较上一阶段有所提高。这一阶段山西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度为20.95,年均消费结构变动度为4.19。食品和居住是造成这一阶段消费结构变动最主要的因素,食品消费支出比重从45.76%下降到38.96%,下降了6.8个百分点;居住消费支出从10.95%增加到15.71%,增加了4.76个百分点。食品消费和居住消费支出变动的贡献率分别为32.50%和22.74%,这两项消费对这一阶段消费结构变动的贡献总共达到了55.24%。处于第三位的是交通通讯支出的结构变动度为2.71,交通通讯消费比重从7.90%增加到10.61%,其对消费结构变动的贡献为12.95%。反映了这一阶段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交通通讯和居住支出迅速增长,使得山西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快速提升,消费结构较快升级。

3.2009—2013年消费结构变动度较上一阶段下降但仍较高。山西农村居民在这一阶段消费结构变动度为15.79,年均消费结构变动度为3.16。文教娱乐和食品是造成这一阶段消费结构变动最主要的因素,文教娱乐消费支出比重从12.62%下降到8.78%,下降了3.84个百分点;食品消费支出从37.06%降低到33%,减少了4.06个百分点。文教娱乐和食品消费支出变动的贡献率分别为24.31%和25.69%,这两项消费对这一阶段消费结构变动的贡献达到了50%。反映了这一阶段随着山西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实施农村教育费用减免政策,山西农村居民教育费用占比减少、食品消费支出占比减少,使得山西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快速提升,消费结构持续升级。

4.2014—2018年消费结构变动度持续下降。本阶段山西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度为8.03,年均消费结构变动度为1.61。食品和交通通讯是造成这一阶段消费结构变动最主要的因素,其中,食品消费支出比重从29.38降低到27.69%,下降了1.69个百分点;交通通讯支出从10.10%上升到12.07%,增加了1.97个百分点。食品消费支出和交通通讯变动的贡献率分别为21.07%和24.44%,这两项消费对这一阶段消费结构变动的贡献达到了45.51%。反映了这一阶段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交通通讯支出迅速增长,使得山西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继续提升,消费结构持续升级。

三、山西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信息熵变动分析

1.山西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信息熵的计算。根据式(4)和山西农村居民历年的各项消费支出的数据,可以计算出消费结构信息熵值,结果如表4所示。

2.山西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信息熵值波动中上升。山西农村居民信息熵值从1999—2018年一直在波动中上升,由表4可以看出,1999年信息熵值为1.57,到2005年增长到1.68;2006年—2009年,信息熵值始终在1.78,保持不变;从2010年起,信息熵值开始上升,到2018年已上升到1.86。

四、山西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与其消费结构相互影响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1.山西农村居民消费结构VAR模型的构建及脉冲响应函数的估计。传统的经济计量方法是以经济理论为基础来描述变量关系,VAR模型是基于数据的统计性质建立模型,用一种非结构性方法来建立各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模型,常用于预测相互联系的时间序列系统及分析随机扰动对变量系统的动态冲击,从而解释各种经济冲击对经济变量形成的影响。

本文通过构建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研究山西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与其消费结构之间的动态关系。借鉴其他学者的研究方法,用生存型消费与发展享受型消费的比重衡量山西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记为STR,这个比重越低,说明用于生存型消费占发展享受型消费的比重越低,消费结构越高级。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记为INC,建立由这两个内生变量组成、不考虑除常数外其他外生变量的VAR模型,形式为:

Yt=C+∑pi=1AiYt-i+εt

其中Yt=(STR,INC),C为常数向量,p为滞后阶数,εt为白噪声序列

首先对STR、INC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STR、INC均为一阶单整序列。

为了进一步研究三者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需要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主要包括迹检验和最大特征根检验。变量间协整关系检验如表6所示,迹检验和最大特征根检验都证明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故可以用STR和INC的原序列构建VAR模型。

经过滞后阶数检验,本研究选择构建VAR(2)模型,估计结果如下:

在应用VAR模型时,一般不需对参数估计值进行经济解释,重点是对模型的动态特征进行分析,这一般需借助脉冲响应函数来分析每个内生变量的变动或冲击对它自己及其他所有内生变量产生的动态影响。根据前面建立的VAR(2)模型,可以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来分析动态响应路径,其中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期数,纵轴表示响应程度。

2.山西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结构相互影响机制分析。首先,山西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对STR的冲击处于负效应状态。由图3可知,给INC一个标准差新息的冲击,STR从第1期开始就有响应,响应为负且持续下降到第8期,然后保持稳定。反映了对于山西农村居民而言,收入增加时,STR是负向变化,即收入增加促进STR降低,生存型消费占发展、享受型消费的比重会降低。當山西农村居民收入增加时,山西农村居民会将越来越多的钱用于医疗、交通、文化教育等发展、享受性消费支出,使得山西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因此山西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实现消费结构升级具有较强推动作用。

其次,山西农村居民STR对其收入的冲击呈现持续的负效应。由图4可知,给STR一个标准差信息的冲击,INC第1期没有响应,从第2期开始响应,响应为负且持续下降,到第8期后趋于稳定。反映了STR增加时,即山西农村居民用于生存型消费的支出占用于发展、享受型消费支出的比重增加时,其收入是减少的,即不合理的消费结构会阻碍山西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即当山西农村居民在生存型消费上的支出比重越来越高时,其能够用于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支出就会相应减少,进而不利于农村人力资本的提升,也无法实现收入的持续增长。

五、研究结论

1.山西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总体看,1999—2018年这20年间,山西农民的消费结构年均变动度呈显著阶段性变动态势,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但总体上每年至少增长1.6%,表明山西农民消费结构的变动十分明显,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偏好有较大的改变。

2.山西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单一性得到显著改善。山西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信息熵值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反映了随着山西省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单一的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熵值并未达到稳态,说明山西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仍在持续进行中。

3.山西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的相互冲击对另一方产生负向效应。山西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收入之间的脉冲响应函数估计结果显示,山西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山西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即持续稳定地增加山西农村居民收入是启动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换代的最直接动力。另一方面反映山西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停滞显著影响农村居民在人力资本方面的投资性消费,从而长期制约农村居民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而制约了其收入水平的稳定增长,不利于农村居民自身脱贫致富。因此在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政府通过各种手段与措施解决农村居民基本生产和生活困难,能够刺激农村居民将更多资金转移到家庭成员的教育、通信等方面的支出,增强其造血功能,形成良性循环。

[本文得到山西省软科学项目“山西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问题研究”(2018041005-1)的资助。]

参考文献:

[1] DawitDiribaGuta.Application of an almost ideal demand system (AIDS) to Ethiopian rural residential energy use:Panel Data Evidence[J],Energy Policy,2012,50(6):528-539

[2] Balcombe K G,Davis J R.An application of cointegration theory in the estimation of the Almost Ideal Demand system for food consumption in Bulgaria[J],2014,15(1):47 60

[3] 林白鹏.中国消费结构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7

[4] 姚旭敏.贵州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5

[5] 贺丹莹,武新乾,杨万才.基于灰色模型的河南省农村消费结构变动预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3)

[6] 刘成海,山西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5(12):57-61

(作者单位:1.山西财经大学 2.中国农业银行太原分行 山西太原 030000)

[第一作者简介:王选选(1962—),男,陕西省乾县人,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责编:赵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