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韩国为鉴发展中国文化贸易对策研究

2021-07-07王玲莉左林鹭

经济师 2021年1期
关键词:国际竞争力文化产业

王玲莉 左林鹭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全面到来,文化产业逐渐成为了知识经济社会中的主导产业。一个国家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往往可以通过其文化贸易的特征、发展规模等方面体现出来。文章通过与韩国的比较,指出中国文化贸易发展中存在的主要不足,并借鉴韩国文化贸易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文化产业 文化贸易 国际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1)01-099-03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各国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愈发密切,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世界已经迎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呈现出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的新形态。文化产业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列为重点发展产业,与之相关联的文化贸易随之成为能够主导整体形势的战略性贸易。毗邻的韩国,其文学、艺术等领域很多都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由于韩国政府积极在资金、政策、法律、管理等方面进行扶持,近年其文化产业高速发展,其中文化娱乐产业的总产值占到韩国GDP的8%左右。韩国文化产业贸易也被带动飞速发展,迅速跻身世界前列,市场规模已经位列世界第八名。目前韩国的文化产业已经成功取代传统制造业,成为新的推動韩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韩国的国际影响也因其文化的顺利输出而大大增强。中国近年来越来越注重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在“十三五”规划、“一带一路”等相关政策背景之下,通过举办各类文化论坛等方式增进了各国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了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相较于韩国,中国的文化贸易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概念的界定:文化产业、文化贸易

对文化贸易界限的判定,不同的国家有着各自的标准,这种概念界定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在于各国在文化产业的概念上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规定。对文化贸易的研究,必须要了解与之相关的文化产业等相关概念,分析其内在联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文化产业的这一概念只包括视听制品、报刊、书籍、电子出版物等及其相关服务,舞台演出和造型艺术的生产与服务则不包含在内。中国多使用文化产业的称呼,文化部将文化产业定义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集合。韩国称其为文化内容产业,于1992年颁布的《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将文化产业定义为与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有关的产业,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每年统计发布的《产业统计调查报告书》将文化产业归为出版、音乐、漫画、游戏、动漫、电影、广播、人物形象、广告、内容方案、知识信息11大类。

文化贸易即针对归属于文化产业的相关产品进行的进出口贸易,在市场经济国家,随着各个国家与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与经济贸易活动,文化产业的相关产品逐渐走向国际市场,由此形成了文化贸易。目前,国际上统一认为,国际文化贸易可以分为商品领域的“文化商品贸易”以及服务领域的“文化服务贸易”。

二、中韩两国各自的文化贸易发展概况

随着国家的逐步重视,作为新兴文化贸易大国的中国,其文化贸易额总体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2018年中国文化贸易总额为1370.1亿美元,较2017年同比增长8.3%,贸易仍然持续逆差。其中,文化商品贸易总额1023.8亿美元,文化服务贸易总额346.3亿美元,分别较2017年同比增长5.4%与17.8%。近年中国文化贸易出口结构有所优化,但仍以技术含量及附加值较低的产品为主。附加值较高的文化产品如游艺器材及娱乐用品、广播电视电影专用设备等产品的出口额有所增长,进口方面以文化服务为主的进口规模仍在逐年增加。中国文化贸易市场虽然较多,但大额贸易市场却相对集中,对美国与中国香港地区出口规模较大,最大进口市场是韩国。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更加注重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其份额逐渐增加。

经过多年的着重发展与政策扶持,韩国的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贸易规模也逐年扩大,现已跻身为世界前列,文化贸易现已成为其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韩国的国际影响也因其文化的顺利输出而大大增强。2008年至2017年韩国文化贸易出口规模扩大迅速,2017年出口额增至68.9220亿美元,形成以游戏、电视剧、电影、音乐为主的相对稳定的出口结构,其出口产品大多具有比较高的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受到了各类人的喜爱,进而衍生出了“韩流”一词。进口方面,韩国主要以广告行业的进口为主,出版次之,二者几乎涵盖进口贸易的50%。韩国文化贸易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以中国与日本为主,仅这两个国家便占了进口及出口市场份额的50%左右,因韩国周边的亚洲地区与其文化背景相似,能够很大程度减少文化折扣带来的不良影响。

三、与韩国相比中国文化贸易发展中的主要不足

(一)文化贸易战略地位较低

韩国文化产业在亚洲当属后起之秀。为缓解1997年金融危机对韩国经济造成的冲击,1998年金大中总统上任之后,韩国正式提出“文化立国”战略,将具有创新创意的文化产业作为韩国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优先发展,并颁布了《国民政府的新文化政策》。韩国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为韩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如韩国国内市场狭小,为促进其文化产品的出口,韩国政府特别将亚洲市场作为主要出口市场,尤其向中国和日本这两个重点出口国家输出了大量优秀的影视作品,获得超高口碑后进而再向世界其他国家拓展,使文化立国之政策得到真正实现。同时,韩国政府机构还设立了诸如文化观光部、文化产业局、文化内容振兴院等专门管理机构,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管理支持。另外,韩国政府为有计划地对文化产业实施资金支持,除了加大相关财政预算和拨款力度,还通过多种途径筹措发展资金,并设立了诸如“文化发展基金”等专项基金,借以推进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由于中国并未将文化贸易放在一定的战略高度上,所以目前中国的文化贸易不论是数量还是速度,较发达国家都有一定的差距。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但颁布时间较晚,扶持力度不足,导致文化贸易企业生存环境艰难,高成本低收益使得企业难以快速发展。如2003年于《政府工作报告》中才首次正式提及文化產业并开始重视其发展,2011年于“十二五”规划中才明确将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到战略层面。此外,对文化贸易企业的监管力度也有不足,企业间恶性竞争,也不利于文化贸易龙头企业的出现。这些都使得中国的文化贸易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中国文化贸易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而由于战略地位较低,没能及时做出积极的引导,导致中国丰富的文化资源没能得到充分的利用。虽然韩国许多文化都是古时从中国传入的,但他们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视程度要远高于我国,并将其历史文化视为国家形象的一部分,亦将文化贸易摆到了极高的战略地位上,进而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文化强国。近年来,中国政府意识到文化贸易在现代国际贸易中的重要作用,开始重视本国文化资源,提倡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文化产品国际影响力较弱

缺乏知名文化企业和民族品牌产品是中国文化产品国际影响力较弱的一个重要原因。从中国文化产品的贸易结构来看,中国出口产品主要以附加值及技术含量较低的文化用品为主,而以文化内容和文化服务为主的影视、文艺演出及电视节目等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核心产品所占比重很小,也不存在能够得到世界消费。而韩国的三大娱乐公司SM、YG、JYP家喻户晓,少女时代、EXO等偶像组合引发年轻人痴迷追捧,韩国烧酒、种类繁多的泡菜颇具区域特色,这些“韩流”的代表彰显着韩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受到国际市场的较高认可。反观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拥有更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及文化资源,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主要靠的是规模化的贸易输出,并没有着重进行文化品牌的建设与推广,没有能够代表国家且国际影响力较大的文化企业与品牌。尽管世界已经通过宣传片、纪录片等方式了解到了一些中国传统文化,例如国粹京剧,但由于我国与西方国家文化背景的差异及文化认知程度的不同,未经过改良的特色传统文化产品将受到严重的文化折扣的不良影响,不仅难以被西方国家的受众认同或理解,也难以对其产生吸引,这就导致国际影响力难以提升,也就无法引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此外,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先进的国际化传媒工具也是难以提升国际影响力及国际认可度的一个原因。以综艺节目为例,近几年,中国的热播综艺,如《奔跑吧兄弟》《明星大侦探》《世界青年说》等,均为购买了韩国综艺《Running Man》《犯罪现场》《非首脑会议》等版权而制作,一些甚至连版权都没有购买,就对原版进行“模仿”制作,而通过版权购买而制作的节目,其内容多与原节目极度相似,并不会提高消费者对我国综艺节目的认可,那些通过“模仿”而制作的节目更是广受诟病,中国在动漫、游戏等其他几个行业也存在类似情况。中国真正原创的节目寥寥无几,大多质量不佳没有实力参与竞争,而且广播电视平台缺乏足够的国际影响力,导致外界对中国的了解受到局限,中国文化产品国际宣传与营销不足,品牌推广力度薄弱,使得中国文化的“走出去”受到严重制约。相比而言,韩国文化产品创新能力强,以韩国影视作品为例,从编制、拍摄、剪辑、后期活动宣传到成片销售,各环节均植入创新与营销元素,整个流程俨然一套亚洲版的好莱坞制作模式,让人耳目一新。此外,韩国的KBS World Radio(韩国国际广播电台)、韩国联合通讯社、中央日报、文化日报等媒体和期刊享誉国际,政府机构也注重建设国内外的营销推介平台,如举办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等,这些先进的传媒技术和国际化营销平台源源不断把韩国文化传播到全球,使韩国的国际影响力得到大大提升。

(三)保护文化贸易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虽然中国有关部门陆续制定了一系列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但大都缺乏具体措施的支撑,浮于形式的层面,文化产业发展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从总体上来看法律法规体系仍不健全,对文化贸易方面的立法也处于缺失状态,尤其对诸如影视、著作、游戏、音乐等许多文化产品的原创版权方面难以给予全面的保护。近年来,国内文化各个行业抄袭现象屡见不鲜,国家对侵权没有明确的界定,维权要付出大量的人力与财力,最终却不一定能得到合理的结果,致使被侵权的原创者望而却步,间接助长了抄袭者的气焰,久而久之便打击了原创者,不利于文化产品的创新与发展。对外贸易方面,由于文化产品种类繁多,难以逐一制定相关细则,导致一些文化产品贸易遵循的规章制度较为落后,难以在日益激烈的国际文化贸易竞争中取得优势。此外,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同其他文化产业高度发展的国家相差甚远,一旦产生纠纷,不仅会造成经济的损失,也不利于树立正面的国际形象。而韩国从开始就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政策,如今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体系。1998年金大中总统上任后颁布《国民政府的新文化政策》;1999年韩国政府制定《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这个综合性法规正式从法律层面保障了文化产业的发展;随后韩国政府又陆续颁布和修订《文化产业发展五年规划》《文化韩国21世纪设想》《电影振兴法》《著作权法》《广播法》《韩国文化产业内容振兴政策》等,为具体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战略方向和较为全面的政策依据与制度环境。以上出台的这些政策与法律法规涵盖范围广泛,对文化产业政策的制定、文化产业环境的分析,基础环境营造与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产业专业型人才培养,新技术开发以及促进文化产品的流通和出口支援等方面都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保障,为“文化立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四)文化领域人才缺失

人才是产业得以发展的核心,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是创意,因此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对外文化贸易立足于国际市场,更加需要对各文化、管理、营销、贸易均具有深度理解的高水平、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是目前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已经落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文化人力资源质量不高,缺少一批专业性的文化人才。文化产业从业人才队伍不仅总体规模较小,而且专业化程度良莠不齐、结构不合理,尤其缺少高层次的复合型管理、国际营销和创意型人才,这是当前我国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弥补这一不足,国内部分高校及研究机构已经设置了相关的专业和培训基地,甚至设立了文化产业研究所,但目前人才培养体系尚不健全,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完全匹配。这些短板令我国极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暂不能很好地转化为现代文化商品和服务,也暂未能顺畅进入国际市场创造出口创汇。

而韩国为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文化各领域人才的培养,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举措:首先,韩国政府设立了一些专门机构,如设立“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委员会”来负责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并协调相关事宜,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其次,韩国政府还通过国家预算拨款等方式为人才培养提供财政支持,仅在2000—2005年期间,韩国政府就投入2000多億韩元来完善人才管理系统。另外,通过高校与企业合作,专门设置了游戏、影视表演、音乐等培训课程,让学生参与研讨交流会、展览会、教育会等社会实践,并将学校教育延伸到从业后的社会行业培训,使学校教育得到实用性和延续性的拓展。这些有力的措施极大推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创新、管理及营销,使韩国文化贸易的发展跃上新的台阶。

四、以韩国为鉴发展中国文化贸易的对策

(一)加大政府各方面的扶持

首先,要完善文化产业相关政策体系。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文化贸易发展的基础,两者息息相关,而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各国相关产业政策的指导与扶持。目前中国出台的相关政策大多是一些纲领性的文件,仅从宏观处指导与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缺乏实质性的支持。中国政府可借鉴韩国经验,根据国内目前实际情况制定最需实施的短期规划,在资金的投入与筹集、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组织机构的建立、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激励文化产业的发展;针对要重点扶持的文化行业的发展现状与特殊性,制定出明确、科学、合理的全球发展政策和具体实施目标。同时要积极构建与WTO规则相适应的文化贸易新体制。由于我国文化贸易起步较晚,现在实施已久的文化贸易规则大多有益于贸易强国,而我国得益偏少。为鼓励文化企业走出去,在国际文化市场更具竞争力,需要在WTO框架下进一步完善文化贸易政策以及外汇管理等相关规定,既要遵守国际规则,又要通过正当的外交政策争取参与规则的制定,在保护自身利益的同时获取更大的权益。

其次,要扩展文化产业的投融资渠道。资金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生命力,而政府的财政预算是支持产业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因此,加强政府对文化产业的财政支持十分重要。尤其在文化产业需要重点扶持的领域,政府部门应增加财政专项投入比例或设立文化产业专项基金,为其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政府还可以通过实施差别税率、政策性贷款等政策性层面优惠,让文化企业享受足够的税收优惠或解决资金不足的瓶颈,以此鼓励文化领域相关企业的创立及文化产品的出口。除此之外,政府还应该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拓宽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金的注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在投融资方面取消一些不必要的投资限制,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通过财政补贴政策,鼓励投资者对文化企业进行投资,引导社会资金积极流向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此外,政府还可以制定政策加强外商投资,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促进本国企业走向国际化。

(二)注重塑造优质文化企业和民族品牌

作为对外文化贸易的主体,文化企业的发展经营状况对中国文化贸易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国家应采取财政、税收、法律等方面措施,重点扶持生产原创型文化产品的企业,使其做大做强,提高国际知名度及认可度,促进中国文化产业向好向快发展。中国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企业应激励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创新、开发原创作品,努力挖掘民族文化特色,研发出既具有国际竞争力又蕴含中华文化传统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文化名牌产品。同时,企业要注重在文化产品的制作、包装、传播等各个环节中加入高科技元素,改善文化形象,提升文化产品的附加值,把文化产业变成高附加值的出口创汇方式。另外,企业还需借助电视台、报刊、网络多媒体等搭建文化出口综合信息平台,细分市场,针对国外不同消费环境和消费对象,积极做好文化贸易的营销工作,把研发的文化产品大力推向国际市场。

(三)尽快完善健全文化产业相关法制体系

若想实现文化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驾护航至关重要。首先,要加强文化领域各个行业的立法。目前中国关于文化产业的法制体系还不健全,缺乏基本大法,缺失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不能系统有效地保护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中国要加强文化立法的力度,积极填补法律空白,形成坚实的法律屏障,使文化产品得到全面的法律保障。针对已有法律,也要积极进行完善,并且制定详细严格的判定标准,避免“钻空子”的行为出现。且法律保护不能只做表面工作,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对抄袭、山寨等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要严厉处罚,为原创者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其次要构建规范的执法体系,各部门之间要保持信息共享和沟通顺畅,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执法漏洞,损害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最后,要善于及时发现与解决文化产业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挑战,并从法律法规上及时弥补与完善,为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支撑。

(四)积极培养与引进文化领域的复合型人才

要想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必须重视文化产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力资源极其丰富,但文化贸易的复合型人才却极度缺失。因此,优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中国应该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多渠道培养文化产业人才。可以参考韩国先进经验,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人才培养的相关事宜,尝试在更多的高等院校制定文化人才培养计划,设立国际文化贸易、文化产业管理等相关专业;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及其他教育机构开展对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资格培训。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专业性人才及既懂文化产业又懂文化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加强产—学—研的结合。

其次,要加强文化贸易人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采用国内教育与国外访学并进的方式,定期与国外高校做人才交流项目,选派人员出国留学进修,既能够让他们学习到国外的先进文化贸易理论,又能够了解到不同国家的消费者偏好及市场需求。也可以聘请世界各国知名的文化贸易企业家、学者到高校或企业内部进行演讲与座谈,培养学生对文化产业的兴趣,让从业者能够更加直接地吸取到经验。

再次,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随着国际竞争的愈演愈烈,我国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如给予职场晋升激励、福利奖励、情感关怀等,创造良好的从业环境吸引优秀人才。对国内人才积极挽留的同时,还要采取一定策略,吸引在国外留学或从事文化贸易相关领域的高端人才回国发展,为发展文化产业注入新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丹丹.韩国文化产业贸易成功经验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河北经贸大学硕士论文,2013.5

[2] 黄光炜.基于中韩比较的中国文化贸易研究.海南大学硕士论文,2016.5

[3] 牛汉杰.中韩文化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经济师,2015(11)

[4] 邓承哲.我国文化贸易发展研究.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02)

[5] 孙茜.韩国影视文化贸易的成功机制及对中国的启示.经济师,2016(08)

[6] 彭赞文.文化产业输出与国家身份建构.人民论坛,2013(08)

(作者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辽宁沈阳 110000;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大连 116029)

(作者简介:王玲莉,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左林鹭,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国际竞争力文化产业
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分析
对文化产业创新模式的分析:以传媒类文化产业为例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