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对财务的影响和对策
2021-07-07李超
李超
摘 要: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一直是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要更加明确事业单位的定位,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在改革过程中不断创新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以及事业单位的相关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发挥事业单位的实际作用,在对事业单位进行财务工作改革过程中,要适应当前的新形势变化,深入分析改制财务工作造成的影响要进行,并且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 体制改革 财务影响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1)01-095-02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都进行了深刻的改革,在市场经济体制内的改革,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时,对于事业单位的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对事业单位的改革不仅有效提高了事业单位的自主性,也进一步明确了其公共性,使事业单位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针对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对财务的影响,要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一、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财务核算的区别
1.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财务管理在财务核算方面的不同首先体现在核算规定和核算方法上。一般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按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会计准则》及《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而企业必须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补充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
会计核算的基础主要体现在两种形式,一种是利用收付实现制度,而另外一种则是权责发生制。事业单位由于自身所具有的公益性和服务性特点,因此在财务核算时,大多采用收付实现制度,其经营性收入则采用权责发生制。而企业主要以营利为目的,看中的是經营性收入,因此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主要以权责发生制度为主,通过权责发生制,企业能够更加清楚的了解到实际的经营状况,使企业的决策人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情况,为决策者做出经营决策提供信息。针对核算方式本身来说,进行收付实现制度需要以实际收到的现金或者实际支出为标准,这样才能更加具体地反映出收入以及发生的费用。而采用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则通过确认本期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进行会计核算,一般情况下不会关注现金是否实际收到或实际支付使用这样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使企业的决策人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情况,为决策者做出经营决策提供信息。
2.二者适用范围不同。事业单位的核算对象是本单位在开展业务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事项,其基本职责是客观地记录、监督、反映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控制单位的运营活动,是单位事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会计在财务工作中的职责是核算、监督、控制资金使用情况、核算成本、费用及盈利润,进行经营管理。
3.构成要素不同。事业单位的会计要素主要是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净资产,而企业单位主要以盈利为目的的特点,决定了会计要素还有利润组成,两者在负债方面的核算是一致,而主要不同体现在收入、费用、净资产、所有者权益等方面。就收入方面而言,事业单位的收入一般是事业单位开展服务活动或者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而企业收入方面主要是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取得的合法收入,包括销售产品和提供服务获取的收益。就净资产与所有者权益而言,事业单位会计中讲的净资产与会计中的所有者权益是相对概念,而企业单位的净资产与所有者权益是属于股东所有,企业会计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的投资者对于企业投资的所有权,一般会受到企业经营状况影响。而由于事业单位具有公益性和福利性的特点,使得事业单位会计中没有利润会计要素,而利润是企业会计核算中所独有的,对于企业的经营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特点
事业单位大多是国家管理和政府服务机构,主要任务是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主要包括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评价以及内部控制、资产管理和财务监督等多方面构成。事业单位主要具有公益性和服务性的特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征主要体现在:财务管理主要对资金支出进行管理;事业单位经费多来源于政府,不具有盈利性质,成果更多体现在社会性效果方面,直接或间接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生活。一般不与资金提供方(一般为中央或地方财政)分享剩余价值。与企业财务管理不同,其核心就是盈利为目的开展的各种财务工作。
三、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对财务的影响
1.对资金管理模式带来的影响。当前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都执行国库集中支付模式,相关款项由国库直接支付。可以细分为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在这样的资金管理模式下,财政部门在每一年都会给事业单位相应的预算指标,并且在此过程中审核事业单位的月度、季度以及年度资金使用计划,在资金支付过程中不直接拨付事业单位,由国库进行集中支付。事业单位改革后一部分事业单位将脱离公益性质,直接参与财富创造,事业单位的资金筹措不再仅仅依靠政府划拨,而是积极寻求多方面的资金投入,如民间资本、企业资金、银行、融资租赁等多种渠道和多种形式的资金筹措。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后由于资金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促使资金管理模式发生相应变化,这部分单位应及时调整资金管理、财务管理方法,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2.对账户体系造成的影响。部分事业单位改革至公益一类性质后,将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针对预算资金的上交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经过改制之后,事业单位不再进行款项自收和汇款,这样的改制模式使得事业单位的账户数目减少,财政部门针对这样的现象对于事业单位多余的银行账户进行及时清理,当前的大多数事业单位都只会设立一个无余额的账户,还有一些单位会根据实际需要增设其他资金账户,但不再开放财政性存款类账户,也由此取消了收入过渡性账户和特色专户。零余额账户在使用过程中有着严格的规范和措施,即所有的财政性资金都要通过零余额账户划拨,零余额账户也不能向同级单位的其他账户划拨资金,这样的改革进一步遏制了私设小金库,随意动用财政性资金的现象。
四、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对财务会计影响的对策
1.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在传统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主要的管理对象是财政拨付的资金,事业单位改革后,原本的管理对象和管理办法无法满足当前的实际需求,并且财务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情况的重要管理办法和实际使用依据,在管理工作中需要对其进行全面准确的管理,因此,事业单位改革之后要针对原本的预算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将牵涉到的其他资金全部纳入管理范围,这样才能落实财务预算管理工作。
2.构建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队伍。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对于事业单位的各个方面产生了长远而深刻的影响,对于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要求也更高,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事业单位在适应改革的过程中,针对财务管理首先需要强化现有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通过建立相应的制度全面对管理人才进行培训,长期在资金管理、预算编制、风险控制以及其他财务方面的专业技能。另外,事业单位还要提高财务人才准入门槛,积极引进高素质的专业财务管理人员,进而构建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队伍,通过这样的方式从整体上提高财务人员的管理水平。
3.完善内控体系,加强内部控制。强化内控工作,是保障财务工作安全的重要途径。完善内控体系可以有效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规避财务舞弊行为的出现。改制后的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对各项财务事项做到事前审核、事中控制、事后监督。
4.加强资产管理。针对事业单位加强资产管理是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方式,为了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率。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首先要避免资金流失,解决财务管理中资产管理混乱的问题。针对事业单位类型的不同,结合实际情况全面清查单位所拥有的资金,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对事业单位拥有的资金进行合理的配置和规划。同时,在此过程中要针对资产管理人员制定相应的工作规范和监督管理制度,以避免资产管理人员利用工作制度谋取私利,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损失。针对增强资产管理使用效率,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通过各项资产的合理使用避免资金限制,挖掘事业单位现有资金的隐性价值,促进整体资产的使用效率。
5.及时引进管理会计机制。管理会计作为财务工作的分支,在管理会计的工作中,主要是事业单位各个部门通过日常管理对经济活动加以控制和规划,为事业单位管理层作出决策时提供相应的决策参考,将管理会计应用事业单位中,与财务工作相互配合,能够更加适应事业单位改革后的新变化和新形势,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优化,进一步保证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有效提高了财务核算的质量和效率。
五、結语
事业单位在不断地改革过程中,原有的地位和功能都将有相应程度的改变,因此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事业单位针对这些影响要积极面对,深入研究改革带来的变革,依此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在此过程中,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体系和制度,完善内控体系,加强内部控制,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保证财务管理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并且积极接受外部力量的监督,进一步约束规范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行为,真正使事业单位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在勇.事业单位改制对财务会计的影响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11):69-70
[2] 王大庆.浅谈事业单位改制对财务和会计影响及对策[J].财会研究,2018(06):239
[3] 李宏.事业单位改制对财务和会计的影响对策[J].财务管理,2018(12):60-62
[4] 陈浩.事业单位改制政策变化对财务管理的影响[J].今日财富,2017(05):109-110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测绘设计研究院 北京 100038)
(责编: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