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5年营业收入将突破3000亿元

2021-07-07

科学导报 2021年39期
关键词:营业山西全省

科学导报讯 记者耿倩 6月8日,记者从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省政府印发了《山西省“十四五”新材料规划》(下称《新材料规划》),《新材料规划》明确:山西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提出的“六新”要求,在“十四五”期间,坚决锚定“2025年转型出雏型”的战略目标,立足全省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着力攻关一批新材料尖端技术和产品,全面推进新材料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将新材料产业打造成为山西省重要支柱產业和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到2025年,全省新材料产业营业收入力争突破3000亿元。

《新材料规划》要求“十四五”期间,山西要抢占国际领先地位,突破一批关键工艺和专用装备、增强自主可控能力,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基地,坚持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到2025年,全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模和质量进一步提高,重点细分领域产品高端供给能力大幅提升,产业基础和产业链条延伸能力显著增强,部分领域进入全国前列,总体实力迈入全国第二方阵。具体来讲,“十四五”期间全省新材料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保持13%以上,到2025年力争突破3000亿元,培育3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行业龙头企业、10家以上营业收入达到100亿元的企业,培育10家在全球领先的单项冠军企业、10家在国内领先的新材料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到2025年,全省新材料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力争达到3%以上,新建设2家以上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每年突破20项以上关键核心和共性技术,力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实现高质量转化及产业化应用。

据了解,“十三五”以来,山西省新材料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在体系建设、产业规模、技术进步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具备了良好发展基础。截至2020年年底,按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2018)》分类,全省新材料产业共涉及36个大类、79种小类,拥有规上企业150户。在特种金属材料、碳基新材料、半导体材料等领域,具有一定的规模,部分产品和技术接近国际国内领先水平。比如,2020年全省不锈钢产量419万吨,位居全国前列,耐热钢、造币钢、车轴钢等21种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全省原镁产量10.4万吨,镁合金产能约22万吨,位居全国第二位。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单晶衬底材料处于国际领先水平,2020年销售3万余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山西钢科公司突破了国产T800级碳纤维关键制备技术,实现规模化稳定生产。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掌握了石墨烯等储能材料产业化核心技术,实现了在电动汽车、无人机等领域的示范应用。潞安化工集团研发突破了聚烯烃弹性体等核心关键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同时全省初步形成一批有一定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以吕梁、运城为核心的铝镁合金材料基地,以山西综改示范区、忻州为主体的半导体新材料基地,以长治、晋城为重点的高端碳基材料基地等,涌现了太钢不锈、华阳集团等一批骨干新材料企业,培育了烁科晶体、晋投玄武岩等在国内材料细分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优势企业。康镁科技、晋坤矿产品等17家新材料企业还荣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初步形成了大型骨干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猜你喜欢

营业山西全省
呕心沥血,奉献山西农业
Right to Roam
2019年度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
忻州市:光伏扶贫总量全省第一
我省初步建成全省湿地保护体系
前三季度山东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94%
168家鲁股一季度赚109亿
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同比增(减)幅前50家公司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减)幅前50家公司
小微企业免征22项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