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梁静力试验研究

2021-07-07惠兴智

山西交通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主桥挠度监测点

惠兴智

(山西省交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32)

开展静力试验是检测大跨度预应力桥梁安全与否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此进行了一些研究,主要有:文献[1-2]分别对4个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框架节点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并基于试验重点分析了节点的变形能力和刚度退化等性能,此外,针对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对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节点的破坏机理进行了详细分析。文献[3-4]以某地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V形工程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静载试验研究,并对连续刚构桥静力特性分析,最后将实测数据与数值模拟数据进行对比,进行了相互验证。文献[5-6]针对某桥梁开展荷载试验,并建立弯桥的有限元模型,重点分析了桥梁在设计活荷载下的静力和动力特性,最终对桥梁的应变和挠度,以及频率和振型进行了细致分析。本文主要以某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为研究对象,对桥梁静载试验的过程进行了归纳总结,重点对桥梁主桥在控制断面或桥跨等分点处挠度、桥跨控制断面应变(应力)、试验过程中的裂缝和异常现象进行了记录和观测。

1 工程概况

某全桥共2联,上部结构为6×20 m先简支后结构连续T梁+(86+160+86)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下部结构主墩由两片薄壁墩组成,每片薄壁墩采用矩形实心截面。

墩身上部端与箱梁0号梁段固结,下端部与承台固结。过渡墩采用柱式墩,主墩承台采用(14.0×14.0×5.0)m矩形承台,主墩桩基均采用9根直径为2.0 m桩基,过渡墩采用2根2.5 m桩基;桥台为重力式U型桥台,群桩基础。主桥立面图和横断面图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主桥立面图(单位:m)

图2 典型断面图

2 试验过程与方法

2.1 试验内容

试验内容主要包括有:a)桥梁断面挠度监测;b)桥梁断面的应变监测;c)裂缝观测;d)异常现象观测。

2.2 试验点布置

2.2.1 挠度测点布置

如图3所示,挠度测试截面及测点在主桥全桥近似等分布置挠度测点,纵向2条测线,布置在护栏带两侧。

图3 主桥挠度测点布置(单位:m)

2.2.2 应变测点布置

如图4所示,共设置J1、J2、J3截面,每个截面上各布置8个测点,各断面测点位置详见图5,其中图中“”标记为混凝土表面应变测点。

图4 主桥应变测试截面布置(单位:m)

图5 各控制截面应变测点布置

2.3 试验方法

2.3.1 试验荷载

本次试验主要依据对桥梁断面控制截面内力的等效法则来布置荷载。试验之前对加载所使用车辆进行重量测定并编号,表1为试验车辆技术参数表,其中前-中轴距a均为3.80 m,中-后轴距b均为1.35 m,轮距均为1.80 m,图6为试验车辆示意图。

图6 试验车辆示意图

表1 试验车辆技术参数表 kN

2.3.2 试验荷载效率

静力试验荷载按控制内力、应力或变位等效原则确定。依据《公路桥梁荷载试验规程》JTG/T J21-01—2015第5.4.2条静力荷载试验效率ηq,对竣工验收荷载试验,宜介于0.85~1.05之间。

式中:Ss为静力试验荷载下的桥梁控制截面位移或者内力的最大计算效应值;S为此时的最不利效应计算值;ηq为荷载效率;μ为冲击系数。

2.3.3 加载布置

主桥各工况试验车辆加载纵向布置图见图7,工况5和工况6因与工况1和工况2对称,未列出。图8为主桥加载试验车辆横向布置图。

图7 主桥加载车纵向布置图(单位:m)

图8 主桥加载试验车辆横向布置(单位:cm)

2.3.4 加载方式

本次试验采用分级加载的方式,卸载过程中采用缓慢有序的方式。具体的加载程序如下:第一步按照试验满载的1/2~2/3进行预加载试验;第二步通过对加载车辆进行自然分级,共进行3级加载;第三步为采用缓慢有序的方式分级卸载。

如表2所示,试验过程中分别进行了中、偏载试验,表中罗马数字对应表1中的车辆编号。英文“YCS”代表应力分级的测试;“NCS”代表挠度的分级测试;“Le”代表裂缝的监测。

表2 主桥各加载工况具体布载情况及对应的测试项目

3 试验结果分析

主要以J1和J3截面为例进行研究分析。

3.1 主桥J1截面试验结果

3.1.1 挠度

偏载和中载试验工况下,挠度实测结果与计算满载值的比较见表3~表6。表中挠度向下为正,实测挠度均为试验荷载作用下的挠度增量,试验环境为阴转晴,试验温度为20℃~23℃。

表3 J1截面工况2偏左侧加载左侧挠度测线

表6 J1截面工况1中载加载右侧挠度测线

表4 J1截面工况2偏左侧加载右侧挠度测线

表5 J1截面工况1中载加载左侧挠度测线

由表可知,本次试验中,截面J1最大实测挠度值为8.79 mm,挠度的校验系数η介于0.58~0.85。不同试验工况下监测点的相对残余挠度均小于规范要求的20%,并且在卸载过程中未出现异常且卸载完毕后恢复原貌。综上可知,该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满足公路-I级的正常使用要求。

3.1.2 应变

试验荷载下,测试截面的实测应变及与计算应变的比较见表7、表8。

表7 J1截面工况2偏左侧加载实测和计算应变检测结果

表8 J1截面工况1中载加载实测和计算应变检测结果

表中应变受拉为正,实测应变均为试验荷载作用下的增量,测试截面混凝土设计等级为C50,弹性模量Ec=3.45×104MPa。本次试验环境为阴转晴,温度为20℃~23℃。

由表可知,本次试验中,截面J1最大应变的校验系数介于0.44~0.73。不同试验工况下监测点的相对残余应变均小于规范要求的20%,并且在卸载过程中未出现异常且卸载完毕后恢复原貌。综上可知,该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满足公路-I级的正常使用要求。

3.1.3 裂缝观测

本次试验过程中,均未发现裂缝。

3.2 主桥J3截面试验结果

由于篇幅有限,本节未列出具体的试验数据,以下给出主桥J3截面试验结论。

3.2.1 挠度监测

本次试验中,截面J3最大实测挠度值为26.76 mm,挠度的校验系数η介于0.60~0.77。不同试验工况下监测点的相对残余挠度均小于规范要求的20%,并且在卸载过程中未出现异常且卸载完毕后恢复原貌。综上可知,满足公路-I级的正常使用要求。

3.2.2 应变监测

本次试验中,截面J3最大应变的校验系数介于0.46~0.65。不同试验工况下监测点的相对残余应变均小于规范要求的20%,并且在卸载过程中未出现异常且卸载完毕后恢复原貌,满足公路-I级的正常使用要求。

3.2.3 裂缝观测

本次试验过程中,均未发现裂缝。

4 结论

本文主要以某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为研究对象,对桥梁静载试验的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a)试验中,截面J1和J3最大实测挠度值分别为8.79 mm和26.76 mm,挠度的校验系数η分别介于0.58~0.85和0.60~0.77。不同试验工况下监测点的相对残余挠度均小于规范要求的20%,并且在卸载过程中未出现异常且卸载完毕后恢复原貌,即该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满足公路-I级的正常使用要求。

b)试验中,截面J1和J3最大应变的校验系数分别介于0.44~0.73和0.46~0.65。不同试验工况下监测点的相对残余应变均小于规范要求的20%,并且在卸载过程中未出现异常且卸载完毕后恢复原貌。即该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满足公路-I级的正常使用要求。

c)试验过程中,均未发现裂缝,满足表观要求。

猜你喜欢

主桥挠度监测点
天津南港LNG接收站沉降监测点位布设
抚河流域综合治理监测布局优化
Spontaneous multivessel coronary artery spasm diagnosed with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maging:A case report
全站仪极坐标法监测点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北海市西村港跨海大桥主桥总体设计
平顶山市神马路湛河桥主桥方案设计
我省举办家畜血吸虫病监测点培训班
悬高测量在桥梁挠度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收缩徐变在不同铺装时间下对连续梁桥长期挠度的影响
温度与斜拉桥跨中挠度的关联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