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切口切除甲状腺瘤的适应证及效果
2021-07-07陈绪涛
陈绪涛
(襄州区人民医院,湖北 襄阳)
0 引言
甲状腺属于人体内分泌腺系统,一般受到手术或药物的影响,出现甲状腺或促甲状腺激素的水平异常会诱发甲状腺瘤的产生[1]。甲状腺部位出现良性肿瘤为甲状腺腺瘤,良性又可分为滤泡状和乳头状囊腺瘤,恶性肿瘤为甲状腺癌,伴随症状为甲状腺结节、声嘶、吞咽困难等,良性肿瘤根据患者病情决定药物或者手术治疗,但早期患者难以根据临床症状发现疾病,多为体检时或肿瘤出现进展压迫到周围组织才能够发现,诊断时期已经难以通过药物控制,因此临床一般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据肿块的直径、性质选择切除术,随着微创意识的兴起,微创手术也广泛应用于临床实验中,小切口切除术具有创伤面积小、降低疼痛感、恢复快等优势,取得了理想的治疗甲状腺瘤效果。本研究将研究小切口切除甲状腺瘤的适应证及效果。
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选择本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甲状腺外科就诊的86例甲状腺瘤患者,按照随机平均分组原则,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观察组男19例,女24例,年龄25~73岁,平均(51.16±6.04)岁;肿瘤直径为1.1~3.2 cm。对照组男17例,女26例,年龄27~75岁,平均(50.67±7.26)岁,肿瘤直径为1.2~3.4 cm。比较两组患者年龄、肿瘤直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诊断标准:符合《2017版WHO甲状腺肿瘤分类解读》[2]中关于甲状腺肿瘤的诊断标准:患者出现结节,单发性较多,早期未出现累及周边组织,后期出现吞咽困难、呼吸困难、肿痛等被压迫特征,部分患者伴随心悸、多汗、消瘦等相关症状。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甲状腺肿瘤的诊断标准;(2)经超声或穿刺检查证实,为良性肿瘤患者;(3)年龄为20~75岁;(4)患者及家属自愿配合本实验;(5)对本实验术式有手术适应证。
排除标准:(1)对本研究应用存在手术禁忌证;(2)同期接受过颈部、甲状腺手术治疗手段患者;(3)出现肿瘤转移患者;(4)合并器质性障碍等严重疾病,依从性差的患者。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切除术治疗,操作方法:患者选择平卧体位,进行全麻操作,于颈部前区,胸骨切迹上缘的2横指处进行9~12 cm的弧形切口,切开皮下组织、颈前肌群,充分暴露甲状腺真被膜,并提起甲状腺悬韧带,对甲状腺中静脉进行游离结扎,彻底切断甲状腺肿瘤后,应用生理盐水清洗受创面,直到止血,再留置引流管,缝合皮肤,结束手术。
观察组采用小切口切除治疗,操作方法:按照对照组的麻醉、切口操作,切口长度为3~5 cm,颈阔下游离皮瓣止血,应用电刀分离两侧带状肌,再沿着瘤体切开气管前筋膜,钝性分离甲状腺真假被膜疏松层,向两侧牵拉,充分显露甲状腺峡部与气管并进行解剖和分离,依次切断甲状腺周围组织,钝性锐性游离瘤体,手术结束后进行创面清洗,在彻底止血后,放置引流管,进行皮肤缝合,结束手术。
3 观察指标
3.1 手术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愈合时间。
3.2 临床疗效
参照《甲状腺肿瘤诊疗指南》制定疗效标准:以患者的病灶部位切除效果、愈合情况、临床症状等作为检查指标。(1)优:患者的局部结块、肿痛症状消失、病灶部位完整切除,无并发症及其他功能损伤;(2)良好:患者的局部结块、肿痛症状基本消失,病灶部位切除切除,无并发症及其他功能损伤;(3)差:病灶部位完整切除,但临床症状未出现消失,且愈合质量不高。总疗效率=(总例数-差例数)/总例数×100%。
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统计进行数据分析,研究所得的手术指标均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临床疗效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治疗结果
5.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情况对比
观察组的手术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愈合时间均明显更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情况对比(±s)
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 愈合时间(d) 术后引流时间(d )观察组 43 29.5±4.6 5.3±2.6 1.7±0.5对照组 43 56.7±8.1 8.4±3.1 3.0±0.7 t 19.148 5.024 9.910 P 0.001 0.001 0.001
5.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对比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对比[n(%)]
6 讨论
甲状腺瘤多指良性肿瘤,诱发因素为甲状腺细胞出现异常水平、增生导致,相关研究显示,肿瘤的产生与先天、遗传、社会等因素有着高相关性[3-4]。早期甲状腺瘤的症状轻微,难以通过症状及时发现,随着病情的进展,肿瘤会出现体积增大,压迫到气管、食道、神经等其他组织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声带压迫嘶哑等情况,甚至出现肿痛感、出血迹象,需要采取对症措施进行治疗干预,停止肿瘤的恶化。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不同的术式存在不同的适应症及治疗效果,本研究采用小切口切除术,创伤面积较小,治疗效果理想。
传统手术切除切口长达5~7 cm,不仅影响美观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且由明显疼痛感,甚至出现粘连等现象,造成并发症、感染风险增加[5]。
小切口切除术切口较小,创伤面积小,有利于缩短恢复时间,其优势在于创伤较小,术后形成的瘢痕较小,不会影响美观性;切口小也就意味着对正常组织造成的游离范围小,从而提高手术指标,减少出血量以及术后愈合、引流时间;此外采用钝性分离方法可以充分保护甲状腺周边组织的正常功能,减少疼痛感。但是由于颈部结构狭长,同时甲状腺血运较为丰富,与周边组织及血管间隙较小,造成小切口手术难度的增加,出现大直径肿块需要进行腺体游离,牵引肌肉及腺体达到扩展手术视野的目的。因此本研究认为小切口切除术的适应症应选择良性肿瘤,且结块直径低于5 cm,超过直径的肿块可选择由经验丰富者实行或选择其他术式。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手术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引流、愈合时间均明显更低(P<0.05);其原因在于小切口手术造成的创面较小,对于正常组织的损伤较低,从而提高手术指标。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在于小切口手术在减少创伤面积的同时有效保护周围组织,减少吞咽等功能损伤,愈合及康复质量高。
甲状腺瘤治疗原则为根除病灶的同时尽可能的保护甲状腺的正常功能,减少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综上所述,采用小切口切除甲状腺瘤治疗效果理想,手术指征良好,适应证范围较广,创伤面积小,临床应用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