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大学校名命名模式比较研究——基于中美Top 400高校的编码分析

2021-07-07蔡宁伟宗博强于慧萍张丽华

关键词:中国大学校名美国大学

蔡宁伟,宗博强,于慧萍,张丽华

中美大学校名命名模式比较研究——基于中美Top 400高校的编码分析

蔡宁伟1,宗博强2,于慧萍3,张丽华2

(1. 中信银行 合规部,北京 100027;2. 中国人民大学 劳动人事学院,北京 100082; 3. 山西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校名是大学的首要品牌,也是大众接触的第一印象,是大学吸引生源的利器。研究依据权威大学排名,选择中国和美国数量相当的代表性大学,运用同一质性研究方法加以分析,借助编码归纳大学校名的命名模式。针对中美799所大学校名共获得2172个初始编码、68个关联编码、13个核心编码。研究发现:中美大学校名的主要命名模式分别有五种和八种。其中,中美大学校名相似的如地理影响、办学内容、办学层级、补充地址等四种命名模式;差异较大的主要集中在中国大学校名的历史特色命名模式,以及美国大学校名纪念人名、宗教传承、历史特色和办学主体这四种命名模式。以此为基础,对比中美大学命名模式的特征和差异,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不足,并就中国大学校名命名提出反思和建议。

中美大学;命名模式;对比研究;核心编码

一、引言

对于考生、家长和老师而言,校名是大学的首要品牌,也是大众接触的第一印象。好的大学校名能够帮助大学招徕优秀的生源,扩展国际化的视野,提升品牌的价值[1];而不合适的大学校名则可能适得其反[2]。当前,美国的大学在众多全球排名中不仅数量较多,且名次相对靠前;中国的大学尽管也有不少入围,但数量相对有限,排名有待提升。那么,中国和美国的大学分别有哪些命名模式?这些命名模式是否适合大学的创建和发展?中美大学在命名中又各自存在哪些“美中不足”?择校时需要注意分辨哪些相似或同名的高校?上述话题,值得采取比较研究的思路来加以整理和探索。

二、大学命名模式

大学是一种组织,尽管各自的立校原因和培养原则存在一定差异,拥有各具特色的校训,但其主要作用和目的都在于教书育人。对中国大学命名的模式研究已形成一定体系,有学者做了相对全面的归纳。[3]相比之下,对美国大学命名的模式相对不足,系统性、全面性和完整性比较匮乏,多聚焦探讨哈佛、耶鲁、斯坦福等知名高校的命名模式,[4]或以特定高校作为案例加以剖析。[5]

(一)中国大学命名的既有模式

中国大学命名的模式各具特色,自成体系,地理、学科是常见模式。于思湘对665所中国高校校名的语义结构统计,提出九类命名模式:一是地名+学科名+性质名;二是地名+性质名;三是职业名+学科名+性质名;四是国名+学科名+性质名;五是学科名+性质名;六是特定文化名+性质名;七是人名+学科名+性质名;八是地名+教育方式名+性质名;九是其他类。[6]孙力平、宋予佳采取类似编码的方法,把中国大学校名分为A、B、C、D四个结构要素,分别代表地理或地位、区别或限定、学科或行业、学校性质,由此归纳出大学校名存在16种二项式、26种三项式、15种四项式,合计57种结构类型。[3]潘昆峰、何章立采用不同命名模式设计了32个虚拟大学校名,运用实验法发现,与含“城市”和“山河湖海”的校名相比较,考生更偏好含“大区域”和“省份”的校名,源于其对高校所在地是省会或都市的先验;与含“学院”的校名相比较,考生更倾向于含“大学”的校名,因可能录取线更高且就业率更好。[7]

(二)美国大学命名的既有模式

美国大学命名的模式各有渊源,人名、地理是常见的模式。

人名是主要模式之一,以纪念大学的创立者或捐赠者,或者纪念相关的知名人士。如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以主要捐赠者约翰·哈佛(John Harvard)命名;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以主要捐赠者伊莱休·耶鲁(Elihu Yale)命名;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以创始人斯坦福夫妇纪念其1884年因伤寒离世的爱子小利兰德·斯坦福(Leland Stanford Junior)命名。

此外,大学所处的州名、城市名、地名等地理名称是另一主要模式。如密苏里大学(University of Missouri)和密苏里州立大学(Missouri State University)等。[8]研究发现,美国大学改名存在生存和发展的利益驱动,从而更好地提升学校形象,吸引更好的生源,形成一种互为促进的良性循环。[9]其代表性策略如从学院改名为大学等模式,密苏里州立大学正是从西南密苏里州立学院(Southwest Missouri State College)一步步改名而来。

(三)中美大学命名模式的异同

中国大学命名模式以地理、学科为主。尽管存在以人名命名的大学,但屈指可数,如中山大学、鲁迅美术学院、白求恩医科大学(现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等。此外,于思湘将华侨大学归为“其他类”并不准确,其本意是以招收培养华侨为办学对象和特色的大学。[6]因此,既有归纳模式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比之下,美国大学命名模式以人名、地理为主,但也可能存在其他命名的模式,需进一步研究。美国有多所教会大学,命名带有宗教色彩,既反映办学主体,也彰显办学目的。如圣母大学(University of Notre Dame)、南卫理公会大学(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等。

此外,与中国大学公立为主且排名靠前不同,不少美国大学都是私立大学,特别是以常春藤联盟(Ivy League)为代表的名校。由此一些公立美国大学的命名还突出了办学主体,如州立(State)等公立大学。如俄亥俄州立大学(Ohio State University)、佛罗里达州立大学(Florida State University),等。市立或城市(City)为主体的大学往往是私立大学。如原名为纽约市立大学(Universityof the City of New York)的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俄克拉荷马市立大学(Oklahoma City University)等。

三、研究设计

本研究选择中国和美国数量基本相当的代表性大学,并依据同样的研究方法加以分析,借助编码发现并归纳大学校名的命名模式。以此为基础,对比中美大学命名模式的特征和差异,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不足和欠缺。本文的研究设计更加强调样本的代表性、数量的相似性和选择的统一性,也强调研究方法的一致性、研究过程的协调性和研究结论的可比性。

(一)研究方法

大学校名是一种专有名词,对其理解和认知属于语义学范畴,用以研究符号在全部表述方式中的意义。[10]从语义学视角,大学校名展示了该校的特点,而大学命名实质是对大学的历史、办学、地点、特色的综合反映。因此,大学校名适用于内容分析(也称“文本分析”)(Content Analysis)、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等质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方法,借助编码来理解大学命名和改名的规则,从而发现中国和美国大学的命名模式。

本文主要采取内容分析法,运用Excel 2019、Nvivo12等软件,从语义学角度分析中国和美国的大学名称。编码过程采取了开放编码(也称“初始编码”,Initial Coding)、关联编码(Relational Coding)、核心编码(Focused Coding)三个阶段,[11]①用以规范地梳理、展示和提炼研究的问题与结果。研究架构如图1所示,从大学校名的价值和影响出发,本文提出研究的问题;以文献综述分别梳理了中国和美国大学的既有命名模式,剖析了两者的特色;运用扎根理论对中美代表性的大学校名逐一编码,分别提出中国和美国的大学命名模式;在对比两者的异同的基础上,尝试研究讨论并提出政策建议。

(二)样本选择

2956所,除去268所成人高等学校,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688所,包括公立大学、民办大学和高职院校。②其中以公立大学的声誉和实力更佳,排名相对靠前。我们拟选择研究发布中国大学排名时间最长、影响力较大的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19年武书连中国大学排名400强排行榜为分析样本,[12]自该排行榜1993年起评价发布,涵盖了几乎所有中国大陆的“211”“985”和“双一流”③建设高校。因数据保密等原因,样本并不包括国防科技大学等军事院校。同期,美国有4724所大学,涵盖了3039所四年制大学和1685所两年制职业学校,也涵盖了大学和文理学院(National Liberal Arts College,也称“博雅学院”或“通识学院”),包括1826所公立大学、1913所私立大学和985所营利性学校。有别于中国大学公立大学的集体排名向好,美国以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8所“常青藤联盟”为代表的私立大学更为闻名。我们选取了美国影响力较大、排名相对科学、覆盖内涵最广的2019年U.S. News全美大学排名中上榜399所最佳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13]因存在并列情况,上述大学排名为前381名,几乎涵盖了全美所有一级和二级大学。④

(三)研究检验

在研究信度上,本文借鉴质性研究信度检验三要素。一是设法关注空想性信度(Quixotic Reliability),确保单一方法能获得不变结果;二是尝试保证历时性信度(Diachronic Reliability),确保不同时间所获结果的稳定性;三是努力提升共时性信度(Synchronic Reliability),确保同一时间通过不同工具所得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注:本图为作者绘制,下同。

图1 本文研究架构

对确保中美大学校名的信度做了三项工作。一是抽取10%的样本中美大学,回溯中美教育部网站高校名录核实名称的完整性、准确性和一致性。借鉴等距抽样法,抽取中美前400和399所最佳大学中,排名1-10、126- 135、251-260、376-385位的高校,合计40所,验证一致。二是同样等距抽取10%的中美样本大学,换时倒查学校官网,验证无偏差。在研究效度上,严格按照研究设计要求,确保研究过程的严谨,保证了程序信度(Procedural Reliability)。

同时,按照质性研究准确记录、尽早写作、尽量完整等九点意见保证程序效度(Procedural Validity)。如在对美国399所大学编码后,在地理命名模式的研究过程中逐一回溯美国50个州来检验等。

四、研究结论

中国大学校名的命名模式主要有五种,而美国大学校名的命名模式主要有八种。其中,相似的如地理影响、办学内容、办学层级、补充地址等命名模式;而差异较大的主要集中在中国大学的历史特色命名模式,以及美国大学的纪念人名、宗教传承、历史特色和办学主体命名模式。

(一)中美大学校名的编码过程

在中美大学校名编码过程中,我们对主要流程和特殊情况做了详细记录,便于读者理解初始编码、关联编码、核心编码的提取和产生过程,也更容易理解后续对中美大学命名模式的归纳和结论。个别编码存在混淆、模糊或者多种含义的情况,我们做了典型举例和处理,使得研究过程更为规范、研究结论更加可信。

1.中国大学校名的编码及处理

在中国大学的编码过程中,初始编码一般较易界定;如关联编码存在认知差异,则经讨论达成一致。个别编码存在多种解释的,我们查找了大学官网,百度百科,特别关注大学简介、历史沿革等,逐渐厘清疑惑。如“计量”本是一个应用数学专有名词,那么中国计量大学中“计量”这一编码应归于办学内容么?但仔细查找该校的历史沿革,发现实际源于1978年国家计量总局创建的杭州计量学校,因此将其归于主管单位更为贴切。又如,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都强调了“对外”,是否办学内容均不考虑“对内经济贸易”?追溯上述两校的办学源头,发现曾分别于1951年和1960年归对外贸易部主管,因此将其归于主管单位更为贴切,而非对内贸内容的舍弃。再如,武汉江汉大学“江汉”编码可以认为源自所处1952年成立的江汉区,但江汉大学前身为1912年由黄兴、宋教仁创办的老江汉大学。据考证因处江汉平原而得名,故长江和汉江这两江才是编码根源。

2.美国大学校名的编码及处理

在美国大学校名的编码过程中,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差异,对此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规范样本大学校名,将排名中的缩写、别称还原为全称。如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全称为新泽西州立大学(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二是运用百度、Google等搜索平台查找样本大学详情,通过介绍(About)、历史(History)等栏目逐一了解命名渊源。如伍斯特理工学院(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位于麻省伍斯特市,但该校实际以创建人所在英国伍斯特郡为名。三是借助专业书籍进一步搜索。如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官网中难以找到对达特茅斯的阐释,我们从该校历史专著中找到其实际以创始人魏洛克(Wheelock)的封号“达特茅斯伯爵二世”命名。[14]四是明确编码的规则。如编码只能保留实词,须去掉of,the,in,at,and等虚词;又如对西部保留地(Western Reserve)、北卡罗莱纳(North Carolina)、新英格兰(New England)等专有名词,尽管包括两个及以上实词,均视为一个编码。五是对个别疑难校名,尽可能分析命名的渊源。如马歇尔(Marshall)、本尼迪克特(Benedictine)等倾向判断为人名。六是对命名的编码、数量等做了回溯核验,检验编码的结果,确保前后编码逻辑一致。

(二)中国大学命名的主要模式

我们对400所中国大学逐一编码,共获得1123个初始编码。由此,按语义汇聚成34个关联编码,最终按实质归纳成5个核心编码。其中,地理影响类核心编码包括全国、大区域、区域、省级、小区域、地级城市、县级城市、区县级地区8个关联编码,含376个初始编码;办学内容类核心编码,包括综合、理工、轻工、通信、能源、交通、建筑、财经、政法、传媒、医药、农林、语言、师范、文艺和民族类16个关联编码,含313个初始编码;历史特色类核心编码,包括古文典故、江海山川、古代地名、培养对象、所属层级、主管部门、成立顺序、纪念人物人等8个关联编码,含28个初始编码;办学层级类核心编码,包括大学、学院2个关联编码,含400个初始编码;五是补充地址类核心编码,一般在校名后以加注括号,含6个初始编码。

1.地理命名模式:立足当下,放眼全国

样本涉及地理影响编码376个,约占全部初始编码的33%,成为排名第二的命名模式,如表1所示。主要特征如下:

一是最大的地理范围到中国为止,并未出现亚洲、亚太、国际、世界、全球、寰球等更大范围的初始编码。

二是最小的地理范围到区(县级),如南开大学是以所处的南开区命名、集美大学是以所处的集美区命名、淮阴师范学院以所处的淮阴区(原为淮阴县)命名。

三是在区域范围,既包括了传统地理意义的华东、华西、华南、华北,也包括了管理意义的中南、中北,还包括了创新意义的东华、西华、南华和北华,如中南作为地理名词一般指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以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建国初期即设有中南局,现有中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存续已久,而中北大学则是后续对应改名。

四是省级范围除了对应省、自治区、直辖市名称外,还存在别称,如首都医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均以北京的别称命名。值得一提的是,东华并无地理区域的本意,⑤北华和西华也是如此,尽管南华有对南中国的地理指称,但使用率、接纳度均不高。

表1 中国大学的地理命名模式

2.内容命名模式:从偏到全,趋于综合

样本涉及办学内容编码313个,约占全部初始编码的28%,排名第三(表2),主要特征如下:

一是排名越靠前的大学,一般更趋综合,且命名中不太体现综合性大学的特色,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排名三甲且均未体现办学内容,而中原工学院、浙江科技学院、沈阳音乐学院排名后三,校名均有办学内容的具体体现。

二是传统理工类大学关联编码类型成为主流,至少包括理工、轻工、通信、能源、交通、建筑、医药、农林8个,占关联编码50%,而文科类相对较少,其主要涵盖的财经、政法、传媒、师范、语言、文艺6个,占38%。

三是办学内容的初始编码存在两类关联编码叠加现象,如信息工程(通信类+理工类)、信息科技(通信类+理工类)、石油化工(能源类+理工类)、建筑科技(建筑类+理工类)、财经政法(财经类+政法类)、农林科技(农林类+理工类)、林业科技(农林类+理工类)、外语外贸(语言类+财经类)等。以第一个编码为类归纳,避免重复归类。唯一特殊的是,考虑到财经类编码展示已满,故下移“财经政法”到政法类展示。

表2 中国大学的内容命名模式

3.特色命名模式:铭记历史,特点鲜明

样本涉及办学内容编码28个,约占全部初始编码的2%,排名第四,如表3所示。主要特征如下:

一是用典大学多为百年名校,如1911年创办的清华大学取意《游西池》之“水木湛清华”,1905年创办的复旦大学取意《尚书》之“旦复旦兮”,1907年创办的同济大学取意《孙子》之“同舟共济”,1906年创办的暨南大学取意《尚书》之“朔南暨”,1928年创办的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取意《论语》之“人无信不立”。

二是以江海山川为名的大学多用名山大江,如长江主题至少涉及长江、三峡和江汉大学三所。

三是以古地名命名的大学多为“古地今用”,大学仍居古地范畴,如江南大学位于江苏无锡、长安大学位于陕西西安、齐鲁工业大学位于山东济南、中原工学院位于河南郑州。

四是以培养对象、主管单位为名的大学具有一定时代色彩,如中国人民大学和华侨大学,又如外交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

五是以顺序为名的大学为区别当时同名高校,如1964年春周恩来总理出访亚非后深感外语外事人才匮乏,遂提议新建区别于北京外国语学院的新学院并亲自选址定名,即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六是纪念人物大学越来越少,鲁迅美术学院未入榜,而原白求恩医科大学已并入吉林大学,民国期间的“五大”国立中山大学多已改名,仅存位于广东广州的原国立第一中山大学保留中山至今。

表3 中国大学的特色命名模式

4.层级命名模式:大学为主,学院为辅

样本涉及办学内容编码400个,约占全部初始编码的36%。大学、学院等办学层级编码是大学命名的必要组成、不可或缺,其数量和占比最大,如表4所示。主要特征如下:

一是前400名高校大学命名的是主流,达361所,约占90%,而学院命名的高校相对较少,只有39所,约占10%;

二是排名越靠前的大学越倾向选择大学命名,如排名前200强高校均以大学命名,200-300强高校有5所以学院命名,300-400强高校有34所以学院命名;

三是上述特征实质呈现了中国大学校名的更名趋势,即从学院向大学改名有着较强的内部动机[2],这一动机背后暗示高校的科研体制更加完善、招生和教学机制更加完备,但也意味着高校层级和知名度的提升。

表4 中国大学的层级命名模式

5.补址命名模式:补充地址,区分同名

样本涉及办学内容编码6个,不足全部初始编码的1%,排名第五,如表5所示。

表5 中国大学的补充命名模式

这一现象主要是上述高校存在搬迁和异地办学的经历,最终导致两地办学“同名不同校”“同名不同分”的独立办学情况。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前身是成立于1952年的北京地质学院,1975年迁址武汉并更名武汉地质学院;1978年回京设立北京研究生部;1987年,武汉地质学院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总部设在武汉、研究生部设在北京;2005年,实施两地独立办学。与之类似,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前身是成立于1953年的北京矿业学院,其后辗转多地,1978年在江苏徐州重建并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1988年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1997年成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2009年以北京、徐州两地独立办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前身是1953年成立的北京石油学院,1969年迁址山东东营并更名为华东石油学院,1981年在北京原校址成立研究生部,1988年更名为石油大学逐步形成山东、北京两地办学;2005年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三)美国大学命名的主要模式

我们对399所美国大学逐一编码,共获得1049个初始编码。由此,按语义汇聚成34个关联编码,最终按实质归纳成8个核心编码。其中,地理影响类核心编码包括国际、国家(地区)、大区域(跨州)、州、小区域(州内)、城镇、名胜、地名、街道9个关联编码,含314个初始编码;人名相关类核心编码包括大学纪念人、创始人、捐赠人、领导人以及资助人相关5个关联编码,含115个初始编码(有2所大学各涉及2个纪念人名编码);办学主体类核心编码包括公立、州立、私立、市立(城市)4个核心编码,含64个初始编码;办学内容类核心编码包括复合、理工、采矿、健康、军事5个关联编码,含39个初始编码(有10所大学各涉及2个办学内容编码);宗教传承类核心编码包括圣人圣物、宗教典故、宗教流派3个核心编码,含18个初始编码;历史特色类核心编码包括等创办机构、纪念族裔、历史沿革、培养目的、培养对象5个核心编码,含16个初始编码;办学层级类核心编码主要包括大学(机构)、学院(学校)2个关联编码,含407个初始编码(有8所大学各涉及2个机构层级编码);补充地址类核心编码,一般在校名后以加破折号,含76个初始编码(有1所大学补充地址涉及2个地名编码)。

1.地理命名模式:重视当代,追忆历史

样本涉及地理影响编码314个,约占全部初始编码的33%,成为排名第二的命名模式,如表6所示。主要特征如下:

一是既包括了当代地名,也包括了历史地名。如伊利诺伊州的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位于美中,而非西北部,命名实际以建校时期的美国疆域为依据。1776年美国独立时,伊利诺伊等地尚未加入联邦;178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西北法案》(Northwest Ordinance),伊利诺伊等6个州在1803到1858年间才相继加入联邦,西北大学成立于1851年,故以当时所处地区得名。又如位于维吉尼亚州的欧道明大学(Old Dominion University)就以英国内战时英王查理二世(CharlesⅡ)对保皇派弗吉尼亚州的别称命名。再如,新英格兰地区(New England)是早期北美东北部殖民地的代称,最初由史密斯(Smith)船长在1614年命名,后续发展为缅因、佛蒙特、新罕布什尔、马萨诸塞、罗德岛、康涅狄格6州。

二是最大的地理范围,即国际型美国大学的命名模式存在“就近原则”。如以大洋命名的多在沿海州;其中,太平洋(Pacific)命名多为西部沿海大学;大西洋(Atlantic)命名多为东部沿海大学。

三是最小地理范围可聚焦到街道。如阿德菲大学(Adelphi University)至今保留1896年建校之初所在街道名。

四是国家或地区命名模式中可用代称。如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实际使用了美国的女性化代称。

五是以州、州立或带有州名命名的大学多为公立大学,但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为私立大学,属特例。

2.人名命名模式:滴水之恩,永世不忘

样本涉及地理影响编码115个,约占全部初始编码11%,排名第三,如表7所示。主要特征如下:

一是在大学纪念人中,开国元勋和历任总统颇受瞩目。如美国“开国三杰”中,华盛顿(Washington)、杰斐逊(Jefferson)都在其列,两人也是美国第一、三任总统;此外还有乔治·梅森(George Mason)、罗伯特·莫瑞斯(Robert Morris)等革命家。又如在美国历任总统中,包括第三十二任富兰克林·罗斯福(Roosevelt)和第三十五任约翰·肯尼迪(John F. Kennedy)。各州对所在州的创始人也深刻缅怀,其中以德克萨斯州最具代表性。德州的前身即为德克萨斯共和国,这一历史尤为州大学铭记,有纪念德州创始人贝勒(Baylor)、第一任总统山姆·休斯顿(Sam Houston)、第二任总统拉玛尔(Lamar)、第一任国务卿史蒂芬·奥斯丁(Stephen F. Austin)等。

二是在大学在创始人中有不少大名鼎鼎的人物。如有纪念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Lincoln Memorial),也有纪念联邦将军霍华德(Howard)、慈善家劳伦斯·凯斯(Case)、发明家史蒂文斯(Stevens)等的大学。三是在捐赠人中尽管包括不少亿万富翁,一些在大学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的捐赠人依然被铭记。如牧师约翰·哈佛(John Harvard)就曾在1638年捐助一半积蓄约780英镑和400多册图书,而被哈佛大学铭记。四是在资助人相关的房屋住所中,很多人捐赠了自己的别墅(Villa),由此被大学命名。如艾奇伍德学院(Edgewood College)就以捐赠人沃什伯恩(Washburn)的捐赠的艾奇伍德别墅(Edgewood Villa)命名;而圣路易斯的玛丽维尔大学(Maryville University of St. Louis)则以纪念圣心会修女购置用以办学的别墅(Mary's Villa)得名;还有纪念创始人姑母及其原住所的西东大学(Seton Hall University),“西东”音译相传来自邓小平先生。

表6 美国大学的地理命名模式

表7 美国大学的人名命名模式

3. 办学主体命名模式:大学学院,各有传承

样本涉及办学层级编码64个,约占全部初始编码6%,排名第五(表8),主要特征如下:

一是尽管美国大学有私立、公立之分,且私立在东北部占优,而公立在中西部占优,但没大学校名直接显示了公立或私立的名称。

二是州立大学基本是公立大学,样本涉及61所,占比约95%;如俄亥俄州立大学(Ohio State University)、新泽西州立大学(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等。

表8 美国大学的主体命名模式

三是市立(城市)大学一般是私立大学,样本涉及3所,占比约5%;如纽约城市大学(CUNY)和俄克拉荷马城市大学(Oklahoma City University)。

4.内容命名模式:理工为主,特色鲜明

样本涉及办学内容编码39个,约占全部初始编码4%,排名第六(表9)。主要特征如下:

一是复合命名的办学模式编码达20个,占比约51%,成为该模式的主流。具体包括:农工(A & M)5次、科技(Science & Technology)2次、农技(A & T)1次、环境科学与林业(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Forestry)1次、整合研究1次(Integral Studies)。

二是理工命名的办学模式编码有16个,占比约41%,成为该模式的另一重要组成。具体包括:技术(Technology)8个、工业技术的(Technological)2个、技术工艺的(Technical)1个、理工的(Polytechnic)3个、技术简称(Tech)2个。

三是采矿、健康和军事等其他办学内容命名模式较少,各1个,合计占比约8%。具体包括:矿业(Mines)1个、健康科学(HealthSciences)1个和三叉戟(Trident)1个。

四是理工类办学内容占绝大多数。如农工、科、农技和环境科学与林业涉及18个编码,而理工命名模式有16个编码,外加采矿、健康和军事命名模式各1个编码,合计35个,占39个内容编码的89%。

5.宗教命名模式:传承衣钵,不忘初衷

样本涉及宗教传承编码18个,约占全部初始编码2%,排名第七(表10)。主要特征如下:

一是多数美国大学特别是成立时间较早的大学具有教会背景。欧洲新教徒为追求宗教自由来到北美,主要由各教派,如清教(Puritanism,也称改革宗“Reformed Church”,加尔文宗“Calvinist”或归正宗)教徒等建立或捐建。从办学的主体来看,公理会(“Congregationalist”,公理宗)创办了新学院(哈佛大学前身)、学院学校(Collegiate School,耶鲁大学前身)和达特茅斯学院,圣公会(Anglican Communion,也称安立甘宗)创建威廉和玛丽学院(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长老会(Presbyterian)创办新泽西学院(College of New Jersey,排名第一的普林斯顿大学前身),浸礼会兴办了罗得岛学院(Rhode Island College,布朗大学前身),荷兰归正教会(Dutch Reformed Church)创设女王学院(Queens College)等。[15]

二是一些大学名称的教会色彩逐渐褪去,转而采用其他命名模式。如,哈佛、耶鲁、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等转以捐赠人命名;而本以培养牧师而建的新泽西学院转向以所在地命名、培养对象更多元化的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

三是在大学纪念人命名模式中,至少有两类人名涉及宗教命名模式:一为圣人类,如圣托马斯(St. Thomas)、圣约瑟芬(St. Joseph)等8个;二为宗教领袖类,如埃默里(Emory)、杨百翰(Brigham Young)以及洛约拉和玛利蒙特(Loyola Marymount)等17个。

如加上述命名内容,涉及宗教传承的编码可达43个,数量反超排名第五的内容命名模式,约占全部初始编码的4%。

6.特色命名模式:缅怀过往,目的突出

样本涉及宗教传承编码16个,约占全部初始编码1%,排名第八(表11)。主要特征如下:

一是创办机构命名模式极少,仅有伊隆大学(Elon University)以创始机构为名。

二是纪念族裔命名模式鲜见,仅有迈阿密大学—牛津市(Miami University-Oxford),其位于俄亥俄州牛津市而非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市,为纪念印第安人迈阿密族于1809年建校,由乔治·华盛顿总统在1792年签署国会法钦定在俄州迈阿密山北部新建一所学术型大学。

三是历史沿革命名模式有之,如联合大学(Union University)旨在纪念西田纳西学院(West Tennessee College)、杰克逊男子学院(Jackson Male Academy)、霍尔·穆迪初级学院(Hall-Moody Junior College)三校合并的历史;与之类似,阿兰特国际大学(Alliant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是为纪念旧金山法学院(San Francisco Law School)、美国国际大学(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加利福尼亚专业心理学学院(California School of Professional Psychology)三校合并。

四是培养目的命名模式亦有,如瓦尔登大学(Walden University)则更倾向于该校官网介绍其创立的教育愿景,即专注于社会变革,倡导边工作边学习的理念;而新学院大学(The New School)则坚持强调创新,其前身即为社会研究新学院(The 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

表9 美国大学的内容命名模式

表10 美国大学的宗教命名模式

表11 美国大学的特色命名模式

五是培养对象命名模式少见,德州女子大学(Texas Woman's University)是全美最大的女子大学,也是样本唯一以性别命名高校。

7.层级命名模式:大学学院、各有传承

样本涉及办学层级编码407个(有8所大学各涉及2个机构层级编码),约占全部初始编码的39%,如表12所示。由于大学、学院等办学层级编码是大学命名的必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成为最常见的美国大学命名模式。主要呈现如下特征:

一是以大学或机构命名,达393所,约占97%,其中大学(University)380个、机构(Institute)13个;而学院和学校命名的高校相对较少,有14所,约占3%,其中学院(College或Colleges)12个、学校(School)2个。

二是排名各区段均有学院或学校命名分布,如排名100强高校有3所以学院或学校命名,100-200强高校有3所以学院或学校命名,200-300强高校有6所以学院或学校命名,300-400强高校有2所以学院或学校命名。

三是尽管排名靠前的高校以大学居多,但也有坚持学院式发展的典型。如排名16的达特茅斯学院在1819年坚持学院命名,拒绝改名为大学,曾引发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案例达特茅斯案例,最高法院的判例奠定了美国私立学校不受政府干预的独立发展基础。

四是以机构(Institute)命名的大学多为理工大学,13所机构命名的大学中有11所涉及理工类办学内容编码。如麻省理工学院(MIT)、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等,体现了办学层级专用术语的偏好。

五是以办学层级编码中,有8所大学各涉及2个办学层级编码。如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帕克大学校区(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University Park)、马里兰大学帕克学院校区(University of Maryland-College Park)、德州农工大学学院站校区(Texas A&M University- College Station)、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暨州立大学(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纽约州立大学环境科学与林业学院(SUNY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Forestry)、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CUNY-City College)、印第安纳大学与普渡大学印第安纳波利斯校区(Indiana University-Purdue University- Indianapolis)、联合学院大学(Union Institute and University);其中印第安纳大学与普渡大学印第安纳波利斯校区为两个大学共用,学院和专业都各自区分,毕业证各自颁发。

六是唯一的复数学院编码隐含其历史。赛奇学院(The Sage Colleges)作为仅有的复数学院,实际包涵了罗素赛奇学院(Russell Sage College)、阿尔巴尼赛奇学院(Sage College of Albany)、赛奇研究生院(Sage Graduate School)三所学院的联合体形式,这便是多加一个字母“s”的原因。

8.辅助命名模式:层级明晰,地址区分

样本涉及宗教传承编码76个,约占全部初始编码7%,成为排名第四的美国大学校名命名模式,如表13所示。主要特征如下:

一是补充地址编码与办学主体、办学层级编码类似,并非独立存在,需要与其他命名模式搭配使用,实质不能归为独立的命名模式。如办学主体编码主要同地理命名模式相搭配,办学层级编码必须与其他所有命名模式相结合,而补充地址编码大多针对各类巨型大学或超级大学,各校区之间基本实现了独立办学,特色、历史和实力都存在一定差异,必须依靠补充地址编码来区分和识别。

二是这类补充地址编码基本属性是具体地名,故关联编码中并未区分。如密歇根大学安娜堡校区(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密歇根大学弗林特校区(University of Michigan-Flint)等。

三是在补充地址编码中,有1所大学补充地址涉及2个地名编码,为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University of Illinois-Urbana- Champaign),这两座城市距离较近,也称“双子城”。

表12 美国大学的层级命名模式

表13 美国大学的辅助命名模式

表14 中美大学的校名命名模式对比

五、研究讨论

我们对400所中国大学逐一编码,得1123个初始编码,按语义汇聚成34个关联编码,最终按实质归纳成5个核心编码,即中国大学校名命名的五种主要模式;我们对399所美国大学逐一编码,共获得1049个初始编码,按语义汇聚成34个关联编码,按实质归纳8个核心编码,即美国大学校名命名的八种主要模式。

(一)中美大学命名模式的对比

从中美大学校名命名模式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差异。

一是中国尽管存在人名命名的大学,但并非主流,样本中仅有中山大学1所,而美国大学的人名命名模式则是主流模式之一。美国大学的人名命名模式,既包括了纪念人和创立者,也包括了捐赠者和领导者,甚至还包括了资助人相关的住所、地理等。后来者始终铭记对大学有着卓越贡献或者深远影响的人们。

二是中国大学校名并不强调办学主体,样本高校特别是排名靠前的高校基本都是公立大学,而美国则存在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并存共生、各有千秋的情况。

三是中国大学校名命名没有宗教色彩,尽管个别高校前身可追溯为教会学校,但由于历史合并拆分等原因,早已销声匿迹;而美国高校尽管保留了不少宗教传承的特色,也存在很多高校尽管由教会学校起步,目前仍保留了浓厚的宗教色彩,但校名逐步“还俗”的情况。

四是办学内容是中国大学校名命名模式的主流之一,但并非美国大学的主流,后者多集中在理工类高校。

五是补充地址在中国大学校名命名模式中存在较少的比例,但美国大学校名命名模式更多,一些公立研究型大学或者教学型大学拥有数个、十几甚至几十个校区。表14中,独立编码意为可以作为独立存在的核心编码,辅助编码作为辅助独立编码联合存在的核心编码,其自身并不能独立存在。如办学主体中州立大学必须与具体州名联合,办学层级中大学或补充地址必须与高校名称联合。

(二)中国大学校名命名的层级特色

中国大学校名命名的特色主要聚焦在历史特色中,古文典故、江海山川等7种关联编码已经分析,不再赘述;余下1种所属层级关联编码,在此进一步探讨。样本存在中文校名相似,但层级归属存在不同的情况,主要表现为中国作为地理影响编码与中央作为办学层级编码的差异。这一现象主要是上述高校存在办学内容相似性,有的甚至一度存在合并、分院办学的历史。如中国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等。上述校名中,中国属于地理编码,中央属于层级编码,仅一字之差。中国音乐学院原为北京艺术学院,1973年与中央音乐学院合并为中央五七艺术大学音乐学院,1980年恢复现名;中央音乐学院前身为1940年成立于重庆的国立音乐院,1949年定为现名。中国美术学院前身为1928年成立于杭州的国立艺术院,1950年成为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1993年改为现名;中央美术学院前身为1918年成立的国立北京美术学校,1950年改为现名。

(三)美国大学校名命名的内容特色

美国大学校名命名的特色按命名模式的数量,主要聚焦在人名相关、历史特色、宗教传承3类核心编码中,前文对此已有阐述,在此不再赘述。此外,在办学内容核心编码中,有如下几点特色值得借鉴。

一是有关理工的英文名称,美国不少大学选择了“Polytechnic”,而非国内常见的技术(Technology)或科技(Science & Technology)等,“Polytechnic”是英国旧时理工学院的名称,具有一定的历史传承,如伦斯勒理工学院(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伍斯特理工学院、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暨州立大学(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等。

二是加利福尼亚整合研究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Integral Studies),作为一所成立于1968年的小型私立综合性大学,更侧重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开设整合心理学等专业。

三是三叉戟国际大学(Trident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尽管成立较晚(1998),但其在线教育课程吸引了大量现役和退伍军人等生源,大学设有军事相关的课程,具有一定的军事院校特征。

六、研究展望

校名是大学的名片,好的校名能顾体现高校办学品质,实现吸引优秀生源、做强品牌营销。[1]目前,无论中国大学还是美国大学都存在相当数量的改名倾向,如从地理命名模式从小区域改成大区域,办学层级模式从学院升级为大学,等等[2],还有一些问题值得反思。

(一)中国大学校名命名的反思

中国大学的校名必须有内在组织能力的内在支撑,否则便可能成为“镜花水月”,导致名不副实,贻笑大方。而美国一些大学坚持以“学院”命名,并不追求“大学”的层级,一样拥有较高的声誉,如达特茅斯学院、麻省理工学院等。中国大学在对地理影响、办学内容、历史特色等独立核心编码的命名、改名时要对比与自身水平、特色、历史相近的同类高校,寻找到合适的命名思路,也有助于大学找准自身定位,找对发力方向,提高其核心竞争力。中国大学在对办学层级、补充地址等辅助核心编码的命名、改名时要科学客观落实教育管理部门对大学、学院的设置要求,实事求是地分析自身办学情况,分析、判断、选择和抉择与自身能力、特色、历史相符的校名,进而合理安排管理层级,提升管理综合效能,提高办学的综合能力。

尽管中国大学校名具有声誉意义和第一印象的认知基础,但是大学内部管理和学科建设的“内功”更加重要,只有练好内功,才能在校名上更加完善,取得管理部门、业内和社会的认同。否则,则可能出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的连锁反应。唯有如此,才能进一步增强中国大学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提升中国大学的综合实力。

(二)美国大学校名命名的借鉴

美国大学的校名排名越靠前越简单、明了,即便是排名相对靠后、命名编码相对复杂的大学,但依然有着深厚的历史传承,这与多数样本美国大学的成立时间较早、历史积累丰富有关。需特别关注“缅怀过往,目的突出”的特色命名模式。有的大学尽管在历史长河中有所起伏,但一度大师云集。如阿兰特国际大学在2019年U.S. News全美大学排名仅并列382-399位,相对靠后。但是,其前身历史悠久:旧金山法学院始建于1909年;美国国际大学成立于1921年等。在阿兰特国际大学的教师名录中,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汉姆·马斯洛(Abraham Maslow)以及战略管理鼻祖伊戈尔·安索夫(Igor Ansoff)曾在此任教。这类美国大学往往规模较小,但其细分领域排名居前。如并列排名153位的新学院大学(New School)下辖帕森斯设计学院(Parsons School of Design),在艺术设计领域多年名列榜首。

(三)未来中美大学命名的趋势

中国和美国的大学在未来命名中可能呈现一些相同的趋势,特别是新成立的高校。

一是以大城市、大区域命名的高校会进一步凸显。如2007年筹建的南方科技大学,定位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校,短期取得了长足进步。

二是以江海山川等历史特色命名的大学会继续出现。如2018年建立的西湖大学,取名所在地浙江杭州的名胜,定位于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非营利性新型高校,并借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规模和斯坦福大学的办学理念。

三是中美跨国大学的强强组合会逐步放开,从而实现了美国大学的中国本地化,或者中国大学的美国本地化。如上海纽约大学是纽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合办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研究型大学,也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学位授予权的第一所中美合作举办的国际化大学;又如,在美国一度比较常见的中国跨境合作办学的典范:孔子学院(Confucius Institute)等。我们期待并坚信这些新的趋势,会进一步丰富中美两国大学的命名内涵,形成更具特色、更有吸引力的新型大学。

①也可分为开放编码和集中编码两个阶段。

②上述数据不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省。

③“211”工程指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校和一批重点学科;“985”工程指在世纪之交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一流大学;“双一流”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简称。

④在U. S. News 2011年之前排名,前50名为国际一级国家大学,50-120名为二级大学,121-190名为三级大学,190-250名为四级大学。U. S. News在2012年改革了大学评级,1-190名为国家一级大学,190-250名为二级大学,取消三级和四级大学。

⑤原有三意:一指传说仙人“东华帝君”;二因朝廷中枢设在东华门内借指中央官署;三泛指朝廷。

[1] JAQUETTE O. Why do colleges become universities? mission drift and the enrollment economy[J].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2013, 54(5): 514-543.

[2] 蔡宁伟. 中国大学改名现象的组织理论研究[J]. 教师教育学报, 2016(2): 89-102.

[3] 孙力平, 宋予佳. 中国大学校名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3(6): 62-67.

[4] LIVELY K. What's in a name? just ask colleges that want to be called universities[J].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1997, 43(40): N/A.

[5] MORPHEW C C. "A rose by any other name": which colleges became universities[J]. Review of Higher Education, 2002, 25(2): 207-223.

[6] 于思湘. 中国高校校名语义结构特征探析[J]. 语言文字应用, 2002(4): 15-18.

[7] 潘昆峰,何章立. 高校名称与学生认知判断: 实验的证据[J]. 教育与经济, 2017(4): 74-82.

[8] 张萌, 张欣. 美国高校更名的内生逻辑探析——以密苏里州立大学为例[J]. 比较教育研究, 2016(11): 84-89.

[9] TREADWELL D F. Can your institution's name influence constituent response? an initial assessment of consumer response to college names[J]. Public Relations Review, 2003, 29(2): 185-197.

[10]郭毅,王兴,章迪诚. “红头文件”何以以言行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文件研究(2000-2005)[J]. 管理世界, 2010(12): 74-89.

[11]蔡宁伟, 张丽华. 最佳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国企的追踪案例[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4(22): 39-56.

[12]武书连. 2019年武书连大学排行榜[EB/OL]. (2020-03-25)http://edu.sina.com.cn/zt_d/ wushulian.

[13]USNEWS. 2019 Best national university rankings [EB/OL]. (2020-03-25)https://www.usnews.com.

[14]SMITH B P. The history of dartmouth college[EB/OL]. (2009-03-20)www. gutenberg. net, 2009.

[15]赵文学. 美国殖民地时期教育发展主要特点探析[J]. 东北大学学报, 2008(6): 525-529.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Models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Universities’ Names: A Coding Analysis

CAI Ning-wei1, ZONG Bo-qiang2, YU Hui-ping3, ZHANG Li-hua2

( 1. China CITIC Bank, Law Department, Beijing 100027, China; 2. School of Labor and Personnel,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82, China; 3.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Taiyuan 030006, China )

The name of a university is a primary brand of the first impression attached to attract the public, and also a good image to inspire potential candidates to apply for enrollment. This study used 2172 Initial Codings, 68 Relational Codings, and 13 Focused Codings of 799 representative universities sampled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o comparatively examine the models of these university names. It found that there are five patterns for Chinese universities and eight for American universities, of which there are four similar naming patterns modeled in geographical influence, schooling attribute, hierarchy, and attached addresses. It also found that major differences exist mainly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applying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 in naming while American universities turning to personal names, religious heritage,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founding subjects. Thes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can help reveal certain defects in universities names, thus providing implications for the naming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Chinese and American universities; naming pattern; comparison; focused coding

G40-059.3

A

1008-0627(2021)04-0087-15

山西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改革课题“学术研究生《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2020YJJG191)

蔡宁伟(1982-),男,四川南充人,高级经济师/博士,研究方向:组织管理、高教研究。E-mail: raking5678@126.com

(责任编辑 赵 蔚)

猜你喜欢

中国大学校名美国大学
躬身践行修己身:从留美文科博士到美国大学系主任
做好自己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银幕内外中的“慕课”
中国大学韩国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区域流动特征分析
学生题写校名一点都不“跌份”
“211”和“985”高校校名谁题写
榜单
校名追求“高大上”是教育的短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