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入途径思考
2021-07-07唐芳
唐芳
(信阳农林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随着课程思政改革的持续推进,教师们对于管理学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已经有了明确认识,并积极探索与实践,课程思政育人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实践中的困惑主要集中在“融入哪些思政元素”和“如何融入思政元素”两个方面。本文探讨管理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入途径,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1 管理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课程思政之初,教师们首先思考的是在课程中融入哪些思政元素。每一门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但这些思政资源不是直接显露在课程内容之中的,而是蕴含在各个知识点的背后,隐含在科学理论的深处,需要教师主动去发掘、加工和利用[1]。
管理学课程思政元素很多,包括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其中的每一个方面又包含多项内容。课程思政依托于专业教学,是在讲授专业知识和培养职业能力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因此,课程思政不能脱离课程,应紧紧围绕课程知识点,只有让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从本课程中自然长出,才能真正彰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润物无声的效果。我们要深入研究管理学课程知识体系,确定管理学课程育人目标,进而深挖知识点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合理拓展课程的广度和深度。
基于管理学课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按照《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经管类课程的要求,笔者将育人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深入社会实践,培育学生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与人为善、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2]。
根据管理学课程育人目标,可以从国学、党史、国情、政策法规、时事热点、先进人物事迹等方面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第一,从教学内容中发掘其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如在“控制的内涵与原则”中融入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量变与质变;在“在管理的二重性”中融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等。
第二,从党史、国情中学习管理经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帮助其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发展经历了风风雨雨、峥嵘坎坷,近百年历史孕育出的党的优秀组织管理经验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我们可以把党的优秀组织管理案例、党员的先进事迹融入到课程中。通过党史、国情教育,强化学生政治认同,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培养其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第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体会管理智慧,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中华五千年文明凝结了无数先人的智慧和经验,造就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国学经典。很多国学名言警句、历史典故都蕴含着现代管理思想,例如《孙子兵法》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与“组织内外部环境分析”的基本观点一致,两相结合可使抽象的理论生动化,在传授管理知识的同时让学生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与魅力。
第四,通过伟人、大师成长经历和典型事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例如通过讲解周恩来总理的人格魅力、谈判实例,引导学生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爱国、敬业、艰苦朴素的优秀品质。
第五,通过社会热点问题和典型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关注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发展,例如分析企业社会责任承担情况、疫情对于企业管理的影响等,提高学生辨识能力和责任意识。
第六,通过科学的课程实验设计,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敬业、诚信、友善的职业素养。
2 管理学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方法
课程思政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是传统的知识教学的本质回归和内涵升华。管理学知识点多,思政元素也多,如何将思政元素与课程知识点有机结合,让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的结合得自然、不牵强,与专业知识、专业精神相得益彰、合而为一,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素养,是管理学课程思政的难点。
目前,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张皮”。教师对专业知识的讲授游刃有余,也清楚育人目标并准备了思政内容,但不能很好地将二者融合在一起,思政是思政,知识是知识,思政成了知识讲授之外的政治宣传和道德说教,而不是知识讲授之中的潜移默化,大大影响课程的育人效果。
一是科学选取思政素材。我们要将课程育人目标细化到知识点,思政素材选取应紧扣知识点,这样才能实现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同步实现育人。例如知识点“计划的制定”,我们将思政元素设计为爱国,选取素材“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过程”,在讲解计划制定过程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时政,了解国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二是合理选择思政元素融入环节,是课前预习、课中讲解或讨论还是课后作业?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课程思政建设要在课堂教学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中落地落实。课前、课后时间充分,教师可以将思政素材,特别是一些文字性材料发给学生学习、讨论,课上教师“点睛”式归纳总结。例如知识点“人事考评”,课前让学生阅读《公务员考核规定》,并关注考核原则、程序、内容和标准,课上总结“德能勤绩廉”中以德为首,引申到大学生应主动加强个人思想政治素质及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修养,刻苦学习,立志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课后布置作业“思考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巩固思政成效。这种设计既帮助学生理解了人事考评相关知识,又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勇于承担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
三是智慧选择思政元素融入方式,线上还是线下?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教师讲还是学生讲?我们可将大量思政素材,特别是视频、图片放在线上,并开放讨论区,弥补线下课堂时间有限的不足,给学生更多表达观点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启发,领悟精神;鼓励教师设计课程实践,如管理游戏、角色扮演、社会调查、活动策划等,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决策、组织、沟通等管理能力,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议在课堂上留出部分时间让学生“开讲”,讲伟人实际、实践收获,评时事热点,督促学生主动探求管理知识的精神内涵。
3 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目前我国本科高校经管类专业专业基础课管理学课程普遍使用是马克思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1月)。教材编排依据亨利·法约尔的研究框架,即按照管理职能划分篇章,条理清晰,体系完整,但教材侧重概念、原理讲解,理论性强,对于本科生,特别是大一新生,有一定难度。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以此教材为主,辅以周三多教授主编的《管理学》,从课程教学大纲设计着手,系统规划课程思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将思政元素细化到知识点,并探索融入途径(见表1),课程思政初见成效。需要说明的是,因我校为农业高校,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笔者亦将“知农爱农为农情怀”作为课程思政元素之一。
表1 管理学课程思政元素融入途径
表1续表
管理学是经管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课程思政元素的选取应有所区别、有所侧重,在思政素材的选择上应突出专业特色。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在课程教学设计上应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着力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自觉提升政治素养。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持续学习和探索。随着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教师要努力把思政教学做“精”:精准定位思政元素,精心选择思政素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不断丰富课程思政内涵,全面提升课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