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南充方言音系及近八十年来的变化

2021-07-07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南充韵母方言

陈 林

(南昌大学中文系,江西南昌 330031)

一、引言

南充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嘉陵江中游,辖3区1市5县、户籍人口约760万(截至2021年),幅员面积1.25万平方公里,是四川省第二人口大市①。南充具有悠久的历史,秦时属于巴郡阆中县,汉初在今市区建安汉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名为南充县,因其处于古充国县(今南部、阆中一带)之南,故名。唐、宋、元、明、清,南充为果州、顺庆府、顺庆路治地。建国以来,南充历经南充专区、南充地区,1993年南充地区撤地设市,建立地级南充市,市政府驻顺庆区[1]。

南充方言属于西南官话,在黄雪贞(1986)的分类中被划入西南官话成渝片[2],在李蓝(2009)的分类中划入川黔片成渝小片[3]。其特点为入声消失并派入了阳平,和成都方言、重庆方言同属成渝片方言。南充市区辖顺庆、高坪、嘉陵三个区,市辖三区城乡之间以及各乡镇之间口音有一些差异。高坪区东部的长乐、会龙、胜观一带有来自清代靖州和沅州府的口音,本来操湘语,虽然现在其口音已逐渐向四川话靠拢,湘语特征比较淡了,但和其他四川方言比起来仍然有比较明显的特点。嘉陵区的中部和北部的一些乡镇,包括西兴、大通、蟠龙、金宝等乡镇,入声独立不派入阳平,同时在入声韵母的分合上与城区也有差别。嘉陵区的李渡、金凤、安平以及高坪区的青居等一些乡镇,入声虽和城区一样派入阳平,但灰和飞、黄和房不分,一般常用“过”表示完成体而基本不用“了”,比较有特色。

南充市政府驻顺庆区,一般狭义的南充方言指的是顺庆城区的方言。不过由于城市扩展,原来的一些郊区乡镇也成为了建成区,笔者所调查的大致是顺庆区传统城区的方言。本次调查的发音人的情况:1.林光君,女,1964年生,高中文化,四川南充市顺庆区新建街道柳林路社区人,退休前职业为个体户;2.覃林元,男,1957年生,初中文化,四川南充市顺庆区西城街道青年解放街社区人,退休前职业为供销人员;3.陈建义,男,1960年生,高中文化,四川南充市顺庆区西城街道新生街社区人,职业为个体户。发音人1和发音人2音系差别不大,发音人3声母有变体,但基本不独立存在,主要调查的是发音人1,发音人2和发音人3调查了音系和一些重点字音,以发音人1为准。

同时,笔者搜集了从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几份南充方言音系描写的文献,通过几种音系之间的对比以及与笔者调查(2020年)的南充方言音系对比,可以揭示并分析近八十年来南充方言在语音上的变化。

二、南充方言声韵调系统及语音特点

(一)声韵调系统

1.声母,一共19个声母(包括零声母)。

p帮倍薄ph怕盘劈m麻美木f飞佛分t对得大th题贪夺n南离泥严ts赞猪臻tsh产仓出s善苏师z人热软tɕ见井就tɕh齐掐窃ɕ玄效喜k刚街骨kh苦客跪ŋ爱我额x河好下②饿翁儿衣眼元欲挖位

说明:n多数情况下是[n],发音人3在读一些泥疑母细音字时有[]的自由变体,但与[n]并不对立,发音人1、发音人2无此情况。

2.韵母,一共35个。

ɿ迟字师日i鸡玺蜜力u都浮不六y鱼区俗局a他茶八杂ia家涯恰辖ua夸画袜刷e车扯白则ie写去笛叶ue国扩或ye靴绝血月o多过夺各io药觉雀育ɚ儿耳二ai海蔡斋街uai乖淮外帅ei背妹美裴uei追最龟回au包高招敲iau交小钓飙əu陡瘦沟周iəu九秋秀幽an半感反咸iɛn减边歉解uan官环晚删yɛn倦圈玄远ən崩耕称尊in今尽英凭uən滚闻春闰yn训运颖顷aŋ汤方邦项iaŋ讲向像央uaŋ黄床爽网oŋ公恐宏茂ioŋ兄穷勇供

说明:

(1)[ai uai an iɛn uan yɛn]的主元音偏央。[au iau aiaua]的主元音实际为[ɑ]。

(2)发音人2的“鞋”字念[iɛi]韵母似乎和“闲”等字的[iɛn]有对立,但[iɛi]基本只有“鞋”一个字,本文不单独列出。

3.单字调4个。

阴平 35 衣花帮猜阳平 31盘门浊百上声 52 洒讲马老去声 214 抱例电座

(二)南充方言语音特点

1.声母特点

(2)精组和知庄章组不分,即平翘舌不分,例如:知=支=淄=姿⊂ts|厨=除=雏=徂⊆tshu|战=站=赞tsan⊃。

(3)不分尖团,例如:妻=溪⊂thi|剑=箭tiɛn⊃|晓=小⊂iau|虚=需⊂y|郡=俊tyn⊃。

(4)部分疑母开口细音字和泥母细音合流,同时泥来母也合流,例如:仪=泥=离⊆ni|砚=念=练niɛn⊃|咬=鸟=了⊂niau|孽=捏=列⊆nie‖南=兰⊆nan|内=累nui⊃|纳=辣⊆na|怒=路nu⊃。

2.韵母特点

(1)曾梗摄开口舒声和深臻摄开口舒声不分,例如:今=经⊂tin|亲=清⊂thin‖深=生⊂sn|跟=庚⊂kn。

(2)曾梗摄舒声合口细音与臻摄舒声合口细音不分,例如:颖=允⊂yn|泳=运yn⊃|琼=群⊆thyn|迥⊂tyn。

(3)部分曾梗摄舒声一、二等唇音字读同臻摄舒声唇音,例如:崩=奔⊂pn|蹦=笨pn⊃|彭=盆⊆phn。

(4)各摄的见系开口二等都存在文白异读,白读念开口呼,文读念齐齿呼,例如:搅~动⊂tiau/搅~事⊂kau|解~放⊂tiɛn/解~开⊂kai|蟹iɛn⊃/蟹螃~⊂xai|角~色⊆tio/角卡卡~~⊆kho。

(5)臻摄合口一等端系和三等泥组读开口,例如:尊=争⊂tsn|屯=藤thn⊃|嫩=愣nn⊃。

3.声调特点

官话方言中,江淮官话保留了入声,入声调自成调类没有阴阳的分化。中原官话入声字的去向分为清次浊和全浊两类,分别派入阴平和阳平中。北京官话入声字分为全浊、次浊和清三类,三类去向不同,全浊入基本派入阳平、次浊入派入去声、清入派入了阴阳上去四声。冀鲁官话、胶辽官话等其他官话方言入声字也基本上依据清浊分为两类到三类,并分别归入不同的舒声调中。南充方言的入声调已经消失,但入声字没有根据清浊分化为不同类,全浊入、次浊入和清入同调,全派入阳平,例如:眨=炸油炸⊆tsa|跌=碟⊆tie|宿=俗⊆y|迟=尺⊆tsh|拿=捺⊆na|爷=叶⊆ie。

三、近八十年来南充方言语音的变化

目前笔者搜集到的关于南充方言音系描写的文献主要有以下几份:

1.《四川方言调查报告》(“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调查了“南充(城内)”,调查时间是民国三十年(1941年),以下简称《报告》[5]159-174。

2.《四川方言音系》(四川大学方言调查工作组)列有四川150个县市的音类和音值,其中包括南充,调查时间为1956年到1958年,以下简称《音系》[6]。

3.《南充市方言记略(语音部分)》(江一)中有“南充市方言音系”,该文发表时间为1989年,调查在此之前,应该在80年代中后期,以下简称《记略》[7]。

4.《普通话基础方言基本词汇集·语音》(陈章太·李行健)中有“南充音系”,具体调查时间该书未说明。从该书前言可知,调查时间应该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以下简称《普基集》[8]1306-1324。

以上几份材料中,《报告》和《普基集》有同音字表,作为主要对比材料,而《音系》和《记略》只有音类、音值和代表字,作为辅助材料。以上材料从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末,再结合笔者的调查(2020年),跨度78年,将近80年。通过几种南充方言音系的相互比较,可知南充方言近八十年语音上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声母上的变化

声母上的变化比较小,主要是在泥来母细音的分混上。《报告》和《音系》都有声母,包括泥母和疑母细音的字,并且和来母细音声母n有对立,即所说的泥来母洪混细分。但《记略》和《普基集》都只有n声母而没有声母,原声母的字并入了n声母。从这几种材料的差异可以看出,近八十来,南充方言的声母在逐渐消失,并向n声母合并,消失的时间应该在80年代以后,目前笔者所接触到的南充城区方言已经基本不区分这两个声母。

拉波夫在其《语言变化原理:内部因素》(2019)中提出了“近似合并”的原理:如果一个语言两组词之间的稳定差异是最小的,只依赖于一种语言特征,而这一种区别特征又不单独起区分词的作用,那么本地人就无法用这种差异来区分词的组别。一种音位对立的区别功能在所涉及的两组词之间的差异还没有完全消失的时候就可能已经不再起作用。他用这一原理来解释英语中line和loin的元音“合并”后又“再分化”的问题。根据书面材料的记载,oi/oy/在18世纪中叶已与长i/ay/合并,但在19世纪又重新分为不同的音。按照历史语言学的加德原理(Garde’s Principle)[9]20,即合并后的音不会再发生逆向的再分化,产生过去有过的对立,所以这种合并后再分化的现象让人困惑。以前的学者都认为这种变化是因为受到了拼写法的影响,但是这种解释缺乏足够的说服力,一些方言中的实例也不支持词语拼写能够影响合并后的方言做出完全明确的区分。拉波夫对那些没有出现过oi和i再分化现象的英语方言进行了调查。他发现,操这些方言的发音人确实无法分辨这两类音,看起来这两类音应该“相同”;但是另一方面,oi和i的发音在语图上显示出来的图像却有明显的区别。拉波夫的结论是,人们想象的发音和实际发音之间有矛盾:“‘想的’相同,并不意味着‘说的’也一定相同。”[10]316说明oi/oy/和i/ay/只是变得十分相似以至于难以区分,但从未合并过。

(二)韵母上的变化

1.蟹摄见系开口二等字的洪细变化

四川方言中古一些见系开口二等字有文白异读,文读为细音,白读为洪音,这些文白异读字数比较多,一般集中在蟹摄上面,其他摄也有零星文白读,但不如蟹摄字数多。有文白异读的开口二等见系字数量不少,其他二等开口见系字虽然没有文白异读,但可以根据它们读洪音还是细音分别归入文读层和白读层中。在《报告》时代,南充方言除蟹摄外,其他各摄见系开口二等字存在洪细音的读法,例如(蟹摄字不列):

文读层下1ɕia⊃‖觉角1⊆tɕio|确⊆tɕhio‖咬1⊂ȵiau|教教书⊂tɕiau|教教育tɕiau⊃|巧⊂tɕhiau|肴淆⊆ɕiau|晓⊂ɕiau|孝校效ɕiau⊃‖监奸间⊂tɕiɛn|减⊂tɕiɛn|贤⊆ɕiɛn|限ɕiɛn⊃|晏1iɛn⊃‖樱⊂in|幸杏1ɕin⊃‖江⊂tɕiaŋ|讲⊂tɕiaŋ|腔⊂tɕhiaŋ白读层下 2xa⊃‖角 2⊆ko|壳⊆kho|握⊆o‖敲⊂khau|搅⊂kau|咬 2⊂ŋau‖晏 2ŋan⊃|衔咸⊆xan‖樱⊂ŋən|硬ŋən⊃|杏2xən⊃‖项巷xaŋ⊃

从上述示例可以看出,除蟹摄外,开口二等见系字的洪音和细音念法都有。白读层洪音读音比文读层细音少,白读层主要是一些常用的字,相对处于弱势,文读层是主流,这说明这些字的文白层应该产生了一段时期了。

但《报告》时代的南充方言蟹摄开口二等见系字还没有细音读法,只有洪音的念法,为ai韵母。其中,“皆、偕、械”等几乎只在书面上使用的字也都还只有洪音的念法,音系中未见蟹开二的细音读法,也就是说蟹摄开口二等见系字在《报告》时代尚未出现文白异读。

蟹开二见系的iɛi韵母产生于《音系》时代,《音系》的“150个调查点韵母表”中南充有iɛi韵母,代表字“界”字ai和iɛi两读。但在后附的方言地图中,南充“界”只取ai韵母,可能这个时候还是以ai韵母为主。《记略》和《普基集》也有iɛi韵母,并且这时候“界”字只有iɛi一读。在笔者的调查中,蟹摄见系字的文读韵母iɛi已经消失,并入了iɛn韵母。下面举《普基集》和笔者调查中蟹摄开口二等见系字的字音,《音系》《研究》因为只有音类代表字所以不举,《记略》虽然也没有同音字表,但在“韵母特点”一小节中列有不少蟹摄开口二等见系字(只是未标调值调类,这里也略),也列出作为参考:

《普基集》皆阶街⊂kai|解解开⊂kai|揩⊂khai|楷⊂khai|崖⊆ŋai|隘ŋai⊃|鞋⊆xai|蟹⊂xai解解放⊂tɕiɛi|介界芥届械戒tɕiɛi⊃|谐⊆ɕiɛi|解姓蟹ɕiɛi⊃《记略》皆阶街kai|解解开kai|揩khai|楷khai|挨ŋai|捱崖ŋai|矮ŋai|隘ŋai解tɕiɛi|界届戒tɕiɛi|谐ɕiɛi|懈蟹ɕiɛi笔者调查街⊂kai|解解开⊂kai|揩⊂khai|楷⊂khai|捱崖⊆ŋai|隘ŋai⊃|鞋⊆xai|蟹⊂xai皆阶⊂tɕiɛn|解解放⊂tɕiɛn|介界芥届械戒tɕiɛn⊃|谐⊆ɕiɛn|蟹ɕiɛn⊃

这几次调查的蟹摄开口二等见系字的洪细念法辖字基本相同,洪音念法的字多为比较常用的字,而细音念法的字多为比较书面的字,只不过笔者的调查中,iɛi韵母并入了iɛn韵母。在《记略》和《普基集》中为洪音的“皆、阶”两字在笔者的调查中也为细音,说明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皆、阶”两字也从洪音转为了细音。

南充方言的蟹摄开口二等见系字在20世纪40年代还只有洪音ai念法,到50年代产生了细音iɛi念法。从80年代和90年代的洪音和细音念法的辖字来看,洪音念法的字是常用字,细音念法的字是非常用字。到21世纪20年代洪细辖字的格局基本未变,但细音念法的iɛi韵母并入了iɛn韵母,不过需要指出,和的情况类似,虽然大多数情况下蟹开二见系的细音读音为iɛn,但有时候少数字也可以以iɛi韵母作为自由变体出现。发音人1和发音人3皆有此情况,但仔细询问是否iɛi和iɛn有对立,得到的答案却是没有区别。发音人2和其他两位有点不一样的是,虽然“皆”“阶”等字也存在iɛi和iɛn的自由交替,但“鞋”字似乎只念iɛi而不念iɛn,所以可能只有这一个字有对立。和的情况一样,考虑到大多数情况下这类字是iɛn,并且iɛi和iɛn基本不对立,笔者记录音系只记为iɛn。

汉语历史音变的一个特点是排斥介音和韵尾的反复动作,iɛi→iɛn是种隔位异化音变,这也是效流两摄没有合口字的原因。《中原音韵》中蟹摄二等开口见系字和一等开口字在皆来韵,二等见系字韵母应为iai和一等见系ai对立[11]113-117。普通话iai已经消失,变成了iɛ韵母,也与此有关。南充方言中的见系开口二等字文读中,iɛi韵母产生可能也是因其舌位反复不符合汉语发音习惯所致。iɛn和iɛi虽然都有舌位的反复运动,但因为i韵尾不用完全贴合上齿而n需要完全贴住上齿背,所以两者舌位还是有略微不同,并且两者共鸣腔也有区别,避免了这种反复。iɛn是汉语方言中常见的韵母,说明这个韵母不受这种发音排斥的影响。还有一点,iɛi韵母的辖字比较少,而iɛn韵母辖字很多,加之i和n接近,所以这也能够吸引iɛi向iɛn的方向演变。从iɛi韵母产生到现在iɛi韵母基本不独立存在且并入iɛn韵母,用了70年左右的时间。

2.通摄细音入声字和臻曾梗摄合口细音入声字韵母上的变化

在《报告》中,在重庆等地念iu的入声字④,在南充有念io的现象且和“脚、药”⑤等字同音。《报告》中已经有这个现象,《音系》《记略》与此类似。《音系》《记略》只有音类代表字,《音系》中yo韵母⑥有代表字“欲”和“药”。在《记略》中“速欲”两个字为yo韵母的代表字。以下是《报告》《普基集》和笔者的调查中iu类字的读音:

yio(yo)《报告》菊局曲卒足速肃俗畜旭域役疫鬱郁育欲《普基集》菊掬足文曲续粟俗白戌速肃宿畜文蓄役文疫文浴文足白狱域郁育欲浴白疫白役白笔者调查菊掬足曲续粟俗戌速肃宿畜又蓄役疫域狱郁育文浴欲育白狱旧疫旧欲旧

从上述总结可以看出,iu类字的io韵母读法一直在减少。《报告》时代的精组字还都念io,而且有两个晓母字“畜旭”也读io韵母,影组字全部都念io韵母,只有见组字全念了y韵母,说明这个变化才刚刚开始。《普基集》中精组字io韵母的念法基本消失,除了“足”字白读io,其他全部念y,影组字io韵母念法还比较坚挺,但也出现了文白读,不少字出现文读的y韵母念法,如上述的“役、疫、浴”等字,这三字都是书面语的字。笔者调查中,不论精组还是见晓组字都基本上只有y念法了,已经和宕江摄开口入声细音字的韵母分开。影组的io念法在中新派基本消失,只有“育”字白读还能念为io,“狱、疫、欲”三字发音人1和发音人2还能回忆起过去有io韵母的念法(在其字下标“旧”),不过被调查者自己已经不这么念了。而其他的字,三位发音人都已经完全无法回忆起有io韵母的念法了,这说明到笔者调查的时候,这个变化已经基本完成。这种变化首先起于精组字,然后扩及影组字,这显然不是新语法学派所谓的音变,因为起变化的只有通臻曾梗摄的入声字而没有本来读音相同的宕江摄的入声字,io→y也看不出来有什么音变关系,而且符合音变条件的字也并不是一次性全部变化,而是以文白异读的方式有选择地逐步扩散的。

(三)声调上的变化

几篇文献对调值的描写都不是十分详细,但通过比对也能看出一些差别来:

1.阴平升幅扩大

《报告》宽式标音把阴平记为55调,但其说明“由‘半高’升至‘高’的高升调,有时读成高平”。《音系》把南充的阴平记为高平调55。《记略》描述“南充阴平与普通话的阴平相同,都是高平调,调值都是55”。《普基集》阴平调值也记的是55。笔者调查到的阴平为35,升幅比较明显,升幅接近去声的升段,不是平调。

何以《报告》记录的阴平为微升调,而《音系》《记略》《普基集》都为高平调,而到笔者的调查突然又变成了升调而且升幅还扩大了呢?笔者所接触到的大部分四川方言的阴平都是微升或高升,寸熙、朱晓农(2013)调查了成渝地区16个点的声调类型,其中只有罗江、阆中和石柱阴平为平调,其他都为升调[12],说明阴平升调在四川、重庆是非常普遍的。南充方言的阴平调值前后不同时期资料不连贯问题的原因,一是近八十年来阴平调升幅确实在扩大,45变成了35;二是《音系》《记略》《普基集》的调查人没有把《报告》中所记录的微升调准确记录出来。这两种因素加在一起所以使得阴平“好像”突然变成了高升调。

2.去声变为曲折调

去声调值《报告》为24,《音系》为14,《普基集》为14,笔者记录的去声是先降后升的曲折调,降段短升段长,记为214。同时,笔者调查到的去声降升调和升调都可以接受(视为变体),单念时往往以曲折调居多,去声近八十年经历了由中低升调向降升曲折调的转变。

(四)特殊字音变化

还有一些字的读音发生了特殊变化,这些变化是个别的,不涉及到同音韵地位的其他字,详情见下面总结(因为《报告》调查的字数偏少,所以该材料没有该字的以“○”表示):

例字《报告》《普基集》笔者调查1雌阴平阳平阳平2蓖○⊂pi⊂pie3婿去声去声阳平4爆⊆phupau⊃pau⊃5幕暮○mo⊃mu⊃6牡○⊂mau⊂mu7枢⊂tɕhy⊂su⊂su8霍阳平阳平去声9蔗○tsɐ⊃白、tse⊃文⊆tse10特⊆the⊆thie⊆thie11倔○tɕye⊃⊆tɕye12拙⊆tɕye⊆tsho⊆tso13缀⊆tɕye⊆tɕyetsuei⊃14涯⊆ŋai⊆ia⊆ia15慰○uei⊃y⊃16臀○tiɛn⊃⊆thən17疝○suan⊃suai⊃18盟⊆min⊆moŋ⊆moŋ19绷○⊂poŋ⊂pən20仰⊂ȵiaŋ⊂iaŋ⊂iaŋ21匡⊂tɕhiaŋ⊂khuaŋ⊂khuaŋ

这些特殊的变化,大多数还是受共同语的影响所致,比如第1例“雌”字由阴平变为阳平,第6例“牡”字由⊂mau变为⊂mu,第14例“涯”由⊆ai变为⊆ia等,这一类有第1、4、5、6、8、12、13、14、18、20、21例。有的是改正“认字认半边”而导致的错误读音,如第16例“臀”由tiɛn⊃变为⊆thn,这类有第7、16例。有的可能是不同被调查人受普通话影响程度不同所致,如《普基集》的第11例“倔”念tye⊃去声和普通话相似但不符合南充方言入派阳平的规律,而笔者的调查为阳平则合,这一类有第11、15、19例。有些字的变化可能是少数字的特殊变化,还没波及同音类其他的字,比如第10例“特”由⊆the变为⊆thie,这一类有第10、17例。有的是受近义字的影响,如第3例“婿”由去声变为阳平就可能是因为受“媳”字影响所致,这一类只有第3例。还有些字变化原因不明,如第2例“蓖”字由⊂pi变为⊂pie,这一类有第2、9例。

注释:

① 南充市人民政府.市情概览.http://www.nanchong.gov.cn/list/page/f62761d6-b39d-43b7-95c8-ca185443406f.html.

② 本文下标表示白读,下标表示文读。

③ “鼻”字《广韵》本为並母至韵字,但在很多方言中都读入声。汪化云(2009)认为“鼻”字入声的读法《广韵》失记,南充方言“鼻”字读音按规律应来源于入声,本文把“鼻”字视为全浊入声字。

④ 主要是通摄三等入声字(包括一等“速”字)和曾梗臻摄合口三等入声字,以下称为iu类字。

⑤ 江开二觉韵、宕开三药韵字。

⑥ io和yo可视为一个韵母,只是音系处理的不同。整个四川方言中,同一个圆唇主元音前没有开合或齐撮的对立,圆唇元音前的i介音都略带圆唇色彩,一些学者记为y介音,以下io和yo指同一个韵母。

猜你喜欢

南充韵母方言
南充综合试验站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
方严的方言
声母韵母
方言
四川省南充蚕具研究有限公司
单韵母扛声调
哪些方言有利于经商
试析陕西方言中的[]与大同方言中的
TheDifferencebetweenOrientalandOccidentalThinking PatternsinTranslation
《湘水韵》及其编撰原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