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需防药源性中暑
2021-07-07王同翠
新农村(浙江) 2021年7期
■王同翠
夏日,人体需要排汗来保持身体恒温,但有些患者若服用了某些药物,会影响到体温调节中枢,抑制汗腺分泌,影响机体产热与散热的平衡,从而导致中暑的发生。专家提醒,慢性病患者在服用以下药物时,要特别注意预防中暑。
利尿药通过促进排尿,将人体内过多的水分和盐分排出体外,以降低血压、减轻水肿。但在炎热的夏季,服药后患者排尿和排汗都会增多,机体容易出现脱水和电解质失衡,进而诱发中暑。
抗胆碱能药当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或出现心动过缓时,常服用阿托品、东莨菪碱、山莨菪碱、普鲁本辛、颠茄、胃复安等药物。其具有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可缓解腹痛症状或心动过缓带来的不适。但由于此类药物具有抑制体内腺体的分泌功能,尤其是抑制汗腺、唾液腺的分泌作用更为明显,可使人体排汗减少,无法有效散热而引发中暑。
抗精神失常药研究发现,患者服用某些抗精神失常药后,会引起体温升高乃至中暑。究其原因,主要由于这些抗精神病药本身具有干扰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临床观察发现,一般患者应用氯丙嗪、奋乃静、三氟拉嗪等抗精神失常药以后,上午即开始出现低热,下午3—5时体温逐渐升高,直至晚上气温降低或经过降温处理后,才逐渐恢复正常。为防患于未然,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严格控制用药品种和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