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快补齐“三农”发展短板的思考

2021-07-07浙江省绍兴市农业农村局312000王浩萍

新农村(浙江) 2021年6期
关键词:短板三农农民

浙江省绍兴市农业农村局 (312000) 王浩萍

(本文作者系浙江省绍兴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本栏编辑:陈妙贞)

“十三五”以来,浙江省绍兴市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以“五星达标、3A争创”为总抓手,对标高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品质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升级,取得了明显成效。2020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1.53亿元,增长2.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696元,增长7.1%,城乡居民收入比1.72∶1。但对标“重要窗口”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发展一体化先行市的新目标新定位新要求,还有很多薄弱环节,一些体制性、结构性问题亟待破解。

1.当前“三农”工作的主要短板

(1)农业发展短板 一是农业经营主体存在“实力短板”。上规模、有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少,全市现有全国农业龙头企业5家、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43家,分别占7.7%、9.8%;全市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184家、家庭农场3001家,其中省级示范社49家、示范场152家,分别占1.2%和5.1%,且存在一定的“空壳”“挂牌”现象,市场竞争力、带动力偏弱。二是农业比较效益存在“竞争短板”。劳动力工资、土地租金、流通及资金成本居高不下,目前全市平均土地流转年租金超过800元∕亩(1亩=667平方米),一些地方农业劳力工资超过250元∕天,再加上自然和市场风险,农业比较效益提升空间小,导致农业产值增长低速,全市第一产业占比仅3.6%;农业品牌中弱小品牌多、知名品牌少。三是农业融合发展存在“转化短板”。一二三产融合程度不深,农产品精深加工弱,多数农产品以产地销售为主,农产品加工初级多、精深少。同时,农村电商、民宿、运动康养等新业态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2)农村发展短板 一是美丽乡村创建存在“辨识度短板”。绍兴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四级联创”,累计创建省(市)级示范乡镇45(94)个,省(市)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129(300)个,累计创建“五星达标村”1404个(占78.3%),“3A示范村”151个;农村环境显著改善,美丽乡村“颜值”不断提升,但众多先进、示范村中有亮点的不多、富民强村的样板村偏少。二是村庄长效管理存在“能力短板”。乡村建设过度依赖财政投入,重建设、轻运营;乡村产业缺乏顶层设计,文化挖掘不深,村庄功能和价值未完全体现,村庄建设与运营相对粗放;经营村庄的意识和能力不足,承接政府以及社会资源的能力不够等。三是集体经济存在“平衡短板”。从分布看,经济薄弱村多在新昌、嵊州,2020年全市拟消除的318个市级经济薄弱村,新昌、嵊州各有145个和91个;从收入看,2020年柯桥区村均集体经济收入614.42万元,而新昌和嵊州仅87.62万元、195.39万元;从收支平衡看,全市的“消薄”标准虽比省定标准提高较多,但也只是实现或基本实现村级收支暂时平衡,随着村级事务增多、工作要求提高、“事多钱缺”“运转困难”仍是一些村的难题。

(3)农民发展短板 一是农民生活存在“品质短板”。虽然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但优质教育、医疗、养老等资源仍显不足。一些地方特别是山区、半山区村基础设施档次不高,民生改善任务依然繁重。二是农民增收存在“速度短板”。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结构分析,2020年“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转移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分别占58.6%、28.2%、10.3%、2.9%,财产性收入占比明显较低,资源资产转变成资本资金通道依然困难,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面临巨大压力。同时,目前仍有低收入农户3.1万户、4.35万人,2020年平均可支配收入16304元,只占农民收入的42%。三是农民主体存在“活力短板”。一方面劳动力老化严重,务农人员基本在50、60岁以上,另一方面新型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缺乏,谁来种地、谁来当经营主体、谁来发展乡村新业态等问题较为突出。虽然引导扶持人才、资本下乡的机制不断健全,但受土地指标、用途管制等制约,部分涉农项目落地难,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流动的堵点多。

2.补齐“短板”的对策建议

短板既是问题,也是潜力。新阶段全市“三农”工作要紧扣乡村全面振兴和新时代浙江“三农”工作“369”行动的总要求,持续深化“五星达标、3A争创”,高质量推动农业稳产保供、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进步,努力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把潜力转化为实力,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1)以优质高效为主线,构建品质农业新格局 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粮食生猪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工程,开展粮食节约行动,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行动,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农业强镇、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打造高能级产业集群平台,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坚持绿色发展,推进“无废农业”,实施品牌振兴计划,做大做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设施装备水平,推进物联网、大数据、遥感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作物栽培、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和种子种苗繁育中的应用,打造“数字三农”科技创新示范平台,建设智慧农业。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民宿、文化创意、夜经济等乡村经济新业态新模式。

(2)以生态绿美为底色,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 全面实施“五星达标、3A争创”迭代升级和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创建行动,高标准开展乡村规划,优化乡村布局,高水平建设有绍兴辨识度、有引领带动作用的乡村振兴先行村,打破县域、镇域、村域界限,联动建设美丽乡村“花园式”风景线,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平台。落实村庄规划建设条例,有序推进农房和危旧房改造,提高农房设计水平和建设质量,加强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加快建设“数字乡村一张图”,扩大乡村数字化应用,开启乡村治理智治新模式。提档升级乡村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农村饮用水提标建设,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建立健全乡村物流体系。深入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有效推进生活垃圾精准分类,巩固提升“五水共治”成果,全面落实农村公厕“所长制”。

(3)以共享共富为导向,持续抓好农民增收 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构建利益联结机制,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模式,引导农企与小农户建立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等合作,把利益分配重点向产业链上游倾斜,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和村级集体经济“双增”行动,增强结对帮扶精准性。促进新型灵活就业发展,探索乡村未来社区建设,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教育、医疗、养老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能力。

(4)以改革创新为引领,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全面开展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整市试点,深化“闲置农房激活”计划,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实现制度,构建宅基地盘活利用机制,健全宅基地管理执法体系。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配套制度。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有偿转让。实施新时代乡村集成改革,落实二轮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政策,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办法。深化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深入实施“两进两回”行动,推动城乡资源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探索多渠道“引才”模式,畅通多层次“育才”路径,创新多形式“用才”生态,完善多元化“留才”机制。深化财政支农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业保险。

猜你喜欢

短板三农农民
太原市为农村寄递物流补“短板”
耕牛和农民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立新标 补齐劳动防护短板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