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信息技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2021-07-07灵石县交口初级中学郭剑锋

山西电教 2021年2期
关键词:防控疫情研究

灵石县交口初级中学 郭剑锋

一、背景

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晋中灵石县交口初级中学校要求教师开始研究远程学习指导方式并开始思考延长假期后的远程教学模式,远程学习平台正式启用。为了保证平台使用的覆盖率与效果,我校使用钉钉、UMU、腾讯课堂三个平台同步直播,以保证网络或平台堵塞后网络学习的正常进行。平台开通以后,我校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了六次摸底调查,组织了三次直播会议,并且在日常的教学与学习活动中灵活运用会议模式、直播模式、录播模式、作业模式等,课程涉及到国家规定的初中所有课程。在此基础上,我校组织学生利用信息化技术实施了这次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学习。

本项目学习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项目,它以信息技术手段为主要工具,通过网络观察围绕疫情发生的各种社会现象,搜集疫情发生后的关键事件,以科学态度、科学方法进行分析,形成自己的结论,进而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认识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紧迫性,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人类生存与发展中的意义。同时,本项目的研究任务没有结束点,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后可以作为终身的研究任务去研究、思考与分析,本项目仅仅是一个起点。

二、案例

1.本项目设计的缘起

疫情发生以来,学生面对的客观世界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生应该从生物学的角度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究竟是什么?有何危害?我们应该如何科学防范?疫情的传播给人类带来什么教训?通过上网看到医务工作者逆行武汉、全国人民鼎力相助的事实,应该感受到到党和政府在应对灾害面前的决策力、社会主义制度在应对重大灾害面前的优越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从而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人文底蕴、科学精神;通过对国内疫情控制后我国对世界的支持,认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具有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

2.本项目学习的设计

本项目学习预计需要24个学时,其中两个学时进行在线项目培训与任务选择,八个学时进行信息搜集与整理,四个学时进行小组在线互动研究,八个学时形成初步结论并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制作展示,两个学时进行跨校在线交流与展示。参与的学校为本项目实验校:灵石县交口中学、灵石县南关中学、灵石县马和中学、灵石县英武中学初三学生。

(1)项目的驱动问题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看到了人应该如何和自然相处,看到了白衣战士义无反顾逆行疫区,看到了全国人民倾囊相助,看到了面对重大灾难时的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当然,我们也看到了很多不好的现象,比如隐瞒行程造成多人被病毒传染、不服从社区管理被谴责、西方媒体和政要攻击中国等。那么,病毒究竟从何而来?我们应该如何科学防范病毒?我们应该如何与自然相处?病毒来了,为什么我国人民都躲到家里,而英美等国还要人群聚集、我行我素?疫情在世界泛滥以后,为什么好多国家都向我国求助?我国应该如何对待?我国与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关系是怎样的?在整个疫情防控的过程中,我们一定感受很深。你对哪些问题感兴趣呢?不妨选取其中的一到两个问题进行探究。

(2)设计思路图:

(3)本项目学习的驱动问题:

①新型冠状病毒来自哪里?我们应该如何科学防范?

②中外防控病毒策略、原因和效果有何不同?

③疫情在世界各国传播后,中国的行动策略与原因分析。

④我能在疫情防控期间做些什么?

(4)项目实施的任务安排

《疫情与行动》项目实施的任务安排时间 项目任务名称 学生项目任务清单 教师工作任务 阶段性成果1-2学时 项目培训与方向选择①理解驱动任务②选择研究方向、明确研究任务③认真学习研究方法与策略④准备项目研究工具①启动项目,让学生了解项目背景、驱动任务②组织项目培训,为学生提供研究支架③对学生参与培训及前期工作进行评价①项目任务选择及分配表②项目培训文字材料3-10学时 信息搜集整理①制作国内新冠疫情时间轴②列出世界各国疫情发展表③搜集冠状病毒相关知识④搜集整理疫情防范知识⑤搜集媒体对病毒来源分析⑥搜集疫情防控期间重大事件⑦搜集各国疫情防范举措⑧搜集我国对各国的支援情况⑨搜集本校本地疫情防控情况①提供重要时间节点②指导学生制作表格③提供搜索工具④引导学生使用知网资源⑤引导学生从可信任媒体获取信息⑥引导学生科学整理与储备信息。⑦指导学生使用信息化工具①国内疫情时间轴②世界疫情防范对照表③病毒及防范文字材料④疫情防控重大事件表⑤我国支援外国情况表⑥学校行动时间轴11-14学时 小组互动研究①分析材料,对病毒来源进行判断,并提出判断依据②分析我国疫情防范得失,提出科学有效的防范策略③列表分析中外病毒防范策略及效果并分析原因④根据中国对外援助情况,分析援助原因⑤整理形成本校疫情防控时间轴,设计开学方案⑥对疫情期间自己的实际行动进行概括分析。①继续为学生分析讨论提供支架与工具②为学生深入分析提供更多素材③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④参与小组活动帮助学生正确分析信息,引导学生获得科学的结论①互动图片资料②初步结论15-22学时形成结论①形成文字结论②制作展示材料①指导学生用美篇、腾讯课堂、钉钉直播工具②引导学生规范文章写作①文字总结②展示材料23-24学时展示总结①网络展示项目学习成果②参加项目总结①组织项目成果展示②学生与项目组成员对项目过程成果评价疫情与行动项目学习报告

(5)项目学习实施过程设计

3.项目实施过程

(1)项目启动阶段

①主要任务:本阶段主要有两项任务,一是组织项目组成员及全体学生进行培训,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点选择研究方向并组成研究小组。

②培训工具:由于本项目学习涉及四所学校近500名初三学生,十几名课题组成员,项目实施又处于疫情期间,给集中培训带来诸多困难,因此,我们通过钉钉直播的方式进行了培训。

③培训内容:本项目学习的核心词语有两个:网络和信息、疫情与行动。网络与信息是条件和工具,疫情与行动是内容与核心。培训内容为: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本项目学习的背景、项目实施的条件、本项目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实施程序以及项目实施应该注意的问题等。由于本次疫情是学生切实深有体会的真实社会生活情境,所以,学生对本项目的认识比较到位,也由于对很多问题的关注度比较高,所以培训过程比较顺利,培训中大家通过连麦的方式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感言,整个培训活动从情感上激发了大家积极参与项目学习活动的兴趣,为下一步项目研究做好的铺垫。

④课题方向选择:本次课题主要有四个方向。“新型冠状病毒来自哪里?我们应该如何科学防范?”是一个科学性问题,也是国外媒体对我国攻击的焦点问题。“中外防控病毒策略、原因和效果有何不同?”是通过防控策略的不同体现社会制度的不同,思想观念的不同,文化基因的不同,让学生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疫情在世界各国传播后,中国的行动策略与原因分析。”让学生一方面感受中国作为世界制造大国的综合国力,另一方面理解面对人类灾难,我们提出的“构建世界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我能在疫情防控期间做些什么?”让学生认识疫情期间应当落实防控措施要求、坚持认真在线学习、积极参与公益行动等。

⑤根据选题方向分组并安排工作任务:与以往的分组方式不同,在以前的项目学习中,我们的分组方式是两种,一种为按照学习小组实施研究,一种为按照居住社区就近原则分组。本次研究由于专业性强,同一个方向的研究工作量大,同一个小组研究不同的方向时间与精力上不允许。所以,我们采用同方向同组,四人一组的方式进行分组。

⑥成果呈现:本阶段的主要成果为完成了项目任务分组表与项目任务安排表,并整理完成《疫情与行动》项目培训资料。

(2)项目实施阶段

①信息搜集任务及完成情况

关于“新冠病毒特点及其防范”主要任务是:统计本世纪主要疫情、搜集本次国内疫情发展情况、搜集病毒防控策略、中外防控病毒策略、原因和效果及国外疫情发展情况,参与人数为15人。“中外防控病毒策略、原因和效果”的主要任务是:绘制国外疫情发展时间轴、汇总中外疫情防范策略对照表、搜集国内疫情防控策略、搜集世界主要国家防控策略、搜集国内外防控情况新闻,参与人数10人。“针对国外疫情,中国的行动策略与原因分析”主要任务是:搜集疫情发生后国外对中国态度与行动、我国支援外国情况表、外国对我国支持与攻击事例、中国对外无偿支援情况、中国医疗物资出口情况等,参与人数为15人。“疫情防控中学生在行动”:搜集疫情期间重大事件、进行问卷调查、绘制疫情防控重大事件表与学校疫情防控行动时间轴等,参与人数10人。

②搜集信息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学生搜集信息的渠道单一。一般学生只会使用百度、360搜索等网络工具,在教师的提醒下,开始学会使用微博、知网、抖音等工具搜集素材。

学生对各种信息的甄别能力差,教师不断提醒学生采用官方媒体的报道,使用最真实的信息,比如视频信息、文字信息等,所有信息一定要找到出处并进行核实。

尽量对各种事实和数据进行客观描述与整理,不得进行主观篡改,站到客观立场来搜集信息。

学生在以小组搜集信息时,改变了以往各项任务都有分工的情况。比如,以往的小组搜集一般是搜索人员、记录人员、整理人员等分工协作。在疫情期间仅仅采用了内容分工,小组每位成员既是搜索者,也是记录与整理者。这样的合作形式一方面是疫情的要求,另一方面可以节省时间,每个小组的3-4项项目任务可以同步铺开实施,在最短时间内结束任务。(多点、正面、客观)

③小组互动研究过程的问题与指导

小组互动研究是学生通过微信群、QQ群、钉钉群,将所搜集的信息,进行讨论交流,在互动分析的基础上,获得对相关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是思维方式的飞跃、价值判断能力的飞跃,也是本项目的重点及难点所在。

关于病毒究竟源于何处,世界各国主要有两个观点:一是起源于中国,二是起源于美国。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讲这是一个科学问题,究竟源于何处尚待研究论证。让学生研究这个问题,一是基于让学生对病毒DNA进行了解,培养其科学思维能力;二是让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提出自己的判断,逐步树立自己的思想,并学会通过各种信息为自己的观点提供支撑。学生在这个问题上基本倾向于病毒发源于美国,理由为:俄、日、意等方面的文章及论述。学生并没有将美国2019年秋季大流感与2019新冠疫情相联系,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也提出了这个方面的猜想。也有的同学提出了就可能源于中国武汉的思路,并阐述了一定的理由,我们都予以肯定。

关于中外疫情防控策略及效果比较,学生做的比较到位。中国的办法是封城、居家隔离、关闭除医院与超市外的所有商店及娱乐场所,建方舱医院、雷神山、火神山医院,集中全国医疗设施和医务人员赴重点疫区集中治疗;西方是刚开始漠视,发现情况不对才禁止人群聚集,等到后来已经难以控制,有的国家放弃检测和治疗,各组将外国主要国家防控情况进行列表。但是在探索背后的原因方面,学生的分析深度欠缺,大都可以从中国人守规则,而西方人强调自由这个角度进行阐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政治制度方面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管理秩序优于资本主义制度;从国力方面,我国有了困难,可以迅速生产各种医疗设备,有巨大的国力支撑;从文化方面,我国人民能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能听从党和政府的号召,遵守规则,医务人员的奉献精神,全国上下团结一致等。

关于国外疫情严重后中国对外支援,学生大都可以从关爱生命、互相帮助的角度进行认识,有部分小组能够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分析,有的小组则从国际关系角度进行认识,与中国关系好的就应该援助,与中国关系不好的则不应该援助。教师则一方面引导学生从面对人类的难题,应该共同应对,当今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有构建世界命运共同体,才能应对未来挑战的方面去理解;其次应从道德角度去认识,“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在我国遇到灾难时对我国援助、支持、鼓劲的国家,我们理应进行援助;对我国讥讽、诬陷的国家我们可以站到人道主义角度适当对其进行支持;最后应鼓励学生从国际关系中去认识,当今世界中的中日韩、美、俄、西欧、东盟、西亚等地域政治,中国与各主要国家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做一个基本了解,尤其要了解美国在遏制中国崛起方面的做法,明确世界矛盾依然突出,中国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

关于疫情期间学生的行动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居家不外出、网络学习、参加公益行动。学生主要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在参加公益行动方面,我校学生在各班班干部的组织下,有88%的学生向一线工作人员进行捐款,捐款合计940元。大疫有大爱,交口中学是全县第一所学生发起公益行动的学校,学生们的公益行动让人感动。公益行动之后,学校还做了美篇进行宣传。

(3)项目总结阶段

①项目总结阶段主要任务

提炼观点,形成结论,对本观点进行有理有据地分析,写出文字材料。

根据本项目所选方向的文字材料制作PPT、美篇等展示材料并进行展示。

对优秀小组、优秀学生、优秀成果进行表彰。

②问题及指导

学生对碎片化研究、提炼观点、形成结论方面感觉难度还不大,但是要完整地进行理论与事实论述,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进行阐述,则感到非常困难。在这个问题的解决上,我们采用组长执笔、多组联合的方式进行完成。教师适时给与指导,在文档编辑方面,我们引入了腾讯文档,可以多人同时在线编辑。

在制作展示材料方面,学生基本掌握制作PPT的方法,但在阐述本项目研究方向的观点时,展示的事实性支撑比较少,语言论述内容较多。经过教师指导,PPT中插入了视频材料、图片材料、图表材料等。

对研究成果的展示,我们采用了钉钉网络在线展示+美篇+公众号展示的方式。学生对网络直播模式不是很熟悉,平常听直播比较多,但是自己做了主播则很不适应。对于每一个展示小组的展示,各组基本上是有组长主持并宣布结论,由组员互相配合完成对本结论的论述,合作效果比较好。在展示过程中,我们增加了学生提问与评价环节,倡导学生各小组之间互相提出质疑,并对各小组的研究情况做出评价。

(4)项目完成阶段

学生通过各组交流后,对本项目所有方向的问题进行了展示与讨论,学生从情感、价值观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要求他们就研究的方法、研究的过程进行反思,并就此问题进行持续研究提出自己的想法。

对各组所有的过程性材料及成果进行归类整理,对原始材料进行存档。其中主要成果有:《新型冠状病毒来源及防范》《中外防控病毒策略、效果和原因分析》《世界疫情下的中国担当》《疫情防控,中学生在行动》等。

4.项目学习成果与应用

(1)信息应用方面

肉眼观察牙根数目,上颌第一前磨牙单根型为42.95%,双根型为57.05%(P>0.05);而下颌第一磨牙单根型(94.67%)显著高于双根型(5.33%)(P<0.05)(表2)。

通过本次利用信息化进行综合性项目学习,我们形成了信息化环境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与开展项目学习的基本模式。即:网络搜集-微群互动-工具制作-直播展示。首先由学生根据自主选择的项目进行网络信息搜集,搜集时采用了百度、360、抖音、微博、官方媒体、知网等;其次,各研究小组利用微信、QQ、钉钉等社交工具建起互动群,全校统一建群,以供各组或全体同学及时交流研究;第三,由学生根据各小组研究成果形成Word文档、制作PPT、美篇等以便展示交流;最后学生将自己制作的PPT及研究成果在钉钉群直播,充分展示与交流。灵石县交口中学九年级各组共制作PPT文档16个、WPS文档12个,发布美篇8个,评出优秀成果4个。

(2)研究模式方面

本项目作为一个信息化应用的综合性项目学习,采用了“自主选题-分类组合-以组分项-以人担责-小组结项-多项交流-合作结题”的路径进行了学习研究。整个过程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涉及到搜索、制作、直播等常用的信息化学习与交流手段,体现“自主研究-小组合作-指导评价”学习研究特点,教师把握研究节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学生信息搜集、整理、分析、综合能力提高,培养了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滋养了情感,有利于树立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增强政治认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知识应用方面

学生通过对网络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了解了面对疫情,党和政府与社会各界、世界各国对疫情的态度与实际行动;对疫情防控、国际关系、中外政治制度、社会规则、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通过对疫情整个过程的体验,感受到中国强大的国力、党和政府的感召力、社会管理的有序,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疫情防控中,学生严格防范,认真学习,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履行了社会责任,以实际行动支持疫情防控,体现了自己的生命意义和价值。同时,学生对国外某些国家、某些人对我国的攻击提出了应对策略,围绕疫情和行动提出了独特的思路。

(4)能力素养方面

核心素养是一个人面对真实情境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包含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本项目无论选题、组织学习还是总结,能从学生情感与基本认知出发,遵循情感-知识-能力-价值观的课程标准学习目标,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必备品格的培养、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根据我校的研究模式与研究主题,灵石县英武中学、灵石县马和中学、灵石县南关中学都积极参与并应用了这种模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学生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明显提高,研究成果很有价值,这个信息化应用主题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三、结束语

信息化案例的实施应当立足于现实问题,根据现实情境提出驱动性问题,作为应用任务交给学生。这是推动学生深度学习,形成结构化知识,促进学生五育融合的重要学习方式。

在信息化环境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辨别是非能力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基础,无论是线上线下,独立思考与信息辨别能力对于一个学生发展至关重要,需要通过培训、交流、过程中引导,实例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认知能力。

线上学习涉及学生身体及心理健康,学校与教师应当通过问卷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需求,根据学生心理特点灵活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与学习方式,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常态化学习模式,既要避免在线学习的过度疲劳,又要完成学习任务。

猜你喜欢

防控疫情研究
战疫情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在防控“火线”践行初心使命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