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四逆汤和五苓散结合穴位埋线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研究
2021-07-06覃凤传周晓玲常超陈淋周娅妮
覃凤传 周晓玲 常超 陈淋 周娅妮
摘要:目的 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应用茯苓四逆汤和五苓散结合穴位埋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我院于2019.3-2020.3期间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中抽取6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0,茯苓四逆汤和五苓散治疗)及治疗组(n=30,茯苓四逆汤和五苓散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肝功能及血脂水平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83.33%)高于对照组(46.67%),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差异明显,P<0.05,但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TC、TG水平对比存在差异,P<0.05。结论 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茯苓四逆汤和五苓散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血脂水平,促进康复。
关键词:五苓散;穴位埋线;茯苓四逆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中图分类号】R5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6-197-0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临床常见疾病,与临床其他肝炎不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病机制与长期过量摄入酒精无关[1]。目前临床常见的西医治疗方法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病情容易反复发作,且反复使用西药副作用大,容易引起相關并发症,导致患者疾病进展。茯苓四逆汤及五苓散为中医经典方剂,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茯苓四逆汤可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调控血浆心钠素,具有止痛、利尿效果,五苓散主治膀胱气化不利的蓄水证,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的作用[2]。穴位埋线是一种具有综合效应的穴位刺激法,起到协调脏腑、平衡阴阳、调节气血的作用。本文现针对我院6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采用茯苓四逆汤和五苓散结合穴位埋线治疗的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于2019.3-2020.3期间收治的6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男女比16:14,最小20岁,最大60岁,均值(42.35±5.36)岁;对照组男女比15:15,最小22岁,最大60岁,均值(41.87±5.68)岁。所有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完整且两组之间性别、年龄等资料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3];②谷丙转氨酶(ALT)≧80IU/L、谷氨酰转肽酶(GT)≧100IU/L;③经影像学或肝脏组织学确诊;④患者本人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消化系统原发性疾病者;②无自主行为能力及意识障碍者;③肝功能重度损害或肝硬化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茯苓四逆汤和五苓散加减治疗。组方如下:茯苓30g、党参20g、制附子先煎8g,炙甘草8g、干姜6g、泽泻20g、猪苓10g、白术12g、桂枝12g,山楂20g,每日一剂,水煎400ml,分早晚2次服用;并给予患者五酯片(0.31g/片;国药准字Z20025766;广西方略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口服,2片一天吃三次。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取穴如下:膈俞、中脘、天枢、丰隆、肝俞、水分、阳陵泉、肾俞、脾俞、足三里进行穴位埋线,将对应穴位处消毒后,选择4号羊肠线用剪刀分别剪成0.5cm及1cm备用,0.5cm羊肠线用于膈俞、丰隆、肝俞、阳陵泉及足三里,1cm羊肠线用于中脘及水分,采用无菌持物钳将羊肠线传入6号依从性针头后刺入穴位,根据不同穴位采取不同方式刺入,腹部穴位直刺至肌肉层后注入羊肠线,背部穴位斜向脊柱方向刺入,剩余部位的穴位垂直刺入肌肉层,此时询问患者感受,若存在酸胀感后注入肠线,用针芯将羊肠线推至穴内,将针拔出后用消毒棉签按压针孔2~5min后结束整个操作,每周进行一次,每4次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根据疗效判定标准将临床治疗效果分为三个等级[4],并将总例数-无效例数获得的百分比作为总有效率,主要包括显效:B超检查病情明显缓解,ALT及GT处于正常水平;有效:B超检查病情缓解,ALT为50~80IU/L,GT为50~100IU/L;无效:病情及相关指标水平无变化。
(2)抽取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进行血清检查,分析比较其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83.33%)高于对照组(46.67%),P<0.05,见表1。
2.2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及血脂水平变化
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前后ALT、AST、γ-GT差异明显,P<0.05,但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TC及TG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TC、TG水平对比存在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一种以肝小叶弥漫性干细胞脂肪变性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疾病,其随病进展可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等终末期病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而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可阻止或延缓病情进展。
在中医理论学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属于“痰证”“积聚”,其病因主要与脾虚、痰湿、肝气郁结、血液淤堵等有关,因此中医学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时以健脾疏肝、利湿化痰、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展开临床相关治疗[5]。茯苓四逆汤与五苓散均为中医经典方剂,茯苓四逆汤出自《伤寒论》中,用于“发、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具有回阳救逆的功能,主治少阴病厥逆、恶寒踡卧、下利清谷、腹疼吐利、脉沉等阳虚阴盛阳亡之证;五苓散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的作用。穴位埋线疗法是针灸疗法的延伸和发展,是中西医结合的产物,具有以线代针、刺激持久、经济简便、毒副反应小的优势, 通过平衡阴阳、调整脏腑、改善代谢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本文经过相关研究获得以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较高,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前后ALT、AST、γ-GT差异明显,P<0.05,但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TC及TG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TC、TG水平对比存在差异,P<0.05。茯苓四逆汤中的茯苓、党参、附子、甘草、干姜分别具有利水渗湿、补气活血、补火助阳、补脾益气、温中散寒的作用;五苓散中泽泻、猪苓、茯苓、白术及桂枝分别具有利水渗湿、健脾燥湿、温阳健脾的作用。穴位埋线中采用的羊肠线是一种异体蛋白,因此埋入体内相应穴位后可长时间刺激穴位,促进机体新陈代谢,降低脂肪蓄积,从而改善患者血脂水平。
综上所述,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茯苓四逆汤和五苓散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血脂水平,促进快速康复。
参考文献:
[1]王开霞,郑超,朱晓骏,等.茵陈五苓散治疗胆汁淤积研究进展[J].陕西中医,2019,40(12):1822-1824.
[2]周自强,方妹辉,徐文婷.降脂方联合穴位埋线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9):944-948,966.
[3]沈瑞南,吴昊鹤,杨爱水,等.足三里穴位埋线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NK细胞及CD8+细胞水平的影响[J].河南中医,2020,39(9):1433-1435.
[4]李永丰,谢冬梅,姚立红,等.穴位微创埋线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9,29(6):550-551,558.
[5]王评,彭晓洪,黄永莲,等.茯苓四逆汤对老年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8):1723-1727.
柳州市中医医院 广西柳州 54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