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根据任务类型,精准审题立意

2021-07-06涂坤林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1年5期

涂坤林

2015年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全国卷首次出现,2020年高考全国卷5套作文都属于此种类型。本文基于对2015-2020年高考全国卷作文的研究,根据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三种类型,分别提出了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审题的有效策略,希望可以借此更好地指导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教学与写作。

在《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读》一文中,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张开正式提出了“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概念。所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就是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进行说理论证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

一、“权衡与选择类”作文审题策略

“权衡与选择类”的作文,是指高考命题者命制有争议、有分歧的材料,让考生结合自身体验进行思考、探讨,通过权衡、比较做出选择,最终得出观点。“权衡与选择类”题目,围绕作文的探究性,加强对考生理性思维和理性表达的引导。“权衡与选择类”的作文考题,常常在材料中展现出矛盾与对立,可能以多则材料的形式出现,也可能在一则材料中呈现出多个不同的选择。下面就以2015年全国Ⅱ卷“风采人物评说”为例,来具体分析说明“权衡与选择类”作文审题的有效策略。

(2015年全国II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做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高职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第一步:分析所给不同选项,找出选项的区别和联系。作文材料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的大背景;第二部分依次具体介绍大李、老王、小刘三名候选人的主要事迹,由此让考生思考、权衡,选择出大李、老王、小刘三名候选人中谁更具风采。材料两部分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引发考生思考、权衡、选择。

第二步:抓住材料关键词句,理解不同选项的不同意义。大李、老王、小刘三名候选人物风采各不相同,他们三人的价值也各不相同。这三个人的精神品质,也就是他们的风采,分别可以概括为:创新、爱岗敬业、追求美。另外,他们三个人相同之处是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步:权衡比较,做出自己的选择,确定文章的立意。一是从大李的角度切入:笃行敏思,创新钻研,勇攀科学高峰,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人类的进步贡献智慧,展现当代创新人物的风采。在具体写作时,要特别点出当代社会“物欲泛滥”“精神匮乏”的一面,以突出摄影爱好者的爱好之于当代社会的价值。

概括来说,“权衡与选择类”作文审题策略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分析材料所给不同选项,找出选项的区别和联系;第二步,抓住材料关键词句,理解不同选项的不同意义;第三步,通过权衡比较,做出自己的选择,确定文章的立意。

二、“组合与延伸类”作文审题策略

“组合与延伸类”作文,就是高考命题者给出一组关键词、名言名句等,要求考生从中选取两三个(或两三句)形成有机(或者合理)组合,进行构思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7年全国I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不少于800字。

第一步:明确任务。仔细审读作文题目,从“材料+要求”中找出各种具体任务,并分条列出来。

第二步:选择组合。从题目中选取两三个内涵相关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键词(或名句),对所选取的关键词或名句进行组合,可以主题式关联,可以正向关联,也可以反向关联,还可以正反关联,形成新颖的、有创造性的组合。

第三步:确定立意。根据不同形式的组合方式,通过权衡和比较,得出最佳的立意角度,确定文章的中心论点。

简单来说,“组合与延伸类”作文审题立意的三步骤是:第一步,明确任务,仔细审读作文题目,从“材料+要求”中找出各种具体任务,并分条列出来;第二步,选择组合,从题目中选取两三个内涵相关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键词(或名句),对所选取的关键词或名句进行组合。第三步,确定立意,根据不同形式的组合方式,通过权衡和比较,确定文章的中心论点。

三、“看法与评价类”作文审题策略

“看法与评价类”任务型驱动材料作文,就是高考命题者在作文题目中直接要求考生阐述看法或就材料中的事情进行评价,以表明自己的态度,阐释自己的看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通常来说,考生可根据“你怎么看”“你如何评价”“谈谈你的看法”等任务指令,判断材料是否属于“看法与评价类”作文题。

“看法与评价类”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2019年和2020年的高考全國卷高考中出现频率很高。在2020年高考全国卷5个作文试题中,“看法与评价类”就有4个,比例占八成。下面就以2019年全国I卷作文题目来具体分析说明“看法与评价类”作文审题的有效策略。

(2019年全国I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还有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第一步:分析材料中各方观点。2019年全国I卷作文材料整体上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由《左传》《诗经》中的箴言警句和总书记的讲话构成。“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出自《左传》,是春秋时期的流行箴言,原意是指老百姓生活的根基在于辛勤劳动,只要辛勤劳动就不会缺衣少食,这句箴言意味着辛勤劳动是百姓全部生活的根基。材料的第二部分主要呈现了现实生活中一些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不尊重劳动的错误看法和态度。此外,命题还通过将“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单独成段的形式,提示考生将劳动在传统与现实中的不同处境进行对比,在历史的传承中思考劳动对于个人、民族和国家的意义。

第二步:寻找自己的写作角度。写“热爱劳动”,有两个基本走向,其一是从正面写劳动的意义,其二是从反面写现实背景下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这部分内容要注意扣题,但不能过多地抄袭作文题目中的引导性内容。

第三步:确立自己作文的观点。考生围绕“热爱劳动,从我做起”这一主题,观点可以是“热爱劳动,幸福一生”,讲社会的进步、人民幸福的生活均来自勤奋的双手;观点可以是“弘扬传统,热爱劳动”,谈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告诉人们辛勤劳动的重要性。简单来说就是,行文结合材料,扣住“劳动”展开,先立论,再驳论,最后提出希望与建议。

总的来说,“看法与评价类”作文审题立意的三个步骤是:第一步,分析,即分析作文材料中各方的观点;第二步,寻找、比较分析后,选择一个自己擅长的写作角度,重要角度优于个别角度,整体角度优于重要角度,核心角度优于整体角度;第三步,确立观点,根据对争议事件或社会现象的理解,提出自己的观点。

从2015年首次出现到2020年家喻户晓,高考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出现已经六年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全国I卷作文“历史人物评说”的类型,与2015年全国II卷的作文类型一样,它们都是权衡與选择类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因此,根据作文的三种类型,掌握其有效的审题策略,非常有必要,这能够更好地指导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教学与写作。

注:本文是阳江市市级课题《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高效备考策略研究》,课题编号MS201917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