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红”文化素材积累

2021-07-06李玉洁李佩胜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1年5期
关键词:保国闹剧拉面

李玉洁 李佩胜

毫无疑问,“网红”是当下最火热的网络流行语之一。从字面意义上看,“网红”是“网络红人”的简称。并不是所有的网络红人都是严格意义上的“网红”,比如,娱乐明星、知名企业家、公共知识分子尽管也可能是网络红人,但是他们通过将传统媒体上的影响力转移到网络上而走红。虽然一些“网红”的表现非常庸俗和无聊,但是不得不承认,“网红”是互联网所掀起的社会变革中不容忽视的一支力量。

名言素材

从此我不再仰脸看青天,不再低头看白水,只谨慎着我的脚步,我要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脚印。

——朱自清

将灾难娱乐化、将行为低俗化、将价值扭曲化的言行,纵然能抓住“眼球”,也不可能换来“回眸”。

——《人民日报》

抵制网红世界里的“文化癌变”、涵养健康发展的精神气质,需要从每一个作品、每一份创意、每一点责任做起。

——《人民日报》

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

——《娱乐至死》

群体只会干两种事——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

——《乌合之众》

群体的无意识行为取代了个体有意识的行为,这是现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乌合之众》

所以不要轻易地成为集体的一份子,这样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即使你以为自己只不过是随声附和了一下而已,实际上你已经成了帮凶。

——《乌合之众》

群体不善推理,却又急于行动。

——《乌合之众》

致敬每一名为梦想拼搏的年轻人,致敬每一名兢兢业业不负时光的少年。祖国因你的勤奋而自豪,奔跑吧。

——共青团中央微博

人物素材

“冷艳美女翻译”张京火遍全网

在美国阿拉斯加当地时间3月18日举行的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上,美方率先挑起争端,气氛一度“剑拔弩张”。在这场举世瞩目的对话中,一个小插曲让我方翻译张京冲上热搜。当时,我方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快速作出反应,严正阐明我方立场。而这段发言长达16分钟。长达16分钟的翻译的确是个挑战,考验译者的速记能力、对内容的消化和重组能力。张京在这极度紧张的氛围中,流畅准确地完成了速记速翻,她沉稳冷静的心理素质和无比专业的翻译能力都堪称顶配。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赞叹道,应该给这个女孩加工资,这件事迅速冲上热搜,张京一夜之间成为最美翻译官,被网络所追捧。可是她能够有如此惊艳的表现,绝对不仅仅由于她的外貌,而是她的才华和内涵。

张京早在2013年就已经“出圈”。当年的3月1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的一场记者会上,一位身穿黑色职业装,留齐肩长发,神情专注的女翻译,因表情冷艳,神似赵薇,吸引了现场不少镜头,并瞬间红遍网络。她就是张京。

张京是杭州人,2003年从杭州外国语学校毕业,保送到外交学院英语专业,2007年被外交部录用。因为在学校表现出色,很多外交学院的同学都尊称张京为“牛掰学姐”。张京初中和高中的同学奚先生说,“她就是一个全才,在高手如林的杭外,她各科成绩一直都保持班级前五名,学校的英语演讲比赛,她不是第一就是第二。”

张京在杭外读书时的高中班主任,英语老师胡跃波则说,张京是个执着、专注的人,知道自己要什么。“她初中起就立志做外交官,想将来进入外交部门工作。高中三年她成绩很优秀,完全有能力进北大、清华这样的综合性大学,但她选择继续追求梦想,保送进了外交学院。”

“拉面哥”程运付

“拉面哥”名叫程运付,是山东费县马蹄河村的普通村民。2005年,他和妻子开始在周围几个乡镇间赶集摆摊卖拉面,售价3块钱1碗。而这个价格,走过了15个春秋,一直持续到今日。随着原材料越来越贵,他的利润也越来越薄。如今,每卖出一碗面,只能获得5毛钱收益。

然而,流量带来的过多关注让这位大哥深受困扰,很多人专门跑到当地,抡起“长枪短炮”疯狂对其进行拍摄、直播。如今,“拉面哥”摊位前早已被堵塞得水泄不通,更有甚者成天在他的家门口蹲守拍摄,聚集围堵的人群发掘生活细微之处的“人性的光辉”固然值得提倡,但许多自媒体无底线的“关注”,多是假借“传播正能量”之名谋取流量时代的利益。当歌颂善良演变成扰乱生活,一句句“不要围堵”的呼吁,或许正是“拉面哥”这种突然被置于聚光灯下的普通人最真挚的恳求。

时评链接

花一样的“小马云”,

该不该做花呗一样的事

牛  凝

你可能不知道谁是范小勤,但你一定听说过“小马云”。最近,澎湃新闻的一篇报道又将“小马云”带回到公众视野。

4年前,江西男童范小勤因酷似马云走红,被称为“小马云”。一时间,他和他赤贫的家庭成为了“网红”,被围观、消费、利用,成为如狼似虎的资本眼中一块散发着香气的肉饼。后来他被一老板资助,离家到石家庄上学。但据11月27日澎湃新闻报道,本应在学校的他已有大半年没有露面,网络社交账号显示,他被人带着在广东等地做直播。范小勤“消失”了,关于“小马云”的视频仍在每天更新。

有网友在评论区感慨,“花一样的年龄,却做着花呗一样的事情”。的确,小小年纪就被卷入资本的洪流,透支着有限的青春时光,这背后的喜悲该有人看见。

如果说普通人需要历经千辛万苦才有可能获得成名的机会,那么范小勤显然就是被命运选中的孩子。只是因为长得和企业家很像,便可获得极高的关注度和流量,获得种种赚钱的好机会,这对任何一个贫困的家庭来说,无疑是极其诱人的。

有人指责范小勤的父母,将孩子交给公司成为牟利的“工具人”是自私且残忍的。然而,从现实角度看,范小勤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踏入流量池,从流量池里随便一捞,便是整個家庭一年甚至数年的收入。一条腿的父亲、智力低下的母亲、还有患阿尔兹海默症的奶奶……在这种情境下,我们无法要求其家人有多高的格局与眼界。把亲生骨肉交给陌生的老板,这种抉择,除了让小勤走出去增长见识外,更多也可能是为生存的困顿所驱使。

本应戴红领巾穿校服的年纪,换上一身并不合身的成功人士装束踏足荧屏、登上T台,参与资本的游戏,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十分残忍的。学生时期正是一个孩子学习知识,塑造良好的价值观的重要时期。经过这几年的“耳濡目染”,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勤是否会因为这些“虚假的繁荣”迷失了自己,产生自己无需努力,仅凭天赋或者机会就可一步登天的错误价值观呢?同时,5年后,10年后,甚至20年后,缺乏基本文化素养的范小勤还能否在社会中更好生存?错失对于勤奋感的培养,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无疑将为其未来的成长发展埋下隐患。

资本的大潮总有褪去的一天。当镜头前的包装,资本市场的倾斜以及舆论的滤镜全部散去之后,范小勤身上的“小马云”标签便会被无情抛弃,“繁荣”的生活重新被折叠回底层。因为那些可以靠金钱和噱头轻易打造的包装和流量高地终究只是暂时的产物,唯有保持内在的学识与思想的富足,才是更稳健也更长远的那条出路。

(摘自“紅网”,有删改)

马保国闹剧,该收场了

以“浑元形意太极拳掌门人” 自诩的马保国,如今知名度蹿升。他今年5月在观众面前30秒内被击倒3次,他“武术”的“造诣”按说也都摆在眼前了,但最近他的雷人雷语却被热转,俨然要成为顶流“网红”。

马保国的一些言行,实际上就是哗众取宠、招摇撞骗,说到底是一场闹剧。口口声声弘扬传统武术,实际上做的都是伤害传统武术的事。斥责年轻人不讲武德,他本身却不正大光明、谨言慎行、尊崇敬畏传统的武德。对围绕马保国所发生的一系列闹剧,不是一笑了之那么简单。如果靠哗众取宠就可以风生水起,靠招摇撞骗就能拓展商业版图,那么这是什么样的价值取向?马保国背后的人到底想干什么?明眼人都清楚,无非就是商业利益。推波助澜、炒作放大马保国的一些互联网平台为什么?无非是流量至上,背后还是利益。然而,无论平台还是资本,蹭热点、找卖点的前提,应该是遵循公序良俗,坚守正确的价值观,否则就会沦为浅薄而拙劣的商业游戏。

人人都有习武的权利,也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可是如果背离武术精神,在公开场合信口开河,特别是编造经历,这就与江湖骗子无异了。而这样的人受追捧,值得我们深思。不少人谈及马保国是揶揄加调侃,说他在舆论场中扮演被群嘲的角色,似乎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其实这还真不是什么“无伤大雅”,放任“审丑”成为流行,让招摇撞骗大行其道,这本身就是对社会风气的伤害,特别对于尚缺乏判断力的未成年人,这是对价值体系的毒化。

这场以马保国为主题的闹剧,该收场了。真讲武德,马保国就应该从闹剧中抽身而退。对他背后的人来说,尽早收手更是明智选择,否则必定血本无归。而那些热衷流量、推波助澜的互联网平台,如果还有起码的社会责任感,就应马上停止再为这种“丑行”“闹剧”提供传播渠道。同时,我们也呼吁有关部门,对互联网平台落实社会责任情况加强监管。社会各界共同呵护核心价值观,守住底线,别让闹剧再闹下去。

(摘自2020年11月28日《人民日报》 ,有删改)

猜你喜欢

保国闹剧拉面
本期导读
潮细胞
最有思想的句子
潮细胞
一碗拉面加个蛋
爸爸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