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非:创新赋能机制塑强江苏企业品牌
2021-07-06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政府部门如何培育发展企业品牌,是值得深入探讨的新命题。近年来,江苏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积极谋划品牌发展新路径,以打造“三高”(高知名度、高美誉度、高忠诚度)品牌为重点,深入实施“品牌强农营销富民”工程,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两只手”作用,优化发展环境,规范品牌评价标准,守住品质底线,探索省级农业品牌赋能新机制,创新农业品牌培育新模式,以区域公用品牌引领企业品牌,助力“苏”字号农业品牌蓬勃发展。
狠抓源头管控,着力在品牌质量提升上打基础
一是加强质量源头管控。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推进农药使用减量、兽用抗菌药减量行动,严格落实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健全完善应急响应体系,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排查和专项整治飞行检查,提高舆情应对处置能力。开展定量监测,发现风险问题及时预警,从源头解决问题。
二是实施十万规模主体入网监管行动。落实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和产地准出衔接机制,完善省级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2021年启动实施十万规模主体入网监管行动,实现入网主体日常巡查全覆盖、产品质量追溯全覆盖、生产经营档案电子化管理全覆盖。
三是大力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加强农业农村标准化试点示范,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目前江苏已累计建设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1861万亩,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企业数达1776家,产品数达3773个,已获批农产品地理标志137个,位居全国前列。2020年我省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支持2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提升品牌竞争力。
完善评价机制,着力在品牌管理体系上立标准
一是完善省级品牌目录制度。在全国较早开展农业品牌目录试点工作。2020年将原省农委发布的《江苏农产品品牌目录制度(试行)》升级为省农业农村厅规范性文件《江苏农业品牌目录制度》。2020年将我省823个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作为我省第一批入选目录企业品牌,同时征集推选出95个企业产品品牌入选省级目录。成功注册登记江苏农业品牌目录标识版权,开展市场化运作模式。
二是建立品牌评价标准体系。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农业品牌与市场建设专家库,来自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的129人入选,提升全省农业品牌和农产品市场建设科学决策水平。与南京农业大学共同研究制定江苏省地方标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管理规范》,组织指导江苏省农业品牌协会在全国率先发布团体标准《江苏农业企业知名品牌评价规范(试行)》,实现江苏农业品牌评价有“标”可依。
三是积极推广标准化生产。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的要求,开展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绿色蔬菜产业基地、标准化生态建设畜牧养殖场、水产健康养殖场、标准化示范等项目建设,支持品牌企业全面建立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生产记录电子化等,构建品牌打造、分等分级标准等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指导生产者在自控自检的基础上规范开具合格证,提高带证农产品的市场认可度。
政府积极引导,着力在优化发展环境上作保障
一是提升工作目标。农业品牌工作连续四年写入江苏省委1号文件、省政府年度重点工作。“打造一批‘江苏精品农业品牌、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组织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列入2021年省委一号文件,“新增100个省级农业目录品牌,塑强10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工作列入省政府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工作的总体谋划与统筹,研究制定《农业品牌提升行动专项方案(2018-2022)》。
二是加大财政支持。积极推动实施农业品牌培育提升奖补项目,2021年省级财政新增5000万元农业品牌建设专项资金,重点支持10个单品类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带动授权企业品牌共同发展。在中央实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工程基础上,省级财政也将配套投入,进一步扩大扶持范围,为我省品牌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围绕六个着力创新赋能机制,塑强江苏知名企业品牌。
三是加强政策研讨。召开江苏农业知名企业品牌发展座谈会,开展品牌强农路径和政策研究,优化发展环境,探讨品牌创建新机制。与会企业代表一致同意签署并发布《江苏省农业企业知名品牌发展倡议书》,倡议江苏农业企业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创新意识、质量意识,诚信经营,营销富企,协力共建江苏农业品牌强省,引起企业和消费者的广泛共鸣。
推动银担合作,着力在品牌融资服务上出实招
一是首创品牌贷款。完善品牌价值评估机制,推动金融机构发放以品牌为基础的商标权和专利权等质押贷款,省农业农村厅与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签订《农业品牌项目全面合作协议》,专门开发“苏农担·农业品牌贷”业务,实行利率优惠,无还本续贷等优惠措施,支持企业品牌做大做强,融资规模达到10亿元。
二是扩大普惠贷款。与省财政厅联合设立省级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苏农贷”产品,扩大金融支持覆盖面,为全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低门槛、低成本的信贷支持,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单户贷款额度最高达到1000万元。
三是探索金融服务新模式。全省各地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开展金融担保业务等形式,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优势互补,农业品牌经营主体受益。常州市建立农业担保联席会议制度,推出低门槛、低费率、重信用、轻抵押的金融担保业务,政策优惠力度大,主体覆盖面广,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2020年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政策性业务在保额达128.35亿元。
搭建传播平台,着力在品牌赋能模式上求创新
打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只有塑强农业企业品牌,产业发展才算扎稳了根。近两年来,我省注重分类指导,以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带动企业品牌发展,积极探索农业品牌培育新模式,初步构建起推进农业强势品牌的省级平台,形成省级农业品牌推介新机制。2019年省厅联合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举办了首届“江苏省十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大赛,既体现公信力和公益性,又展现公用品牌工作的特殊性,初步搭建起推进农业强势品牌的新平台。2020年,由省农业农村厅农业品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筹划指导,省农产品品牌发展中心、省农业品牌协会和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联合举办了“苏垦杯”首届江苏省农业企业知名品牌30强大赛,吸引社会力量共同打造强势品牌。
开展精准营销,着力在品牌推广渠道上求拓展
一是重视展会平台。近年来,江苏每年精心组织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参展农交会、茶博会等全国性展会,依托江苏国际农业展览中心、上海西郊国展中心等开展“专场演出”,举办全省合作社产品展销会、江苏名特优农产品上海交易会、“蘇韵乡情”系列推广活动、东西扶贫协作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等省级以上展会活动10余场,支持市县举办各类品牌农产品产销对接、评审推介等活动30余场。
二是拓展网上渠道。为适应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江苏与新媒体密切配合,通过“苏韵乡情”乡村休闲旅游手机APP、农技耘APP、省厅官网等途径,培育一批网络营销农产品品牌主体、品牌产品、品牌电商和“网红”。2020年全省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超过80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
三是聚焦目标市场精确营销。鼓励引导江苏农业品牌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开设各类旗舰店、零售店、专卖店,扩大品牌影响力,扩宽产品销售渠道。通过展会展示、线上销售、线下营销,为“苏”字号农业品牌持续赋能,全方位加大江苏品牌农产品的传播推广,极大地提升了品牌价值,提高了品牌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