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四大关键能力”培养的初中英语听说课堂教学新观点
2021-07-06曾建明
【摘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需要强化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针对初中学生在英语听说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本文依托培养学生“四大关键能力”的理念,从寻求学习境脉的和谐性、把探究过程还给学习者、创造课堂中的思维文化三个方面进行英语听说课堂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四大关键能力;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
【作者简介】曾建明(1976.11-),男,广东四会人,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白坭中学,初中英语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初中英语教学。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意见》中提及的关键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应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培养英语的听说读写技能,形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为终身学习英语和运用英语这门工具学科学习其他知识作铺垫。这些就是初中英语教师要关注的学生能力发展的主要内容及重点。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原有知识或者经验的过程中,会产生新的知识与经验。这就强调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学习不是简单的机械叠加,而是在特定的情境下,学生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发展对事物新的理解。英语听说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应积极创设学习情境,只有主动建构学习主体的学生,才能在具体情境中灵活运用英语词汇,将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从而完成工具性语言学科的学习目标。另一方面,在主动学习过程中,学生从现实生活和个人发展需要出发,进行相应的猜想或预设,积极进行知识探知,从而获得思维的训练和发展,自主构建新知识。第三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应以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为核心,基于对学科性质的再认识,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听说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乐于思考。
一、寻求学习境脉的和谐性
现阶段初中英语教学过分侧重学生的应试能力,忽视对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导致出现“哑巴英语”现象。学生在听说课上大多不会说、不敢说,也不愿说,农村学校尤为突出。在这种情况下,英语听说课对教学情境和谐性的要求日渐凸显。这里的和谐性主要指三方面:一是师生关系的和谐,就是学习过程中师生共同学习,学习内容能够引起学生共鸣,师生间民主交流,学生在学习中建立自尊和自信,体验学习的乐趣。二是生生关系的和谐,就是在听说训练活动中,学生参与不同角色的演绎,体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三是教学情境营造上的和谐,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等因素来收集听说材料,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
二、把探究过程还给学习者
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对信息的理解与吸收通过“听”实现,对信息的传递与表达通过 “说”完成,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初中生英语水平的提高。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学生的听说技能不尽如人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用大量重复的听说材料训练学生,使学生重复着机械性地操练,英语教学长期重视应试忽视能力的培养,导致出现了“哑巴英语”。由此可见,教師在听说教学中采取自主合作探究进行学习的方式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为此,我们认为初中学生英语听说课堂教学的关注点如下:
1.以语篇为载体,遵循基本认知逻辑,将“四大关键能力”贯穿于课程教学中。在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通过语篇的学习,按照信息输入、识记与理解、分析与总结、自主评价、创新与应用的思维流程,将“四大关键能力”贯穿于课程教学中。首先,通过语篇的听力材料进行信息输入,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听说技能,这同时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信息的输入是基础,为后面的理解与输出作好铺垫。其次,在识记与理解环节,教师可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了解材料背景,帮助学生克服听中慌乱,设置分组讨论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听力材料进行口语输出等,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协助等能力。再次,在自主评价环节,教师巧妙引导,积极设问,关注学生英语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最后,在创新和应用环节,引导学生把听力材料迁移到平常的生活情境,再用推理去论证,学会批判与评价,使国外文化与本土文化产生碰撞,使英语课堂充满人文气息,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2.以主题式教学为抓手,提出有趣的探究课题,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四大关键能力”。英语教材一般都围绕主题教学,基于这个特点,教师在选取听说材料时,可根据主题引导学生提出探究课题。课题的趣味性、生活性直接影响探究活动的参与度和实效性。从课题的确立角度,选择不同的内容就会有新的思考点,就算是一样的内容也有很多角度值得探究。例如,在“节日”这个主题探究中,由于文化差异,中国的学生对外国的节日一知半解,甚至当今网络上出现了“中国人不过洋节”等言论。为此,我们需要帮助学生真正去了解外国节日的由来与文化背景,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风俗文化。教师可设立情境,提出“西方圣诞节从何而来、中国春节有什么庆祝活动”等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写出调查报告,通过问与答,进行小组自评与互评,让学生通过学习英语基本词汇、句型,比较、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在实践和探索中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效率,也减轻了课后负担,通过听说训练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
三、创造听说课堂中的思维文化自主建构
思维和文化密不可分,作为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如果仅侧重学习语言,不培养思维,那么在两种语言交流中就难以达到交流的真正目的。语言学习中,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更密切。人们利用语言交流了解不同民族的习俗、历史、宗教信仰等。因此,学习应该是通过文化背景接触语言,在交际中掌握语言。由于对文化背景知识的片面了解甚至缺乏了解,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的表现,比对分析测试成绩,不难发现学生对日常生活素材兴趣较高,理解较容易,而对科普、新闻、技术等题材内容大都不感兴趣,对此类题材的信息输入存在学习动机不强甚至抗拒的心理,造成学习效率不高。这些问题在英语课堂上普遍存在,让教师很困惑。所以,在听说课堂教学中,应把握听力教学规律,找到影响听力能力的因素,结合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英语思维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设计语言训练,提高学生语感,实现课堂思维文化建构。
1.系统性安排教学内容,多元设计。根据教材内容安排,制定七、八年级的听说教学目标,听力材料的选取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材料主题上从天气、交通、旅游、环境、艺术到新闻、科技、人文地理等体现出主题的多样化及层次性。其间插入学生喜爱的流行元素,如动漫、音乐等,可以调动初中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巧妙用形式多样、主题突出、涵盖一定的文化背景的英语听力材料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还需根据难易程度,科学设置题型结构,适当加工整合材料,辅以说的训练,务求达到减少学生听力阻力,摆脱难以开口的窘境。
2.激趣式培养英语思维,提升语感。水平各异的学生对听说有着不同的反应,教师一味反复播放听力材料,一路灌输听力技巧,一直不间断地让学生说,学生会有倦怠感,久而久之会对学习失去信心。如何将学生的焦虑和压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呢?应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消除学生的紧张和畏惧,帮助学生对英语学习投入更大兴趣,使学习听力、训练口语变成学生享受英语、愉快学习的过程。在听说学习中,可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解篇章的逻辑和英语表达习惯,将听力材料自觉转换成文字材料,找出语篇中的关键词、惯用表达、功能词,理清人物关系,并进行总结归纳。部分学生因为语感不强,一般会先内部消化接收的信息,这就增添了一个没有必要的动作,即我们说的“心译”。这是因为不同的语言,结构和思维都有所不同,英语思维构建不起来,既浪费了时间也加大了理解的难度。因此,培养学生正确的英语思维习惯,有利于语感的形成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3.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建构思维。听是说的基础和前提,听是说的目的。在学生听完音频后,教师应及时设计提问,开展问答、分组讨论和总结等训练。运用分类、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对一种事物的认识,尽可能地联想同类事物,积极调动已有的知识结构,举一反三,让英语学习由点到面,扩展思维。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通过分析、理解、推理、归纳等训练,可以有效强化理解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知识建构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为教学助力。利用多媒体材料新颖性、实用性的特点,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直观地接收信息,为听说训练提供便利,有效扩大了英语课堂的容量和质量。图文并茂,视频、音频配合,各式多媒体素材为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拓展学习内容提供了有效支持。所以,有效的听说教学训练应该在多媒体的辅助下,结合听、说技能训练,积极创设情境,提升学生能力。
在理论研究和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正在不断地探索初中英语听说课的教学模式,获取听说课堂设计的一些经验,务求通过英语听说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英语认知能力、学习合作能力、独立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强化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培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參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刘丽萍.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研究[J].教师, 2017(31):62.
[3]宋泽方.提高初中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探析[J].好家长, 2017(5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