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
2021-07-06李汶玥旺扎
李汶玥 旺扎
摘 要:大学生具备文化自信才能抵御外来糟粕文化的侵蚀。尤其是在全球化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频繁,针对新时代大学生加强文化自信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论述文化自信的内涵及沉淀基础,进而从理论根基、民族特性、传承特点出发,探究新时代文化自信的特质。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抵御外来糟粕文化的辩证视角出发,论述新时代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1)03-0084-05
引言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和责任是当代大学生肩负的时代任务。为了确保新时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良好的文化认同感,并有效发挥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就必须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目前,相当多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还停留在具体的载体上,缺乏对人文精神的认知与共鸣。另外,由于西方文化的渗透,一些大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反而对西方文化一味地盲目崇拜,将文化繁荣的愿望寄托于无条件复制西方文化上。再者,受现代文化功利主义的影响,大学生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金钱崇拜比较明显。就目前来看,全球化经济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加速了各类文化信息的传播,一些庸俗的文化开始侵蚀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为此,加强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势在必行。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及积淀基础
(一)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
文化自信,就是对本国文化和本民族文化的十足信心。对于我国来说,文化自信就是对于我国文化和中华民族文化拥有信心,认为它是优秀的,有发展前景的,有顽强生命力的。将文化自信融入现代社会发展,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要任务。“文化自信”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础,是一个国家、政党肯定和积极实践自身文化的表现。文化自信,不仅来源于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更来源于诞生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的优秀文化和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为我们的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传递出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观和文化理念,培养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
在2014年2月中央政治局第13次集体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培养文化自信心”。而后,总书记对文化自信的阐述不断深化,关于文化自信的理论体系逐渐形成和完善。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习总书记指出:“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从根本上说是文化自信”[1],这无疑将文化信心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得更根本、更深刻、更持久的力量。”[2]“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中华民族就不会有伟大复兴。”[3]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在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文化、革命文化的基础上凝聚国魂,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文化自信。
(二)文化自信的积淀基础
1.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
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创造和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中国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各种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总和,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形成了重视整体利益的文化。如果个体和部分利益、整体利益发生冲突,则个体和部分应选择维护整体利益,个体利益和部分利益应服从整体利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提升民众的国家意识,有助于正确处理个人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民族精神,有助于把中华56个民族凝聚起来,激励人们努力工作、积极进取、不断探索,为中华民族的不断强盛而努力奋斗。中华传统文化追求个性的完善和高尚的精神境界。理想人格体现在真、善、美的统一中,即天、知、理的结合[4]。这是对生活的积极进取精神,也是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另外还有忠恕仁爱思想、轻利重义思想、贵和重人等优秀文化的沉淀,在今天的社會中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传承
中国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继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优良革命作风和精神品质,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础和重要源泉[5]。正是有了革命文化的存在,才彰显出了历史进程的艰难性与伟大革命的不易,才表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和挽救民族危亡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中的不屈意志和精神力量。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具体革命实践的产物,也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中领导人民团结一致、坚强不屈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革命精神的传承。在新的历史时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仍需继承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优秀精神。
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弘扬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立,是文化创新和社会改革的结果,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种全新的文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新文化。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新民主主义文化逐渐转变为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它赋予文化新的生命和新的活力,赋予它新的光彩。新中国在社会、经济、政治上的巨变,成为文艺工作者创作的时代土壤,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主题,激发了新的创作热情,由此出现了大量反映灵魂深度和广度的新作,在文化大众化和人民文化生活的改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双百方针”的提出和实施,进一步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许多优秀的经典文艺作品就诞生于这个时期。由此可见,先进文化发展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在新时代的今天,国内外形势发生着深刻变化,继续弘扬“不忘初心”的信念,培养文化自信心,提升文化创造力,不断改革创新,不断发展和完善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二、新时代文化自信的特质
(一)理论根基深厚
在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深厚璀璨的中華文化,形成了鲜明的思想体系,积累了浓厚的民族精神。其中,以仁为代表的文化价值观和精神理想,强调以人为本、正直、求真、和谐、平等,它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具有永恒的魅力和时代价值。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放弃传统、失去基础,等于切断人的精神生命线。深厚而深刻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精神文化的基础。”[6]优秀的传统文化、红色的革命文化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文化领域更加活跃的今天,人们的价值取向、观念、思维方式和精神世界受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越来越自由,生活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新的文化特征和方向不断涌现,不断影响着主流文化。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更为深入、持久、多种成分并存的多样文化,文化的内容不断被丰富,文化不断被繁荣与发展,这些都是深厚的文化根基所催生出来的文化发展现象。
(二)民族特性鲜明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有着多元文化、风俗、信仰、道德规范等等。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和精神。通过对其不断地传承与发展,在完善和繁荣的同时,成就出了中华民族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民族文化中所包含的优秀精神品质与现代思想的不断结合,对民族精神的形成起着非常深刻而直接的作用。哲学、政治、道德观念、艺术文化、民族文学都源自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都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如古典绘画作品、古典音乐、书画艺术、古典建筑等,都是民族文化中最具民族性和艺术性的部分。它们不仅蕴含着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表达,而且激发了人们对自然、生活的理解,更进一步明确了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深刻表达[7]。在深厚的民族文化土壤中发展出来的中华文化,既有丰富的多样性,又有中华民族文化的统一特征。各民族群众在实践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推进文化的发展,使我们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熠熠生辉,大大培养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三)传承特点突出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而精深,在薪火相传中不断得以提升,不断融入新的文化元素。在时代变迁过程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文化发展规律,如古代的“道统”“治统”与“法统”[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所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等。在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本规律的同时,尊重和运用人们发现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本规律,继承和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
新时代,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过程中,也催生出了新的文化。基于此,本文着重探讨在我国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基本规律中所展现出来的新特点和新动向。中华文化具有开放包容的文化特征,永不间断而且一脉相承,兼收并蓄且继往开来。
三、新时代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大学生学习中华文化的自觉性
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文化的积累与熏陶,是一个润物无声的长期过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大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罗素提出:“现代世界极度需要中国最高道德品质的一些东西。”[9]新时代,文化软实力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已超越了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影响范畴,它能够更广阔、更深层次地影响民众生活、精神和价值追求。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大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先进性所在,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优秀所在,大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探索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中华文化来丰富和提高自己。反之,大学生对自己的民族文化若不自信,他们肯定不会有自觉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和热情。
(二)增强大学生抵御外来糟粕文化的能力
树立民族文化自信,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于文化的判断力和思考力,增强文化软实力,自觉抵御外来糟粕文化的侵蚀。必须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优秀所在,汲取其本质,去其糟粕,保持其独特的民族性,彰显它的时代性与时代价值[10]。在信息全球化的时代,提升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坚持以自己的民族文化为本,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外来文化,以辩证的心态对待外来文化,汲取有利于国家发展的世界文明成果,摒弃不利于国家发展的世界文化糟粕,从而与时俱进地推动本国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现代科技发展的今天,利用外来优秀文化丰富本民族文化资源,探索与保护各民族的文化遗产,参与世界的文明对话,是文化发展的规律所在,也是世界发展大势所趋。但是,在与世界各国进行文化交流时,一定要让大学生明白,以什么标准判断文化孰优孰劣,哪些文化孰优孰劣,在这些问题搞清楚之后,大学生才有能力抵御外来糟粕文化的侵蚀。
(三)增强大学生对文化繁荣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在当今时代,经济与文化的关系更加密切,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趋势愈加明显,文化日益成为推动国家经济繁荣发展的强大动力。当代经济的发展,是依靠文化、知识的力量,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文化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这样说,文化在新时代的今天,它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人类社会的发展由于文化而美丽生动,因文化而生机盎然。
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有助于使大学生深入理解文化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使得学生明白,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与文化的不断繁荣发展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与中华文化的先进性是密不可分的。如此,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于文化繁荣发展重要意义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积极投入繁荣发展中华文化的自觉性。
(四)增强大学生投身文化建设的责任意识
从国际形势来看,文化自信是国家软实力竞争的必然要求。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延伸到文化自信,这是传统社会主义观念和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重大突破和创新,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和空间。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框架体系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强调了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包含诸如仁慈、人民、正直、正义、和谐、平等思想,这些都可为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提供反思和启示,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奠定雄厚的传统文化基础。
文化自信指明了新时代的实践方向,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人无精神则不立,國无精神则不强。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长期存在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基础。而民族精神可谓文化的根和魂,是文化的核心。民族精神的强大在于广大的人民群众,而大学生是人民群众中年轻而富有活力、知识水平较高的一个群体,民族精神的强大,中华文化的更进一步繁荣,靠的是未来社会的骨干力量——青年大学生。所以,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他们繁荣中华文化的责任意识,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四、培养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建议
(一)明确文化使命,培养大学生文化担当
大学生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就是明确文化使命、培养担当意识、强化家国情怀的过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和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伟大的中国人民集体实践的精神结晶,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和基础[11]。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必须明确大学生的文化使命所在,不断培养大学生的文化担当。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所处的历史环境和历史背景,有每一代人要完成的任务和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学习前人创造的优秀文化时,一方面深刻体会前人的创造性所在,从中学习前人在文化繁荣发展和创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宝贵精神,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属于新时代大学生的任务所在。教育大学生认识到新时代面对的形势、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新时代文化繁荣的主要任务以及文化创造、发展的紧迫性和危机意识,以此来引导大家明确自己的文化使命,培养大学生的文化担当意识。
(二)勇于文化创新,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一是建立大学生文化教育机制,培育文化自信的“魂”[12]。文化自信的来源应是教育,是培养见识、品格的教育。通过发掘优秀的传统文化,来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文化认同。不仅让大学生接受戏剧、文学、绘画的知识,还要引导其对文化产品的时代背景、人文精神进行分析和理解,从而增加其文化知识的沉淀。在这一过程中,应跳出单纯技艺性、短期性的培训模式,建立文化教育的长效机制,通过开放视角,坚守文化阵地,包容性地吸收西方优秀文化为我所用。
二是开阔大学生视野,引导其了解国外文化,累积文化自信的“底气”[13]。应多创造条件让大学生开阔视野,多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在对比过程中认识我国文化的优势所在。当然,这一交流过程,需要教师多加引导和分析,如此,大学生对文化比较才能看得更为深透,也才能看清楚本国文化的先进性,从而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大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需要一定的指导和培养,这就突显了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学习的重中之重,是培养他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是有“目的”地选择教育内容。在对大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应联系时代特点,选择有效的教育方法,尽可能使大学生能够汲取到更多的传统文化精华。传统文化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文化烙印。新时代有新时代的特点,有新时代对于大学生培养的目标要求,有新时代面对的社会问题。我们应该结合新时代的需要选取合适的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所选取的文化应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和需要,有助于弘扬时代主旋律。
二是转变教育培养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文化自信的教育,应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通过讲座、发布会、主题班会等活动方式,培养大学生对中华文化教育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通过举行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诗词作品展示、朗读大赛、经典研读等一系列文化教育活动,提升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多方面、多层次的认识和理解;使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利用开展校园文化之契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简洁、明快的方式,大众化、简单化的方法表达出来,使大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在乐趣中迸发学习的动力,从而更加坚定文化自信,激发文化创造、创新的活力。
结语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历史前进与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人类社会实践孕育出来的精神产物。文化自信能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软实力。如果缺失了文化自信,就相当于割断了国家、民族的精神命脉,国家、民族的发展势必陷入危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培养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自觉承担起振兴中华文化的伟大使命,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发展新时代文化联系起来,做到继承与发展相结合、发展与弘扬相结合,充分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避免文化发展过程中认识水平、时代条件与社会发展程度的局限,摒弃文化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在发展文化中自觉正确取舍。新时代对大学生提出新要求,应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加强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学习和了解,多措并举,不断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R].新华社,2016-07-01.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 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新华社,2017-10-18.
〔3〕雷莹莹.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化——基于习近平总书记的传统文化观[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6(05):7-13.
〔4〕宋梅.革命文化在文化自信中的地位和价值[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8,31(03):46-50.
〔5〕张城.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N].学习时报,2016-07-25.
〔6〕阮春晖.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基本规律[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05):111-116.
〔7〕陳平,杨从秋.传承国粹经典 增强文化自信[J].中国京剧,2018(12):26-27.
〔8〕人民日报评论部.展形象,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自觉承担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2018-09-10.
〔9〕冯鹏志.改革开放40年与当代中国文化自信[N].学习时报,2018-12-10(001).
〔10〕董强.意识形态安全在文化自信视域中的积极维护[J].法制与社会,2018(33):114-115.
〔11〕金鑫荣.坚守出版责任坚定文化自信[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8-12-19(T15).
〔12〕赵昶.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及其教育对策研究[J].现代交际,2018(22):199+198.
〔13〕张艳丽.文化自信视阈下中华文化的内涵与精神解读[J].社科纵横,2018(12):127.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On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ultural Confidence
in the New Era
LI Wen-yue, WANG Zha
(Xizang Minzu University, Xianyang 712082, China)
Abstract: Only with cultural confidence can college students resist the erosion of foreign dross culture. Especially in the context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economy,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frequent, so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cultural confidence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and precipitation foundation of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then explor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al confidence in the new era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profoun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distinct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minent inheritance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dialectical perspective of carrying forward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resisting foreign dross culture,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cultural confidence in the new era.
Keywords: New Era; College Students;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Training Metho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