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社区老年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07-06崔小芹张鲁彬王汉彬

婚育与健康 2021年5期

崔小芹 张鲁彬 王汉彬

【摘要】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社区老年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社区医院于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6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以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NIHSS评分和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都明显得到改善(P<0.05);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社区老年脑梗死患者,能有效促进脑血流动力,提高患者恢复速度,提升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醒脑静注射液;社区老年脑梗死;临床效果观察

脑梗死是在中老年群体中高发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增长,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递增,脑梗死的治疗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脑梗死具有发病率高、发病急、致死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脑梗死主要分为腔隙性梗死、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该疾病多发于患者睡觉时,发病后4小时内是黄金治疗时间。常规的治疗方法是采用药物和静脉溶栓治疗,虽有一定的疗效,但根据以往的病例来看,效果并不显著。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医在治疗脑梗死的治疗中表现出了远期疗效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少的特点,有利于减少患者痛苦。本研究将醒脑静注射液应用于该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观察,现做出如下报道。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社区医院于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6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以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6例,年龄50~64岁,平均年龄(55.72±5.32)岁;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50~65岁,平均年龄(56.13±5.42)岁。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符合脑梗死判定标准,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并同意。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阿司匹林、胞磷胆碱抑制血小板聚集,保护脑组织,并对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33020176,生產厂商: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83124,生产厂商:浙江济民制药股份有限公司)500mL中,进行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采用醒脑静注射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32020564,生产厂商:无锡济民可信山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0~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中,进行静脉滴注,1次/d。

1.3指标判定

①治疗疗效评定:依据疾病判定标准评估疗效,显效: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症状消失,神经功能改善80%;有效: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神经功能改善50%以上;无效:患者的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症状没有改善,或发生病情恶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100%。②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血浆粘度、红细胞比积、血小板聚集率。③NIHSS评分:根据NIHSS评价不同方式治疗后两组患者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疗效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0.00%,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血液流变学指标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浆粘度、红细胞比积、血小板聚集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NIHSS评分

两组治疗前的NIHS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评分(P<0.05),见表3。

3讨论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问题逐渐严重,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攀升。根据临床研究表明,引发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是脑补血液供应障碍、脑部供血不足、脑部缺氧所导致。脑梗死发病急、且病情发展迅猛,急性期的病死率高达40%。脑梗死患者临床上常伴随神经功能损伤,常见的有意识障碍、偏瘫等。患者患脑梗死和患者日常生活习惯关系密切,如果患者经常熬夜失眠、精神压力大、没有良好的运动习惯、饮食不规律等都会增加患者脑梗死的风险。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是诱发该疾病的主要诱因,动脉血管粥样会产生脂质沉积的纤维蛋白原及血浆炎症因子,使得血管腔变得狭窄、堵塞,致使脑组织血液循环障碍,引发脑梗死。经过过往病例分析,脑梗死多发于患者睡眠时。在睡眠时,血压较低,血液流动速度变慢,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进而形成血栓。而根据相关研究,脑血栓的最佳治疗时间为发病后的4小时内。若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大概率会导致患者出现缺血性脑坏死或脑软化,进而引发患者大脑中动脉主干栓塞,情况严重者会发生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的情况,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受到了广泛关注。在中医中,脑梗死属于中风范畴,是痰癖热邪所化之毒,中医学理论认为导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的主要因素是督脉损伤,瘀血停滞,使气血阻滞不能交会调达于四肢,故出现麻木不仁的表现。

目前,西医临床上广泛采用的常规脑梗死治疗方法是采用甘露醇、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丹参注射液等药物加静脉溶栓治疗,以此来达到降低颅内压、预防感染、溶栓和抗凝的效果。但依据目前的临床效果来看,西医治疗的效果还不够理想,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较多,且常规的治疗方法对改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效果并不明显。中医学方面认为治疗脑梗死应采取凉血解毒、泻火除烦、化痰开窍、破癖通络的疗法进行治疗。醒脑静注射液是一种新型中药制剂,来源于中医治疗神昏谵语等各种意识障碍的经典方剂,具有清热解毒、辟秽化浊、开窍醒神、通闭回苏、行气解郁、破癖通络、化痰的功效,能解各类神昏谵语之症。醒脑静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郁金、栀子、冰片、天然麝香,四味药材合用,有定志安神、开窍醒脑、凉血活血、解毒清热等功效。通过对醒脑静注射液的药理学研究可以得知,其活性成分可提高神经细胞耐缺血缺氧能力,双向调节神经系统,促进神经细胞恢复生理功能,减轻氧自由基造成的神经毒性,减轻脑组织局部损伤,避免神经细胞及组织发生永久性损害,可以修补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的缺损、保护残留神经细胞。经过对国内文献进行研究,学者刘敬梅㈣曾对醒脑静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清CRP、HCT、FIB水平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到了醒脑静注射液可以显著影响血清CRP、HCT、FIB指标的结论(P<0.05)。学者沈鹏英等曾分析了醒脑静注射液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得到了醒脑静注射液可以有效减轻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害的结论(P<0.05)。李宗洪等学者曾分析了急性脑出血治疗中醒脑静注射液的应用效果,得到了醒脑静注射液对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同样有效的结论(P<0.05)。本研究通过对我全科社区收治的6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分析,对观察组患者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进行治疗,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得到了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比积等血液流变学参数的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了醒脑静注射液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脑梗死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这一结论和上述各位学者的报道类似。

综合上述观点可以得知,老年脑梗死患者在常规临床治疗的基础之上进行醒脑静口服液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疗效,减轻神经功能损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