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常态教学生成的引导策略

2021-07-06陈园园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泥塘小鹿诗句

陈园园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作为重要教学资源的课堂生成常常被教师忽略。在当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中,常态的教学生成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课堂质疑、课堂鉴赏研读、课堂合作演绎以及实践体验中,教师要适时引导,根据教学需要将与教学目标同向发展的生成资源纳入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定教,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一、在阅读中生成质疑

阅读虽然说是个性化的行为,但是小学生受年龄和认识水平的制约,独自阅读时,多在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追求,容易形成比较片面的理解与观点,就阅读内容所提出的问题或质疑往往也打不开局面。对此,教师需要借助课堂教学氛围,组织学生进行互动阅读,开展合作交流。

如教学《鹿角和鹿腿》一课时,在初读环节,学生通过阅读大致知道课文讲了小鹿对自己的腿和角的看法。之后,教师以小鹿对自己腿和角的看法为什么会产生变化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进行思考,看看还有哪些问题有待解读。学生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在纸上列出了自己的想法和问题,教师巡视发现,多数学生只列出了一条相关表述,说明思路没有打开。于是,教师组织学生互相交流碰撞,当有的学生说小鹿只喜欢漂亮的东西会吃亏这样的想法时,并不具有深度思考的价值,教师适时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评价:“你们觉得他提出的想法怎么样?”学生纷纷指出:小鹿喜欢漂亮和一个人喜欢美一样,本身没有错,要看在什么时候喜欢;还要看怎么喜欢,不能喜欢过分了……经过这样的交流,教师再要求学生选择用什么样的问题学习课文合适,由此课堂生成的问题就成了教学的方向。

二、在鉴赏中生成观点

对于同一篇课文,学生的喜好、阅读水平决定他们在鉴赏中所获得的结果自然也不一样。学生鉴赏时出现不同的观点,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开展互学碰撞,一方面可以催生新的观点,有利于对文本形成多元解读,另一方面有助于消除一些不正确的看法,形成比较客观公正的理解与评价。

如教学《山居秋暝》一诗时,王维在这首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中,有哪些值得欣赏的内容和表达呢?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水平,自主读诗,仔细品味,进行评析和鉴赏,自然也有自己的想法。对这样的想法,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觉得这首诗好在什么地方。这是比较自由的话题,学生只要能够从诗句出发,说出自己的感觉就行。有的学生从内容说,许多诗句都是一幅优美的画卷;有的学生从表达说,诗句对仗很工整;有的学生从语文要素训练上说,诗句中有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表达等。教师梳理学生的这些自由表达中的鉴赏内容,指出多数都停留在一些具体的诗句上,还没有从整体上进行鉴赏,能不能抓住诗句中的關键字眼,形成对整体表达的鉴赏。学生经过一番讨论后提出,诗的开篇是“空山”,后面所描绘的画卷却一点也不空,这种构思上的矛盾之中蕴含着怎样的艺术追求呢?这个生成的新问题,一下子把学生引入诗的深度学习中,教师也随之调整了教学的方向。

三、在演绎中生成体验

在故事类文本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适合学生演绎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合作表演来感知故事的内涵,体验角色的内心世界,生成对文本的个性化领悟。

如教学《青蛙卖泥塘》一课时,课文出现的众多动物角色中,青蛙显然是主角。学习卖泥塘这样有趣的故事,教师选择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学生都乐意加入表演之中。教师先让学生在小组中选择自己愿意表演的角色,并说说为什么喜欢演这个角色,想一想怎样才能表演好这个角色;如果有两人选择了同一个角色,就要比一比谁能演得更好,由小组其他成员决定由谁演。这样一来,学生在演角色上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互相之间谈感受、想办法,努力把自己表演的小动物角色演活。有的学生表演的动物角色在课文中只有一句话,他也能按照前面老牛或野鸭的说法,自己编出语言加上动作进行表演,这启发其他动物纷纷做出新的表演来吸引大家。在这样的合作演绎中,故事从卖泥塘到不卖泥塘的变化,学生就理解得很到位了。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引导、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开展互动、碰撞,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不断生成教学问题与契机,为教学带来新的动力和发展方向。这也是教师走出教学设计的预设套路,走向以学定教的有效路径。

猜你喜欢

泥塘小鹿诗句
小鹿的跑道
六一来了
《青蛙卖泥塘》的“愣”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为青蛙给泥塘写广告词
小鹿跳跳棋
泥塘广告词
泥塘初体验
巧用诗句育新人